返回
首页>健康早知道>儿科

小儿发烧该如何用药

时间: 阅读:1855
小儿发烧该如何用药
提问 回复

最佳回答

半枫荷

半枫荷

2025-08-21 16:52:43

小儿发烧后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用药:1、当体温超过38.5℃以后,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的使用布洛芬混悬液等药物进行治疗。2、如果不想通过口服药物的方法进行治疗,还可以遵医嘱使用退热栓。

在发烧以后要注意多喝温水。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龙葵
    回复
    2024-03-21 05:05:09

  • 龙葵
    回复
    2024-03-21 05:05:09

    小儿退烧药一般隔4小时吃一次比较好。不过发烧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比如肺炎、呼吸道感染、急性肠胃炎等,你最好到医院进一步检查确诊再对症治疗,不要总吃退烧药,这样治标不治本。
    ??测量体温
    注意测量体温,一般没有感染情况下,不超过38度建议先不要服用退烧药,可以先喝一些白开水或是可以物理降温像,用凉毛巾敷额头等,心情上别紧张,如果还是很高最好是立即就医。
    ?多种原因引起发热
    发烧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小孩子发热原因较多像常见的受寒或是因为一些像呼吸道疾患或是一些消化道疾患等。
    ?就医确诊
    你最好到医院进一步检查确诊再对症治疗,不要总吃退烧药,这样治标不治本。针对孩子的发热,如果体温过高,可以使用一些退热的药物,比如常用的布洛芬混悬液,可以起到非常好的解热止痛的效果,如果效果不理想,可以间隔四个小时再使用一次。
    ????医生建议
    小孩发热的原因比较多,要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明确具体的原因,进行基础病的治疗,比如常见的感冒,应该进行积极的抗感冒治疗。你家宝宝的发烧主要是由病毒感染而引起的。

  • 泠青沼
    回复
    2024-03-21 05:05:09

    孩子早上去幼儿园的时候还好好的,下午放学回来之后,孩子就说自己不舒服,而且有点闹脾气,一摸才发现孩子有点发烧了,不过好像还是低烧我也没敢给吃药。今天让我来和大家分享下宝宝发烧吃什么药。
    1. 药物一:前期是病毒感染,后期就有复合感染了,就是合并细菌感染,早期是可以口服抗病毒药物,尤其是中成药物效果较好,西药效果差一些,然后同时对症治疗,该退烧退烧。


    2. 药物二:检查治疗前可先用瑞芝清颗粒或安瑞克烧药处理,如果病毒转为细菌感染,可根据医生可以打针或吃抗生素药,总之,一定要在医生可以下用药。


    3. 药物三:一般体温超过38。5°时,才使用药物降温的,过早的用药物降温会降低孩子的抵抗力。可以口服清开灵颗粒或者清热解毒口服液、柴黄颗粒等,清热解毒。但若是体温超过38。5度,可以口服复方锌布颗粒退热或者退热栓塞入肛门退热。


    注意事项
    发烧要及时控制体温,因为体温过高时容易引起小儿高热惊厥,温度不高我们可以采用药物降温与物理降温的方法,具体用药最好能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注意保暖,体温高于38。5时要给予降温处理。

  • 泠青沼
    回复
    2024-03-21 04:04:59

    退烧最快的方法可以选用退烧类药物进行治疗,退烧药物按照用药方式可以分为口服、栓剂、肌注三种类型。口服退烧药物包括有布洛芬混悬剂、复方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液等;栓剂退烧药物主要包括有对乙酰氨基酚栓、复方小儿退热栓等;肌注退烧药物主要包括有复方氨基比林注射液、柴胡注射液等。
    但是需要注意临床上在体温超过38.5℃的前提下,才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选用退烧类药物进行缓解治疗,如果未达到38.5℃以上的发烧,一般可以选用贴退热贴、温水泡浴等物理降温方式进行降温治疗。如果患者体温超过39.5℃以上,则需要尽早到医院进行就诊治疗,以免引起高热惊厥、神经受损等严重后果。
    发烧时可以通过退烧药物、物理降温、糖皮质激素药物等方法进行退烧。退烧需要一个过程,不能迅速使体温降低,以免引起机体出汗太多,影响机体健康。
    1.退烧药物:如果体温超过38.5度可以通过退烧药进行退烧,常见的药物有布洛芬、乙酰氨基酚等。
    2.物理降温:发热37.5-38.5度之间时,或者服用退烧药效果不太理想时,建议加上物理降温,如酒精擦拭、泡温水浴、冷敷等方法。还需要多喝水,促进排泄。
    3.糖皮质激素:如果高烧不退时,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糖皮质激素药物抑制免疫达到降温的目的,如常用的地塞米松注射液、醋酸泼尼松等。
    发烧时需要及时到医院就诊检查,遵照医嘱进行退烧治疗,不要盲目自行使用药物,以免引起不良反应。

小儿发烧腹泻吃什么药

小儿发烧该怎么办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