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健康早知道>儿科

儿童眼疾病需要注意些什么?

时间: 阅读:4283
儿童眼疾病需要注意些什么?
提问 回复

最佳回答

望月砂

望月砂

2025-09-18 00:18:14

孩子出现眼部疾病一定要及时去医院检查,针对性治疗,如果拖延时间过长容易对视力造成影响,平时一定要注意眼部卫生科学用眼,不要让孩子长时间看电视接触电子用品,不要过于劳累熬夜,要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饮食上多吃一些维生素含量丰富的水果蔬菜,多喝水。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远志
    回复
    2024-03-21 07:07:28

  • 芍药
    回复
    2024-03-21 07:07:28

    麦粒肿是孩子常见的一种眼部疾病,又称“针眼”、“睑腺炎”,是由于眼睑处的腺体感染细菌,导致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反应。根据发病的位置,分为内麦粒肿和外麦粒肿。

    外麦粒肿

    麦粒肿长在眼睑的外面,一眼就能看得到的地方,是由于皮脂腺发炎导致。

    一般来说,外麦粒肿病程短,脓肿容易自我溃破,溃破后很快痊愈。

    内麦粒肿

    麦粒肿长在眼睑的里面,要翻开眼睑才看得到的地方,是由于睑板腺发炎导致。

    内麦粒肿的红肿一般比外麦粒肿大,病程也较长,疼痛症状也较明显,由于在眼睑内侧,对眼球的摩擦也更大,眼部的不适感更明显。

    麦粒肿初期症状不明显,只是感觉眼部不舒服、干涩、痒,尤其小的孩子无法清楚表达自己的感受,需要家长平时多留意。

    常用的治疗方法

    通常来说比较常用的治疗方法,是局部涂药消炎止痛,或者局部热敷;症状控制不住,就会加用口服抗生素;如果依然不能控制,麦粒肿已经成脓,就会用手术切开排脓。

    家长一定不要自己在家帮孩子用手挤脓。由于双手没有经过专业消毒,会有很多细菌,不但不容易好,甚至可能引发眼睑蜂窝组织炎,一旦细菌进入颅脑感染脑膜,对孩子十分危险。在医院无菌的条件下,才可以切开麦粒肿排脓。

    是否手术治疗,家长要特别谨慎。一方面要看具体情况、严重程度,一方面要考虑麻药对孩子身体的伤害。最好能在初期就很好的控制和有效治疗。家长更应该做的是足够重视,积极的做好预防。手术不能治本,现在让很多家长头痛的,是孩子反反复复长麦粒肿。

    为什么会反复长麦粒肿

    反复长,说明有些根本问题没有被解决,而不仅仅是外部感染那么简单。那么孩子为什么会长麦粒肿呢?

    中医认为,孩子眼睛的各个部位,对应着五脏六腑。眼睑称为肉轮,对应的是脾。眼睑的问题,就要从脾胃来入手。

    眼睛的不同部位分属于五脏。瞳仁属肾,称为水轮;黑睛属肝,称为风轮;两眦血络属心,称为血轮;白睛属肺,称为气轮;眼睑属脾,称为肉轮。这就是著名的“五轮学说”。

    通常有经验的中医生,通过观察面部就能看出一些 健康 问题,就是通过这些表现来判断的。 健康 跟生活习惯、性格又息息相关,经验多了也就知道这些问题是因为什么习惯产生的,这类人有什么性格特点。这就是大家说的“相面”。

    而孩子的表现,更多的是反映了家长的喂养方式。

    孩子长麦粒肿,通常有几个原因。这几个原因,都跟“热”有关。外邪都要通过内邪起作用,根本原因是脾胃积热,积热的情况不同,遇到的外邪不同,引发了不同程度的麦粒肿。所以,根本问题在脾胃,要及时的消积,预防长期郁热化火。

    1、风热外袭。 针眼初起,痒痛微作,局部硬结,微红微肿,触痛明显。

    2、热毒炽盛。 胞睑红肿疼痛,有黄白色脓点,或见白睛壅肿,口渴便秘。

    3、热毒内陷。 胞睑肿痛剧增,伴见头痛,身热,嗜睡。局部皮色暗红不鲜,脓出不畅。

    如果针眼屡发,反复的长麦粒肿,最主要的是:脾虚夹湿。脾的能力弱,不能很好的运化五谷和水湿,动不动就积滞。家长不懂得及时消积健脾,如果再哄喂,进一步给脾胃带来压力,就会进一步损伤脾胃,那么就更容易积滞郁热,孩子就容易反复长麦粒肿。

    孩子有麦粒肿,是由于脾胃积热,消食化积清热是根本的治疗方法。家长发现孩子可能要长麦粒肿了,就要及时的干预孩子的饮食,用三星汤助消化,素食几天,并热敷麦粒肿部位。如果孩子红肿比较明显,还可以加点菊花,清肝明目,缓解孩子症状。

    如何预防孩子麦粒肿?

    孩子有麦粒肿,脾胃有热,就要消积、导滞、清热。清热在最后,如果不消积导滞,清热不会有很好的效果。很多家长经常只是给孩子清热,长期的清热解毒,反而更伤脾,这是很多孩子反反复复长麦粒肿很核心的原因。

    1、 消食导滞,避免积食加重。

    麦粒肿反复发作的孩子,多伴随有口臭、大便不正常、舌苔厚腻、晚上睡觉不安稳、消瘦、平时容易生病等情况,这些都是脾虚、积滞的症状。

    脾胃乃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孩子的生长发育全靠脾胃吸收营养,但脾胃功能还没有完全成熟,孩子吃得多、吃得油腻,食物就超过脾胃的承受能力,容易积食。家长每天用“10秒判消化”法,及时给孩子消食导滞,避免积食。(公众号回复“10秒”,看具体操作)

    2、 饮食以清淡为主。

    孩子有麦粒肿,脾胃有积热,就不要再吃各种高能量、高营养、甚至膨化和油炸食物,加重病情;只有饮食清淡,最好是能素食几天,让孩子的脾胃得到休息,脾胃强健了,才能增强身体抵抗力,避免麦粒肿反复发作。

    3、 注意眼部卫生,预防重复感染。

    家长要注意孩子面部、尤其是眼部的卫生情况,避免再次感染。孩子每次玩耍后要立即洗手,不要用脏手去摸眼睛、揉眼睛;最好给孩子准备单独的毛巾、洗漱用具,不要和大人混用,避免重复感染。

    4、 呵护情志,让孩子多休息。

    家长要让孩子多休息,不要疯玩,尤其不要熬夜,孩子熬夜会引发肝火,而肝和脾相互影响,“肝木克脾土”,孩子肝火旺会削弱脾胃,引发病情。为什么现在很多家长问麦粒肿的问题,就是因为春主肝木,春天里肝气太盛。现在春天刚刚过去,家长还是要注意孩子肝木的疏泄。

  • 半夏
    回复
    2024-03-21 07:07:28

    儿童常见眼底病有很多,也对应着不同的治疗方法,如:斜视、弱视、屈光不正——近视、远视、散光;新生儿泪囊炎、结膜炎、角膜炎等;先天性上睑下垂、先天性白内障、先天性青光眼、遗传性眼病,儿童眼底病也有很多的类型,主要是一些先天性遗传性的病变,当然也包括一些炎症性的病变,而且最常见的就包括先天性的视网膜色素变性,玻璃体寄生虫感染,视网模劈裂症,同时还有牵牛花综合症,视神经发育不良。

    原始性的玻璃体增生症,也包括一些恶性肿瘤性的疾病,比如说视网膜母细胞瘤等。所以小儿眼底病也包括很多的类型,而且这些疾病都需要及时的诊断及时的进行治疗,虽然一些先天性的疾病治疗效果不是很好,但是也要积极的进行治疗,治疗的目的并不是说能够完全治愈,而是为了延缓失明的发生。近视是一个常见的问题,但高度近视容易导致视网膜脱离和视网膜破裂,甚至黄斑血管和新生血管,这是致盲的常见原因。

    倒睫会使眼睛感到奇怪的身体、刺痛、畏光和流泪,磨碎角膜,损伤角膜上皮,导致角膜炎和继发感染,甚至发展成角膜溃疡,使眼睛感到奇怪的身体、刺痛、刺痛、畏光和流泪,磨碎角膜,损伤角膜上皮,由于儿童不能表达自己,往往有过早诊断和延缓疾病的可能,儿童视网膜脱离的常见病不能及时发现,儿童视网膜脱离的常见病严重的情况会导致视网膜完全脱离。因此,我们需要定期筹集资金,以避免近视加深。爱基金会相信父母和孩子是高度面对面的。在大约30厘米的距离处,将一盏灯笼水平地举在孩子眼睛中心的鼻梁上,让孩子注视着灯笼。此时,灯笼在孩子的球童眼中看起来像一个反射点。

  • 半夏
    回复
    2024-03-21 06:06:18

    关注:视力障碍是特点不是缺点!加油视力障碍的儿童该注意几点,首先,对于使用完的物品应该返回原处,方便孩子寻找。其次,家里面的家具应该尽量靠墙放置,避免碰撞。 ?另外,家具尽量使用醒目的颜色,方便孩子察觉。 此外,让孩子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

    如今很多孩子都有视力障碍,这种一些家长非常苦恼。如果家里面有视力障碍的孩子,应该注意以下这几个方面。

    首先,对于使用完的物品应该返回原处,方便孩子寻找。有时候我们使用完一件物品,最好是把它放回远处,这样小孩再去拿的时候就知道这个东西放在什么地方。假如我们再乱放的话,对于有视力障碍的孩子来说,他们是很难寻找到物品的。

    其次,家里面的家具应该尽量靠墙放置,避免碰撞。之所以靠墙放置,是因为靠着墙的话,小孩就不会碰到或者撞到。大部分孩子在家里面都不会顺着墙玩,他们都会在家里的中间位置玩耍,如果放在家里面的中间位置一些家具,小孩在走路的时候特别容易碰撞到。
    另外,家具尽量使用醒目的颜色,方便孩子察觉。对于有视力障碍的孩子来说,颜色鲜艳的家具会更容易让他们辨认和察觉,比如门窗、楼梯等等,最好是刷上鲜艳的颜色,比如红色、蓝色、绿色、黄色等等,这样可以减少他们摔伤或者碰撞的几率,对孩子来说会更安全。
    此外,让孩子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很多有视力障碍的孩子其实都是因为小的时候生活习惯不当导致的,比如户外活动时间太少了,接触电子产品的时间太多了,或者是写字看书姿势不正确,又或者是挑食,这些都可能会导致孩子出现视力障碍。因此我们要让孩子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尽量多进行户外运动,少接触电子产品,平衡饮食,多吃水果蔬菜。

    以上就是家里面有视力障碍儿童应该注意的几个点。

一周岁婴儿打水痘疫苗后发烧一天怎么办?

身材矮小会遗传吗?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