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健康早知道>儿科

什么是母乳性黄疸

时间: 阅读:6794
什么是母乳性黄疸
提问 回复

最佳回答

食养人

食养人

2025-10-25 15:38:25

母乳性黄疸一般情况下患儿除了身体明显部位的发黄,比如巩膜发黄、面色发黄等,没有身体其他的不适症状,比如饮食、排便、体重变化等都处于正常的现象,排除病理性的黄疸后,就属于母乳性的黄疸。

一般情况下,母乳性黄疸可以通过阶段性忌奶的方法来缓解,不用特殊的治疗。

最新回答共有4条回答

  • 景天
    回复
    2024-03-21 10:10:52

  • 云胡不喜
    回复
    2024-03-21 10:10:52

    1 母乳性黄疸和血型有关系吗

    母乳性黄疸跟血型是没有关系的。一般如果是黄疸的程度比较重,有可能跟血型有关的话,主要是同族免疫性溶血的黄疸,最常见于就是母子血型不合,常见的是Rh血型不合和ABO血型不合,常见于母亲是Rh阴性血,宝宝是Rh阳性血,母亲是O型血,宝宝是非O型血的黄疸明显的升高,这时候考虑是溶血性的黄疸。母乳性黄疸主要是纯母乳喂养的宝宝,然后一般情况是良好的,其他的一些病理因素都是可以排除的,黄疸在停母乳两到三天,黄疸基本上可以下降一半左右,所以母乳性黄疸主要是跟母乳喂养是有关系,跟其他的一些病理因素是没有关系的,跟血型也是没有关的。

    2 母乳性黄疸是什么造成的

    母乳性黄疸又分为早发性母乳性黄疸和晚发性母乳性黄疸,早发性母乳性黄疸是单纯母乳喂养的新生儿最初三到五天,是由于摄入母乳量不足,胎粪排出延迟,使得肠肝循环增加,导致胆红素水平高于人工喂养的新生儿,甚至达到需要干预的标准,早发性母乳性黄疸常有生理性体重下降大于12%,这个是主要由于母乳喂养不够,导致摄入量不足,导致的黄疸升高。

    还有一种晚发性母乳性黄疸,考虑跟母乳成分有关系,晚发性母乳性黄疸是因为母乳中含有β-葡萄糖醛酸苷酶明显的升高,使得肠道内通过水解结合胆红素成为未结合胆红素,使回收增加,导致黄疸升高。另外婴儿正常肠道内的菌群,可以转化结合胆红素成粪胆原随着粪便排出,然后人工喂养与母乳喂养的黄疸,他的肠道菌群有差异,母乳喂养是缺乏转化结合胆红素的菌群,使得肠肝循环的负担增加,导致黄疸加重。

    另外还有一些研究表明,母乳性黄疸跟遗传因素有关,这个遗传因素可能是跟基因的突变是有关系的,遗传因素可发生于母乳喂养的宝宝,使母乳性黄疸加重或迁延时间延长。一般目前母乳喂养的黄疸,它的机制尚不明确,没有明确的病因,如果是母乳性黄疸,一般宝宝是情况良好的,并可以排除其他引起黄疸升高的一些病理因素,如果是黄疸持续升高,可以暂停母乳,一般暂停母乳两到三天可以看到明显效果,如果是黄疸程度很重,特别是早期的新生儿,如果是大于二十毫克每分升的时候,要注意干预治疗,避免可能会引起脑损伤。

    3 母乳性黄疸照蓝光有用吗

    母乳性黄疸照蓝光肯定是有用的,母乳性黄疸新生儿是发育生长良好的,并可以除外其他非生理性高胆红素血症的原因,当黄疸小于十五毫克每分升不需要停母乳,大于十五毫克每分升的时候,可暂停母乳三天改人工喂养,黄疸可以下降百分之五十左右,当黄疸大于二十毫克每分升时,则加用光疗,光疗退黄可以保证新生儿的营养,减轻母亲的心理负担,这时候可以继续母乳喂养,同样可能取得治疗的效果,所以母乳性黄疸,黄疸明显升高是需要照蓝光干预的。

    4 母乳性黄疸可以继续喂母乳吗

    母乳性黄疸通常发生于纯母乳喂养或以母乳喂养为主的新生儿,黄疸现于出生一周以后,两周左右达到高峰期,然后逐渐下降,若继续母乳喂养,黄疸可持续四到十二周方消退,如果是母乳性黄疸,一般黄疸在停母乳两到三天左右,黄疸会明显的消退,如果是宝宝的一般情况都还可以,然后可以排除其他非生理性高胆红素血症的原因,当血中的胆红素小于十五毫克每分升,不需要停母乳,如果是大于十五毫克每分升,可暂停母乳三天,改人工喂养,当黄疸下降以后,再继续母乳喂养,如果是血中胆红素超过二十毫克每分升,就需要加强光疗,如果是母乳性黄疸,宝宝一般情况都还是挺好的,然后没有其他病理因素存在,这个是跟喂养母乳是有关系,然后母乳停以后,黄疸明显的减轻,家里不需要太担心,母乳性黄疸是可以继续喂母乳的。

  • 龙葵
    回复
    2024-03-21 09:09:42

    1 母乳性黄疸跟血型有关吗

    无关。

    母乳性黄疸,顾名思义就是因母乳喂养相关而导致出现的黄疸现象,和父母血型问题无关,如果宝宝黄疸是因和乳母血型不合引起的话,那么我们称之为溶血性黄疸,而不是母乳性黄疸。

    2 跟血型有关的黄疸是溶血性黄疸

    溶血性黄疸主要是由于妈妈对胎儿的血液产生抗体,而抗体透过胎盘进入胎儿的血液中,破坏胎儿的红血球,造成胎儿产生贫血的现象。因此导致宝宝由于溶血造成的贫血、缺氧和红细胞破坏产物的毒性作用,削弱了肝细胞对胆红素的代谢功能,使非结合胆红素在血中潴留,超过正常的水平而出现的黄疸。

    与新生儿正常的生理现象所产生的黄疸不同,刚出生时就有严重的黄疸,有可能会发生脑性麻痹和幼儿听障等后遗症。

    备注

    尤其是母亲是O型血,而父亲是A或B血型时,宝宝得严重黄疸的风险要高于平常宝宝。

    3 母乳性黄疸是什么原因引起的1、母乳喂养不当引起的

    一般出现在新生儿生后一周之内,由于喂养姿势不当等原因导致母乳摄入不足,引起新生儿肠蠕动减少、胎粪排出延迟,使得胆红素排泄减少、吸收增加,导致血清胆红素升高,这种情况可见于约13%的母乳喂养儿,属于生理性黄疸。

    2、母乳中的β-葡萄糖醛酸酐酶引起的

    宝宝是纯母乳喂养,但母乳中含有的β-葡萄糖醛酸酐酶影响了胆红素的代谢,增加了胆红素的肠道重吸收,并抑制了肝脏中代谢胆红素的某些酶类的活性,导致宝宝出现的黄疸,多出现于出生一周后,在第2周或第3周多会逐渐退黄,但是胆红素水平仍旧会在某个低水平持续一个月或以上,母乳喂养儿中约有2%会出现这种情况。

    4 母乳性黄疸怎么治疗

    1、当血清胆红素超过256.6μmol/L(15 mg/dl)时,应停止母乳喂养2—4天,改用人工喂养。

    2、当血清胆红素超过342μmol/L(20 mg/dl)时,需要用光疗。

    备注

    一般轻度母乳性黄疸的孩子,其精神状态、饮食、睡眠方面通常是正常的,无须停喂母乳黄疸就能逐渐消退。

新生儿筛查哪几项?

新生儿肺炎发烧应该怎么办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