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健康早知道>儿科

小儿腹泻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时间: 阅读:3892
小儿腹泻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提问 回复

最佳回答

食养人

食养人

2025-11-01 15:37:45

小儿腹泻的治疗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可能与肠道菌群失调有关,可以遵医嘱服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治疗,也需要遵医嘱服用蒙脱石散缓解症状。2、可能是肠胃炎症引起的,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肠炎宁颗粒缓解症状。

在接受治疗时做好保暖工作。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龙葵
    回复
    2024-03-21 16:16:13

  • 匿名用户
    回复
    2024-03-21 16:16:13

    小儿腹泻大家都比较清楚,主要是大便性状改变,变稀、大便次数增多,主要由于多病因引起,以6-24个月孩子多见,孩子除大便比较稀、大便次数增多外,还伴有呕吐、腹痛以及不同程度脱水,孩子一旦出现拉肚子腹泻,应该怎么的呢?治疗腹泻主要有以下几点:

    1、补水,不要等到孩子脱水才开始补水,而是应该一拉肚子就开始进行液体疗法;

    2、拉肚子孩子需要进食,除非有严重呕吐,很多家长说孩子反正在拉肚子,吃也没有什么用,已经拉出去,这是非常不正确,但这时候怎么吃以及吃什么很重要,饮食要比较清淡、容易消化,并且进食量以孩子吃后不吐、腹泻没有加重、肚子不胀为原则,如果进食后大便次数越来越厉害又很不舒服,就要重新调整饮食结构;

    3、适当补充锌剂和益生菌,需要注意的是很多益生菌都要温水口服,所以很多家长说吃益生菌没有效果,不 可以用开水吃。很多家长反映蒙脱石散完全没用,建议空腹服用蒙脱石散,如果搁在奶里、吃完饭后吃,或者怕喂不进去就少一点水喂进去都没有效果;

    4、有些家长说孩子拉得这么厉害,可不可以用点止泻药啊?一般儿童不建议常规使用止泻药,很多止泻药是让肠子蠕动力减弱,这时细菌、病毒、毒素不能排出,反而加重儿童腹泻;

    5、还有一些家长习惯性认为孩子拉肚子是肠道发炎,就应该吃抗生素,其实大部分腹泻由病毒感染引起,所以盲目使用抗生素反而会加重腹泻并且造成菌群失调;

    6、中医治疗腹泻是中药口服和外治法相结合,如中药敷贴等,尤其风寒性腹泻选择艾灸神阙、天枢穴或中脘穴等穴位,都可以达到良好治疗效果,而小儿推拿适用于各种类型腹泻。

  • 匿名用户
    回复
    2024-03-21 16:16:13

    宝宝拉肚子可以进行以下的处理:
    1、注意饮食,宝宝拉肚子,消化功能不好,要少食多餐,吃好消化的食物,尽量吃稀粥、烂面条,牛羊肉、鱼、虾等高蛋白食物尽量不吃;
    2、口服补液盐,宝宝拉肚子很容易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以及酸中毒,要少量多次地喝口服补液盐,能够防止宝宝脱水和电解质紊乱,一般估计宝宝拉多少补多少,喝水的时候就要喝口服补液盐;
    3、蒙脱石散,宝宝拉肚子可以口服蒙脱石散,能够保护胃肠道黏膜,缓解宝宝拉肚子的情况;
    4、益生菌,宝宝拉肚子可能有肠道菌群失调,可以补充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如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等;
    5、宝宝拉稀的时候锌的丢失比较多,可以补锌,锌是各种消化酶的辅酶,能够修复肠黏膜,而且能够防止孩子腹泻反复或者病程过长,宝宝拉肚子的时候要注意查大便,如果是病毒感染,如轮状病毒对症治疗即可,如果有细菌感染,必要的时候要给予抗感染治疗,如头孢类,要遵医嘱使用。

  • 景天
    回复
    2024-03-21 15:15:03

    叶孝礼老中医从事儿科临床工作30 余年,总结出了十大治疗法则:

    (1)去积消食法:按“伤食宜消”法则,临床上对伤食泻多采用去积消食法。常用消食药品如山楂、鸡内金、神曲、麦芽、谷芽等。

    若乳积或鱼肉积滞者,应重用山楂、鸡内金;由谷类致积者,重用麦芽、谷芽;若积滞原因不明,而伴腹胀,应选用神曲、厚朴。

    (2)导滞攻下法:按“实则泻之”法则,临床上对实积可用导滞攻下法。常用导泻药品如大黄、枳实等。

    (3)清热利湿法:由于外感暑邪、内蕴湿热引起腹泻,按“热则清之”法则,可采用清热利湿法。常用清热药物如葛根、黄芩、黄连、银花、连翘、白头翁、马齿苋、鱼腥草、铁苋菜等。因这类药物具有消炎、利尿、抗感染的作用,故临床上多用于感染性腹泻。

    (4)温中祛寒法:因寒冷引起腹泻,按“寒者温之”的法则,应采用温中祛寒法。常用药物如干姜、附子、吴茱萸、肉豆蔻等。

    (5)健脾益气法:久泻必虚,按“虚者补之”的法则,常用健脾益气法。常用药物如炒白术、怀山药、茯苓、炒扁豆、芡实、莲肉、党参、黄芪、炙草等。

    (6)利水渗湿法:“湿胜则濡泻”,中医治疗腹泻重视调中分利,常采用利水渗湿法。常用利水渗湿药物如茯苓、猪苓、泽泻、车前子等。

    (7)涩肠止泻法:久泻肠滑不止,按“滑需固涩”法则,可采用涩肠止泻法。常用固涩药物如诃子、赤石脂、石榴皮、乌梅、罂粟壳等。

    (8)行气消胀法:腹泻出现肠胃气滞,腹脘胀满时,应采用行气消胀法,常用理气药物如陈皮、木香、厚朴、砂仁、枳壳等。

    (9)养阴清热法:泄泻日久,津液亏损,出现伤阴证候时,宜采用养阴清热法。常用养阴清热药物如西洋参、沙参、元参、石斛、乌梅、杭芍等。

    (10)扶阳固摄法:泄泻日久,阳气衰微,出现伤阳证候时,宜扶阳固摄。常用扶阳药物如附子、干姜、肉桂、补骨脂、益智仁等。

    以上所举治泻十法,皆为常用之法。其中温、清、消、补法是主要的,特别是分利法在治疗腹泻时应用更广,如“清热化湿”、“祛寒燥湿”、“温中健脾利湿”等,因“泻皆兼湿”、“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从临床实践来看,泄泻病机虽然变化多端,总不离乎脾伤积湿,治法初宜调中分利,继用芳香燥湿,虚者补之,寒者温之,有食积则消导,有湿热则清利,久必升提,滑须固涩。掌握辨证施治法则,则不至顾此失彼。但临床上寒、热、虚、实证候往往不是单纯存在着,如虚与寒、实和热多并存,故治法也不能截然分开,临床上须随证应变。此外,还应注意下列之点:

    ①清热苦寒汤药,不可长期饮服,因过服苦寒,则损伤脾胃;②淡渗利湿之剂,不可用之过多,因淡渗分利太过,则招致津枯阳陷;③补虚药品,不可纯用甘温,因太甘则生湿;④固涩之剂,不可过早使用,因固涩过早,则积滞未消,余邪残留;⑤攻下之剂,不可多用,因攻伐过甚,则损伤元气,对体弱患儿更应慎用。

小儿腹泻的治疗方法

小儿腹泻发烧吃什么药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