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腹泻,如果是腹部受寒冷刺激引起的,可以通过热敷的方式改善。如果是细菌性痢疾引起的,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环丙沙星胶囊、蒙脱石散等药物治疗。如果是消化不良引起的,可以遵医嘱口服醒脾养儿颗粒治疗。
平时要注意保暖。
小儿腹泻是指儿童排便次数增多,粪便量增加,质地稀薄或水样,并伴有腹部胀气、腹痛等症状。以下是一些处理小儿腹泻的方法:
1.补充水分和电解质:腹泻会导致身体失水和电解质失衡,因此需要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可以给小孩喝些含有盐分和糖分的口服液或者盐水。
2.饮食调整:在腹泻期间,应该避免给小孩食用油腻、辛辣、难以消化的食物,可以选择一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馒头等。
3.注意卫生:腹泻是由病毒或细菌引起的,因此要注意保持环境清洁卫生,勤洗手,避免交叉感染。
4.观察病情:如果小孩出现严重的腹泻症状,如持续高烧、呕吐、腹痛等,应及时就医。
总之,对于小儿腹泻的治疗,最重要的是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注意饮食调整和卫生习惯,同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必要时及时就医。
分类:医疗健康
问题描述:
5个月小儿,腹泻两个月,曾检查大便诊断为细菌性痢疾。口服阿莫西林冲剂125毫克,每日三次,每次一包,司米达每日三次,每次半包,共18天,之前肌注过阿莫西林针剂三天,6针。现仍有腹泻,呈泡膜样,有时每日4-5次,有时2次,复查大便常规,偶见白细胞。无红细胞及巨噬细胞,改口服肠炎宁及司米达,症状时好时坏。还加上推拿治疗,怎么办。
解析:
几乎每一个人都曾经有过腹泻性疾病,有人一腹泻就用止泻药,其实,这种做法并不正确。中医认为,同是腹泻,致病机理却各不相同,应该对症下药,才能起到治标又治本的效果。
慢性腹泻——参苓白术丸
人参、茯苓、白术、桔梗、山药、甘草、白扁豆、莲子肉、砂仁、薏苡仁
慢性腹泻的临床主要表现:反复发作的腹泻及腹部隐痛,其腹泻不甚剧烈,常与进食难以消化的食物或者脾胃受凉有关。
伴有食欲不振,气短乏力,面色缺乏光泽。腹泻日久则营养物质大量丢失,可以导致贫血等不良后果,因此不能等闲视之。由于久泻伤及人体正气,尤其与腹泻密切相关的脾胃更易受伤,因此慢性腹泻中有很大一部分为虚性腹泻。对于这部分病人推荐试用参苓白术丸健脾化湿进行治疗。
参苓白术丸组方中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方面人参、白术、扁豆等健脾益气,恢复脾胃功能;另一方面白术、茯苓等又能健脾化湿,减少腹泻次数。中医认为脾虚则易生湿,湿重则泄泻,因此健脾益气化湿就是本方治疗的精髓所在。此外,对于伴有脾胃虚寒,表现为胃部怕冷,大便稀溏,不能进冷食者,可以加用香砂养胃丸合并治疗。而久泻伤肾,出现畏寒肢冷,腰膝酸软,每日晨起腹泻,俗称五更泻者,合用四神丸以温肾健脾。
急性腹泻——葛根岑连汤
葛根、黄岑、黄连炙、甘草
急性腹泻是夏季常见的疾病,治疗腹泻的药物也成为很多家庭常备药。中药治疗急性腹泻的经典方剂就是葛根芩连汤,它出自著名的中医古籍、张仲景所著的《伤寒论》,用来治疗湿热所致的腹泻和痢疾。
从葛根芩连汤的组成来讲,葛根、黄芩、黄连以清热利湿为主,并能升清止泻。所以在选用葛根芩连汤治疗腹泻时就要抓住“湿、热”两点。所谓“热”主要表现为发烧、口干、口臭,大便后 *** 灼热,小便发黄等;“湿”则相对抽象一点,主要表现是大便黏腻不爽,有排不尽的感觉,医学上称之为里急后重感,或者大便里有白色脓样物,不思饮食,舌苔厚等,如果患者的病情大致符合上面所描述的症状,则可以认为是“湿热”所致的腹泻。
值得一提的是,葛根芩连汤早期服用有良好的效果。相反,如果患者腹泻的时间较长,腹部怕冷,或者进食稍凉的食物就出现腹泻,这一类症状都不适用本药治疗。在发病期间,应该坚持清淡、易消化的饮食,以免加重肠胃的负担。对于腹泻明显的患者还应该多喝糖盐水。
肠易激综合征——痛泻要方
白术、炒白芍、防风、炒陈皮
肠易激综合征是慢性腹泻常见病因之一,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以20岁—50岁为多,工作忙碌、精神紧张容易诱发本病,属于职业人士高发的疾病。本病的特点是肠道本身无器质性病变,但肠道功能失调,表现为腹痛、腹泻或便秘、黏液便,症状持续存在或间歇发作,常伴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由于本病缺乏特异有效的疗法,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
肠易激综合征不妨试一试痛泻要方。原来中医对本病的认识主要集中在“肝郁脾虚”,肝郁则气机郁滞,不通则痛,而肝郁又与情绪紧张不舒畅很有关系;脾虚则不能运化食物,造成腹泻。因此采用疏肝健脾为主要疗法,痛泻要方就是代表方剂。
痛泻要方由白术、白芍、防风、陈皮4味药组成(剂量6∶4∶4∶3),方中以白术为主药,功能健脾燥湿;白芍能柔肝缓急止痛,能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腹痛;防风能散肝郁;陈皮理气疏肝健脾。四药合用,起到很好的疏肝健脾之功效。
小儿腹泻应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具体如下:
1.若腹泻比较轻微,可采取饮食调整,尽量以易消化、易吸收的食物为主,如软面条、山药粥等,少食多餐。
2.药物治疗。细菌感染的患儿应及时抗感染治疗,同时还要遵医嘱给予肠道益生菌、补锌、肠黏膜保护剂类的药物治疗。
3.补充液体。腹泻导致体内的水分流失,容易出现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所以需要及时补充液体纠正。
小儿腹泻可能是由感染因素或非感染因素引起,感染因素常见于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等。非感染因素可能和过敏性腹泻、喂养不当有关。
(一)治疗1.饮食疗法(1)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脱水和电解质紊乱是腹泻死亡的主要原因,应及时静脉补液。
(2)饮食疗法腹泻时进食和吸收减少,而肠粘膜损伤的恢复,发热时代谢旺盛,侵袭性肠炎丢失蛋白等因素使营养需要量增加。
小肠消化吸收功能不良者,以清淡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为主。严重呕吐者可暂时禁食4~6小时,但不应禁水。
禁食时间不宜过长,以免由于营养不良而加重病情。腹胀和呕吐严重者,可短期禁食。
(3)纠正贫血和营养不良补充足够的维生素A、B族、C、D、K及叶酸。
(4)药物治疗1控制感染:根据致病菌选用相应的抗生素治疗。如大肠杆菌感染可用庆大霉素、吡哌酸、诺氟沙星等;病毒性肠炎一般不用抗生素。
2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口服补液盐(ORS),对急性腹泻脱水患者能起到止泻、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的效果。
3微生态调节制剂:有助于恢复肠道正常菌群的生态平衡,抑制病原菌定植和侵袭,控制腹泻。常用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粪链球菌、需氧芽孢杆菌等。
4肠黏膜保护剂:能吸附病原体和毒素,维持肠道细胞的吸收和分泌功能,与肠道黏液糖蛋白相互作用可增强其屏障功能,阻止病原微生物的攻击。如蒙脱石粉。
5抗病毒药物:如利巴韦林(Ribavirin)、潘生丁(Pentoxifylline)及干扰素等。
2.病因治疗(1)细菌感染性腹泻应积极寻找引起腹泻的原因,可根据大便培养的致病菌给予相应的抗菌药物。
(2)寄生虫感染性腹泻当患儿排稀水样便,便中带有黏液或脓血时应考虑寄生虫感染的可能,应做粪便常规检查及涂片找虫卵。驱虫药的应用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常用的驱虫药有甲苯咪唑(安乐士)、阿苯达唑(肠虫清)、哌嗪(驱蛔灵)等。
(3)食物过敏引起的腹泻如牛奶过敏,应停用牛奶及奶制品,代用米汤、豆浆、鱼肉等食品。对蛋白质过敏者分别给予脱敏治疗。
(二)预后本病预后良好,但重症起病急骤者可致死。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