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腹泻消化不良的用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腹泻的患者为了避免出现休克的情况,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蒙脱石散等具有止泻作用的药物进行治疗。2、对于消化不良的情况,可以遵医嘱服用乳酸菌等药物进行治疗,附近胃肠道的蠕动。
宝宝消化不良拉肚子吃什么药:妈咪爱
妈咪爱适用于因肠道菌羣失调引起的腹泻、便秘、胀气、消化不良等。用40℃以下温开水或牛奶冲服,也可直接服用。
用法:
2岁以下儿童,一次1袋,一日1~2次;
2岁以上儿童,一次1~2袋,一日1~2次,用40℃以下温开水或牛奶冲服,也可直接服用。
宝宝消化不良拉肚子吃什么药:肚脐贴肚脐贴是儿童的外用药,主要用于因消化不良而导致的腹泻或者是因受凉而引起的腹痛,此外,对于胃肠道功能紊乱所致的腹泻、腹胀等症状也有很好的疗效。
脐贴是比较方便的,只要直接贴在肚脐处就可以了。
宝宝消化不良拉肚子吃什么药:思密达思密达临牀常用的儿童止泻药物之一,对于肠杆菌引起的腹泻治疗效果较好,但是不可服用过量,过量服用容易引起便秘的。一般服药一天即可见效,三天即可痊愈的,也不可长期服用的。
用法:
将本品(1袋)倒入50毫升温水中,搅匀后服用。
儿童:1岁以下,每日1袋;1-2岁,每日1-2袋;2岁以上,每日2-3袋,均分三次服用。或遵医嘱。
急性腹泻服用本品治疗时,首次剂量加倍。
宝宝消化不良拉肚子吃什么药:益生菌益生菌的调理药物一般是用于因疾病、抗生素引起菌羣失调,导致的儿童及婴幼儿抵抗力下降;
肠道菌羣紊乱引起的营养消化吸收差等症状。
宝宝消化不良拉肚子吃什么药:儿泻停颗粒儿泻停颗粒的主要作用是清热燥溼,固肠止泻。主治溼热内蕴型小儿腹泻,其主要症状是:大便呈水样或蛋花汤样,伴有恶心、呕吐、腹痛、发热等。
用法:
开水冲服。一至六个月一次半袋(0.5克);
七个至二岁一次一袋(1克);
三岁一次2袋(2克);
四岁至六岁一次3袋(3克);
七岁至十四岁一次4袋(4克),一日3次。
三天为一疗程。
宝宝消化不良拉肚子怎么办如果宝宝消化不良,又有轻度腹泻,不需用药物止泻,进行食疗可以缓解减轻症状。腹泻严重者,应及时就医治疗。
现介绍几种食疗方法:
1、服用胡萝卜汤,每日2—3次,每次2—3汤匙;服用苹果泥。因胡萝卜和苹果含有果胶,能使大便成形,并且还能吸附肠内的有害物质,帮助治愈腹泻。
2、焦米汤和焦米粥是用米或米粉加水煮成,可以少量多次喂服,容易消化吸收,焦的部分能吸附有害物质,对控制腹泻很有利。
3、山楂炭或炮姜炭是将山楂去核或炮姜去皮,然后炒成炭,研成细末。服用时每次用0.3—0.6克,日服3次,用温开水化服,可加少许白糖调昧。山楂能帮助消化,生姜能解毒,对腹泻的防治有利。
4、维生素B1、维生素C、乳酶生每日服3次,每次各1片,研碎和水拌匀喂服,维生素Bl能促进糖类完成代谢过程,维生素C能增加抵抗力,乳酶生能帮助消化乳类,都是控制腹泻时常用的药。
婴儿腹泻注意事项1、千万不要禁食
不论何种病因的腹泻,婴儿的消化道功能虽然降低了,但仍可消化吸收部分营养素,所以吃母乳的婴儿要继续哺喂,只要婴儿想吃,就可以喂。吃牛奶的婴儿每次奶量可以减少1/3左右,奶中稍加些水。如果减量后婴儿不够吃,可以添加含盐分的米汤,或哺喂胡萝卜水,新鲜蔬菜水,以补充无机盐和维生素。已经加粥等辅助食品的婴儿,可将这些食物数量稍微减少。
2、保证喂水
早期发现脱水。当婴儿腹泻严重,伴有呕吐、发烧、口渴、口唇发乾,尿少或无尿,眼窝下陷、前囟下陷,婴儿在短期内消瘦,皮肤发蔫,哭而无泪,这说明已经引起脱水了,应及时将病儿送到医院去治疗。
3、预防脱水
用口服补液盐不断补充由于腹泻和呕吐所丢失的水分和盐分,脱水便不会发生。口服补液盐(ORS)1000毫升,内含氯化钠3.5克,碳酸氢钠2.5克,氯化钾1.5克,葡萄糖20克,用量遵医嘱,但预防脱水和治疗脱水用的量和喝的速度是不同的。口服补液盐含糖浓度为2%,研究证明这种糖浓度最利于介导盐和水进入体内,以补充腹泻时的损失,它的效果已被世界公认,是预防和治疗腹泻脱水的良药。
4、不要滥用抗生素
许多轻型腹泻不用抗生素等消炎药物治疗就可自愈;或者服用妈咪爱等微生态制剂,蒙脱石散也会很快病愈,尤其秋季腹泻因病毒感染所致,应用抗生素治疗不仅无效,反而有害;细菌性痢疾或其它细菌性腹泻,可以应用抗生素,但必须在医生指导之下治疗。
5、做好家庭护理
家长应仔细观察大便的性质、颜色、次数和大便量的多少,将大便异常部分留做标本以备化验,查找腹泻的原因;要注意腹部保暖,以减少肠蠕动,可以用毛巾裹腹部或热水袋敷腹部;注意让婴儿多休息,排便后用温水清洗臀部,防止红臀发生,应把尿布清洗干净,煮沸消毒,晒干再用。
编著/毕鸿雁
这类药主要作用是补养脾气。由于脾气虚弱引起的倦怠乏力、大便溏泻、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多汗、反复感染等病证可选用。有的尚兼有温阳作用,如附子理中丸。
这类成药,大多须服用较长时间,不可急于求成,但目前大多以高营养、高蛋白饮食喂哺小儿,故小儿的纯虚之证已很少见,多属虚实夹杂证或以实证居多,因此该类药的适应证较少。
1、启脾丸: 蜜丸。每丸重3g。
说明:主要药物是党参、莲肉、山药、白术、泽泻、茯苓等。
有健脾止泻功能。适于因小儿脾胃虚弱引起的面黄腹胀、吐泻少食等症。每服1丸,日服3次。温开水送服。
2、参苓白术丸: 水丸。每袋内装18g。
说明:主要药物是党参、白术、茯苓、莲肉等。
有补益脾胃、调中止泻的功能。适于脾胃虚弱引起的脾虚久泻、纳呆厌食等症。每服3~6g,日服3次。温开水送服。
3、附子理中丸: 蜜丸,每丸重9g。
说明:主要药物是党参、白术、附子、干姜等。
有温中散寒的作用。适于脾胃虚寒所引起的腹痛肠鸣、喜暖怕寒等症。每服半丸至1丸,日服2次,温开水送服
这类药主要用于因乳食不节形成的食积证,以及因乳食积热而引起的发热、烦躁、便秘等症,有的尚可用于因兼感外邪而引起的高热惊厥等症。
此类药物均有消导、克伐或攻泻等作用,因而只可中病即止,久用反可伤损正气,小儿食积目前尤为多见,因食积导致的疾病又较多,故该类药的适应证很为广泛
1、七珍丹: 水丸。每袋50粒。
说明:主要药物是巴豆霜、胆南星、天麻、半夏曲等。
有化滞、清热、镇惊的作用,适于小儿因乳食积滞肠胃所引起的呕吐、便秘以及因兼感外邪而引起的发热、抽搐等症。该药内含巴豆霜,泻下力较猛,体壮病实者方可应用,体弱儿忌服。1-2岁每服10粒,2-3岁每服15粒,4-5岁每服20粒。温开水送服。
2、至宝锭: 蜜丸。毎丸重1.5g。
说明:主要药物是牛黄、麦芽、陈皮、朱砂、白芥子等。
有清热化痰、消积通便的作用。适于因积滞内热、外感风寒而引起的发热、烦渴、痰喘、吐泻等症。每服1丸,日服2次。温开水送服。
该药一定是实证、热证方可应用,或是虽体弱、但兼夹食积郁热明显者,亦可暂用。单因脾胃虚弱引起的吐泻痰喘等症不宜用。
3、王氏保赤丸: 水丸。每管内装0.3g。
说明:主要药物是巴豆霜、制南星、川贝母、大黄、朱砂等多种中药,按特定方法炮制合成。
有清热导滞、镇惊化痰的作用。专治小儿乳滞疳积、喘咳、痰鸣、呕吐腹胀、发热急惊、神迷痰厥等症。
6个月内婴儿每次服5粒,6个月至2周岁,每超过1个月加1粒,3周岁以上每超过半岁加5粒,10-14岁每次服0.15g。常服有补脾胃、助消化、预防停滞生痰的作用。
4、小儿消食片: 片剂。每瓶内装100片。
说明:主要药物是鸡内金、山楂、槟榔等。有消食化滞的功能。适于因食积引起的消化不良、腹胀便秘、食欲不振、疳积等症。1-3岁每次服2~4片,3-7岁每次服4~6片,日服3次,温开水送服。
该类中成药除有消食化积的作用外,尚可益气补脾。适于脾气虚弱又兼夹食积者,或食积日久不消而伤脾气者,表现肚腹胀满,面色无华,易汗出,纳呆,舌质偏淡等。
1、肥儿散: 散剂。每袋内装0.9g。
说明:主要药物是白术、山药、鸡内金、山楂等。有健脾、消食化积的作用。适于因乳食不节、伤及脾胃而引起的腹泻、水谷不化等症候。1岁内每服半包,1-3岁每服1包,3岁以上,每服2包,温开水送服。
2、一捻金: 散剂。每袋内装1.2g。
说明:主要药物是人参、大黄、槟榔、朱砂等。有扶正、导滞、通下的作用。每次服1.2g,日服2次,温开水送服,1岁内小儿酌减。
通常情况下,家长可以按照医嘱通过使用药物、按摩腹部、日常护理等方式来解决宝宝消化不良腹泻的情况。具体情况分析如下:
1.使用药物:宝宝消化不良腹泻,家长可以按照医嘱给宝宝使用对于腹泻有很好治疗效果的药物进行治疗,比如藿香正气水、枫蓼肠胃康片、肠炎宁口服液等。
2.按摩腹部:按摩腹部可以促进胃肠道的血液循环,进而可以缓解胃肠道不适,因此宝宝如果出现了消化不良腹泻的情况,家长可以将双手搓热后,顺时针按摩宝宝的腹部,能缓解不适。
3.日常护理:家长平时应注意安抚宝宝,多给宝宝喝热水,可以给宝宝准备清淡、易消化的辅食,比如小米粥、藕粉、软面条等,以促进宝宝身体的恢复。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