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别母乳性黄疸可以通过临床症状以及黄疸出现的时间和喂养条件等进行辨别。
母乳性黄疸是指孩子吃母乳会出现黄疸,在孩子出生后2~3天开始出现,7~14天左右开始消退,在这期间段没有别的临床症状。同时做血清血检查,也没有任何异常情况,只是单纯的出现胆红素有些偏高,而且停止吃母乳2~3天以后黄疸就会消退。具备以上条件就可以判断为母乳性黄疸。
新生儿患母乳性黄疸之原因解析
大多数的宝宝在出生之后,都会面对黄疸这个问题,但是一般来说,新生宝宝患母乳性黄疸出现的概率很小,基本上只有1%的母乳喂养的宝宝会患有此病。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其实,出现这种黄疸的原因,是因为个别胎儿体内因为受到母乳中某种激素的作用,从而导致肝功能下降,使得肝脏代谢的血液中的胆红素残留在体内而无法排除体外,所以就使得宝宝出现母乳性黄疸的症状。
新生儿患母乳性黄疸之怎么判断
一般出现出现这种情况的宝宝,黄疸症状会在出生后的3天左右出现,刚开始会生理性黄疸重叠在一起,但是在两周左右生理性黄疸应该消退的时候,黄疸却不会消退或是由缓慢加重。
但是,鉴于有些新手父母经验不足,所以无法准确的判断,建议你们当生理性黄疸持续不退的时候,可以仔细观察一下宝宝的身体状况,如果全身状态仍然很好的话,那么就说明是母乳性黄疸。又或者当宝宝出现生理性黄疸持续不退的时候,可以停止母乳喂养3天,如果黄疸症状有减轻的话,那么就可以确定为宝宝是母乳性黄疸。
新生儿患母乳性黄疸之如何应对
很多新妈妈在当出现母乳性黄疸的时候,就会想着既然是因为母乳引起的',那么就应该要给宝宝停止母乳喂养。其实,这样是想法并不完全正确。首先,我们要知道,母乳中所富含有的营养是其他太乳品都不能替代的,所以针对症状比较轻的宝宝来说,是可以继续吃母乳的,只是要注意在给宝宝喂奶的时候,最好是要采取多次少量的方法。
但是,针对症状比较严重的宝宝,是必须要暂停母乳,改用其他配方奶的。此外,为了能保证乳汁持续分泌,等宝宝黄疸减轻或消除之后可以继续母乳喂养。
现在有些女性一般都会采用这两种喂养方式。一种是母乳,一种是奶粉。母乳当然对孩子很好,但是有些母乳会产生一些不良的症状。就比如,母乳性黄疸症状。那么面对这种症状该如何应对,怎么判断母乳性黄疸症状?奶水油脂太多的症状是什么?
怎么判断母乳性黄疸症状?新生儿母乳性黄疸是指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因为母乳中的一些酶的活性过强,会导致胆红素回吸收增多,引起黄疸。新生儿母乳性黄疸没有相关的实验室检测及检查能明确诊断,所以一般母乳性黄疸的诊断要先排除其他病理性黄疸,如溶血,感染,缺氧或者是胆道闭锁等原因导致的黄疸,再进行诊断性治疗。给宝宝停止母乳喂养,停止母乳喂养以后如果宝宝黄疸明显消退,胆红素的数值降到原来的一半或以下,一般就考虑存在母乳性黄疸。母乳所导致的黄疸一般在生后4-5天出现皮肤、粘膜黄染,无其他异常,黄疸逐渐加重,生后10-15天中未结合胆红素可达171-513μmol/l(10-30mg/dl)。如果继续哺乳,升高的胆红素可持续4-10天,然后缓慢下降,3-12周恢复正常水平,黄疸完全消退。如果停止哺乳,在48小时内血清胆红素可明显下降。
新生儿在生理性黄疸后持续不退或减退后又加重,停止母乳喂养后48小时,胆红素下降50%,则可确定诊断。如再恢复母乳喂养,胆红素又升高17-51umol/l(1-3mg/dl),但不会达到原来的高水平。在肝功能正常条件下需要与溶血、感染引起的黄疸相鉴别。
奶水油脂太多的症状是什么?母乳含有50%的脂肪,还含有婴儿成长所需的所有营养成分和抗体。前奶较清,脂肪含量少,而后奶中脂肪含量高,肉眼可见颜色发白、质地稠厚,除了供给宝宝身体热量之外,还满足宝宝脑部发育所需的脂肪。如果母乳奶水中的脂肪太高,与宝妈的饮食有关系,建议饮食上注意不要吃含脂肪太高的食物。宝妈可适量喝些汤类,不建议吃太多油腻的食物。每天建议保持食物多样,饮食平衡。可适量吃些鱼肉,瘦肉类,鸡蛋。乳脂肪含量主要在后奶,即颜色很浓的那些你自己控制饮食给宝吸一边的时间减少,然后换边吸。因为母乳先出前奶,再出后奶。其实新生婴儿吃母乳腹泻是很常见的,因为婴儿的消化功能还不健全,过了3-4个月就会逐渐好转。只要孩子的精神愉悦,就不要过多的担心。母乳是婴儿生长发育所需的天然食物。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