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在日常生活中大部分时间眼睛都是闭着睡觉。可以通过仔细观察,如果发现新生儿眼球,一会儿从左侧闪到右侧,一会儿从右侧闪到左侧,那么这种现象就是属于眼球震颤的现象。眼球运动神经是受到大脑的管辖,随着新生儿的生长发育,眼球震颤这种现象会逐渐消失,如果后期眼球震颤这种现象没有缓解,建议最好到医院进行检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眼球震颤(nystagmus;NY)是一种不自主、有节律性、往返摆动的眼球运动。方向分为水平型、垂直型、旋转型等,以水平型为常见,通常以快相方向表示眼球震颤方向,快相为代偿性恢复注视位的运动。简称眼震。常由视觉系统、眼外肌、内耳迷路及中枢神经系统的疾病引起。眼球震颤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某些疾病的临床表现,因此要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眼球震颤是我们临床上查体时候的一种体征,它不是说像白内障、青光眼这种明确的一种诊断。
它的成因主要就是由于各种先天性的一个因素,或者是后天引起来这种视力比较低下。比如说先天性白内障,比如说这个先天性的青光眼,比如说一些这个眼底的一些病变,比如说这种新生儿的这个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所有这些因素引起这种视力低下。
视力低下之后我们的视网膜没有完全发育好,就是说它这种黄斑区域,因为我们顾视的时候主要是通过这眼底有一层结构叫黄斑来形成顾视,它视力比较低下就是说这个没有办法达到这种顾视的这种状态,所以说就会形成这种眼球震颤。
小孩眼球频繁晃动可不能忽视,说的症状有可能是眼球震颤。
眼球震颤是指两眼发生不自主的、有节律的往返运动。它是一种同时影响交互神经供应两方面协调机能的病变,是中枢神经系统、眼外肌、视觉系统和前庭系统疾患的常见体征。根据眼震的节律分为冲动型和钟摆型,根据眼震形式分为水平性、垂直性、旋转性和混合性四种,根据病因不同分为眼源性、耳源性、中枢性和先天性眼球震颤。眼源性眼球震颤多数是因婴幼儿时期双眼视力障碍、黄斑中心凹不能固视所致,极少数是由于长期在光线不足的环境中工作所引起。
临床表现为:
1.眼球不自主有节律摆动,多在出生后数月被发现;
2.视力不良;
3.常伴有斜视;
4.头位异常:先天性眼球震颤,一般有眼球震颤最轻的位置,称为中间带或静止眼位,如静止眼位在侧方,则有代偿头位。
诊断依据:
1.眼球不自主有节律的摆动;
2.视力不良或有代偿头位。
治疗原则:
1.矫正屈光不正。
2.配戴三棱镜。
3.手术治疗。
用药原则:
1%阿托品或0.5%托比卡胺仅于散瞳验光前用以麻痹睫状肌
辅助检查:
对眼球震颤患者一般检查专案应包括检查框限“A”。
疗效评价:
1.治愈:正前方无眼震,无代偿头位。
2.好转:代偿头位明显改善,眼球震颤、震频明显减轻。
3.未愈:眼球震颤无变化。
专家提示:
婴幼儿时期有双眼视力障碍的病变(如白内障、角膜白斑等),使黄斑不能固视,易引起眼源性眼球震颤,因此宜早期治疗,提高视力,以免导致眼球震颤。对前庭或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引起的眼球震颤,应作病因治疗。先天性眼球震颤病因不明,如有代偿头位宜及早给予三棱镜或手术矫正。
另外先天性颅内积水也会有眼球晃动的症状,建议带孩子尽早去医院看看。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