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健康早知道>儿科

缺氧缺血性脑病蛛网膜下腔出血该怎么办

时间: 阅读:3883
缺氧缺血性脑病蛛网膜下腔出血该怎么办
提问 回复

最佳回答

苍耳子

苍耳子

2025-10-16 16:15:58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蛛网膜下腔出血,容易导致脑积水,需要动态观察脑室变化,检查方面可以做头颅ct或核磁,治疗方面主要给予降颅压,减轻颅脑水肿,也要给予营养脑细胞的药物,促进脑细胞的恢复。最主要的是要给予氧疗,进高压氧舱吸氧,防止出现脑瘫。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匿名用户
    回复
    2024-03-28 11:11:52

  • 紫苏
    回复
    2024-03-28 11:11:52

    (1)绝对卧床休息,减少搬动,尤其是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头部略抬高,呕吐时头取侧位,可防止吸入性肺炎。

    (2)昏迷患者加用床档,以防坠床,剪短指甲,去除头发夹,以免损伤皮肤,取下假牙,可防止其误入气管或吞入胃内。

    (3)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尤其应注意意识,瞳孔、呼吸、脉搏及血压的变化。例如,患者血压急骤上升,脉搏缓慢和呼吸加深,多为脑疝的早期症状;双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应消失表示病情十分严重。护理人员应将病情及时向医生汇报,以便采取抢救措施。

    (4)昏迷患者应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吸痰,又因脑血管病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脑缺氧,故应给予氧气吸入,并注意鼻导管通畅。

    (5)做好口腔护理,昏迷患者常张口呼吸,可经常用生理盐水棉球清洁口腔,每日2 ~ 3 次,并用二层湿纱布敷于口鼻部,以湿润吸入的空气,口唇干裂者可涂石腊油。

    (6)昏迷患者眼睑常闭合不全,角膜可因干燥而发生溃疡,可定时冲洗点眼药或涂眼药膏保护,也可用浸过生理盐水的无菌纱布遮盖眼部。

    (7)为保证昏迷患者的营养和水分的摄取,可给予鼻饲,即将鼻导管插入胃内。脑出血患者2 ~ 3 天后可给予鼻饲,并记录每天液体出入量,以便了解液体是否平衡。最初几天入液量应控制在2000ml 左右,以免加重脑水肿。

    (8)应保持大便通畅,有尿潴留或尿失禁的患者,应留置导尿管,同时,避免尿液浸渍皮肤。大便秘结者,应定期通便,但脑出血患者急性期,有颅内压增高者,不宜灌肠。

    (9)注意皮肤护理,要经常保持皮肤清洁,定时翻身更换体位,用50% 酒精,滑石粉涂擦皮肤和按摩受压部位,以防止褥疮发生。

    (10)高热昏迷者,头部应给予冰帽或冰袋冷敷,或冷毛巾进行降温。降温可降低脑的基础代谢,减少脑耗氧量,并有降低颅内压作用。

  • 蓦山溪
    回复
    2024-03-28 11:11:52

    1、突然剧烈头痛、呕吐,应怀疑有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可能,应及时送医院就诊;
    2、尽量让病人保持头高侧侧卧位,避免舌根后坠阻碍通气,及时清理口中呕吐物,以免误吸入气道;
    3、尽量避免长途转送,选就近有条件的医疗单位治疗;
    4、转送病人时应有医务人员护送并随时观察病情变化,随时采取必要措施:
    5、转运前应给予脱水、降压等治疗,.给予镇静、止痛药,并绝对卧床休息;
    6、运送过程中尽量避免震动;
    7、出血量大时可行脑室穿刺引流,或腰椎穿刺放出血性脑脊液;头颅CT或腰椎穿刺可确认;
    8、积极查找原因,对颅内动脉和颅内静脉畸形者,确认后行手术根治;
    9、随时注意血压变化;
    10、保持患者心情愉快,避免情绪紧张。

  • 徐长卿
    回复
    2024-03-28 10:10:42

    一、 家庭急救注意 1、 立即让病人平卧,患者肩下垫上枕头,使上身和头部都略抬高,有利于头部血液回流。同时快速呼叫急救中心。 2、 出现意识丧失,呼吸道阻塞时很危险,应让患者侧身俯卧,下颌前伸,避免窒息发生。 3、 蛛网膜下腔出血多属脑血管异常所致,即使一时止住,有再发的可能。因此,应该进行彻底的治疗。二、 出血急性期首先以内科治疗为主 1、 绝对安静卧床休息4--6周,避免情绪激动,保持大便通畅,防止大便用力和严重的咳嗽,防止震动病人头部,避免急性期的再次出血。 2、 严格控制血压,高血压病人可同时应用降压药和利尿药,使血压降低20%左右;原来血压正常者,血压可维持在正常低水平,即收缩压维持在90--100毫米汞柱。 在药物选择上,近年来多主张选用钙拮抗剂,如心痛定、尼莫地平、尼卡地平等。这类药物不仅可控制血压,还可通过血脑屏障,选择性扩张脑血管,解除脑血管痉挛。 3、 降低颅内压,若发生脑水肿,应给予脱水剂及激素。 由于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脊液中混有大量血液,甚至有凝血块,影响脑脊液循环,使颅内压增高,易发生脑水肿,甚至出现脑疝,危及生命,应积极治疗。一般应用甘露醇加地塞米松,静脉推注或快速静滴,必要时用速尿肌注。 4、 急性出血期,应用止血药,如6-氨基己酸、止血敏、止血芳酸等,连续应用7~10天后减量,通常不少于3周。目前有资料认为,用抗血纤溶芳酸止血效果优于6-氨基己酸,同时能有效预防再发。但由于此类药能增加脑梗塞的机率,因此止血药仍不能降低死亡率。 5、 手术治疗是去除病因、止血、防止再发的有效方法。手术方法包括血管夹,或用导管在血管瘤或畸形的血管内放置线圈。后者的风险性虽较低,但技术要求很高,且线圈价格较昂贵,不易普及。 脑血管瘤一旦破裂,再复发机会很高,而且复发时死亡率极高。因此,目前认为除病情严重、年龄太大或伴有其它严重并发症者外,应不失时机地进行手术治疗,一旦确诊脑血管瘤,应在几天内做手术,避免再发。脑血管畸形同样应尽早进行手术治疗。 当然对于病情较重,昏迷程度较深者,常有脑室出血和脑内血肿,应根据情况,可先行脑室引流或清除血肿,然后再进行脑动脉瘤或脑血管畸形手术;对于存在脑血管痉挛者,需待血管痉挛缓解后,再进行手术。 7、对抗脑血管痉挛,可用尼莫地平60毫克,每日4次,用至3周以上。 8、头痛剧烈,烦躁不安,可使用安定、鲁米那,必要时用亚冬眠疗法。 9、防治感染,严重病人应给抗生素预防感染;若已感染者,应针对感染的程度及病原菌,给予相应的抗生素治疗。如发病后即出现高热,多为中枢热,物理降温为主。发病3-4日后体温逐渐升高者,应考虑继发感染所致,须积极抗感染。 预后及预防 脑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的病程及预后主要取决于出血量的多少和造成出血的原发病。一般来说,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经及时抢救治疗基本上可完全恢复健康,经过 2~3周的治疗后,头痛停止,脑膜刺激征逐渐减轻或消失,病情便会趋向稳定,不遗留任何后遗症,这是与脑出血完全不同的,但易复发。 动脉瘤破裂引起的蛛网膜下腔出血预后较差,有资料统计,约1/3的病人在出血后48小时内死亡,死亡率较高。脑血管畸形所致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常较易于恢复。原因不明者预后较好,复发机会也较少。年老体弱者,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血压增高和颅内压明显增高或偏瘫、失语、抽搐者预后均较差。
    记得采纳啊
    打字不易,如满意,望采纳。

新生儿总是打喷嚏怎么回事

新生儿头皮发软正常吗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