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健康早知道>儿科

儿童脑出血原因是什么?

时间: 阅读:11941
儿童脑出血原因是什么?
提问 回复

最佳回答

七里香

七里香

2025-10-30 14:20:15

老年的脑出血都是高血压,动脉硬化基础上发生的脑出血。儿童则有可能存在烟雾病或者是脑血管畸形等脑血管的原发疾病。这些原发疾病的基础上,血管可以发生破裂出血。所以儿童脑出血稳定之后,应进一步做血脑血管的检查,然后对可能的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才能有无效预防脑出血的再次发生。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紫苏
    回复
    2024-03-28 14:14:42

  • 匿名用户
    回复
    2024-03-28 14:14:42

    目录1拼音2简介3新生儿颅内出血4小儿颅内出血 4.1硬脑膜外血肿4.2硬脑膜下血肿4.3蛛网膜下腔出血4.4脑内血肿1拼音

    lú nèi chū xuè

    2简介

    小儿颅内出血按出血部位不同可分硬脑膜外血肿、硬脑膜下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及脑内血肿四种,如按出血时间则分新生儿颅内出血和小儿颅内出血。

    3新生儿颅内出血

    新生儿颅内出血多出现于分娩过程中,发生颅内出血原因有二:①缺氧后所致出血: 如母亲失血,胎盘早期剥离,或脐带绕颈,羊膜早破等引起新生儿窒息而致缺氧,使全身和脑组织血循环障碍,导致静脉淤血,血管壁渗透性增加,血液由毛细血管渗出。出血可发生于产前、产程中和出生后,以早产儿多见。②损伤所致出血: 以足月儿多见。常见于臀位产和剖腹产。新生儿颅内出血常涉及整个脑表面和脑膜,也可有整个脑实质及脑室广泛出血。

    病儿出生后即出现症状,嗜睡、昏迷、呼吸不规则;面容苍白或有阵发性青紫;拒奶、呕吐、烦躁、尖叫、肌抽搐、惊、厥、角弓反张或瘫痪;囟门饱满或隆起。同时可见视网膜出血、眼肌瘫痪、两侧瞳孔大小不等、对光反应消失及眼球震颤等征象。

    治疗时应使病儿安静,可用镇静及止血药物,密切观察病情。必要时,作前囟硬脑膜下穿刺放出血性液体。出血严重者预后不良,即或好转,不少病儿有大脑性瘫痪、癫痫或智力不全等后遗症。

    4小儿颅内出血

    多由外伤引起,出血可发生于硬脑膜外腔、硬脑膜下腔、蛛网膜下腔或脑实质。有时聚积成巨大血肿,形成局限性占位病变,有的血肿可自行溶解而被吸收;有的仅为散在斑点灶,不引起特殊症状。出血按部位不同分为下列几种:

    4.1硬脑膜外血肿

    位于小脑幕上者居多。常见于头部直接受伤后,颅骨骨折或颅骨变形撕裂硬脑膜血管所致。出血多来自静脉系统,血液于硬脑膜外腔聚积成血肿。局限性小血肿可无症状。大血肿覆盖整个大脑半球,出血量可超过300ml。约有3/4的硬脑膜外血肿发生于颞部,其他部位比较少见。

    小儿硬脑膜外血肿因多伤及静脉,故病程较缓慢。年龄较大儿童,可有典型的中间清醒期或意识好转期。但婴幼儿早期意识常不丧失或仅有瞬间的恍惚。

    因血肿压迫脑组织可出现失语、偏盲、面瘫或偏瘫,Babinski征阳性。

    小儿颅内压增高症状较成人为重。伤后有短暂昏迷,意识完全恢复后,因颅内出血使颅内压迅速上升,出现持续加剧的头痛,头昏,烦躁不安,频繁呕吐,呼吸加速加深,脉搏增快和血压上升,意识逐渐模糊不清,渐次又进入昏迷。两次昏迷间的中间清醒期约为2~3小时。如有脑疝,患侧瞳孔先缩小而后散大,光反应减弱,最后完全消失。对侧发生偏瘫及病理反射,脉搏徐缓,呼吸慢而深,血压及体温升高。如不采取紧急手术,最后对侧瞳孔散大,呼吸衰竭而死亡。

    手术应开颅清除血肿,彻底止血。有原发性脑挫裂伤及脑水肿者,手术后按脑挫裂伤处理。

    4.2硬脑膜下血肿

    血肿位于硬脑膜与蛛网膜之间。临床将硬脑膜下血肿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硬脑膜下血肿伤后立即出现症状; 慢性硬脑膜下血肿于伤后3周出现症状。出血来源: ①脑表面穿过硬脑膜下间隙进入静脉窦的静脉破裂。②静脉窦破裂。③脑表面较大血管破裂。④引流脑内静脉的大脑大静脉(Galen静脉)及直窦撕裂。

    临床表现与硬脑膜外血肿相似。急性硬脑膜下血肿常伴严重脑挫裂伤,昏迷较深,病情较重,中间清醒期不明显,或于部分病例中出现。脑疝症状出现较晚。合并较严重脑挫伤时出血急剧,迅速出现脑水肿,有严重颅内压增高症状。常因急速发展的呼吸衰竭而死亡。合并颅骨骨折较少,骨折位置与血肿部位也不一致。脑脊液压力增高,含有血液,蛋白增加。

    慢性硬脑膜下血肿多发生于轻微头部外伤后。少数病儿由出血性疾病引起。破裂血管较小,血肿呈薄片状。血肿于机化过程中形成囊状结缔组织包膜,囊内有高渗含蛋白的液体,混有陈旧血液。血肿包膜为半透性,脑脊液可经此膜渗入囊内,使血肿体积增大。在相当长时间后始发生脑受压症状。慢性硬脑膜下血肿症状很象颅内肿瘤,症状以颅内压增高为主,晚期可出现脑疝症状。脑血管造影见脑皮质血管和颅骨间有一无血管区。

    急性硬脑膜下血肿的治疗是清除血肿和止血。血肿常伴有脑挫裂伤和脑水肿。于清除血肿后需清除坏死液化的脑组织,再行减压术。术中应双侧探查。慢性硬脑膜下血肿手术有两种:①颅骨鉆孔冲洗血肿腔,用橡皮管引流。②作骨瓣开颅,剥去血肿包膜。前者适于液态血肿、后者适于有包膜形成的血肿。后一种手术有利于受压的脑组织恢复,应用较多。

    4.3蛛网膜下腔出血

    严重的颅脑损伤几乎均伴有蛛网膜下腔出血。出血主要来自脑挫裂伤灶,单一血管损伤而出血者少见。

    蛛网膜下腔的少量血液与脑脊液混合后,经分解而被吸收,不引起症状。大量血液可引起“化学性脑膜炎”。临床表现为枕部、额部或眼球后部的剧烈头痛、恶心、呕吐、肩背或腰部疼痛、高热、颈强直、Kernig和Bruzinski征阳性等脑膜 *** 征。脑脊液血性即可肯定诊断。反复腰椎穿刺,放出血性脑脊液可使症状减轻。如有蛛网膜粘连、阻碍脑脊液循环可发展为脑积水。

    4.4脑内血肿

    为脑挫伤时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小血管与毛细血管出血表现为脑内斑点状出血或散在小血肿; 较大血管出血形成脑内血肿。血肿位于皮层下、脑深部、脑干或小脑内,间或破入蛛网膜下腔和脑室。好发部位是颞叶和额叶。

    脑内血肿常缺乏典型症状,一般有原发性脑损伤与继发性脑受压症状。有进行性意识障碍和相应的局限性症状(偏瘫、局限性癫痫)。诊断常需借助脑血管造影、X线,电子计算机体层摄影。

  • 芍药
    回复
    2024-03-28 14:14:42

    1 首先除外外伤原因,儿童脑出血最常见头外伤,由于种种原因,患儿本身不愿承认。
    2 除外外伤后,最常见为先天性脑血管源性疾病,比如动静脉畸形,动脉瘤等等,这个年纪高血压导致的脑出血非常少见。
    3 头痛、恶心、呕吐为脑出血导致的颅内压力增高所致,需要应用脱水药物,比如甘露醇等对症治疗,如果血肿量较少,一般状态良好,可以保守治疗,待血肿吸收后,详细检查,确定出血原因,首先做MRI平扫加增强,除外血管畸形,或者动脉瘤,视情况决定行3DCTA,或者DSA。
    4确定诊断后再决定下一步治疗,如果为脑血管源性疾病,可能就需要开颅手术或者介入治疗了
    祝好运

  • 紫苏
    回复
    2024-03-28 13:13:32

    新生儿颅内出血主要由四方面引起的:由于早产或新生儿缺氧、缺血的因素导致;缺氧、酸中毒等均可损害脑血流的自主调节功能;如胎位小正等外伤引起;孕期服用苯妥英钠等药物其他原因导致的。
    1.早产
    一切在产前、产程中和产后可以引起胎儿或新生儿缺氧、缺血的因素都可导致颅内出血,早产儿多见。
    2.血流动力学异常
    缺氧、酸中毒等均可损害脑血流的自主调节功能,使其变为“压力被动性脑循环”,此时压力的波动可直接作用于末端毛细血管,使其破裂而出血。低血氧和高碳酸血症可使脑血管扩张,静脉淤滞,压力增高而引起栓塞和出血。此外,当新生儿存在动脉导管未闭、先天性心脏病、气胸、严重酸中毒、抽搐等情况时,或者在治疗过程中快速扩容、吸痰、机械通气时PIP或PEEP过高、出现人机对抗等各种原因,均可引起血压大幅度波动而造成毛细血管破裂而导致出血。
    3.外伤
    主要为产伤所致。如胎位小正、胎儿过大、产程过短或过长以及使用高位产钳、胎头吸引器等,可导致天幕、大脑镰撕裂和脑表浅静脉破裂而引起硬膜下出血。此外,使用面罩加压给氧、头皮静脉穿刺、气管插管等操作时使头部过分受压,也可导致颅内出血的发生。
    4.其他
    新生儿患有凝血机制障碍或血小板减少性疾病;母孕期服用苯妥英钠、苯巴比妥、利福平等药物;脑血管发育畸形;不适当地输入高渗溶液(如碳酸氧钠、葡萄糖酸钙、甘露醉等)等均可导致血管破裂而发生出血。

4岁儿童尿道炎症状表现有哪些啊?

儿童缺铁应该吃什么?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