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健康早知道>儿科

导管未闭分流速度0.8m/s怎么办

时间: 阅读:10333
导管未闭分流速度0.8m/s怎么办
提问 回复

最佳回答

过山龙

过山龙

2025-10-19 17:26:57

这种情况是由先天发育导致的,是先天性心脏病的一种类型。应该及时到上级正规公立医院新生儿科进一步检查确诊,明确病情,由专科医生根据实际病情采取吸氧,对症等方法治疗;同时要对症使用药物治疗,加强护理和保养,避免着凉感冒和哭闹。由专科医生选择合适的时期采取手术的方法治疗。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芍药
    回复
    2024-03-28 17:17:44

    由题意上坡的路程是下坡路程的2/3,假设这段山路上坡的路程为2s,则下坡路程为3s;
    上坡时间t上=s上v上=2s0.8m/s;下坡时间t下=s下v下=3s1.2m/s;
    总时间t总=t上+t下=2s0.8m/s+3s1.2m/s;
    总路程s总=s上+s下=5s;
    则他在这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v=s总t总=5s2s0.8m/s+3s1.2m/s=520.8m/s+31.2m/s=1m/s
    故选C.

  • 匿名用户
    回复
    2024-03-28 17:17:44

    请大家帮我看看,情况严重吗?是不是需要在一岁前就手术,还是能等到孩子大点再手术?请解释的清楚点,谢谢大家!一定追加分数!

    其实先天性心脏病也很常见,如果有钱的话,先天性心脏病越早治疗,效果越好!!!

    小儿患先天性心脏病为什么说责任在母亲?

    先天性心脏病既然是从娘胎里带来的,那就与胎内的环境密切相关,或者说,与母体密切相关。如果在怀孕期间(主要是前三个月)母亲患了病毒感染,尤其是风疹、腮腺炎、流行性感冒,就很可能造成胎儿心脏畸形,因为心脏的发育成形是在怀孕后的头三个月;怀孕的母亲服用太多的镇静药、抗菌素(主要是四环素、土霉素、金霉素)和奎宁等也是原因之一;母亲患有“糖尿病”、“甲状腺机能亢进”等病时,也会使胎儿心脏发育不正常;高龄妇女的多产儿容易有先天性心脏病及其他畸形;怀孕期间接触放射线,饮食中缺乏叶酸,孕妇的心情不佳等,均与婴儿先天性心脏病有关系;另外,也可以见到在同一家庭中,双胎或几个孩子都有先天性心脏病或其他畸形,家庭成员中有人患心脏病时,小孩得先天性心脏病的也多。这些情况都说明先天性心脏病和遗传有关。母亲在怀孕期间,如能避免上述不利因素,特别是预防病毒感染,尽量少吃药(包括中药在内),这对于预防胎儿心脏发育畸形是很有好处的。

    先天性心脏病会遗传吗?

    先天性心脏病不一定有遗传因素,但是某些先天性心脏病儿却与遗传有关,不过不一定父母有心脏病,而是父母的染色体中有问题,譬如象2 1—三体综合征,18—三体综合征,这些有染色体位置改变或异常的都是与遗传有关的。所以说父母有心脏病,孩子不一定有心脏病;父母没有心脏病,孩子不一定就不会有先天性心脏病。

    先天性心脏病是遗传性疾病吗?

    正常心脏是一个肌肉泵,可以将含氧多的血液自左心室泵入主动脉,再经全身的动脉系统至全身,满足身体对血液所携带的氧及营养成分的需求。同时静脉系统自全身将已经消耗了氧和营养物质,而携带了组织代谢后生成的二氧化碳及废物的静脉血进入右房,右室,然后泵入肺动脉及肺,在那里血液可以获得充分的氧气,以后再经过肺静脉、左心房回到左心室。 心脏及大血管的主要结构是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静脉、左心房、右心室、主动脉,心房与心室之间的房室瓣,右侧称三尖瓣,左侧称二尖瓣。主动脉与左心室之间,肺动脉与右室之间的瓣均为三个瓣叶,称半月瓣,或称主动脉瓣,肺动脉瓣。左右心房之间有薄的肌性隔,左右心室之间有厚的肌性隔,分别称房间隔及室间隔。
    出生时就有心脏结构的异常称为先天性心脏病,如左右心房之间的隔有缺损称房间隔缺损,右心室与左心室之间的隔有缺损称室间隔缺损。各处瓣膜均可有狭窄或闭锁,如肺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瓣狭窄。心室亦可一侧发育不良或缺如,如左心发育不良、单心室。心脏各腔及动、静脉之间连接亦可以异常,如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完全性或部分性肺静脉畸形引流。也可能多种畸形同时存在,如法乐氏四联症等。
    先天性心脏病在正常人群中发病率大约1%(0.6%—1.2%),这是一个不小的数字,按我国10亿人口计算,大约有1千万人患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不属于遗传性疾病,但有些家庭有多个子女患不同种的先天性心脏病,或多个堂兄弟姐妹患病。一般来讲一级亲属中有一个患先天性心脏病,则其他人患病的机率上升3倍,两个成员患病则机率上升为9%,如果三个成员患病,则其他成员患先天性心脏病的可能性上升至50%。
    一些染色体异常的疾病常伴有先天性心脏病,如大家多见的先天愚型(唐恩氏综合征,即21三体综合征)约50%患先天性心脏病,其中心内膜垫缺损及室间隔缺损分别占32%及29%,其次为房间隔缺损占11%,法乐氏四联症占7.9%,动脉导管末闭占6.7%。18三体综合征约90%患先天性心脏病,主要为室缺、动脉导管末闭等。近来由于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发现越来越多的先天性心脏病有共同基因的缺失,如CATCH综合征,为第22对染色体之一短臂11位点缺失,可合并法乐氏四联症,室间隔缺损,主动脉干,主动脉弓中断等。单纯房间隔缺损大部分呈多基因规律,先症者同胞和子女的再显风险率为2.5%- 4.6%。少数家族中可见连续数代均有本病患者的情况。单纯室间隔缺损呈多基因遗传,先症者同胞的再患风险为 3.3%-4.4%,子女为3.7%—4%。先症者同胞中单纯室间隔缺损和室间隔缺损合并其他心脏畸形的发生率比一般人群高10—20倍,一致性病损为30%—60%。动脉导管未闭呈多基因规律,子女再患风险率为3.4%—4.3%,同胞为2.6%—3.5%。一致性病损占50%。法乐氏四联症为多基因遗传,患者子女的再显风险率为3.0%—4.2%,同胞为2.5%—3.0%。一致性病损小于50%。不一致的病损以室缺、肺动脉口狭窄和大动脉转位最常见。

    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是胎儿时期心脏血管发育异常而形成的先天畸形,是小儿最常见的心脏病。

    先心病的发病率约为出生活产婴的7~8‰,未经治疗者约34%可在1个月内死亡,50%在1岁内死亡,生后早期死亡者多为复杂畸形或病情较重者。各类先心病中以室间隔缺损最多,其次是动脉导管未闭、法乐氏四联症和房间隔缺损。近年来小儿先心病的诊断和治疗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许多复杂的心脏畸形在婴儿期,甚至新生儿期就能得到及时确诊和手术治疗,因此先天性心脏病的预后已大为改观。

    先天性心脏病有以下常见症状,但轻症先天性性心脏病可无明显症状。

    青紫:青紫是青紫型先天性心脏病(如大血管错位,法乐氏四联症等)的突出表现。可于出生后持续存在,也可于出生后三至四个月逐渐明显,在口唇、指(趾)甲床、鼻尖最明显。而潜伏青紫型心脏病(如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平时并无青紫,只是在活动、哭闹、屏气或患肺炎时才出现青紫,晚期发生肺动脉高压和右心衰竭时可出现持续青紫。

    心脏杂音:多数先天性心脏病都可听到杂音,这种杂音比较响亮,粗糙,严重者可伴有胸前区震颤。心脏杂音多在就诊时被医生发现。部分正常儿童可有生理性杂音。

    体力差:由于心功能差、供血不足和缺氧所致,重症患儿在婴儿期即有喂养困难,吸吮数口就停歇,气促,易呕吐和大量出汗,喜竖抱,年长儿不愿活动,喜蹲踞,活动后易疲劳,阵发性呼吸困难,缺氧严重者常在哺乳、哭闹或大便时突然昏厥,易出现心衰。

    易患呼吸道感染:多数先天性心脏病由于肺血增多,平时易反复患呼吸道感染,反复呼吸道感染又进一步导致心功能衰竭,二者常常互为因果,成为先天性心脏病的死亡原因。

    发育差:先天性心脏病多有发育迟缓,有青紫者尤其明显,严重者智力发育也可能受影响。

    其它症状:先天性心脏病如有左心房扩大或肺动脉压迫喉返神经,则自幼哭声嘶哑、易气促、咳嗽;合并其它畸形,如先天性白内障、唇腭裂和先天愚型等;心室增大可致心前区隆起,胸廓畸形;持续青紫者可伴有杵状指,多在青紫出现后1~2年形成。

    家长如果发现自己的孩子有上述症状,应及早到医院就诊,以确诊是否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常用的检查方法有X线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心要时作心导管及心血管造影检查。一旦确诊为先天性心脏病,应尽早去心脏外科就诊,由医生决定手术时机,现在心脏外科发展很快,手术日新月异,绝大多数先天性心脏病已成为可完全治愈的疾病。

    先天性心脏病能治好.

    先天性心脏病是由于在胎儿期心脏血管发育异常而致的心脏血管畸形,是小儿时期最常 见的心脏病。近20多年来由于先进的现代检查技术的发展(如心导管术、心血管造影术、 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和核素心血管造影等)及低温麻醉、体外循环和心脏外科手术的 进展,很多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能得到准确的诊断与根治,部分复杂的心脏畸形也可以 迸行手术治疗。

    〔病 因〕 ①遗传是主要的内因。

    ②在胎儿期任何影响心脏胚胎发育的因素均可能造成心脏畸形,如孕母患风疹、流行性 感冒、腮腺炎、柯萨奇病毒感染、糖尿病、高钙血症等,孕母接触放射线;孕母服用抗 癌药物或甲糖宁等药。

    先天性心脏病的分类:根据心脏左右两侧之间或大血管(大动脉与大静脉)之间有无异常通道存在,或根据有无青紫表现,将先天性心脏病分为 ①左向右分流型(潜伏青紫型):如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

    ②右向左分流型(青紫型):如法洛氏四联症、大血管错位等。

    ③无分流型(无青紫型):如肺动脉狭窄、主动脉缩窄等。

    症状 ①患儿生长发育可能较同龄儿落后,并易患呼吸道感染。

    ②有无青紫随心脏畸形性质而定,如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与动脉导管未闭早期通常无 青紫,但剧烈活动或大哭大笑后可能出现青紫,随年龄增长,发展到晚期时可能出现青紫。 右向左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心脏畸形严重,如法洛氏四联症小儿在出生后或数周~数月 即可出现青紫,且逐渐加重。 ③心脏听诊,在胸骨左缘可听到收缩期杂音,室间隔缺损的杂音较房间隔缺损位置低、较 响,较粗糙,向四局广泛传导;房间隔缺损的杂音左第2~3肋间,较柔和,较局限;动脉 导管未闭的杂音位置较高,在第2肋间,响亮、粗糙、传导广,呈连续性像机器转动样杂音, 收缩期与舒张期均可听到;法洛氏四联症的杂音位置高低至响亮程度根据畸形情况而异,严 重者的杂音反而轻。

    ④法洛氏四联症的小儿在话动时经常蹲下来休息以减轻气促,有时可能发生昏厥(暂时性脑 缺氧改变),甚至抽风而危及生命;另外,法洛氏四联症患儿的手指、脚趾末端膨大如鼓样, 称朴状指(趾)。

    可作心脏照片,心电图及心脏望声心动图检查。超声心动图检查其诊断价值最大,可以显示 出房间隔、室间隔缺损的大小、位置、血的分流量,及其它血管畸形;一般在手术前均应作 心导管及心血管造影检查以进一步明确诊断和做好手术前准备。

    〔并发症〕 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及动脉导管未闭常易患肺炎,易发生心力衰竭,法洛氏四联症常可 并发脑血栓、脑脓肿,上述先天性心脏病除房间隔缺损外均易并发细菌性心内膜炎。

    〔治疗〕 ①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根治是手术治疗,一般可在4~5岁作手术,如症状严重或细菌 性心内膜炎持久不能控制者应提前手术。

    ②内科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前的内科治疗主要是避免剧烈活动,预防或治疗感染,如有 心力衰竭应积极治疗。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表现
    先天性心脏病是小儿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一般都在3岁前即可确诊。先天性心脏病主要是由于在胎儿发育的早期,一般是胚胎的前3个月,由于某些原因使胎儿心血管发育停顿或发育异常所致。比较公认的原因为孕妇患风疹、流感等病毒感染;孕妇服用激素或其他损害胎儿的药物;孕妇的腹部或盆腔受到X 线、超声波、放射性核素等的照射;或者孕妇严重营养缺乏、缺氧。有些患儿除有先天性心脏病外,还伴有全身多发畸形,这往往提示患儿因生殖细胞遗传缺陷而发生先天性心脏病。轻型的先天性心脏病可无特殊症状,生长发育正常,仅在体格检查时在左胸部发现粗糙响亮的杂音。重型先天性心脏病儿,早在新生儿期或婴儿期即出现明显症状。

    先天性心脏病的症状,主要是两方面:(1)紫绀在患儿鼻尖、口唇、指甲、眼结膜等处见皮肤粘膜青紫色。在紫绀出现的同时,患儿生长发育迟缓,智力低下,当吃奶或哭闹后可发生呼吸困难,严重者有神志丧失、抽搐。会走路的孩子,常常因有脑缺氧感觉,而自动向下蹲踞。(2)心力衰竭的症状表现为呼吸困难、短促,患儿不能平卧,咳嗽,心动过速,两肺布满小水泡,肝脏肿大,面色苍白,下肢浮肿等。一旦发现以上症状,必须立即送医院抢救
    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

    新华网无锡频道9月2日消息:先天性心脏病是危害儿童特别是婴幼儿健康与生命的残酷“杀手”。据统计,每1000个新生儿中约有6个患先天性心脏病。按人口出生率及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估计我国每年有15万病儿出生。在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中,室间隔缺损 左右心室间出现“漏洞”)、房间隔缺损(左右心房间有“漏洞”)、动脉导管未闭和肺动脉瓣狭窄是临床最常见的几种先天性心内畸形。由于先天性心脏病缺乏有效的预防方法,加上没有经过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到一岁时有一半死亡,到两岁时2/3死亡。因此,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降低该病自然死亡率的关键。
    由于许多先天性心脏病早期无特异性的临床症状,因而早期发现有时很困难。但像以上几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畸形,如长期得不到纠正会引起肺动脉高压,最终可导致心脏衰竭。手术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传统方法,已经有了非常丰富的经验和治疗效果,并且仍在不断发展。但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手术创伤大,有时术后会发生严重并发症或手术治疗效果不理想,这一直成为困扰医生和家长的难题。目前,治疗儿童先心病主要是两种方法:开胸和介入治疗。开胸是传统的方法,对过于复杂的先心病仍沿用此法,但因手术创伤过大,随着医学的发展,无需开刀的介入治疗被越来越广泛地用于儿童先心病的治疗。

    1967年国外专家 P o r s t m a n等率先采用介入导管法成功堵闭动脉导管未闭,之后该方法相继应用于先天性房间隔缺损、肺动脉瓣狭窄等的根治性治疗,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医学和相关学科的发展,先天性室间隔缺损也可以通过介入导管法根治。这些疾病的介入治疗方法是类似的,主要通过一根小小的导管经大腿根部切开的一个1 2毫米大小的切口,由右侧腹股沟动或静脉将封堵器准确放到心脏或血管内的缺损或异常通道部位,将其堵塞,手术即告结束。加上消毒、造影等程序,整个手术过程约1个小时左右。手术后第2天病人就可以下地行走,观察1天就能出院了。

    与传统的开胸手术相比,介入治疗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和肺动脉瓣狭窄具有以下优点,对儿童是十分适合的:一.不需要开胸,创伤小,对儿童来说,使胸部不留刀痕而不影响美观;不需要全麻及体外循环,儿童体质不同于成人,避免了因全麻、体外循环带来的风险;术中失血少,不需要输血;并发症少,安全性高。二.住院时间短,恢复快,术后也无需服用任何药物。三.治疗效果好。封堵器植入心脏后1个月人体自身的内皮细胞就已覆盖在其表面,3个月后内皮细胞就完全将封堵器包埋,不会发生封堵器脱落。这种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方法经过临床实践,不断改进,现在已基本成熟了。经过数年的随访观察,所有经过介入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病人完全恢复正常,其生长发育不受影响,并能胜任一切工作、学习和生活。省人民医院心脏科副教授孔祥清(扬子晚报

    你自己上去看看拉。
    .cn/manual/section_19/19-261/2.html
    参考资料:/_daifumd/sections/xxwk/hzw/artdetails_25836.html

  • 匿名用户
    回复
    2024-03-28 17:17:44

    总管直径 d1 流速v1 分管直径 d2 流速v2
    总管流量等于分管流量之和
    即:πd1?v1/4= 4Xπd2?v2/4
    所以:v2=(d1/d2)?/4= 1 m/s

  • 景天
    回复
    2024-03-28 16:16:34

    管道直径增大流速降低的情况一般需要提高提高泵的匹配度。当然看你设计的工艺流程的介质对流速的要求了。流速的降低极易产生沉降物堵塞管道,如果是浊度或者悬浮物较少的水的话,一般不会影响。!

刚出生的小宝宝可以睡2cm厚的乳胶床垫么

打卡介苗预防针要注意些什么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