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呕吐厌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善:1、如果症状相对不是很严重,一般可以多吃一些比较清淡的食物进行化解。2、如果症状相对比较严重,而且是消化不良引起的,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促进消化的药物进行治疗。
在平时要注意饮食的清淡。
中医中的脾胃疾病,除了上次提到的腹泻、便秘,还有常见的小儿厌食、疳证、腹痛、呕吐等。接下来的文中,让我们一起来整理下相关内容。
从前面几课的整理来看,辩证对于推拿非常关键,辩证对了,那么所对应的穴位就有了大概的了解,之后的操作也是大同小异的。而辩证关键在于辩虚实、外邪or内因、外邪种类、阴阳相对等。
我们现在的课程中可以对辩证了解一二,但真正的辩证还是那句老话: 交给专业人士,我们图个能听明白 。随后的整理中,我会对重要的穴位做再三的强调和重复,以加深印象,紧急情况下可进行初步的定性和操作。
(一)鉴别诊断
与疳积鉴别,疳积病程更长,影响到发育,身高体重多不达标,兼腹胀。疳积为慢性营养不良综合征,厌食可为其主要症状之一。
(二)治法
虚证宜健脾助运,实证宜消积导滞。实证还应辨明积滞有形还是无形,分别辅以消食、通便、化痰、行气等方法。
如之前所说,虚证常为长期持续的症状,实证常为短期、临时症状。虚实不同,处方不同。
(三)基本方
方1
补脾经(1-2min)
点揉足三里(1-2min)
捏脊(3-6遍)
方2
掐揉四横纹
运板门
运内八卦(1-2min)
清胃经、清大肠(各1-2min)
(四)辩证加减
1.食滞胃脘
症状:有伤食史,食量突然减少,兼嗳气泛恶,口,脘腹饱胀,或脘腹疼痛拒按,夜卧不安,大便如败卵,舌苔白腻,脉满,指纹滞。
所以从症状看,多为实证。治宜化积消食。
处方:1)基本方重点:方2为主,方1为辅;2)加:掐揉小横纹5~10遍,向下振中脘1min,点脾腧、胃腧各10次,揉天枢1min。
2.脾胃气虚(阳虚)
症状:长期不思进食,形体消瘦,面色少华,神疲,便溏,或完谷不化,舌质淡,苔薄白,脉无力,指纹淡为特征。
治宜补脾益气。
处方:1)基本方重点:方1为主,方2为辅;2)添加:揉脾腧、胃腧各1min,推上三关、揉外劳宫、揉关元各1min,摩、揉、振、按神阙共3min,推上七节骨令热。
3.胃阴不足(阴虚)
症状:口燥咽干,好动,多饮,皮肤干燥,大便干,小便短少,烦躁,夜卧不安,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数,指纹浮红。
治宜益胃滋阴。
处方:1)基本方重点:方1、方2并重;2)添加:揉内劳宫、清天河水、揉二马各1~2min,分手阴阳1min,推下七节骨令热,掐承浆与廉泉10次。
4.肝气泛胃
症状:闷闷不乐,拒食,进食量随情志影响,恶心呕吐,腹胀、腹痛,苔薄,脉弦,指纹滞。
前面有说过,肝克胃,所以有肝气犯胃之说。肝气旺还会导致胁肋疼痛,故处方中有搓摩胁肋的操作。
治宜疏肝和胃。
处方:1)基本方重点:方2为主,方1为辅,重点分推腹阴阳,揉腹与摩腹;2)添加:清肝经1~2min,搓摩胁肋5~10遍,下推膻中1~2min,横擦肝腧令热。
现在科学喂养居多,疳证一般很少见。
(一)鉴别诊断
1.厌食
疳证是独立疾病,厌食多为典型症状。厌食以食欲不振、拒食、挑食为特征,病程较疳证短,体重可无变化,营养可正常。 厌食影响发育,则转为疳证。
2.五迟五软五硬
五迟五软和五硬是发育障碍的不同表吸纳。多为肾虚所致,常生俱来。临床已全身发育迟缓(五迟)、或萎软无力(五软)、或肌张力高(五硬)为特征,可伴有营养不足。而疳证以脾胃病变为主,以 慢性营养不良为特征。
(二)治法
疳证的治疗在于补益脾胃与化积导滞,二者常常同时运用。临床应根据疳证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治法。疳气以调和脾胃气机为主,疳积以消导为主,或消补兼施。干疳以补益为主,后期影响五脏须随证治之。
(三)基本方
补脾经、清胃经
掐揉四横纹与板门
推上三关与下六腑
腹部操作
脊背与腰骶操作 捏脊(3~20遍)
点揉足三里(3~5min)
(四)辩证加减
1.疳气
症状:心下痞满,形体瘦,少神,面少泽,食欲不振,或食多易饥,急躁,苔腻脉濡,指纹滞
治宜理气中和。
处方:1)基本方;2)添加:运土入水、运水入土各1min,运内、外八卦各1min,推上和推下七节骨各1min;揉脾腧、胃腧各2min。
2.疳积
症状:脘腹胀大,青筋暴露,形体消瘦,面色萎黄,毛发稀疏,进食极少,或善食易饥、大便排虫,或揉眉挖鼻,吮指磨牙,异食,舌质淡,苔腻,脉濡或滑,指纹紫滞。
治宜化积导滞与补益脾胃并重。
处方:1)基本方重点:操作腹部和背脊;2)添加:掐揉小横纹5~10遍,揉脾腧、胃腧各2min,点揉二人上马1min,拿肚角1~3次。
3.干疳
症状:极度消瘦,批复干燥、老人貌,精神萎靡,啼哭无力,饮水多,便干结,或见肢体浮肿,或见紫癜、鼻衄、齿衄等,舌淡或光红少津,脉细数,指纹淡。
治宜补益气血。
处方:1)基本方重点:补脾经,捏脊,上三关配下六腑;2)添加:补肾经,揉二马各1~2min,揉脾腧、肾俞各1min,叩、擦八髎令热,拿百虫10次,推箕门、摩涌泉各1min。
(一)鉴别诊断
需与咳嗽伴呕吐相鉴别。小儿咳嗽一定有痰,小儿不会吐痰,故小儿咳嗽时常通过呕吐排痰。咳嗽呕吐是咳嗽在前,或与呕吐同时发生,多吐出痰涎,吐后咳嗽减轻,而呕吐独立发生。
(二)治法
和胃降逆止吐为呕吐的基本治法,在此基础上,确定其病因。外邪宜发散,气郁宜疏理,脾胃虚弱宜温补,痰湿与食积宜消导。
(三)基本方
清胃经(1~3min)
运内八卦(1~2min)
横纹推向板门(2min)
胃脘部操作(分推腹阴阳20次,从剑突向下推抹至肚脐20次,中指或拇指轻揉中脘3min,顺时针摩腹3~5min)
搓摩胁肋(5~10遍)
(四)辩证加减
1.积滞吐(包括伤食吐和肝胃不和吐)
症状:呕吐酸水或苦水,吐后得舒,不思乳食,脘腹胀满,胁肋胀痛,苔厚腻,脉滑或弦,指纹紫滞。
治宜消食化积,疏肝理气,和胃降逆。
处方:1)宜先催吐,后用基本方;2)添加:掐揉四横纹,分推腹阴阳1~3min。
2.胃虚吐
症状:多见于早产或发育迟缓儿。呕吐反复发生,病程长,饮食少有不慎即呕吐,呕吐物清稀,面白神倦,四肢欠温,腹痛隐隐,得温则舒,大便稀溏,舌淡苔白,脉迟无力,指纹淡。
治宜补益脾胃,温中散寒,降逆止吐。
处方:1)基础方;2)添加:点揉足三里、摩脐各3~5min,捏脊6遍。
3.畏寒吐
症状:有饮冷受凉史,以突然呕吐,呕吐物冷清,胃脘冷痛,喜热熨,或伴有喷嚏流涕,舌淡,苔白,脉紧或沉迟,指纹浮红。
治宜疏风散寒,化湿和中。
处方:1)基本方重点:胃脘部操作;2)添加:横擦胃腧令热,揉一窝风、揉外劳宫、掐揉二扇门各1~3min,捏脊3~6遍。
4.胃热吐
症状:食入即吐,呕吐喷射状,呕吐物色如胆汁,心烦口渴,大便秘结,小便短黄,唇红舌红,苔黄,脉滑数,指纹紫滞。
治宜清热泻火,和胃降逆。
处方:1)基本方;2)添加:清天河水、退六腑各3~5min,清大肠、小肠各1~2min,下推天柱骨与推下七节骨令热。
5.惊吐
症状:受惊后呕吐暴作,频吐清涎,神态紧张,睡卧不安,山根青,舌青紫,脉促,指纹青。
治宜镇惊止呕。
处方:1)基本方;2)分推手阴阳、捣小天心各1~2min,推膻中各1~2min,掐揉五指节3~5遍,掐揉左右端正10次。
(一)鉴别诊断
急腹症多为剧烈脘腹疼痛,伴局部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明显:1)阑尾炎右下腹麦氏点压痛、反跳痛;2)胆道蛔虫右上腹墨菲点压痛及肌紧张;3)胰腺炎左上腹压痛。
如腹胀、肠型或肿物,明显呕吐,大便不通、肠鸣音亢进者,多为嵌顿疝、粘连性肠梗阻、蛔虫肠梗阻及肠套叠等。
若腹痛持续,全腹压痛、肌紧张、腹胀、肠鸣音消失,多为腹膜炎。
实证多为急性腹痛,常拒按;虚证延绵时间长,常喜按。
(二)治法
通则不痛为腹痛的基本治法。推拿具有机械力学特征,具有通导之性,止痛作用明显。
(三)基本方
按揉一窝风与内关(各1~3min)
胆囊穴处置(寻找足三里与阳陵泉之间的压痛点,按揉1~3min)
腹部操作(分推腹阴阳20~30次;顺时针与逆时针交替摩腹各1~3mmin;找准脘腹压痛点,点揉1~3min;拿肚角左右各1~2次)
腰背部操作(掌揉脊柱两侧1~3min,逐椎点揉脊柱正中线及膀胱经第一侧线,寻找异样点或压痛点;点揉压痛点1~3min)
(四)辩证加减
1.寒痛
症状:突然腹痛,或阵性发作,喜热熨,哭闹,面青,唇紫暗,手足冷,小便清,舌黯,苔白滑,指纹紫滞。
处方:1)基本方重点:按一窝风和拿肚角;2)添加:横擦胃腧令热,推上三关、揉外劳宫1~3min;
2.积滞痛
症状:脘腹胀痛,拒按,不思乳食,伴呕吐、腹泻,腹痛欲便,便后痛减,烦躁啼哭,夜卧不安,舌苔白厚,脉滑,指纹滞。
处方:1)基本方重点:操作腹部;2)添加:揉板门1~3min,掐揉四横纹5~10遍。
3.蛔虫痛
症状:脐周疼痛,痛无定时,时作时止,痛时腹部硬结,时聚时散,散时不痛,患儿嬉戏如常,平时面黄肌瘦,或面斑,流涎,喜食异物,大便下虫,舌暗,脉促,指纹滞。
处方:1)基本方重点:操作胆囊穴;2)添加:揉肝腧、胆腧、阙阴腧、天枢、神阙各1~3min;3)虫积部位操作见腹部压痛点。
4.虚证腹痛
症状:腹痛绵绵,时作时止,痛处喜温喜按,神疲倦怠,面白少华,手足欠温,乳食减少,大便稀溏,唇舌淡白、苔白,脉细,指纹色淡。
处方:1)基本方;2)添加:补脾经、揉外劳、推上三关各1~3min,横擦胃腧令热。
至此,已将常见脾胃疾病的推拿方法整理完成了。因为间隔时间长,如果对穴位及操作不熟悉的,还请大家移步至《小儿推拿》(1-7)复习下相关知识~~感谢大家的支持。
1岁的宝宝由于肠胃功能还没有完善,所以很容易发生腹泻的现象,宝宝腹泻后身体情况都不太好,食欲也会受到影响。所以许多宝宝在拉肚子后都不太想吃饭,如果 1岁宝宝拉肚子不吃饭怎么办 ?
1岁宝宝拉肚子不吃饭怎么办腹泻小儿应调整饮食。如正在添加辅食的孩子要暂停辅食或减少次数与辅食量。幼儿应停止喂含油肉多的食品。小婴儿如有母乳应尽量吃母乳。
有恶心呕吐的孩子,除了应给易消化的食物外,要少量多次,缓慢喂水喂饭。当腹泻呕吐特别严重时,可以少喂食物1~2次,现在不主张长期禁食,因为那样对小儿不利。
不要动辄使用抗菌素,乱用抗菌素治疗婴儿腹泻是导致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婴儿肠道内非致病菌群数目少,还没有建立正常的菌群系统,肠道内环境不稳定,容易被外界因素破坏。可以用丁桂儿脐贴来治疗,因为丁桂儿脐贴的制剂是中药,并且是外用药物,是一些能强健宝宝肠胃的药物,可以助消化,增食欲。
急性腹泻最常见的症状就是脱水,因此液体的补充矫正脱水是非常重要的;即使在急性腹泻的情况下,小肠仍保有60%的消化吸收能力,因此紧早进食可以减轻症状、改进营养状况;禁食的时间不应该超过24小时,刚开始进食时考虑给予稀饭、马铃薯或富醣类的食物,避免太过油腻的食物。
使用止泻药虽然可以阻止腹泻,但同时减少肠蠕动,使毒素不易排泄造成细菌滋生。此外,小时候喂食母乳的小朋友,肠道的抵抗力也比较好,因此,提倡母乳哺育对预防儿童腹泻也很有帮助。
宝宝拉肚子的原因1、胃肠炎
胃肠炎(也称为肠胃感冒)是胃和肠道的一种炎症,可以引起婴儿、儿童和成人的腹泻。胃肠炎很常见,可以由很多不同的病毒引起。最常见的病原是轮状病毒,由于腹泻住院的小朋友中有一半是感染了这种病毒,好发于秋末冬初。如果你的宝宝拉肚子,并伴有胃痉挛、呕吐、低烧,那很可能是胃肠炎。请注意,如果宝宝吃的或喝的不多,可能会失去很多水分。
2、细菌感染
严重腹泻(有时伴有呕吐),同时有腹痛、血便、发烧,往往是病毒或细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引起的。这种感染有些是可以自愈的,但有些也可能非常严重(比如由半生不熟的肉类里含有的大肠杆菌引发的感染)。因此,如果你的宝宝有上述症状,就应该带他去看医生。医生会给他做检查,还可能会做大便培养来看看是否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
3、寄生虫
寄生虫感染也可能引起腹泻。比如贾第虫病(也叫梨形鞭毛虫病)就是由一种寄生在肠道内的、要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的寄生虫引起。集体生活时寄生虫很容易传播,而且需要特殊药物治疗。所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比如更换尿布后勤洗手,是终止寄生虫感染传播的最好方法。
4、抗生素
如果你的宝宝在抗生素治疗期间或治疗后发生腹泻,可能与药物有关。告诉医生,看看是否可以换用其他药物或疗法。
5、食物因素
喝太多果汁(尤其是含有山梨醇和高浓度果糖的果汁)或太多含糖饮料也可能会使宝宝肚子不舒服,大便变稀。给宝宝少吃点这些食物,应该1周左右就能好转。建议不要给6个月以下的宝宝喝果汁,6个月以后,每天果汁的摄入量也不要超过大概113~170毫升。配方奶冲调不当也可能引起宝宝拉肚子,所以当你冲奶时要按比例加水。
精彩推荐:
卡介苗
脐带血
新生儿惊厥
白血病的早期症状
睡眠不好如何调理
1.培养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定时、按顿进食,饭前不吃零食(包括饮料),以免血糖升高影响食欲,饭后吃水果,睡醒午觉可以集中吃些糕点和糖果。
家长要注意经常变换饮食的花样品种、荤素搭配、不要偏食。要保持轻松愉快的进食情绪。
因种种原因,即使有几次小儿进食不好,也不要着急,不要威协恐吓小儿进食,也不要乞求小儿进食。
一餐不吃、不必顾虑,也不要再用零食补充,下餐饿了自然会吃。
2.合理喂养
大力宣传科学育儿知识,做到合理喂养。4个月以内的婴儿最好采用纯母乳喂养。
纯母乳喂养的小儿很少有厌食。按顺序合理添加辅食,不要操之过急。
小儿饮食以主副食为主,不乱加额外的“营养食品”。
3.积极治疗原发病
如为全身疾病引起的厌食,原发病治愈后,食欲自然会增加。
4.针灸与捏脊疗法
针灸可以用于很多的疾病问题,小儿厌食也可以试一试哦, 有一定效果。
5.神经性厌食治疗
首先要消除引起患儿不宁的各种精神 *** 因素。改变不正确的教育方法,使患儿产生良好的情绪。用针灸配合语言暗示有较好的作用。常用穴位为安眠2、足三里、合谷等。
国外有采用抗抑郁药,阿米替林(Amitriptyline),以改善患儿的情绪,提高患儿对进食的兴趣。剂量:12.5~25mg/kg,口服,每晚1次,在睡前 0.5~1h服。一般在6~12天后见效。此外,抗组织胺和抗5-羟色胺药,赛庚啶(Cyproheptadine),可作为食欲兴奋剂,有一定效果。剂量:每天0.25mg/kg,分2~3次口服。
6.中医治疗
中医辨证施治小儿厌食症有独特的效果。因此了解中医对厌食症的理论,学会中医治疗实为重要。中医认为:“胃为水谷之海、主受纳”,“脾主运化”。厌食症主要由于脾胃功能失调。
7.停用药物
停用引起胃肠反应的抗生素及其他药物。
8.纠正微量元素缺乏
若有缺锌,口服葡萄糖酸锌,每天1~1.5mg/kg,2次/d口服。
9.激素疗法
一般不用,对严重顽固性厌食症可考虑应用:
①泼尼松(强的松)。每天0.5mg/kg,3次/d口服。
②小剂量胰岛素,用于顽固性厌食,胰岛素3~6U加于10%葡萄糖250~500ml静脉点滴(1U胰岛素至少给葡萄糖4g),均能增加食欲。
10.助消化剂
口服胃酶合剂或干酵母片对增进食欲有一定作用。
11.胃动力药
如多潘立酮(吗丁啉),能提高食管下段括约肌张力,促进胃蠕动,加快胃排空,能减轻腹胀、制止恶心、呕吐,对胃肠动力障碍引起的厌食有较好的作用。
剂量:每次0.3mg/kg,3次/d口服。疗程4周。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