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健康早知道>儿科

病毒疹与幼儿急疹有什么区别

时间: 阅读:10938
病毒疹与幼儿急疹有什么区别
提问 回复

最佳回答

祝由师

祝由师

2025-10-14 03:50:14

病毒疹与幼儿急疹的区别,主要是种类不同,病毒疹包括幼儿急疹、水痘、风疹以及荨麻疹等疾病。而后者只是病毒疹之中的一个类别而已。

在出现病毒疹时,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药物,避免出现盲目用药的情况,以免对皮肤造成影响,出现痘坑的现象。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紫苏
    回复
    2024-03-12 00:00:57

    宝宝出疹子是常见的情况,但每个宝宝的情况都不同。随着现代疫苗的普及,宝宝们从小就有了强大的预防体系,很多病毒疹在宝宝时期很少出现了。本文将为你介绍宝宝出疹子的相关知识,帮助你更好地了解宝宝的身体状况。
    ?抵抗力较强
    在宝宝半岁以内,他们还拥有母体给予的抗体,抵抗力较强,一般不会出现病毒疹或细菌感染。但可能会出现由炎热、出汗多引起的痱子或热季皮炎。
    ?就医面诊
    如果宝宝出疹子,建议带他去医院面诊医生,明确疹子类型,再对症进行治疗。出疹子的时间因宝宝而异,与护理和宝宝体质有关。幼儿急疹常出现在六个月至18月龄间的宝宝。
    ?低烧也是疹子的表现之一
    有些宝宝在六个月至一岁期间会出疹子,但也并非所有宝宝都会出疹子,有些宝宝仅出现低烧。
    ?密切观察宝宝身体状况
    最重要的是密切观察宝宝的身体状况,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就医。同时,注意宝宝的个人卫生,并为其提供营养均衡的饮食,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补充维生素,以增强宝宝的抵抗力。

  • 芍药
    回复
    2024-03-12 00:00:57

      幼儿急疹,也叫烧疹或玫瑰疹,由病毒引起,是婴幼儿时期一种常见的出疹性传染病。下面就跟着我一起来看看吧。

     什么叫幼儿急疹

      幼儿急疹,也叫烧疹或玫瑰疹,由病毒引起,是婴幼儿时期一种常见的出疹性传染病。

     幼儿急疹是怎样得的

      幼儿急疹是婴儿时期常见的发疹性热病。可能是由病毒引起,通过唾液飞溅而传播,不如麻疹传染力强。冬春季节发病较多。发病多是1岁以内的小儿,2岁以上者少见。患过此病后,一般不再患第2次。

      另外儿科专家崔玉涛认为,幼儿急疹由病毒感染所致。很多婴幼儿都会罹患,其确诊为马后炮。先是高热3天,在退热同时出皮疹。照片上显示的就是典型的幼儿急疹的皮疹。皮疹可涉及到躯干、头面部,甚至全身。这种皮疹无明显痒感,很少为皮疹而采取特别治疗。出皮疹期间可以外出,可以洗澡,也无需限制饮食。

     得了幼儿急疹怎么办

      ①让患儿休息,病室内要安静,空气要新鲜,被子不能盖得太厚太多。

      ②要保持皮肤的清洁卫生,经常给孩子擦去身上的汗渍,以免着凉。

      ③给孩子多喝些开水或果汁水,以利出汗和排尿,促进毒物排出。

      ④吃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⑤体温超过39℃时,可用温水或50%酒精为孩子擦身,防止孩子因高热引起抽风。

     幼儿急疹与麻疹很相似

      幼儿急疹是宝宝易得的常见病,因为症状与麻疹相似,又是吃奶时期的小宝宝最容易患上,所以中医又称之为?奶麻?。

      幼儿急疹的高发年龄是6个月~1岁半,春秋两季属于发病高峰。最初,宝宝会发烧,有的体温甚至高达41℃;有的宝宝会出现腹泻、恶心等伴随症状。发烧3~5天后,体温骤降,然后全身出疹。用四个字简单总结幼儿急疹的特点,就是?热退疹出?。而麻疹正好相反,是高烧的同时出疹,这是这两种病最大的区别。也有个别宝宝是?疹出热退?的,也就是先出疹,接着很快体温骤降。

     幼儿急疹的症状表现

      幼儿急疹早期表现和上呼吸道感染颇为相似,但?流鼻涕、打喷嚏?这些感冒症状不明显,主要是发高烧。个别宝宝可能会出现热性惊厥,也就是俗称的?抽风?。有时,在宝宝的脖子和后脑勺处能摸到一些小疙瘩,那是肿大的淋巴结,但精神和食欲与平时相差不多。

      发烧3~5天后,宝宝的体温会出现骤降,退热后9~12小时内出疹子,有的宝宝一边出疹一边退烧。皮疹呈现红色,一小片一小片的,疹子之间可以看见颜色正常的皮肤,用手按一下红色会消失,松开手后又会很快变回红色。

      皮疹主要分布在面部、颈部、胳膊、前胸、后背。2~3天内皮疹逐渐消退,不留任何痕迹。

     预防急疹并不难

      幼儿急疹是由?人类疱疹病毒6型?病毒感染引起的。成年人感染这种病毒后,往往不会出现任何症状,但会成为主要传染源。由于目前还没有相应的疫苗,因此,小宝宝要尽量少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比如商场、超市。父母回家后,要先洗手洗脸,用清水漱口,换掉外衣后再接触宝宝。

     得了幼儿急疹怎么办

      发烧期间要注意降温,首选物理降温的方法。可以用温水给宝宝擦浴,或者洗个热水澡,水温最好比体温低1℃。宝宝皮肤薄,吸收能力强,所以千万不要用酒精擦浴。

      体温超过38.5℃就要使用药物降温法了,常用的药物有对乙酰氨基酚(百服咛,泰诺林),布洛芬(托恩,美林)。最好不要给宝宝服用阿司匹林(巴米尔)。

      注意补充水分,不再添加新辅食,给宝宝吃易消化、有营养的食物。出疹后的宝宝有些烦躁,可以听一些舒缓的音乐,做一做婴儿抚触。天气好的话,还可以带宝宝到户外活动,不用避风。

     幼儿急疹早期症状

      幼儿急疹发病多在2岁以内,尤以1岁以内最多,四季均可发,一生感染2次以上者微乎其微。潜伏期一般为5~15天。临床特点是突然起病,病初即有高热,体温达39~40,持续3~5天而骤降,热退后疹出。

      1.发热期。常突起高热,持续3~5天。高热时期可伴随惊厥、烦躁、咳嗽、呕吐、以及腹泻,有的患儿在高热时可出现抽风。除此感冒症状不明显,精神和食欲尚佳,但会有咽部和扁桃体轻度充血和头颈部浅表淋巴结轻度肿大。表现为高热与轻微的症状及体征不相称。

      2.出疹期。病程第3~5天体温骤然退至正常,同时或稍后出现皮疹。皮疹散在,为玫瑰红色斑疹或斑丘疹,压之褪色,很少融合。首现于躯干,然后迅速波及颈、上肢、脸和下肢。皮疹持续24~48h很快消退,无色素沉着,也不脱皮。

      在发热期诊断比较困难,不过从患儿全身症状轻微与高热表现不一致,周围血象中的细胞总数减少,应考虑之。一旦高热骤退,同时出现皮疹,诊断就不难建立。在出现症状3天内,可从外周血淋巴细胞和唾液中分离HHV-6,或用核酸杂交技术检测病毒基因进行病原诊断。

     专家对幼儿急疹提示

      宝宝发烧38.5℃以上就一定要去看医生了,必要时还需要化验一下血常规。因为很多疾病的早期表现都是发烧,只有医生才能鉴别清楚。千万不要给宝宝乱用药,尤其是抗生素类药物,一定要听从医生的建议。

    猜你喜欢:

    1. 引起宝宝发烧的原因

    2. 婴幼儿常见疹子防治常识

    3. 儿科常见出疹性医学疾病的皮疹特点

    4. 儿科常见疾病防治方法

    5. 持续低烧不退什么原因

  • 祝由师
    回复
    2024-03-12 00:00:57

    小孩发烧后全身起红疹子有很多不同的情况,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1、幼儿急疹:2岁以内的宝宝,特别是1岁左右,发烧1-3天之后出现的皮疹,并且出皮疹后没有再出现发烧,要考虑幼儿急疹。这种皮疹属于病毒疹,可能会迅速蔓延,1-2天之内蔓延至全身,是比较密集红色的斑丘疹,大多数情况下不伴瘙痒,并且疹子出来后,一般体温不会再反复。这种疹子看起来比较严重但是实际较轻,一般1-3天后就会逐渐消退,往往不需要特殊处理。小儿发热后出红疹多是幼儿急疹的症状,一般主要是由病毒感染引起,起疹初期没有其他症状,只是持续发烧,用药后效果不明显,这种症状持续3~5天后患儿会自行退热。大多数患儿最初会从耳后、腹部出现红色小疹,随后遍及全身,慢慢消退。所以当患儿出现高热症状后要及时到医院就诊,以便确诊病因,除了按医嘱对症用药外,还要让宝宝多喝水,适量补充Vc含量高的新鲜果汁。?

    2、麻疹:宝宝发烧1-2天之后出皮疹,从耳后、枕部再往下逐渐蔓延,并且出疹子后体温越烧越高,医生进行口腔检查是发现口腔有白色的柯氏斑,要警惕麻疹,建议到感染科门诊进一步诊断。

    3、川崎病:发烧的同时合并有皮疹,皮疹可以是各种各样,但同时合并有眼结膜出血、口唇皲裂,舌头像杨梅样一粒粒凸起,要警惕川崎病引起的皮疹。

    因此不同的发烧合并不同的皮疹,可以有各种不同的原因,需要到医院去就诊,进一步明确病因。宝宝首先是持续3-4天的高烧,热退后周身迅速出现皮疹,并且皮疹很快消退,精神、食欲等都还可以,咽喉可能有些红,颈部、枕部的淋巴结可以触到,但无触痛感。对婴儿健康并没有什么影响,出过一次以后也不会再出。请宝宝妈妈不要太担心。 ? ? 一般不用特殊治疗,重要的是给孩子做好护理: 1.高热者可进行物理降温,如头部放置冰袋。必要时可用退热镇静剂,可服用清热解毒的中成药。 2.家长要让孩子卧床休息,多饮温开水,尽量少去户外活动,避免交叉感染。 3.室内开窗通风,以保持室内空气的新鲜,每日通风3~4次,注意室内适宜的温、湿度。 4.注意营养,饮食上要清淡易消化,可食用一些易消化的流食或半流食,如:米汤、菜汤、蛋花汤、面片等。?

  • 祝由师
    回复
    2024-03-11 23:23:47

    幼儿急疹 百科名片幼儿急疹是儿童早期的一种常见病,大多数儿童在2岁前都得过此病,本病特点是突发高烧,一般持续4天左右,然后全身出现粉红色斑点样皮疹。/view/77692.htm 研究:幼儿急疹病毒通过DNA传给下一代/article/specialEvents3/idCNChina-2232720080905幼儿急疹和病毒疹有什么区别/question/36488810.html 幼儿急疹,也叫烧疹或玫瑰疹,是由病毒感染而引起的突发性皮疹,一年四季都可以发生,尤以春、秋两季较为普遍。常见于出生6个月至1岁左右的宝宝。 幼儿急疹的潜伏期大约是10~15天。它虽然是传染性的疾病,却很安全,不会象麻疹、水痘那样广泛传染,家中成员同时患上的机会不大。 症状: 宝宝首先是持续3~4天发高烧,体温在39~40度之间,热退后周身迅速出现皮疹,并且皮疹很快消退,没有脱屑,没有色素沉着。这些婴儿在没有出现皮疹前也有发热,热度可以比较高,但是感冒症状并不明显,精神、食欲等都还可以(这点与你家宝宝很象),咽喉可能有些红,颈部、枕部的淋巴结可以触到,但无触痛感,其他也没有什么症状和体症。当体温将退或已退时,全身出现玫瑰红色的皮疹时才恍然大悟,其实这时幼儿急疹已近尾声。幼儿急疹对婴儿健康并没什么影响,出过一次后将终身免疫。 护理: ·让患儿休息,病室内要安静,空气要新鲜,被子不能盖得太厚太多。 ·要保持皮肤的清洁卫生,经常给孩子擦去身上的汗渍,以免着凉。 ·给孩子多喝开水或果汁,以利于出汗和排尿,促进毒物排出。吃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体温超过39度时,可用温水或37%的酒精为孩子擦身,防止孩子因高热引起抽风。幼儿急疹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一)发病原因 目前认为,HHV-6是该病的主要病因,但并不是惟一的病原。HIV-7感染亦可引起本症。HHV-6还可引起婴儿发生无皮疹的急性发热性疾病。 1.HHV-6 美国Salahuddin等于1986年从6例各种淋巴增生性疾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s)中分离出一种新病毒。其后的研究证明其基因构型与人类疱疹病毒特别是与CMV有66%同源性,属于β-疱疹病毒科,于1987年定名为HHV-6。 1988年从ES患者外周血多形核白细胞分离出HHV-6。此后又从ES患者CD4+、CD8+、CD3+、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分离到HHV-6。应用中和试验测定ES疾病不同阶段的HHV-6抗体,其结果阳性率为18%~100%。目前已确认HHV-6感染是引起ES的病因。绝大多数ES由HHV-6B组感染引起,极少由A组感染引起。 HHV-6具有典型的疱疹病毒科病毒的形态特征,病毒颗粒呈圆形,由162个壳粒组成20面体对称的核衣壳,直径90~110nm;外面由皮质粒组成皮质层,厚约20~40nm;最外面覆盖一层脂质膜,表面有不规则糖蛋白突起。核心是线状双链DNA缠绕在一核心蛋白周围形成轴丝;成熟释放的病毒颗粒直径180~200nm。 2.HHV-7 Frenkel等于1990年首次从一健康成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中分离出HHV-7。此后又从一患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体内分离出该病毒。病毒颗粒直径约为200nm。HHV-7有囊膜。与HHV-6、CMV同属于β-疱疹病毒科。 (二)发病机制 HHV对淋巴细胞具有亲嗜性。 1.HHV-6 HHV-6的基因组为163~170kb,能编码70多种产物,包括早期即刻蛋白IE-A和IE-B。HHV-6有2种变型(variant),变型A和B。两种变型在核苷酸水平上的同源性在最保守的基因为95%~99%,而在差异最大的部位则有75%。有人提出HHV-6的这两种变型应当被列入两种不同的属。不同变型在引起儿童或成人感染方面的亲嗜性可能不同。与其他疱疹病毒相似,HHV-6在人类引起原发感染,并在感染消退之后,该病毒的基因组可在宿主细胞内长期潜伏存在。此病毒有若干糖蛋白,其中gH糖蛋白可能在该病毒进入细胞引起感染以及使受感染细胞融合中起主要作用。 HHV-6的核酸主要潜伏在外周血单核细胞、唾液腺、肾及支气管的腺体内,在一定条件下,HHV-6可被激活,引起再感染。HHV-6激活机制尚不清楚,研究显示体内存在HIV、EB病毒、麻疹病毒、巨细胞病毒感染时,可激活HHV-6。 在电镜下无法将HHV-6与其他疱疹病毒区分开,但可用DNA杂交、PCR或用HHV-6特异的多克隆或单克隆抗体以免疫荧光抗体法将其与其他疱疹病毒区别开。HHV-6虽然与疱疹病毒属中的巨细胞病毒最接近,但这两种病毒之间没有抗体交叉反应性。 2.HHV-7 基因研究显示HHV-7与HHV-6和HCMV的DNA同源性较高。HHV-7可在脐带血单核细胞和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中培养,方法类似HHV-6。HHV-7对T淋巴细胞有很强的亲嗜性。此病毒也常存在于健康成人的唾液中。/keshi/erke/cause/9c7b8.html幼儿急疹应该如何治疗?(一)治疗 一般不需特殊治疗,主要是对症处理,尤其对高热病人应予以退热镇静剂,加强水分和营养供给,目前尚无十分肯定的抗病毒药,对巨细胞病毒有用的抗病毒药可以在重症患者试用,有人用阿昔洛韦(aciclovir)效果不显著,认为更昔洛韦(ganciclovir)或膦甲酸钠(foscarnet sodium)效果较好,本病一般不重,应着重一般处理,加强护理,卧床休息,多饮水,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饮食,高热可用物理降温或小量退热剂,哭闹烦躁试用镇静剂,惊厥则及时止惊。 (二)预后 ES无需特殊治疗,预后良好。 /il_sii_4631.htm

便秘的宝宝如何治疗

病理性吐奶的原因有哪些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