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健康早知道>儿科

打孩子屁股会导致孩子尿床吗

时间: 阅读:2865
打孩子屁股会导致孩子尿床吗
提问 回复

最佳回答

苍耳子

苍耳子

2025-10-14 11:21:42

打屁股可能会导致孩子尿床。因为在进行打屁股时,就有可能对屁股部位造成严重的损伤,出现疼痛的情况。进而导致大脑中的细胞处于活跃的状态,造成精神过度紧张所导致。

建议在日常生活中,要养成良好的排尿习惯,在睡觉前要进行排尿,可以很好的避免尿床。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匿名用户
    回复
    2024-03-12 01:01:35

  • 木槿
    回复
    2024-03-12 01:01:35

    小天使的降临必将伴随着很多问题!把屎把尿是从老一代传下来的!但是好多新手妈妈都是持怀疑态度,我们到底应不应该听老人言呢?

    问题分析:你好,绝对不可以过早给婴儿进行把尿,新生儿或者小婴儿骨骼肌肉及韧带发育不完善,因此,不恰当的抱姿势会造成损伤。

    意见建议:建议您平时给宝宝使用尿布,睡觉时可以使用尿不湿,不要给孩子过早进行把尿,以免引起骨骼损伤。

    不是每个宝宝都必须统一时间,因为每个宝宝都有自己的习惯跟特点。但一般来说,宝宝最好是一岁半以后再进行把尿训练,如果太早对孩子进行把尿训练可能会影响到孩子的性格,但有的宝宝在尿尿方面还是比较有规律的,家长还是可以早点试试把尿训练。

    如果父母仔细观察宝宝的表情,就会发现宝宝有了尿意后,表情会跟平常表现的不一般,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打尿颤”,如果宝宝的身体稍微有了轻微的颤抖,可能就是想尿尿了,睡梦中的宝贝如果突然扭动身体或者是叽叽咕咕的时候抱起宝宝尿尿,都是有收获的。有经验的妈妈知道一般宝宝在刚睡醒和喝完奶以后15分钟到20分钟左右是最有尿意的。关于拉粑粑,宝宝长大一些后,会慢慢开始攒肚,攒肚以后有部分宝宝会形成规律,再每天的固定时间段便便。这个父母也会比较容易找到规律!还有就是便便前宝宝也会发射信号哦!目光呆滞,放屁,瘪嘴!使劲状!这些都有可能是宝宝的信号哦……

    妈妈在训练宝宝如厕的过程中,不管是把尿还是训练宝宝坐便盆,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坚持,一定要持之以恒,每天固定的给宝宝把尿或者让宝宝在尿盆上坐几分钟,都能潜意识的锻炼宝宝完成任务,如果打湿了裤子,千万不要轻易责骂孩子,否则会损伤孩子的自尊心。加油!

  • 半夏
    回复
    2024-03-12 01:01:35

    在大多数情况下,对于孩子的惩罚往往是无效的。

    心理学上,惩罚是指对个体的行为,施予痛苦或剥夺利益,以使其不再从事该行为的方法。它有两种主要形式:

    一种叫做正惩罚,它要求实施令人厌恶的刺激,比如违章停车获得罚单,强化你按照规定停车的行为。

    另一种叫做负惩罚,它要求消除强化物,比如小孩子淘气被打屁股,让你减少实施某一行为的可能性。

    长期以来,很多家长都非常依靠惩罚或者实施威胁的方式,来让孩子们在大人设定的规矩中玩耍和成长。一旦孩子越过了界,或者作出了出格的事情,家长们就开始用惩罚的方式了,比如“回你房间闭门思过,不许出来”“我再也不允许你看电视、玩游戏了”甚至还会出现打骂孩子的情况。

    但我们会发现,在惩罚行为发生的开始或者一段时间里,孩子们的一些不良行为能够得到明显的“纠正”。但往往过不了多久,好了伤疤忘了疼的孩子们还是会恢复原来“熊样”,丝毫不会因为惩罚行为而有实质性的改变。

    为什么对于孩子不良行为的惩罚没有长久的效果呢?主要有以下原因:

    1、对于孩子的惩罚难以持续执行。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当惩罚的威胁消除以后,惩罚所具有的压制行为的力量通常也会消除。在大多数情况下,家长们一直严格地执行对不良行为的惩罚是不可能。当孩子们在多次“斗智斗勇”中知道家长实施惩罚的可能性不大的时候,惩罚的威慑力就不再像以前那么大了。

    2、不良行为带来的满足感可能让孩子们认为惩罚是值得的。比如,孩子因为过度沉溺于电子游戏而导致被家长惩罚。在孩子看来,在虚拟世界中得到的成就感,远胜于家长们“外强中干”的惩罚行为。于是孩子们不惜铤而走险,而一旦侥幸没有得到惩罚,孩子们甚至会认为是一种额外奖励。

    3、对孩子的惩罚往往会引发不良的连锁反应。在很多心理学的实验中,生物体在受到惩罚的时候往往会尝试逃跑或规避进一步的惩罚,甚至会引起逆反的攻击行为。其实,对于孩子的惩罚也是一样。那种涉及疼痛、羞辱的惩罚,尽管短期内能够起到纠正不良行为的作用,但从长远来看则会严重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一方面,这种惩罚会在孩子内心植入了暴力的种子,使他们在与人交往的时候更具攻击性(社会上那些具有攻击倾向的少年犯往往曾经在家中受到过父母的虐待)。另一方面,惩罚也会让孩子们变得忧虑、恐惧和缺乏安全感,进而产生习得性无助感或抑郁症障碍。

    4、对于孩子的惩罚难以做到公平公正。对于不同的孩子(男孩或女孩,大孩或小孩),家长的惩罚标准会存在公平对待的问题,甚至对于同一个孩子的同一性质行为,家长们在不同场景内都难以做到统一标准。这通常会让孩子们感到不解、怀疑、愤恨和反感。

  • 远志
    回复
    2024-03-12 00:00:25

    家暴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在一个家庭里,如果爸爸强势,妈妈弱势,父母关系太糟糕时,儿子希望可以保护妈妈,当看到爸爸在打妈妈的时候,儿子希望可以用自己弱小的身躯去保护妈妈,可是,当儿子这么做的时候,爸爸会非常的生气,他打儿子是比妈妈更严重的;

    家暴后的妈妈告诉儿子她的痛苦,儿子的心里是隐藏了非常多的愤怒的,一方面,他希望妈妈可以改变,一方面,他又希望自己可以去保护妈妈,受这样家庭的影响,儿子长大后,希望可以找一个相对弱势的女人,希望可以拯救妻子,刚开始他会对妻子非常的好,但是他内心对妻子有一个期待,他想把妻子塑造成他心目中的样子;

    这个时候,妻子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如果妻子是非常听话的,她会非常愿意配合丈夫的要求,很多女人都挺傻的,经常把控制当成爱,如果妻子是非常有个性,非常不听话的,就会出现夫妻之间经常吵架,甚至丈夫就会变成像他爸爸一样的人,对妻子家暴!

    这样家暴不光对孩子的个性情绪有影响,而且会改变孩子的大脑皮层,给他造成一生的心理影响;

    比如说有的母亲小时候,被妈妈用针扎,长大了甚至亲手伤害了自己的女儿,还有一些,还有一个女患者,她小时候被哥哥无差别的打啊,然后呢,长大了以后,她就变成一个讨好型人格,拼命的讨好别人,导致丈夫和女儿都离开了他,所以说这就造成了一生的伤害啊,他的个性会变得比较自卑或者比较敏感,脾气会变得比较暴躁,控制力会比较差啊;

    然后呢,也可能会学着父母的样子,用暴力解决问题,这是一种情况,还有一种情况呢,就是孩子遭受了家暴以后,他会比较缺乏安全感,他的戒备心会很强,很难相信别人,
    连自己的亲人都是这副样子,别人更加不靠谱了,然后他也很难跟别人交心;

    遭受过家暴的人相对不会处理家庭关系,对家庭持有比较悲观态度,比如说有的父母之非常不好,其实父母没有一个温馨的感情,没有一个温馨的关系,对于孩子来说也是一种隐性的家暴啊,所以说这种孩子可能长大,他会对家庭会有一种比较悲观的态度;

    然后呢,会影响到结婚和恋爱,他甚至觉得男人都是靠不住的,他一结婚就变成了灾难,还有的人呢?童年要以治愈他的一生,而有的人呢?真的,真的很可怜,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家庭暴力对不同孩子的影响,有些区别。

    *长期影响来说,自己被N待、或目睹家庭暴力的孩子,在未来也会有更大的暴力倾向,受到的影响也会比较趋同。

    *短期影响而言,不同的年龄段,孩子的反应却是不同的。

    家庭暴力对孩子有哪些短期影响?

    ▲学龄前儿童:返幼。

    学龄前孩子,如果目睹了家庭暴力,因为不知道怎样适应,会开始做一些婴儿时期才会常见的事情,比如,尿床、吸吮拇指、哭泣和抱怨。

    Ta们还可能入睡或保持睡眠的困难;恐惧,结巴或躲藏:并表现出严重的分离焦虑。

    ▲学龄儿童:自责。

    进入校园、刚开始接触“社会”的小朋友们,还没有从“世界围着我转”的思维当中出来。

    经历家暴事件,会让ta们觉得是“自己的错误”,并因此自责。
    “爸爸妈妈关系不好,一定是因为我”、“爸爸妈妈打我,一定是因为我不是好孩子”--学龄儿童的归因方式会让ta们更容易产生劣等感,产生低自尊心,并因此拒绝和其他的小伙伴接触,也不愿意参加学校的活动。

    ▲青少年:越轨。

    青少年时期,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思维方式,不太会“归罪自己”。

    但是,ta们更容易通过越轨行为来进行抗议、表达自我诉求,比如打架、逃学、饮酒、吸烟等等。

    Ta们更倾向与权威人物、事情、观念对抗,并通过这种反叛来重获掌控感。

    *不同阶段的孩子有不同的反馈,无疑都对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所以,反家庭暴力,刻不容缓。

    对现代父母来说,“打孩子”也许是最不被认同的教育方法,是没有办法的办法。然而,从没打过孩子的父母恐怕很少,只有“十全十美”的父母才能做到绝对不打孩子,而世上极少有如此完美的父母。父母往往在忍无可忍的情形下动了手,事后又十分后悔、自责。

    关于体罚对孩子造成的不良影响,这方面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多,简要概括,有如下几点:

    1、影响亲子感情

    打孩子会导致孩子恨父母;
    使亲子感情疏远,孩子以后不管遇到什么事情。尤其是做错了事后,都不敢跟父母讲。

    2、养成暴力倾向

    孩子的模仿性是很强的,一个常被父母打骂的小孩,容易从父母的打骂行为中,学得暴力和攻击的手段。

    3、伤害自尊心

    孩子虽小,但有自尊心。大人打他,是对他所做的事情以及他整个人的否定,尤其是在同伴或外人面前挨打时,他会觉得很没面子。

    4、造成懦弱、自卑的性格

    孩子做事时,因为害怕可能会遭到父母的惩罚,所以会思前想后、畏首畏脚;在他人面前时,也会因为害怕做错了会招致父母的责备,不敢流露自己的真性情。

    5、导致拘束、紧张情绪

    孩子在父母面前放不开,不敢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

    6、学会撒谎

    因为害怕挨打,很多孩子想方设法掩盖自己的过失,费尽心思为自己的过失寻找理由,于是就有可能学会撒谎。

    7、让孩子失去内疚感

    孩子犯错后,如果他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父母却没有惩罚他,他心中会有一种强烈的内疚感。但是,如果父母打了他,反而会使孩子觉得挨完打便两清了,心理也平衡了,于是失去内疚感。这种情形,在年龄稍大一点的儿童身上经常发生。因此,对一个比较自觉的孩子,犯错后,激发他内心的道德自觉,要比外在力量的制服更好些。

    当家暴发生,最亲的人有可能是伤害你最深的人。心理危机干预专家张纯说,从心理影响上来讲,家暴受伤最深的是孩子。家庭暴力会给孩子带来连自己都不知道问题出在什么地的“痛”,他们甚至不知道“幸福”的定义到底是什么,而一些孩子婚后还有可能会再次成为父母的“翻版”。

打嗝和呛奶有关系吗

打了预防针多久可以吃奶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