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健康早知道>儿科

上午打得水痘疫苗,下午针孔处红肿怎么办?

时间: 阅读:2990
上午打得水痘疫苗,下午针孔处红肿怎么办?
提问 回复

最佳回答

望月砂

望月砂

2025-10-20 06:27:43

孩子打完疫苗之后出现红肿的情况是非常常见的,因此这种现象是正常的,所以在这个时候是不需要带孩子到医院去做检查的。但是家长也不要大意,因为接种水痘也是有针孔的,如果护理不好的话,也有可能导致针孔出现发炎的情况,但是正常情况下,孩子接种疫苗之后,是有可能表现出一些不良反应的,所以不需要太过于担心。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徐长卿
    回复
    2024-03-29 07:07:40

    问题分析:
    你好,水痘疫苗是预防水痘最经济有效的方法。初中生水痘应急接种的疫苗和一周岁打的水痘疫苗是一样的。

    意见建议:
    建议在接种疫苗后留观30分钟,注射后要注意休息,多喝水,出现发热或局部红肿等症状要及时对症处理。

  • 南絮
    回复
    2024-03-29 07:07:40

    打完水痘疫苗能吃虾吗

    接种完水痘疫苗饮食一般没有什么禁忌,但是因为食用海鲜会出现过敏现象,所以建议还是暂时不要食用为宜。

    接种完水痘疫苗不能吃海鲜,因为海鲜会引起过敏的现象,而过敏现象则是接种完水痘疫苗的不良反应。尽量不要引起不良反应为宜,出现不良反应应该及时治疗应对,以免病情加重。

    水痘疫苗的不良反应

    1、局部反应

    在注射的局部水痘疫苗部,在接种后12-24小时出现红肿并带些疼痛、持续2-3日会自行消退;对个别比较重者,可在急性期后热敷处理,千不要用手抓、轻轻抚摸和 *** 等都可以,一定要注意在注射的局部要清洁卫生。

    2、全身反应

    在注射后水痘疫苗后,要记得观察小儿体温,卧室温度一定要保持在37-38摄氏度,如果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全身乏力、周身不适等症状,一般都在接种后1-2天内出现,持续1-2天内就会自行消退,如果小儿体温超过三十八度五后,要在医生指导下给予退热剂。

    3、异常反应

    在接种水痘疫苗后,也许在几分钟内会出现头晕,心里烦躁、脸色苍白、手足发麻、全身出汗等,出现这种情况,要立即让患儿平卧休息即可恢复正常,严重者须在医生指导下抢救治疗。一定发生这样的症状与患儿的体质有关,只有极个别的儿童发生。

    由此可见,虽然水痘疫苗可以有效的预防水痘,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注射之前首先应该要对其副作用有所了解,当出现不良反应以后,应及时的治疗,以免使得病情加重。

    打完疫苗后的注意事项

    1、接种疫苗后的六星期内,避免使用阿司匹林(温克痛)。

    2、水痘疫苗效果约99%,即接种后100个人还是有一个会长水痘。

    3、副作用包括:约1~2%的病人发烧。约1~2%的接种者身体会长少数的水泡。

    4、如果在接种前2~3星期曾接触到水痘病人,此时再接种水痘疫苗,仍有可能长水痘,但可能长得较轻微。这是因为水痘潜伏期约2~3星期,如果已感染但仍在潜伏期,因不知而接种,所以有可能长水痘。

    5、接种水痘疫苗后,在1个月期间最好不要接触到水痘的病人。因为接种后仍要一段时间才能产生足够的抗体。

    6、接种疫苗后,在30分钟至1小时之内不要给孩子喂牛奶。这是因为接种后产生痉挛现象时,如果给孩子正叼着奶瓶吮奶,极有可能会造成肺炎。

    7、接种部位24小时内要保持干燥和清洁,尽量不要沐浴。

    8、不要让婴儿俯卧入睡。 预防接种后不要让婴儿俯卧入睡,因为一旦出现痉挛或呼吸困难,就会危及生命。

    9、产生副作用时应咨询医生。

    10、接种后请在接种地点观察15-30分钟,无异常反应后方可离开。

    11、仔细观察孩子的反应。根据经验总结,预防接种后,最少在十分钟,最多在十天内有可能出现异常症状。

  • 匿名用户
    回复
    2024-03-29 07:07:40

    越来越多的人看出了疫苗的重要性,那么,自费疫苗到底怎么打,家长知道吗?

    二类疫苗有必要吗?

    退浆打哪些疫苗?

    有副作用吗?

    关于疫苗的干货,都在这里哦。

    一、二类疫苗,可打可不打吗?

    一类疫苗和二类苗很大的区别在于一个免费一个自费,因此,很多人以为这是按重要程度来分的:一类疫苗必须打,二类疫苗可打可不打。事实上,这两类疫苗并不是根据医学需要划分的,只是行政区分。

    一类疫苗是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的,由政府承担费用;二类疫苗是自费的。但是并不是说二类疫苗不重要,而是因为我国人口基数太大,政府一时还拿不出这么多的钱,所以这部分疫苗只能由个人承担费用。比如,甲肝疫苗、麻腮风疫苗现在已经可以免费接种,然而,在2007年以前都是自费才能接种的。随着经济发展,现在的一些自费疫苗会逐渐划到免费的行列里。

    二类疫苗包括包括水痘疫苗、7价和23价肺炎疫苗、流感疫苗和物联疫苗等,是对一类疫苗的重要补充。许多二类疫苗针对的疾病发病率很高,危害也很大。比如水痘疫苗,1岁多的孩子就应该接种,不然一旦得了水痘,成年后得带状疱疹的概率会很高。

    所以,只要家庭能负担,尽量给孩子接种一些二类疫苗,多一种疫苗,就多一份保护。

    二、哪些自费疫苗最需要打?

    1、五联

    给宝宝接种五联疫苗,可以预防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脊灰(小儿麻痹)和b型流感嗜血杆菌感染等5种传染病。五联疫苗在2、3、4月龄或者3、4、5月龄进行3剂基础免疫;在18-24月龄进行1剂加强免疫。

    五联是肌肉注射的,婴幼儿推荐在大腿前外侧(中间三分之一处)接种,也可以在上臂外侧三角肌接种。

    不过,五联疫苗经常缺货。可选替代方案:四联疫苗(包含百白破、Hib)+脊灰疫苗。需要注意,四联疫苗的接种起始年龄是3月龄,2月龄先接种脊灰疫苗,3月龄再“四联+脊灰”。如果四联疫苗也缺货,可取的办法是:白百破疫苗+流感菌疫苗+脊灰疫苗。

    2、B型流感嗜血杆菌混合疫苗(Hib疫苗)

    世界卫生组织最推荐的两种疫苗,其中一种就是B型流感嗜血杆菌疫苗。世卫组织建议Hib疫苗应从6周龄开始接种。不过,不同厂商的Hib疫苗免疫程序不同,家长给孩子接种Hib疫苗前要详细咨询医护人员。

    Hib常规接种时间为宝宝出生后2、4、6个月和12-15个月。起始时间不同,接种的剂次与间隔也有所不同,宝宝超过5岁通常不需要接种。

    3、13价肺炎球菌疫苗

    13价肺炎疫苗,可以预防由13种血清型(1、3、4、5、6A、6B、7F、9V、14、18C、19A、19F和23)肺炎链球菌引起的疾病。87.7%的肺炎链球菌相关疾病可由以上这13种血清型引起。13价肺炎疫苗适用于6周龄~15月龄的婴幼儿。

    13价肺炎疫苗的推荐接种程序是2、4、6月龄各接种1剂进行基础免疫,12~15月龄接种1剂进行加强免疫。首剂最早可以在6周龄接种,之后各剂间隔4~8周。

    首剂最晚可在6月龄接种,但如果宝宝在6周~6月龄期间没有接种过这种疫苗,那么就不能接种了。

    4、流感疫苗

    需要注意的是,流感疫苗的保护作用通常只保持6-12个月,因此需要每年重新接种,预防流感及其并发症。流感疫苗不仅要每年都接种,也要注意在高发季开始前打。以北京为例,9-11月为接种流感疫苗的最佳时期。

    哺乳期的妈妈和6个月以上的宝宝都可以接种,流感疫苗是最简单有效的一种流感的防护措施。

    5、水痘

    水痘是一种比较高发的传染性疾病,在幼儿园和学校期间儿童接触密切,水痘是常见的传染病。但首次接种水痘疫苗后,大约有98%的宝宝体内可以形成抗体,避免发生水痘的保护率为85%左右,避免发生中、重度水痘的保护率可达99%。少数人接种水痘疫苗并且产生免疫后仍会感染水痘,不过症状会比较轻微,大多数情况下不会发烧,也不会发生并发症。非常建议给孩子接种水痘疫苗!

    建议如下:

    (1)年龄为18月龄一3岁的儿童,接种第1剂,满4岁后再接种第2剂,并与第1剂至少间隔3个月;

    (2)年龄为4—12岁的儿童,若已接种过1剂,接种第2剂即可,与第1剂至少间隔3个月;若未接种过水痘疫苗,接种2剂,并且2剂至少间隔3个月;

    (3)年龄为13岁及以上的人群,若已接种过1剂,接种第2剂即可,与第1剂至少间隔3个月;若未接种过水痘疫苗,接种2剂,并且2剂至少间隔3个月;但需要注意的是,仅能接种疫苗说明书中规定可以给13岁以上人群接种的疫苗。

    6、手足口疫苗

    现在上市的手足口疫苗应该叫做EV71疫苗,仅用于预防EV71型病毒感染所致的手足口病和相关疾病,不能预防其他肠道病毒(包括柯萨奇A组16型等病毒)感染所致的手足口病。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这个疫苗没意义。虽然对于临床中大部分的手足口病没有预防作用,但手足口疫苗还是很有接种必要的。但这是最容易引起手足口病病情危重,可能导致严重合并症甚至死亡的病毒。而由柯萨奇病毒所致手足口病虽然所占比例大,但大都病情轻微,过程安全,不做预防接种也不会有较大的危害。

    需要注意的是,EV71疫苗虽然被称为“手足口”疫苗,但其实它不是针对“手足口感染”,而是针对EV71病毒的。即使已经给宝宝接种了疫苗,也千万不要忽略了防护。

    三、疫苗常见疑惑汇总

    1、有些疫苗一共好几针,如果第1针打完后就忘了继续打,打晚了对孩子有没有害处?

    家长应尽量按照推荐时间给孩子打疫苗,如果因生病等原因延迟接种,也不必太担心,疫苗还是有作用的。这样操作对孩子没有害处,继续打疫苗还有作用,但不如按时接种的保护效果好。

    每种疫苗接种的间隔时间都不一样,如果担心忘记给宝宝接种疫苗,可以事先在手机上设置备忘录哦。

    2、听说二类疫苗接种后孩子不良反应率高?

    专家认为疫苗只是国家在财政上的考虑才把疫苗分为一类和二类,和疫苗的副作用有关。国外这些疫苗都是建议打的,国内虽然要自费,但是建议打, 多一层保护。

    3、打疫苗有不良反应吗?

    疫苗其实是病菌的本身或是一部分,打疫苗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大多数情况下,孩子打疫苗不会出现明显的副作用,但是也有些孩子会感到不适。

    (1)、接种后的轻微反应

    发烧:有的孩子在接种后的1~2天内会出现发烧的情况,烧到38.3℃左右有的甚至会烧到39.5℃。一般来说不必过度担心。

    注射的针孔出皮肤会红肿:接种完疫苗以后一些孩子注射处的皮肤会有些发红,还会有一点肿。发生这种情况时,父母不用担心,问题不大,但一定要保持针孔不要感染,最好别给孩子洗澡。另外,可以在红肿的地方进行冰敷。

    哭闹或是嗜睡:接种疫苗以后的一到两天里,孩子有可能哭闹或有些贪睡的情况。

    注射的地方有结块:有些孩子打完疫苗在注射处能摸到一个硬块,这硬块可能会持续几个月,这是因为肌肉里有一小块钙化的淤伤,并没有大碍。

    2、严重反应

    如果孩子出现以下情况,建议带孩子尽快看医生,询问专业人士的意见,看此类疫苗是否适合再次使用。

    (1)高烧超过40℃。

    (2)持续三四个小时无法安抚的尖声哭叫。

    (3)无精打采,比如孩子很难清醒过来,对刺激的反应较以前比要弱。

    (4)痉挛,这种情况极端罕见,一旦出现,需要立即叫医生。

    当然,接种疫苗虽然有风险,但利远远大于弊。学会给孩子打二类疫苗,能给孩子提供有力的保护。

  • 木槿
    回复
    2024-03-29 06:06:30

    导读: 谁都是一种常见的传染,但是经过接种疫苗后,人们很少会再生,但是有的了之后依旧会生水痘,这是为什么呢?

    接种水痘疫苗后 为何反而生水痘

    案例1:

    小健的在学校加强接种了水痘疫苗,接种后一天,小健开始有发热的反应,浑身有小红包出现。父母带他到北京儿童医院看了晚间急诊,大夫确诊为水痘。小健和爸爸妈妈都不明白,水痘疫苗本来是预防生水痘的,可为什么反而引发了的发生呢?

    案例2:

    可爱健康的东东在8个月的时候按照免疫规划注射了麻疹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3天后,东东发烧了。家里人猜测可能是感冒,可是东东除了发热没有任何别的症状。到医院验了血,白血球并不高,说明也不是细菌感染。又过了2天,东东开始浑身发疹子,密密麻麻越出越多。医院怀疑是婴儿急疹,可是1个月前,这已经生过了。直到疹子出完、热也退了,家人也不知道到底是什么。疹子退后,东东光滑的小身体上流下来一些肤色的小麻点。家人怀疑可能是疫苗引发的麻疹。他们的怀疑有道理吗

    用人工的免疫手段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是人类同传染病做斗争中所取得的最卓越的成就。通过预防接种,全球已经成功消灭了天花。

    我国自1978年响应世界卫生组织的号召开展免疫规划以来,相继实现了以省、县、乡为单位儿童四种疫苗(卡介苗、脊灰疫苗、麻疹疫苗、百白破疫苗)接种率达到85%的目标,在2000年实现了证实无本土脊灰野病毒传播的目标;脊灰、麻疹、白喉、百日咳等传染病发病显著下降。2002年我国又将纳入国家免疫规划,至2006年,5岁以下儿童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已下降到1%以下。2007年,我国再将风疹、腮腺炎、流脑、乙脑和甲肝等疫苗接种纳入国家免疫规划,并加强了传统免疫规划工作,多数免疫规划针对传染病的已经达到历史最低水平。

    预防接种后,绝大多数人能产生抵抗感染的有益的免疫反应,获得了针对相应传染病的特异免疫力。但对人的机体而言,疫苗毕竟是异种物质,在进入人体后,机体会产生一系列反应,极个别人在获得免疫保护的同时,会发生一些除正常反应之外的不良反应。预防接种后的不良反应一方面与疫苗本身所固有的特性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受种者自身的体质有关。目前,没有一种疫苗的接种是绝对安全的,但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出现是少见或罕见的。

    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分为两种,一种是一般反应,常被称为“正常反应”,主要表现为接种后出现的局部红肿、疼痛、硬结等症状,或有发热、全身不适、倦怠、食欲不振、乏力等全身症状,对机体造成一过性的生理功能障碍。一般反应的病情轻微,恢复较快,多在1~2天内恢复,通常不需要临床处置。

    另一种是异常反应,接种后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和功能损害,其病情相对较重,多需要临床处置,但发生极为罕见。不同疫苗的异常反应发生率有所差异,世界卫生组织对部分疫苗的异常反应研究发现,卡介苗引起淋巴结炎、骨髓炎、全身播散症的发生率分别为100~1000/100万剂、1~700/100万剂、2/100万剂;引起的严重过敏反应发生率为1~2/100万剂;含麻疹类疫苗引起的热性惊厥严重过敏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333/100万剂、33/100万剂、1~50/100万剂。破伤风疫苗引起的臂丛神经炎、严重过敏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5~10/100万剂和1~6/100万剂等。由此可见,疫苗引起的异常反应的发生率还是极低的。

    预防接种不良反应

    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涉及疫苗的因素、疫苗使用的因素和受种者本身因素等各个方面。疫苗的抗原蛋白、制备疫苗时添加的附加物、受种者自身的健康状况、免疫状况等都是发生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

    预防接种不良反应按其发生机制分为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反应两类,两者有时不能截然分开,有时同时出现或伴随出现,有时有些反应有互为因果,如疫苗作为一种异种蛋白,进入体内后引起非特异性炎症反应,出现局部的红肿,同时作为热原,也可能会使部分人出现发热反应。发热、炎症反应等都属于非特异性反应。与疫苗本分特性相关的,如接种疫苗后出现的过敏性反应,属于特异性反应。疫苗中的蛋白成分、辅料、附加物等进入人体内,可产生相应的免疫性反应,出现荨麻疹、血管性水肿、麻疹样或猩红热样皮疹等皮肤、粘膜表现的过敏反应等。

    最常与预防接种不良反应混淆的是预防接种后出现的偶合症。偶合症是受种者正处在某种的潜伏期,或存在尚未发生或尚未发现的基础,接种后巧合发病(复发或加重)。偶合症的发生与疫苗本身无关。疫苗接种剂次越多,基础疾病越高,预防接种后的偶合症出现几率就越大。如按我国新生儿死亡率为10.7‰推算,全国每年出生儿童约1600万,其中约17万名新生儿死亡,平均到每天也有400多名。而按照我国乙肝疫苗和卡介苗的免疫程序,在儿童出生后24小时内需接种乙肝疫苗和卡介苗,如果接种率为75%,那么就有约多名儿童可能在接种乙肝疫苗和卡介苗后出现偶合死亡,这些偶合死亡病例其实与乙肝疫苗和卡介苗预防接种无关。因此,只要基础疾病存在或处于疾病潜伏期,偶合症在预防接种中很难避免。

    减少预防接种后的偶合症的主要措施为接种医生通过询问受种者的健康状况和病史情况,以掌握预防接种的禁忌症,因此,在接种疫苗之前,受种者或其监护人应将受种者的身体状况如实告知接种医生,以便接种医生判断是否适合接种疫苗。而对于出现的反应是否是偶合症,只有通过详细的调查和专家的诊断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免疫接种前后5+6

    打预防针前的5提醒

    1.家长要了解预防接种的相关禁忌症,除有明确过敏史和免疫功能缺陷的儿童不能接种外,常见的如发烧、体重低于2.5千克、各种急慢性传染病及恢复期、每天腹泻4次以上(不能服糖丸)等应暂缓接种。要是宝宝有不适症状而家长把握不了的,可事先到当地的预防接种单位咨询一下,以免到时带孩子赶去却不能接种,既费人力又劳累还耽误时间。需要暂缓接种的,应问清楚补种的具体时间,以便及时给予补上而防止漏种的发生。

    2.第一次去当地进行预防接种的,家长要把医院在出生时或生后出院前已给乙肝(要求在24小时内)和卡介苗的通知卡(单)带上,在接种前交给登记预诊人员,以便详细掌握宝宝在医院接种这两种疫苗的具体时间与针次,避免漏种或重复接种以及提前接种。因上下两次疫苗(不管是同种或是异种疫苗)接种需间隔一定时间(至少28天,不能提前也不可过于延长),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减轻副反应和不同疫苗之间的相互干扰而达到有效的免疫效果。

    3.由于宝宝正处在时期,机体各种功能还不健全,尤其是防病抗病能力较弱,稍不注意就容易患感冒、腹泻等疾病,既有害生长又耽误适时的预防接种。因此,在临近接种疫苗期间(一般在接种前一周左右)要特别精心照顾好宝宝,让宝宝吃好玩好睡好,特别是在早晚温差大的季节,要注意及时给宝宝增减衣服,做好防寒保暖,尽量减少等病症的发生,使各种预防针都能按时接种。

    4.在每次打防疫针前(或头一天的晚上),应用温水给孩子洗一次澡,尤其是要把打针的部位(两胳膊三角肌处)彻底洗干净,并换上棉质干净的内衣,让宝宝感觉轻松舒适,还可以防止注射后引起局部感染。对稍大一点且比较懂事的孩子,要做好接种前的说服动员工作,尽量给予鼓励,以消除小儿的紧张、害怕心理,使孩子能真正的敢于面对,这样既能从小的勇敢精神,还可以大大减少甚至避免发生晕针现象。

    5.不能带空腹或饥饿状况的儿童去打预防针,防止孩子的血糖低以及打针时疼痛 *** 而造成眩晕或昏厥;但打预防针前也不能让孩子吃得过饱,避免打针过程的哭闹而引发呕吐(甚至呕吐物嵌入气管)等。接种脊灰糖丸(减毒活疫苗糖丸)前半小时内不宜吃奶或喝热水,以防止活疫苗口服后受热的影响而使接种质量大打折扣,甚至成为无效接种(不能产生相应的免疫力)

    免疫接种后的6注意

    1.宝宝接种疫苗后不要急于带回家,应在接种单位留观约,在没有发现如何异常(主要是迟发的过敏反应)的情况下方可离开。如口服脊灰糖丸(减毒活疫苗糖丸)后,还要注意在半小时内不要让孩子吃母乳,2小时内不喝热牛奶或热饮料(包括热开水),以确保活疫苗的质量而使孩子获得应有的免疫效果。

    2.回家后应让宝宝适当多休息,2~3天内不要进行剧烈的活动和,并注意保持接种部位的清洁卫生,以免身体出汗过多、加上衣服摩擦而引发接种部位感染。同时,接种疫苗当天最好不要给,如必要可用温开水毛巾擦一擦身体,但要小心避开注射部位(打针处),以免不小心把细菌带入针眼而引起局部感染。还要不要用手搔抓接种的部位,以免加重局部反应。

    3.通常来说,孩子接种疫苗后有轻微的发热、精神不振、不想吃东西、哭闹等是正常现象,一般1~2天就会自行消失,不需要进行特殊处理。如果症状比较明显,持续时间较长,则最好请医生检查一下,并按照医生的建议,继续做好观察工作。再者,疫苗都属于抗原,对机体来说无疑是一种异物,容易引起身体一些不适反应,因此除了注意饮食清淡、易消化和不吃 *** 性食物外,还要给宝宝多喝些白开水(注意:如服脊灰糖丸前后2小时内应喝凉开水),以利调节正常代谢、减少减轻不适反应。

    4.一些加入吸附剂的疫苗(如吸附百白破三联等)接种后容易在接种部位出现轻微红肿、发热、疼痛或出现硬结等症状也是正常的,家长不要过于紧张担心,为了帮助消肿减轻痛感,可用热毛巾(以不烫孩子皮肤为度)对红肿局部进行热敷(每天3~4次、每次10~15分钟),一般2~3天后会自行缓解。同时要细心照料宝宝,注意观察有无异常发烧(体温在38.5℃以上)、过敏性皮疹(皮疹有,以荨麻疹最为常见)和注射部位有无异常反应(如红肿直径大于3厘米或脓肿等),一旦发生要及时请医生处理。

    5.有些疫苗(常见的如乙肝疫苗、脊灰疫苗、百白破三联疫苗等)需按一定的间隔时间连续接种多次才能有效,所以家长一定要按照规定的免疫程序、接种日期给孩子进行预防接种,以利获得真正有效的免疫能力,千万不能自以为是认为多一次少一次没关系——造成。也许就因少那么一次导致达不到应有的免疫效果,使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不幸受到相关传染病的袭击,有时甚至会留下严重后遗症而贻害他(她)的一生,那就后悔莫及了!

    6.值得特别提醒的是:卡介苗接种后的反应与一般的预防接种不同,通常在接种后3周左右,接种部位会出现红肿,中间逐渐软化形成浅表溃疡(直径在0.5厘米以下,不必擦药或包扎,但局部要保持清洁,衣服不要穿得太紧,如有脓液流出,可用无菌纱布或棉花轻轻拭净,不要挤压),经过1~2 周才会结痂,愈合后留有轻微瘢痕。上述过程一般要持续2个月左右,注意痂皮要等它自然脱落,不可人为地提早把它抠去。个别儿童可同时出现腋下淋巴结肿大,随着接种部位的愈合,肿大淋巴结也会自行消退(可以用热敷的方法促其消退)。如果有脓疡形成,则要及时请医生处理,一般不会对孩子的健康产生影响。

    结语: 你生过水痘吗?如果你的身边有人生水痘的话要注意传染哦~

我家宝宝打A群流脑疫苗之后发烧了该怎么办?

儿童发热吃什么药?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