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吃消炎止泻的药物进行治疗,也可以选择热敷的方式进行改善,引起拉肚子的原因可能是因为饮食不规律造成的,也可能是因为细菌感染引起的肠胃炎症,吃寒凉的食物也可能会引起腹泻和腹疼的症状,饮食不卫生引起的轻微食物中毒也可能出现腹泻的情况,病情严重的话,也可以选择静脉输入的方式进行改善。
秋冬季是小儿腹泻病高发季节,多数由轮状病毒感染所致,因多发生在秋冬季,故通常称为“秋季腹泻”。本病呈散发或小流行,经粪—口传播,也可通过气溶胶形式经呼吸道感染而致病。潜伏期l~3天。多发生在6~24个月婴幼儿,4岁以上者少见。起病急,常伴发热和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无明显中毒症状。病初可有呕吐,常先于腹泻发生。大便次数多、量多、水分多,黄色水样或蛋花样便带少量粘液,无腥臭味。本病为自限性疾病,自然病程约3—8天。
小儿患秋季腹泻后合理饮食和适当用药,可缩短病程,很快恢复,则对小儿健康影响不大。如果处理不当,常并发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严重者危及患儿生命;或者导致病情迁延,造成患儿营养不良,影响患儿生长发育。所以,家长有必要了解掌握一些小儿腹泻的家庭治疗护理方法。
腹泻病的治疗原则是①预防脱水;②纠正脱水;③继续饮食;④合理用药。根据以上原则,病情轻、无明显脱水的患儿在家庭治疗,可采取以下措施。重症需到医院治疗。
1.患儿口服足够的液体以预防脱水。
可选用以下液体:
① 米汤加盐溶液:配制方法:米汤500ml(1斤装酒瓶)+细盐1.75g(一平啤酒瓶盖的一半);或炒米粉25g(约两满瓷汤勺)+细盐1.75g(一平啤酒瓶盖的一半)+水500ml煮2~3分钟。预防脱水:首先给20~40ml/kg,少量多次口服,4小时内服完,以后随时口服,能喝多少给多少。
② 糖盐水:配制方法:白开水500ml(1斤装酒瓶)+蔗糖10g(2小勺)+细盐1.75g(一平啤酒瓶盖的一半)。剂量服法同上。
③ 口服补液盐(ORS)溶液(新生儿慎用),年龄10岁,ORS液能喝多少给多少,每天应提供ORS液 2000ml。宜少量多次喂服,2岁以下的患儿每1~2分钟喂1小勺约5ml;大一点的患儿可以用杯子直接喝。如果患儿呕吐,停10分钟后再慢慢给患儿喂服(每2~3分钟喂一勺);若ORS液用完之后腹泻还不停止,则喂患儿一些上述原则中所提到的液体或看医生。
2.给患儿足够的食物以预防营养不良
母乳喂养的患儿继续母乳喂养,可适当延长喂奶间隔时间。如患儿不是母乳喂养,年龄在6个月以内,可用患儿日常食用的奶或奶制品继续喂养,用牛奶(或羊奶)加等量米汤或水稀释,腹泻好转后渐恢复正常饮食,或用酸奶,也可用奶-谷类混合物,有条件者可更换为不含乳糖的奶粉。如患儿年龄在6个月以上,给已经习惯的平常饮食,如粥、面条或烂饭、蔬菜、鱼或肉末等,需由少到多。可给适量新鲜水果汁或水果以补充钾。这些食物要很好烹调、研磨或捣碎使之容易消化。年长儿则可进食营养丰富容易消化的食物。避免油腻的食物
3.可选用的药物:①微生态调节制剂:目的在于恢复肠道正常菌群,重建肠道天然生物屏障保护作用。常用的有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和粪链球菌等。②肠粘膜保护制剂:吸附病原体,维持肠细胞正常吸收与分泌功能;与肠道粘液糖蛋白的相互作用,增强其屏障作用,以阻止病原微生物的攻击。如思密达。
4.如果患儿3天不见好转,或3天内出现下列任何一种症状,应找医生诊治:腹泻次数和量增加;不能正常饮食;频繁呕吐;发热;明显口渴;粪便带血。
小孩的症状考虑为肠炎,有可能是饮食不当引起的,会引起腹痛和腹泻的。建议你可以给小孩服用头孢克肟颗粒+蒙脱石散等药物。多给小孩喂开水,注意观察小孩各方面的情况。注意保暖,避免着凉。如果小孩精神差就需要去医院输液抗炎治疗。
zhaolibo1234as
问答历史
自治疗法
1.成药自疗法
(1)小儿止泻散,每日2次,每服1包,周岁以内小儿酌减。
(2)健胃消食丸,每日2次,每服1丸。
(3)启脾丸,每日2次,每服1丸。
(4)温脾止泻丸,每日2次,每服1丸。
2.验方自疗法
(1)大蒜1只。将大蒜烧炭存性,加开水泡服,每日数次。本方专治小儿久泻不止。
(2)生姜(炒盐)、大枣、红糖各6克。将生姜和大枣共煎50分钟,加入红糖,
再煎片刻,取汁,早晚各服1次。本方主治大便次数增多,便下稀薄或如水样,或完谷不化之小儿泄泻。
(3)葱白12克、生姜6克、艾叶20克、仙人掌根30克。将药物捣烂,调拌鸡蛋清,外敷贴患儿肚脐处。本方主治小儿感受外邪引起的腹泻。
(4)生姜适量,烧焦后,磨成粉末和米汤一起送服。本方主要应用于因小儿肠炎所引起的腹泻大便带血者。
(5)石榴花25克、藕节4个、麦芽10克,水煎服,每日2次。
(6)铁苋15克、金樱子15克、马兰头10克,水煎服,每日2次。
(7)苍术、白术、泽泻、防风、甘草各3克,陈皮、厚朴、茯苓、猪苓、升麻、肉豆寇各6克。水煎服,每日2次,用于虚寒泻。
(8)山楂、神曲、制半夏、莱菔子、陈皮各6克,麦芽、茯苓各9克、连翘5克、水煎服,每日2次,用于伤食泻。
(9)葛根9克,车前子9克,泽泻、茯苓各9克,黄芩、神曲各6克,川朴、甘草各3克,川连2克。水煎服,每日2次,适宜于湿热泻。
(10)党参、茯苓、白术、苡仁各9克,甘草、陈皮、桔梗、砂仁各3克,山药、莲肉各12克,扁豆5克。水煎服,每日2次,用于脾虚泻。
3.饮食自疗法
(1)苹果1-2个,去心捣泥,分数次喂服。
(2)胡萝卜250克,水煮取浓汁,分数次喂服。
(3)粳米50克、山药60克,共煮粥食之,每日1-2次。
(4)扁豆60克,水煮取浓汁,分次服用。
4.外治自疗法
(1)吴茱萸10克,研末,醋调成厚糊状,敷脐部,外用纱布固定。
(2)车前子6克、六一散10克,共研细末填脐,每日1次,用于湿热泻。
(3)伤湿止痛膏或消炎止痛膏贴于脐部,泻止后再贴2天。
(4)食盐50-100克,炒熟,装入布装,置于脐部以不烫伤皮肤为度,每日3-5次,每次20分钟,用于虚寒泻。
(5)以手掌贴于患儿腹部,以脐为中心,按顺时针方向,持续摩动10分钟左右。
5.其他自疗法
(1)泡足法:葛根50克、白扁豆100克、车前草150克,共煎水泡足。用于湿热泻。
(2)茶疗法:禁食期间喂食茶水,每小时1次,每次3勺。
(3)浸浴法:生姜15-30克,煎汤,患儿在姜汤中浸浴15-30分钟。
(4)药袋法:艾叶40克,大茴香、甘松各20克,细辛、肉桂、吴萸、白芷、干姜、毕拨、川椒各15克,共研细末,装入布袋,兜于小儿腹部。用于虚寒泻。
避免误诊
不可滥用抗菌药物,只有细菌所致者,才是抗菌药物的适应症。
切勿滥用收涩止泻药,特别是急性期,一般不要用。
严重腹泻和呕吐,可引起脱水和酸中毒等,如处理不及时容易产生不良后果,故应及时送医治疗。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