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健康早知道>儿科

儿童手足口病严重吗

时间: 阅读:10834
儿童手足口病严重吗
提问 回复

最佳回答

过山龙

过山龙

2025-10-15 08:06:17

你好,需要根据病情轻重来判断,大多数都是比较轻微的,也有少数严重的,及时带孩子去医院看看医生非常必要,不要认为是小病,自己想办法控制,不要小看手足口病毒,手足口病多是孩子才会得的毛病,没有想到林俊杰也患上了,几天持续高烧不退,口腔里面长了七十多处溃疡,孩子有的承受不了。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云胡不喜
    回复
    2024-03-12 03:03:21

    1 手足口病第几天最危险

    第1—5天最危险。

    手足口病是一种急性发病的病症,只要一开始发病了,普通患者就会出现发热、口痛、厌食、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疱疹或溃疡的症状,要是重症患者,可能在这发病的1—5天内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惊厥、心率增快或减慢、脉搏浅速或减弱甚至消失等症状,非常危险,有致命的危险。

    2 手足口第几天开始好转

    普通患者第3—5天开始好转,具体发病病症规律如下:

    1、潜伏期—发病期症状

    多数手足口病的患者在发病后立即出现咽痛、发热,体温多为38℃左右,类似感冒症状,同时伴有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很快在口腔颊黏膜、齿龈、舌和腭部出现小疱疹,继而破溃形成小溃疡,状如口疮,有明显灼痛。

    2、发病1天—2天后

    手足远端出现芝麻或米粒大小、灰白色不透明、圆形小水疱,数量达数个或数十个,呈离心性分布,不疼,不痒或有轻度痒感,皮损分布在手掌、足底、臀部、腋下等处。

    3、发病3天—5天后

    此时身体各部位的疱疹液体开始吸收萎缩,干燥脱皮,出现好转迹象,多半患者的发烧症状也在5天以内就体温正常了。

    4、发病5—7天后

    手足口病的患者发病在5—7天后,若病症轻微的,通常已表现出基本痊愈的现象,如疱疹消退、红疹消失、体温正常了,若此时还伴有发烧等症状的,说明可能疱疹已有感染,或是因护理不当造成了菌性肺炎、呼吸道感染等发烧病因。

    5、发病7天—2周

    少数患者口腔内的疱疹或口腔溃疡消退的慢一点,可能需要两周的时间才能完全消退。家长要注意的是,只要还有疱疹,孩子就还要在家隔离,因为疱疹液内含有病毒,有可能传染给其他孩子。

    3 如何护理手足口病患者度过危险期消毒隔离

    一旦发现感染了手足口病,宝宝应及时就医,避免与外界接触,一般需要隔离2周,直到热度、皮疹消退及水泡结痂。宝宝用过的物品要彻底消毒,可用含氯的消毒液浸泡,不宜浸泡的物品可放在日光下曝晒。宝宝的房间要定期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流通,温度适宜。有条件的家庭每天可用乳酸熏蒸进行空气消毒。减少人员进出宝宝房间,禁止吸烟,防止空气污浊,避免继发感染。

    口腔护理

    宝宝会因口腔疼痛而拒食、流涎、哭闹不眠等,要保持宝宝口腔清洁,饭前饭后用生理盐水漱口,对不会漱口的宝宝,可以用棉棒蘸生理盐水轻轻地清洁口腔。可将维生素B2粉剂直接涂于口腔糜烂部位,或涂鱼肝油,亦可口服维生素B2、维生素C,辅以超声雾化吸入,以减轻疼痛,促使糜烂早日愈合,预防细菌继发感染。

    皮疹护理

    1、宝宝衣服、被褥要清洁,衣着要舒适、柔软,经常更换。

    2、剪短宝宝的指甲,必要时包裹宝宝双手,防止抓破皮疹。

    3、臀部有皮疹的宝宝,应随时清理他的大小便,保持臀部清洁干燥。

    4、手足部皮疹初期可涂炉甘石洗剂,待有疱疹形成或疱疹破溃时可涂0.5%碘伏。

    5、注意保持皮肤清洁,防止让皮肤受到二重感染。

    注意降温

    小儿手足口病一般为低热或中度发热,无需特殊处理,可让宝宝多喝水。体温在37.5℃~38.5℃之间的宝宝,给予散热、多喝温水、洗温水浴等物理降温;退热期、出汗后要及时更换衣服,防止受凉。高烧不退时,应遵医嘱运用药物降温。

    推荐:物理退烧方法

    推拿退烧

    1、一窝风500次

    操作:顺时针旋揉被操作者左手手背腕横纹中点处。

    功效:解表散寒兼有温中散寒的作用。

    2、推三关300次

    操作:沿前臂前侧,由腕横纹直推至肘部(单向推不来回)。

    功效:能培补肺气,发汗解表

    3、揉外劳宫500次

    操作:顺时针旋揉被操作者左手,掌背中央中指和无名指掌骨中间。

    功效:温中散寒,发汗解表,将气血往内调配。

    4、清天河水500次

    操作:操作者用一只手握住被操作者手掌,将掌心向上,拿住内劳宫穴后,再用另一只手食指和中指并拢,由腕横纹直推至肘横纹。

    功效:清热解表。

    温水擦浴

    用毛巾蘸上温水(水温不感烫手为宜)在颈部、腋窝、大腿根部擦拭5~10分钟。

    退烧贴

    亦可用市售的“退热贴”贴(或家用冰袋)在孩子的前额部以帮助散热降温。

    通风散热

    多通风,注意散热,衣着宽大,忌用棉被包裹。夏天可使用空调,室温控制在27℃左右,注意定时开窗通风,使房间空气对流。

    保证水分

    多饮水,吃流质饮食,如西瓜汁等,以保证机体足够的能量及水分。

    脱掉过多的衣服

    如果宝宝四肢及手脚温热且全身出汗,表示需要散热,可以少穿点衣物。

    饮食营养

    宝宝宜卧床休息1周,多喝温开水。患儿因发热、口腔疱疹,胃口较差,不愿进食。宜给宝宝吃清淡、温性、可口、易消化、柔软的流质或半流质,食温以偏温略凉为宜,不能过咸,以减少对口腔溃疡面的刺激,避免辛辣。对疼痛明显而拒食的患儿要适当给予静脉补液。

    注意观察病情变化

    由于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也具有侵害脑和心脏的特性,可引起脑膜炎、心肌炎等并发症,故家长应严密观察孩子的病情变化,发现患儿有高热、剧烈头痛、呕吐、面色苍白、哭闹不安或嗜睡时,应及时请医生诊治。

    4 如何判断手足口病患者是否快好了

    根据临床上的观察建议家长们根据以下6点判断手足口病的患儿是否好转痊愈:

    1、疱疹或口腔溃疡消退

    手足口病的疱疹会长在口里、手上、腿部等部位,一般来说手足部位的疱疹消退的快一些,但口里的疱疹会相对较慢,如家长发现宝宝口里的疱疹也消退了,那说明这个病快好了。

    2、皮疹消失

    部分手足口病的患者可能不会发烧,只有手、足、臀部、臂部、腿部出现斑丘疹,后转为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多见于手足部较多,掌背面均有,皮疹数少则几个多则几十个,若病情快好了,这些皮疹会自愈消失,而且消退后不留痕迹,无色素沉着。

    3、高烧已退

    得了手足口病的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烧状况,很多患者还会反复发烧,因此退烧多半成了手足口病护理的一大重点,若患者开始表现的发烧病症,现在已经退烧而且不再继续发烧了,说明患者开始好装,病情接近痊愈了。

    4、食欲好转

    有手足口病的患者由于口里长了疱疹或口腔溃疡,导致口痛、厌食,若是口里的疱疹或口腔溃疡好了,那么患者的食欲也会好转,因此根据患者食欲是否好转我们也能看出手足口病是不是快好了。

    5、精神状态佳

    手足口病是一种比较难受的病症,不仅身上会长疹子,口里也不舒服,还会引起发烧、腹泻、呕吐等多种并发症,因此得了手足口病的患者多半精神状态都不好,表现出抑郁寡欢、不思饮食、不爱活动、不想说话等现象,若患者上述现象好转,变得爱说话、爱活动了,那么也就预示着病情快好了。

    6、重症病症痊愈

    上述讲的是病症轻微的手足口病患者快好了的指标,如果患者在手足口病期间病情严重,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头痛、呕吐、呼吸困难、惊厥、心率增快或减慢等问题的,这种情况下,患者治愈的时间会相对较长,一般以上述病症是否康复作为判断患者是否快好的指标。

  • 芍药
    回复
    2024-03-12 03:03:21

    手足口病是婴幼儿常见传染病,属于我国法定报告丙类传染病,目前世界大部分地区均有手足口病流行的报道。
    该病好发于夏秋季节,与口蹄疫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传染病。手足口病由肠道病毒引起,患者主要为5岁以下婴幼儿,病症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皮疹、溃疡为主,仅个别患者出现心肌、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严重并发症。可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其中柯萨奇病毒A16和肠道病毒71型最常见。手足口病为全球传染病,1957年由新西兰首次报道,1958年分离出柯萨奇病毒A16型,肠道病毒71型于1972年美国被首次确认。此后,肠道病毒71型和柯萨奇病毒A16型感染交替出现,成为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
    流行病学资料显示,我国自1981年在上海始见此病,其后在北京、河北、天津、福建、吉林、山东、湖北、西宁、广东等18个省市均有发病报道。1983年天津发生柯萨奇病毒A16型引起的手足口病暴发流行,5月至10月间发生了7000余病例,经过两年散发流行后,1986年又出现暴发,在托儿所和幼儿园两次暴发的发病率分别达到2.3%和1.9%。1995年武汉病毒研究所从手足口病患者中分离出肠道病毒71型毒株。1998年深圳市卫生防疫站也从手足口病患者中分离出两株肠道病毒71型毒株。1998年,肠道病毒71型感染在我国台湾引起大量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患者,在6月和10月两波流行中,共检测到129106病例,重症405例,死亡78例,大多是5岁以下儿童,并发症包括脑炎、无菌性脑膜炎、肺水肿或肺出血、急性软瘫和心肌炎。2000年5月至8月山东省招远市暴发小儿手足口病大流行,在3个多月里,该市人民医院接诊患儿1698名,年龄最小5个月,最大14岁,共又128名患儿住院,其中3名并发心肌炎死亡。
    很多人会将手足口病与口蹄疫相混淆,其实,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传染病。传染源、传播途径、发病人群、症状体征均大不相同。

    口蹄疫的病原体为口蹄疫病毒,属人畜共患病,先有病畜,人才可能被感染;手足口病主要由肠道病毒感染所致,传染源为病人和隐性感染者,属于人类疾病。口蹄疫主要通过接触病畜,经皮肤粘膜感染,因而系散在发生;手足口病主要通过接触被污染的日常生活用具、食具、玩具,经口感染,或通过呼吸道传播,故可表现为不同规模的流行。人患口蹄疫决定于与病畜接触,发病人群的年龄广泛;手足口病主要是幼儿和儿童传染,3岁以下患儿占绝大多数(成人大多已通过隐性感染获得相应抗体)。口蹄疫是重要的动物传染病,但是所引起的人类疾病症状较轻,预后较好,发病后主要表现为发热和局部皮肤损害两大特征;手足口病大多发热较低,有呼吸道症状和口腔粘膜疱疹及手指、足部、臀部、膝部丘疹。
    绝大部分肠道病毒感染和手足口病为轻型病例,临床主要症状为手、足、口和肛周有皮疹,口腔粘膜出现疱疹,伴有发热、咽痛、倦怠、乏力等症状,预后良好。少数病例由于病毒侵犯神经系统,临床表现为脑炎、肺炎和神经源性肺水肿,病情进展快,病死率高。
    人是肠道病毒的唯一传染来源,包括隐性感染和显性感染。主要由胃肠道(粪—口,水或食物污染)或呼吸道(飞沫,咳嗽或打喷嚏)传染,亦可经接触病人皮肤水疱液体而感染。在发病前数天,喉咙部位与粪便就可发现病毒,此时即有传染力,通常以发病后一周内传染力最强。患者在发病1-2周自咽部排出病毒,约3-5周从粪便中排出病毒,疱疹液中含大量病毒,破溃时病毒即溢出。这也是该病易于传播,容易发生流行,预防难度相对较大的原因。
    手足口病感染潜伏期一般为2-7天,没有明显的前驱症状,多数感染者无症状或仅有轻度不适,隐性感染比例比较高,多数病人发病突然,但病程较短,多在一周内痊愈。

    目前,该病尚未特殊预防方法,疫情控制的主要措施是做好病人粪便排泄物的处理,一般不需对接触者采取医学措施。托幼等单位需要做好晨间体检,发现疑似病人,及时隔离治疗。对被污染的日常用品、食具、玩具等应消毒处理,衣物置阳光下曝晒,室内保持通风换气。

    在手足口病流行时,家长应带着小孩,做好环境卫生、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 饭前便后要洗手 ,预防病从口入。

  • 半夏
    回复
    2024-03-12 03:03:21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
    下面便是危害:
    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表现口痛、厌食、低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多数患儿一周左右自愈,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目前缺乏有效治疗药物主要对症治疗。
    手足口病有中度传染性。人与人之间的传染是通过直接接触感染者的鼻和咽分泌物或粪便。在发病的第一周传染性最强。手足口病不会在人和动物或宠物间传播。

  • 冉冉云
    回复
    2024-03-12 02:02:11

    一岁的宝宝患有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儿科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并不可怕。
    ?症状
    大多数手足口病都是普通型的表现,表现为手足口臀部的疱疹,伴有或者不伴有发烧。出现重症的情况,就是有呕吐,高热不退,精神差。重症的比例是很少的。
    ?治疗
    手足口病的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包括退烧、止痛、口腔护理等。对于重症患者,需要住院治疗,进行细致的护理和监测。

可以帮助儿童泄火的药有哪些

儿童含铅标准是多少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