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还是可能出汗比较多,皮脂腺分泌旺盛导致的,可以及时的给宝宝进行消毒,经常的给孩子进行洗头,防止感染,平时多爱孩子晒晒太阳,将能够促进维生素D的生成,帮助钙的吸收,这样就能够防止宝宝缺钙引起多汗的情况发生,要经常给孩子变换姿势,避免红包处摩擦。
一般的情况可以考虑是起湿疹了,常见原因有以下几点
1、遗传过敏体质
遗传的过敏体质是婴幼儿发生湿疹的主要内在原因。
2、日常饮食成为过敏原
牛奶、鸡蛋、鱼虾、牛羊肉等食物中的异种蛋白成分,食品添加剂、防腐剂、保鲜剂,饮料等可作为过敏原而引起湿疹。
3、生活环境因素刺激
不光是食物,生活环境中的物理因素如:气候变化、室内温度过高、衣着被褥过暖、过度湿热或寒冷、以及用肥皂热水洗浴过勤,也可刺激引发湿疹。
4、新生婴儿营养不周所致
有些婴儿,尤其在新生儿期,由于母体雌激素通过胎盘传给胎儿,以致新生儿皮脂增多,发生脂溢性湿疹。过度营养的肥胖儿,往往会因食欲旺盛、食量过大,而造成吐奶、消化不良、腹泻或便秘等胃肠功能紊乱,使湿疹情况加重。
5、其它常见原因
另外周围环境中的花粉、尘螨、动物皮毛或毛织品、甚至出牙、种痘及预防接种等都可引发或加重过敏症状。
认识新生儿多种特殊生理状况:
新生儿红斑:有的新生儿生后第一天内会出现皮肤普遍发红,并伴有针尖大小的红点。这可能是由于冷而干燥的外界环境及毒素的影响引起的。持续1-2天后逐渐消退,出现脱屑,以足底、足心及皱褶处多见,脱屑完毕后,皮肤呈粉红色。
栗粒疹:新生儿的鼻尖、鼻翼及颊部等处常有针尖大小的黄白色点,由皮脂腺堆积所致,称为栗粒疹,而非脓疱,蜕皮后会自然消失。
生理性黄疸:主要是由于胎儿在宫内所处的低氧环境刺激红细胞生成过多,使新生儿早期胆红素的来源较成人多,加之新生儿肝细胞对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及排泄功能差,故可引起生理性黄疸现象。一般于生后2-3天出现,7-14天消退。一般情况良好,具有自限性,不需治疗,预后良好。
红胎记也即是临床上常说的“鲜红斑痣”,属于毛细血管瘤的一种,好发于刚出生或出生后不久的婴儿身上。红胎记表现为淡红、暗红或紫红色斑片,呈不规则形状,边界清楚,不高出皮面,可见毛细血管扩张,压之部分或完全退色,表面平滑。但是随着年龄增长,颜色加深变红,变紫,40%的患者的病灶将逐渐扩张,在40岁前可增厚和出现结节,创伤后容易出血。
长了红胎记,建议患者尽早治疗的,而且越早治疗效果越好。因为孩子的年龄越小,畸形血管的管径就越细,治疗的难度越小恢复也越好。不能耽误孩子的病情,给孩子带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再给你点资料:
在临床上经常遇上头部长“包”的新生儿来诊
,年轻父母弄不明白是怎么回事。头上长包的新生儿有两种情况。有一种是胎儿头部在子宫口受到压迫
,由于分娩时胎儿尚未改变好头形来适应产道
,在生产过程中致头部先露的头局部血液循环受阻碍而形成头部皮下组织水肿
,摸之柔软
,轻压有凹陷
,肿的边缘不清楚
,过
2~
3天就可消失
,这种情况长的“包”医学上叫“先锋头”
,又叫“产瘤”。另一种“包”是过
2~
3天肿不消失
,摸之也觉柔软
,但手指压肿处不凹陷
,肿的边缘清楚
,医学上叫“头颅血肿”。人的头颅前部分有块额骨
,头顶部有两块顶骨
,后脑勺有一块枕骨
,两侧各有一块颞骨
,这些骨每块之间都有骨缝
,在新生儿时期骨缝没有闭合
,而头颅血肿就局限在某一块骨上
,不超越自己的骨缝
,发生在脑组织外骨膜下
,其内容物是各骨膜下血管破裂积聚而成的血肿
,是因为新生儿娩出不顺利引起头部受挤压
,为了不使胎儿在产道滞留时间过久
,需借助产钳或胎儿吸引器尽快将胎儿产出
,由此导致了头颅血肿。头颅血肿如和“先锋头”同时存在
,往往是
2~
3天后“先锋头”消失后“头颅血肿”才明显表现出来
,大约到一个月左右
,血肿会逐渐变小
,由于骨膜下血肿吸收慢
,有时到
3~
6个月才变软、吸收、消失
,而不存在任何不适
,无需任何治疗
,不管“包”多大
,记住
,千万别挤压、挑破或用空针抽吸“包”中的血液
,因为皮肤是人体最大最好的保护屏障
,一旦破了
,伤了皮
,内容物是血
,会很快招致细菌入侵发生感染
,引起败血症、脑膜炎。我们曾遇到这种病人
,新生儿头颅血肿被一位“好心”医生发现了
,说“我用空针给你孩子抽出包里的血肿吧”
,抽后没
2天
,孩子高烧不退
,来到急症住院
,已经抽风不止
,得了脑膜炎。
查看原帖>>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