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溶血症可以通过药物治疗和光照疗法的方式治疗。光照疗法是通过照蓝光,降低体内的胆红素含量,在光疗的过程中需要适当补充水分,密切关注胆红素的水平,使疾病得到有效的控制。还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笨比巴托片等药物增加分泌胆红素的能力。
要保持室内清洁,新生儿用的物品要及时消毒。
新生儿溶血病是指因为母婴血型不合,母亲血中的血型抗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循环。发生同种免疫反应导致胎儿,新生儿红细胞破坏引起溶血,其中一个临床表现就是黄疸。这就是溶血性黄疸。abo溶血,大多在出生后二到三天出现。r h溶血者大多在24小时内出现黄疸,并迅速加重。
治疗新生儿,包括换血疗法,蓝光照射治疗,纠正贫血以及对症治疗(可以输血浆,白蛋白)
新生儿溶血病的原因新生儿溶血病的病因为母婴血型不合,主要有两种ABO血型不合和Rh血型不合,以Rh血型不合为主。1、ABO血型不合O型血的妈妈,A型或者B型血的婴儿,均有发生新生儿溶血病的可能,且第一胎就有可能会发生,分娩次数越多,发病率就越高,且一次比一次严重。2、Rh血型不合通常是Rh阴性的妈妈,Rh阳性的婴儿容易发病。Rh血型不合的新生儿溶血与ABO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不同的是,Rh血型不合的新生儿溶血不会发生在第一胎,从第二胎开始发病。 如何预防新生儿溶血症1、应监测孕妈的抗体效价,抗体效价出现增长或起伏较大提示可能发病。2、Rh抗体效价由低升至32或以上,应检测羊水的胆红素值并检查胎肺是否成熟,当胎肺成熟可考虑提前分娩。3、Rh抗体效价不断攀升的孕妈,可以考虑血浆置换,将高效价抗体置换出,减轻胎儿溶血。4、宫内输血,孕妈抗体效价较高,胎肺未成熟的,可考虑胎内输血。5、Rh(D)阴性的妈妈在分娩出Rh(D)阳性的婴儿后72h内,可以注射IgG抗Rh(D)血清制剂避免被致敏,再次妊娠29周时再次注射效果更佳。 新生儿溶血症的治疗方法1、药物治疗激素类、酶诱导剂类、丙种球蛋白等多种药物均被用于治疗新生儿溶血病。2、蓝光治疗蓝光能够与胆红素结合,形成一种水溶性的产物,然后从胆汁或尿液中排出。3、输血治疗新生儿溶血病,就是来自母体的抗体不断破坏新生儿的红细胞,可导致新生儿贫血,并产生胆红素。当新生儿贫血严重时,了输注红细胞纠正贫血,改善缺氧。白蛋白类血液制剂可与结合胆红素,预防胆红素脑病的发生。3、换血疗法
置换出新生儿血液中已经致敏的红细胞以及血浆中的抗体,阻止进一步的溶血。
新生儿Rh溶血病的治疗主要分胎儿期、新生儿的治疗。
(1)胎儿期的治疗
①宫内胎儿输血。重度贫血可导致胎儿水肿和死胎。宫内输血的目的就是减轻胎儿的贫血,改善病情。适用于20~34周的胎儿。
一般采用O型Rh阴性新鲜血。
②孕妇血浆交换治疗。这是一种尚在试用中的新的治疗方法。
(2)新生儿的治疗
①计划引产。约有半数死胎发生于妊娠34~35周时。未到预产期,提前人工引产可以减少死胎发生率和新生儿死亡率。根据羊水检查的结果,参考过去生育史和孕妇血清抗Rh抗体的滴定度,做出决定是否需要引产。可根据情况在预产期前2~4周作引产手术。
②换血输血。对发生较晚较轻的贫血患者,一般只输以新鲜血液即可。
③光疗。蓝色日光灯发出的蓝光能分解胆红素分子,使变成能溶于水的二吡咯而直接从尿及粪中排出体外,不需在肝内与葡萄糖醛酸结合成直接胆红素。因此,光疗可作为一种辅助治疗。由于体内胆红素的排泄加快,血浆胆红素的浓度降低,可以减少换血输血的次数。注意光疗不能防止溶血。
④白蛋白。静脉注射白蛋白可以促使血浆间接胆红素增加与白蛋白的结合,而减少发生核黄疸的危险。在换血输血之前注射白蛋白,在换血输血时可增加胆红素的换出量。常用剂量为每kg体重1g。白蛋白有增加血容量的作用,对严重贫血有心力衰竭倾向的患儿,务必慎用白蛋白。
⑤苯巴比妥。在妊娠的最后几周给孕妇苯巴比妥30mg,每日3次,或婴儿出生后给婴儿每日每千克体重4mg,能提高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生成,促使间接胆红素转变成直接胆红素,因而降低血浆胆红素浓度。给药后48小时才能见效。苯巴比妥有副作用,所以一般不用。
⑥输血。在婴儿出生后的6~10周内贫血可以继续加重。如果血红蛋白在7g/dl以下,可以输注浓集的红细胞每千克体重20ml。
新生儿溶血病是指母亲与胎儿血型不合引起新生儿免疫性溶血。本文将深入探究新生儿溶血病的治疗和预防,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该疾病。
?治疗方法
主要控制或减缓溶血的过程、降低血中胆红素含量、纠正贫血等。具体治疗方法可以很多,但总的来说不外乎以下三种:药物治疗、蓝光治疗、换血治疗。
?新生儿抢救准备
分娩时,就要做好新生儿的抢救准备。
??三关把握
对新生儿溶血病的治疗要把住三关:第一关(生后1天内),立即用浓缩红细胞换血以改善胎儿水肿;第二关(第2-7天),降低胆红素防止核黄疸;第三关(2周-2月),纠正贫血。
????孕育注意事项
医生指导Rh阴性妇女孕育应该注意,尤其不能轻易人工流产。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