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健康早知道>儿科

小孩经常尿床是怎么回事

时间: 阅读:11152
小孩经常尿床是怎么回事
提问 回复

最佳回答

凌泉

凌泉

2025-10-15 18:10:22

小孩经常尿床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睡前没有进行排尿,导致尿量过多造成。也有可能是由于本身年龄比较小,喝了太多的水,膀胱容量不够多导致的该情况。还有可能是由于精神比较焦虑,造成膀胱过度活动导致。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冉冉云
    回复
    2024-03-29 17:17:49

  • 南絮
    回复
    2024-03-29 17:17:49

    宝宝5岁尿床不算多大问题。有可能以下几个问题引起的:神经系统尚未成熟,调节不够完善,小孩身体功能不完善,体虚的症状,肾虚,肾虚且不固,大一点神经系统发育完善就好了。建议中药调理,期间饮食清淡,多休息,不对其恐吓,不受惊吓,不食刺激性食物,临睡不吃易脱水的食物,如西瓜等,临睡少喝水。尿湿被褥不恐吓,打骂,惩罚等刺激他。如再大尿床或频繁请带领正规医院检查。

    您好!3岁以后的孩子还常尿床,除了日常排尿反射训练,还需要及时就医。

    治疗不能“等等看”

    孩子尿床引起的严重危害,还没有引起家长足够的重视。很多家长认为尿床不是病,认为宝宝长大一些就好了,从而耽搁了最佳治疗的时机。

    尽管尿床有15%的年自然缓解率,但孩子尿床可能是精神生理发育延迟的一种表现,需要早期开始训练和开发。

    尿床严重的孩子可能伴有自卑、孤僻、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影响学习和人际交往,少部分可能持续到成人期。

    因此,除了注意饮食和按时睡眠外,最重要的还是要积极治疗。

    孩子幼儿园放假时,因不用担心尿床的事情被老师和同学们知道而放下心理包袱,便于集中治疗,效果会比平时好。

    家长和孩子出门在外,也要按时按量、按疗程用药,服药时要照顾孩子的“面子”,最好不要当着其他小朋友的面吃药,避免孩子自卑心理形成。71

    排除生理因素,五岁后还尿床的话,是 脊柱格兰特反射和脊柱佩雷兹反射不整合 。如果孩子有以下现象,就说明我的判断是正确的:

    l 耐力差 。做什么事情没有长劲儿、没长性,玩儿的时候也是玩玩这个玩玩那个,做事有头没尾,就是平时所说的耐不住性子。

    l 注意力困难,专注力不足 。这样的孩子很难集中注意力,容易被外界无关紧要的声音、色彩等所吸引。在学习的时候也容易溜号、走神,一定做不到“两耳不闻窗外事”,他的神经很敏感,像是对什么都感兴趣,但做什么都不会集中精力有始有终地完成。

    l 坐立不安/多动 。一岁左右时的表现为手脚没有停下来的时候,总在动,玩耍的时候无关的动作太多。两三岁时的表现为四处张望、到处触碰,有种不安的感觉。如果这种原始反射得不到有效抑制,孩子发生多动症的可能性很大。

    l 短期记忆差,容易丢三落四 ,有时候记不住老师留的作业,你刚告诉他做什么,一转身就给忘了。

    l对运动的影响是 协调性不好、姿势不良 ,以后容易驼背、爱跷二郎腿、坐凳子上容易用脚钩凳子腿儿、写字容易伏案或手托腮、在跑跳时双手或双腿不协调,等等。

    l 触觉敏感 ,对衣服敏感和挑剔,例如弹性腰带不舒服,“裤子里有蚂蚁”,坐不住,不喜欢别人的触碰。

    如果没有这些现象,就不用往下看了。

    什么原因导致脊柱戈蓝反射没有整合?

    l婴儿出生过程(顺产)是原始反射整合的一个关键因素,难产、早产和剖腹产可能导致发育迟缓和不成熟的神经系统发育,包括原始反射的遗留。

    l缺少运动,如婴儿期腹部着地的时间不够,缺乏爬行,走路过早等,如果孩子抱得多,自由玩耍的时候就少,手推车用得多,接受外界刺激就少。

    l其他因素,可能包括头部创伤性事件,疫苗,麻醉,头部受伤,经常摔跤,慢性耳朵感染,也会增加留存原始反射的可能性。

    怎么做才能让脊柱戈蓝反射得到整合?

    l多玩多运动,孩子小的时候多让孩子胸部和腹部着地爬行和手膝爬行,背部也要多接受刺激,有专家提议让孩子多在地板上玩儿以便接受更多的外界刺激。接受外界刺激越多,孩子的原始反射完成得越好。

    l允许孩子有重复性、节奏性和韵律性运动,大人也要帮助他多做类似的动作,上下运动、前后运动、垂直运动、旋转运动、离心运动、转身运动、深度运动等。

    l多带孩子玩自然的东西,多到草地、森林、海边、沙漠等地方玩耍,大自然给我们的馈赠很多,要好好利用,平时也带孩子多玩水、沙子、泥、面团等。多接触大自然和自然的东西,原始反射完成得就好,少让孩子玩儿声光电的玩具。

    l当然,最好是通过完整的整合原始反射的方法来给孩子做调和,这样会更精准、需要时间更少。

    1岁半至3岁是孩子的肛欲期发展阶段,尿床是很正常的,父母不会有什么抱怨。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比如过了4岁,尤其是到达了5岁这个年龄,如果孩子还继续尿床,父母就很着急了。

    研究发现,孩子只有白天能控制自己的大小便,才能在夜间控制住自己的大小便。50%的孩子要到4岁才能不尿床,10%以上的3到6岁的孩子在夜间有时会尿床,这类现象男孩子多于女孩子。关于在夜间对自己小便的掌控能力,大部分的孩子在6岁前能够完成。

    如果是5岁这个年龄,偶尔尿床父母不必在意。排除生理性疾病,5岁的孩子如果频繁地尿床可能是缺乏父母的关爱引起的。如果是这个原因要特别引起父母的注意,及时给足孩子爱和关注。

    有时候,孩子的尿床可能是由成人造成的问题,比如不停地追问孩子有没有尿,造成感觉紊乱;尿床后成人态度严厉、批评、指责甚至辱骂,造成孩子的紧张、自卑和恐惧;强烈地让孩子认识到自己所“犯”的“错误”,或反复强调有尿要说,造成孩子的失败感。

    如果父母想在这方面有所改善,就不要过分注意和提醒孩子这件事;给孩子做示范,如睡前要尿尿,夜里有尿了起来尿到哪里等。

    5岁左右是肛欲期的自然修复时期,如果孩子在2岁时的尿裤子等行为被压制了,那

    么在5岁时可能再次出现。因此这个年龄,无论孩子出现什么样的反复,父母都要从内心接受,用温和的态度帮助孩子一起度过这个时期。

    不是所有孩子一尿床我们就说他患病了,但是孩子总尿床家长一定要重视起来。

    尿床,在临床上叫儿童遗尿,它指的是5周岁及以上儿童在熟睡时不自主地排尿行为。

    根据《2017中国儿童和青少年遗尿症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显示,在中国,5岁孩子的患病率高达15%,10岁孩子的患病率高达5%,甚至16-18岁的青少年中还有高达1.7%的患病率。

    令人担心的是,在中国,儿童遗尿症的就诊率不到20%,很多家长都认为尿床不是病,认为是孩子笨,或是孩子的“坏习惯”,长大就会好。

    目前国际上对于遗尿症的程度划分还没有标准,但是国内有一个比较通用的分度标准:

    对于5-7岁之间,甚至是10岁以内的孩子偶尔尿床行为,医生一般不会直接诊断为遗尿症,而是建议家长改变孩子的生活和饮食习惯来减少孩子尿床的机会。

    如何减少?

    >>>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睡前不要让孩子过度活动。

    >>> 晚餐进食时间稍微提前,最好在6点以前,晚餐的食物尽量少吃流食,比如粥,尽量少吃利尿或含水分较多的水果,比如西瓜、梨等,有的父母觉得睡前一杯牛奶有助于睡眠,实际上这种行为也会增加孩子尿床的机会。

    >>> 睡前注意排空膀胱,也就是说睡觉前先指导孩子上厕所。

    >>> 保持心情放松,不要让孩子过度兴奋、过度恐惧、或精神紧张

    如果上述方法没有改变或较少孩子的尿床行为,建议去专科门诊检查一下。

    为什么我们不能忽视孩子的遗尿症?

    从疾病类型来看,根据病因,小儿遗尿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根据遗尿症是否有伴随症状,又可以分为原发性单症状性遗尿和原发性非单症状性遗尿。

    原发性单症状性遗尿是指患儿除了尿床以外,不伴有任何其他的伴随表现;而原发性非单症状性遗尿患儿除了尿床还有可能伴随尿频、尿急、尿不尽,或者白天漏尿。

    原发性遗尿症是一个慢性疾病,一般不会危及生命,但是继发性遗尿症却有可能涉及到生命安康。继发性遗尿症治疗前需要找到孩子的原发病,首先要鉴别孩子有没有先天性泌尿系统畸形,肾脏、膀胱、输尿管等是否正常,其次要检查确定孩子有没有内分泌方面问题,有的糖尿病患儿会存在遗尿的情况,再有就是通过问卷或问诊了解孩子有没有精神心理方面的疾病。

    如果家长不加以重视,而忽略了孩子身体或心理方面的问题,错过了孩子最佳治疗期,真的可能会遗憾终身。

    为什么孩子会出现遗尿症?

    目前医学上认为小儿遗尿症是一个综合因素引起的,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 遗传

    前面我们已经提到,约40%的遗尿症患儿有遗传倾向。孩子有遗尿症并不意味着父母一定也有遗尿症,父母是一级亲属,孩子的遗尿症遗传可以追溯到二级亲属、甚至三级亲属。

    国外有文献报道,遗尿症的遗传基因染色体位点大概在13号染色体上。

    >>> 觉醒障碍

    临床中很多遗尿症患儿来就诊时,其父母会说,孩子睡觉特别沉,很难被唤醒。在门诊问卷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这类情况占到遗尿症孩子的95%以上。

    因为觉醒障碍,所以膀胱胀满的信号不能及时反馈到孩子的大脑,于是孩子就发生了遗尿。

    >>> 抗利尿激素

    人体中的抗利尿激素量非常小,但是功能很强大,它是酞类的激素,它能够控制夜间尿量,使夜间尿量保持在全天总尿量的1/3以下,如果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患者夜间尿量就会相对较多,一旦超过正常孩子膀胱的容量,就会出现晚上尿床的现象。

    >>> 心理疾病或精神障碍

    存在心理方面问题或者其他精神障碍,也可能会引起夜间遗尿。

    >>> 睡眠问题

    有报道显示,睡眠问题,比如呼吸睡眠暂停综合症,也可能会影响到遗尿。

    以上五个方面的原因主要是针对原发性遗尿,至于继发性遗尿,我们则需要找到孩子的原发病,通过治疗原发性疾病,然后才能治疗继发性遗尿的问题。

    【小儿遗尿如何治疗?】

    主讲人:初梅——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肾脏内科专业主任医师

    希望回答能帮助到您,如果还有其他问题欢迎评论区回复,我会尽力回复您的。

    孩子从新生儿到成年,神经系统是从最初的低级水平逐步发育成熟的。婴儿期0-3岁之间,神经系统没有完善的时候,拉撒等生理活动无法控自主意识去控制大脑中枢神经。所以婴儿不能自控 大小便。随着婴儿百天后,神经系统发育进入新的一个台阶了,母亲可以尝试着训练孩子排尿 和定点排便。当然训练是 成人与婴儿相互协调调整中进行的,逐步摸索婴儿规律,然后顺着婴儿规律去训练孩子排尿排便的意识,基本这个训练当孩子接近12个月的时候,可以初见成效。随着孩子言语发育期高速发展,家长训练宝宝表达与排尿排便 连接性互动,也是训练孩子的自主意识的能力。这些都是家庭训练大脑发育的早教方法。促进大脑神经完善高速成熟。

    家长用心细心的训练,3岁基本可以达到宝宝自己表达 有尿有便的意愿。

    另外,家长必须给宝宝养成规律的起居习惯。睡前不要多喝水,睡前要引导孩子排尿习惯。起床第一件事也要引导训练孩子去排尿的习惯。习惯良好,孩子大脑神经系统也是规律和完善 健康 的。家长娇惯孩子,任意随意,孩子大脑神经处于没有任何训练,只能停留在生物本能阶段上,孩子言语发育也没获得家长的良好训练,孩子只能发育的是动物本能的神经系统,拉撒毫无自主表达和自主意识。这样孩子等于被家长培养成了神经系统不完善的不 健康 人。

    提问中5岁孩子尿床,需要家长根据上述内容自查,是否存在自身培养训练孩子不足导致孩子神经系统发育落后。同时家长要甄别 孩子是每每尿床还是只在幼儿园午睡的时候尿床? 孩子不分家里幼儿园统统尿床,那就是神经系统训练不够,孩子神经系统发育落后,家长抓紧训练,否则直接影响孩子未来上学后的思维能力。

    如果孩子仅仅就是幼儿园午睡尿床,那就不是神经发育问题,那就是情绪焦虑不安导致孩子神经系统紊乱激发的无法控制排尿。这是孩子不适应幼儿园生活,总处于紧张不安,孩子情绪不好,5岁孩童根本不会自己调整处理情绪,就会激发神经系统乱套来预警孩子的心理压力焦虑的外显体现。需要家长帮孩子适应幼儿园生活,帮孩子缓解不安紧张的心理。自己不会找跟我一样的 育儿 咨询师进行专业指导。

    小孩子一般要两岁到三岁左右才会逐渐有控制大小便的能力。而在此之前,小孩子尿床大多数是正常的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情况会逐渐变少。



    一般来说,两岁以后的小孩子大小便会知道叫人,但是要小孩子自己控制大小便要等到三岁以后。而且每个小孩子的发育进度不一样,有的快一点有的慢一点;父母不要太着急,这个阶段的小孩子尿床尿裤子不要责备和打骂,否则会对宝宝的发育和心理成长带来不好的影响。



    小孩子对自己大小便的控制能力从两岁开始逐渐出现,到五岁左右接近完善。在这一过程,孩子有尿裤子尿床都是正常的,家长要正确对待以及引导。

    但是孩子五岁了,依旧经常尿床。这就有点不正常了。建议家长带孩子到正规的医院做相应的检查,看看是否因为疾病引起的。如果检查没有异常,可能是习惯没养好以及发育迟缓。

    那生活中家长们应该怎么给孩子养成自己控制大小便好习惯呢?

    1、养成睡前排尿的习惯。小儿睡觉前,家长应该提醒他先排尿再睡觉。

    2、睡觉前不要太兴奋。大脑过度兴奋,容易引起夜里尿床。

    3、睡前少喝水或者饮料。

    4、生活要规律,按时睡觉,即使补充营养以免发育不良。

    5、家长调好闹钟,观察孩子大概什么时候尿床,在这个时候就叫醒宝宝去尿尿。

    6、白天不一太疲劳。睡得太沉,有尿意起不来去尿尿,也会引发尿床。

    7、孩子尿床,家长要宽容点,不要过度责备打骂。要多安慰和鼓励孩子。树立孩子的自信心,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我遇到过几个类似案例。日常生活当中,我有见过快十岁的孩子,依然每天都差不多要尿床的。可以试着从生理和心理两个角度去看。通常我们关注孩子生理方面会多一些。孩子尚小,神经发育不够成熟,的确会比较容易尿床。从中医的角度来看,也许有肾气不足等状况,这个需要专业的中医师来诊断。另外,心理方面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两年前在宁夏、重庆讲课时,遇到过类似的例子。有个孩子遇到了比较严苛的老师,那段时间总是尿床;当家长带孩子回老家一个月后,孩子就慢慢不尿床了。另外的一个孩子则是母亲非常严苛;等孩子跟母亲一起睡觉时不尿床,但跟奶奶睡觉的时候会尿床,因为她跟母亲时如果尿床就会挨打;但我必须要说的是,孩子在跟她奶奶睡觉的时候睡眠质量会非常好,跟着她妈妈会非常差,不敢睡,有时会夜醒。

    一些可能的做法:接纳孩子暂时这样的状态;白天可以给孩子多些水,睡前2个小时不再给水,除非孩子有要求,可以喝一点;晚餐后带孩子适当做一些运动;天气干燥时打开加湿器;当孩子真的尿床时,少一些批评,少一些无奈的表情,与孩子一起协商如何处理。

    关于这件事情,我的看法是:多多去鼓励孩子,少一些批评和指责,少一些羞辱。孩子跟孩子本来就有一些不同,我们也避免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横向比较。不如去看看孩子有怎样的困难,是来自生理上的还是心理上的,还是两者都需要我们关注呢?又或者是孩子自己就在按自己的步调成长,我们只需要陪伴、等待呢?

    五岁小孩尿床,也有可能白天疯的很了,所以晚上睡觉就会尿床,还有就是,家长夜里要叫孩子起来尿,不就不会尿到床上了吗?要不是这个原因就要带孩子到医院检查看看,不是医生不好下定论。

  • 木槿
    回复
    2024-03-29 17:17:49

    尿床是许多小孩子都会遇到的问题,它可能与疾病、精神因素、卫生习惯、环境因素等有关。本文将为您介绍小孩子尿床的原因及应对方法,帮助您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疾病原因
    蛲虫症、尿路感染、肾脏疾患、尿道口局部炎症、脊柱裂、脊髓损伤、骶部神经功能障碍、癫痫、大脑发育不全、膀胱容积过小等疾病都可能引起小孩子尿床。
    ?精神因素
    绝大多数孩子的尿床与精神因素、卫生习惯、环境因素等有关。家庭不和睦、学习压力过大、过度紧张等都可能导致小孩子尿床。
    ???????应对方法
    父母要正确对待孩子遗尿,给予关爱和帮助,而不是打骂厌弃。解除孩子的精神负担,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让孩子知道这是暂时性的功能失调,可以治愈。此外,还可以采取多种措施,如睡前少喝水和含水分多的水果、避免过度兴奋、白天适度玩耍、临睡前给宝宝洗个澡或热水脚等,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排尿习惯。

  • 徐长卿
    回复
    2024-03-29 16:16:39

    小孩子晚上睡觉老尿床那是遗尿病,一般与以下方面有关系。
    ?膀胱小、膀胱括约肌功能差
    膀胱小、膀胱括约肌功能差,白天小便次数多,有尿憋不住,有尿急、尿频现象,有个别的孩子白天还有尿裤子现象。
    ?大脑内分泌失调、肾气不足
    大脑内分泌失调,肾气不足,晚上12-2点之间尿床,叫时迷糊,不叫则尿。
    ?脾胃虚弱、体弱多病
    脾胃虚弱,饭量小,挑食,体弱多病,易感冒上火闹嗓子。
    ?膀胱中枢神经功能失调
    膀胱中枢神经功能失调,灵敏度差,神经感受器传递信号有误,早上凌晨有尿不能醒,导致的尿床。
    ?肾虚、多动、记忆力差
    肾虚,发育慢个子矮小,晚上出盗汗,白天多动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差,记忆力差。
    ?隐性脊柱裂
    拍X光片显示隐性脊柱裂的患者,一般表现为白天小便次数的,中午睡觉尿床、晚上睡觉尿床3-5次或更多。
    ?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如果父母双方小时候均患遗尿,其子女遗尿敲发病率约为77%;如果父母中有一人小时候患遗尿,其子女遗尿的发病率约为44%。有遗传的患者一般表现尿床症状都是比较重持续时间比较长等等。
    ?治疗方法
    作为治疗遗尿症24年的主治医生:石家庄随振立医生建议大家,孩子尿床是病,一定要及早预防治疗为好,饮食注意,纠正排尿习惯,确保孩子早日不尿床,健康快乐成长!

小孩经常尿床是什么原因

小孩经常尿床怎么办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