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健康早知道>儿科

儿童手足口病过程呢?

时间: 阅读:11030
儿童手足口病过程呢?
提问 回复

最佳回答

推拿按摩助人为乐

推拿按摩助人为乐

2025-10-15 21:19:57

手足口病,是由于感染了肠道病毒而引起的一种急性发热出疹性的传染病。当宝宝接触了手足口病的患儿或者是接触了被手足口病病毒所感染的玩具、食具、用具等都会引发手足口病。在感染了手足口病毒之后会有3到5天左右的潜伏期,潜伏期过后患儿开始出现症状,以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散在性的疱疹为特征。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匿名用户
    回复
    2024-03-30 00:00:29

  • 徐长卿
    回复
    2024-03-30 00:00:29

      一.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婴幼儿常见的传染病,主要表现为口腔炎和以出现在手足部位为主的皮疹,目前我国已将其列入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该病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亦可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播。此病一般过程轻微,仅需对症治疗,多数预后良好,少数病例可有脑炎、心肌炎等并发症,个别危重病人可因多种原因导致死亡。
      二.手足口病的传染源是什么?
      患者、隐性感染者是本病的传染源。患者在潜伏期的最后2-3天就开始有传染性,发病后的一周内传染性最强。
      三.手足口病是通过哪些途径传播的?
      肠道病毒主要经粪-口和呼吸道飞沫传播,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亦可通过接触病人的泡疹液而感染。
      手足口病患者在发病急性期可自咽部排出病毒,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播;疱疹破溃时有大量病毒溢出;病毒还可通过唾液、疱疹液、粪便等污染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间接接触传播;医疗机构门诊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合格亦可造成本病的传播。
      四.哪些人群容易感染手足口病?
      人群普遍易感,小于5岁、特别是小于3岁多见。体弱、受寒、患有其他疾病等都是高危因素。
      五. 手足口病有什么流行特点?
      本病常易在托幼机构中发生集体感染。院内交叉感染等也可造成医院内感染传播。此病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强度大,传播快,在短时间内即可造成大流行。手足口病地区分布极为广泛,欧美及亚洲等地没有严格的地区性,手足口病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多见,冬季的发病较为少见。
      六、手足口病有哪些临床表现?
      手足口病的潜伏期一般3-7天,多数人在发病前没有明显的前驱症状,少数人在发病初期可以表现为轻度的上感症状。大多数人表现为突然起病,发热(37-39℃或以上)、咽痛、拒食(由于口腔溃疡疼痛造成),少数病人可以出现咳嗽、流涕等症状。手足口病皮疹病变主要侵犯手、足、口、臀四个部位,皮疹的特点是刚开始是斑丘疹,很快变成疱疹,疹型呈园型或椭圆型,直径3-7个毫米左右,疱疹的周围有一圈红晕,疱内有少量浑浊液体。除手足部位外,还可在臀部、大腿的根部、四肢出现少量皮疹。皮疹有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的“四不”特征,常会在一周之内消退。同一患者手、足、口、臀四个部位不一定同时出现皮疹。
      七.手足口病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手足口病的个别病例会出现肺、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合并症,因此在病程中要注意对患者的临床观察,如发现有异常要及时就诊和加强治疗。出现以下情况是发生合并的信号,应引起应警惕:高热不退(如,39度以上持续2-3天)、精神不振(打蔫)面色苍白、抽搐等。
      八.手足口病预防原则主要有哪些?
      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做好儿童个人、家庭和托幼机构的卫生是预防本病感染的关键。
      个人预防措施
      1、在生活中,外出回来后和饭前便后都要认真仔细的洗手。做到“勤洗手、吃熟食、喝开水、勤通风、晒太阳”。
      2、儿童的看护人在接触儿童前、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3、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
      4、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患手足口病居家治疗的儿童,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
      托幼机构及学校应采取的预防控制措施
      托幼机构、学校等儿童集体单位要做好每日晨检,及时发现和隔离治疗疑似病人,杜绝带病入园入学的现象;餐具要做到餐次消毒,每日对玩具、用具、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地面等物体表面进行彻底消毒,减少间接接触传播。卫生间的消毒更是特别重要,必须保持卫生间的清洁卫生;保育员或卫生员每次接触便器后要认真消毒双手,否则不能接触其他物品。通过通风或消毒的方法保持房间内空气的清新。教育指导少年儿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学会正确洗手的方法,作到有效洗手。
      医疗机构的预防控制措施
      医疗机构要做好医院内感染的预防控制:⑴、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每一位病人后,均应认真洗手或消毒双手;⑵、诊疗、护理病人过程中所使用的非一次性的仪器、物品等要进行消毒后再使用;⑶、医疗机构应实行对传染病的预检分诊,疾病流行期间应专辟诊室(台)接诊疑似手足口病人,引导发热出疹患儿到专门诊室(台)就诊,候诊及就诊等区域应增加清洁消毒频次,室内清扫时应采用湿式清洁方式;⑷、收治手足口病患者的房间不应再收治其他病人,重症患儿应单独隔离治疗;⑸、对住院患儿使用过的病床及桌椅等设施和物品必须消毒后才能继续使用;⑹、患儿的呼吸道分泌物和粪便及其污染的物品要进行消毒处理。
      九、预防传染病常用的消毒药和消毒方法
      手足口病病原体的特点是适合在湿、热的环境下生存与传播,75%酒精和5%来苏亦不能将其灭活,但病原体对紫外线及干燥敏感。病毒在50℃可被迅速灭活,病毒在4℃可存活1年,在-20℃可长期保存,在外环境中病毒可长期存活。所以预防控制手足口病要进行认真彻底的消毒:
      生活用具、书籍、玩具、交通工具:用300-500MG/L有效氯成分的消毒剂(如二氧化氯、优氯净、84消毒液等)溶液擦拭消毒,作用时间30分钟,或用紫外线灯直接照射30分钟。
      食具、饮具:用5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浸泡作用30分钟。
      患者衣、被单:煮沸20分钟或用每升500毫克有效氯含氯消毒剂作用30分钟。不能用水洗的物品可放在阳光下暴晒也有很好的作用。
      厕所或其他污染的地面、墙面:用每升500-1000毫克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消毒擦洗。旱厕也可用生石灰覆盖。
      经常通风保持空气清新是对空气消毒最好的方法。通风不良的房间要使用药物或紫外线灯进行空气消毒。紫外线灯消毒每次不少于30分钟。使用药物进行空气消毒宜用过氧乙酸,用0.5%浓度喷雾,或用2%浓度熏蒸。用过氧乙酸作空气消毒时,要注意安全,除消毒工作的操作者外,其他人应离开消毒的房间,关闭门窗,作用30分种后打开门窗,进行充分通风后人才可进入环境。

  • 离亭燕
    回复
    2024-03-30 00:00:29

    1、不要担心,不要瞎怀疑,如果您所在的地区没有出现病例,一般而言,可能性极小,即使出现,也不是发烧就是。
    2、以下提供一些资料,您可以对照看一下,如果不放心,去医院看看吧。
    手足口病潜伏期通常3-4天,一般症状较轻的常可自愈。但有些症状较重的多为突然发病,约半上数患者出现低热。皮疹在发病当天或第2天既出现,1-2天后出齐,先是玫瑰色红斑或斑丘疹,1天后既有部分皮疹形成水疱,,主要见于手指或脚指掌面,指甲周围,以及足跟边缘,婴幼儿或皮疹多者,还见于手掌、足底、臀部、大腿内侧及会阴部,有时膝、肘部也可见到。疱疹成卵圆形,内含浆液一般不破溃继发感染少见,可于2-4天后吸收干燥,成深褐色结痂,脱痂后不留瘢痕。
    在口腔两颊粘膜与唇内舌边软腭也散在有红斑与疱疹,口腔疱疹易破溃出现溃疡,患儿吃东西疼痛,并拒绝进食,流口水等。
    手口足病症状:
    1、大多数患儿是突然发病,首先表现为发高烧,体温多在38度以上,同时伴有头痛,咳嗽,流涕等症状,体温持续不退,体温越高,病程越长,病情也就越重。

    2、患儿发热的同时或发热1-2天后,可在他们的口腔粘膜、唇内见到疱疹,疱疹破溃后会形成溃疡,疼痛感较重,患儿常表现出烦燥、哭闹、流口水,不吃饭等不适。

    3、口腔疱疹后1-2天可在患儿的手心、足心及小屁屁上看到皮肤斑丘疹,以脚心部最多,疱疹呈圆形或椭圆形扁平小至米粒,大至豌豆大,较硬并内有混浊液体疹子周围绕以红晕。

    4、小儿手足口病的疹子较少出现在躯干及面部,一般7天左右就能消退,不会造成瘢痕,更不会留下印迹。

    5、小儿手足口病是一种病情较轻的自愈性疾病,绝大部分患儿预后较好,少数重症患儿可合并心肌炎、脑炎、但这种可能很小。

    6、整个病程大约在1周左右结束,一般不会并发什么严重的后果,只要护理得当,不会在皮肤上留下任何色素痕迹或疤痕。

    专家提醒,预防小儿手足口病,必须注意环境和个人卫生,房间要经常开窗通风,保持整洁卫生;饭前便后让孩子洗手;夏天不要让孩子喝生水、猛吃冷饮,生吃瓜果要洗净;食品要高温消毒,不吃易变质的食品;孩子的餐具、玩具等用品,要及时消毒,预防病从口入。同时,少让孩子去拥挤的公共场所,减少被传染的机会。

  • 紫苏
    回复
    2024-03-29 23:23:19

    宝宝手足口病初期症状一:发烧,以低热为主

    表现:宝宝手足口病初期症状最为明显的就是发热,对于大多数轻症病例来说,以中等热度为主,通常体温在39℃以下。如果是重症病例,有可能烧到39℃以上,大多数患有手足口病的宝宝伴随发热持续1~2天,家长要经常摸摸孩子的额头和身体,看有没有发热症状

    护理:根据常用的降温方法进行降温,如有体温持续不退,持续高温,建议尽早就医,以防引发并发症

    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

    宝宝手足口病初期症状二:手足臀上长出红色皮疹

    表现:宝宝手足口病初期,发热1~2天后手掌,脚掌,以及臀部上同时会长出红色皮疹,一般像米粒或绿豆大小,呈圆形或椭圆形,周围有一圈红晕,没有明显的瘙痒感。

    具体过程:手、足等远端部位出现或平或凸的斑丘疹或疱疹,初起为斑丘疹,后转变为疱疹,圆形或椭圆形。然后水疱的中心凹陷变黄、干燥、脱掉。斑丘疹在5天左右由红变暗,然后消退。除手足口外,亦可见于臀部及 *** 附近,偶可见于躯干及四肢,数天后干涸、消退

    宝宝手足口病初期症状三:口腔疱疹

    表现:宝宝手足口病初期,发热1~2天后就会出现疱疹。口腔疱疹多分布在咽喉、扁桃体等处,很快会变成小溃疡。

    具体过程:位于舌及两颊部,唇齿侧也常发生。 同时口腔里的水疱很快破溃而形成灰白色的小点或灰白色的一层膜其周围有红晕,在灰白色的膜下可以见到点状或片状的糜烂面。2-4天后吸收干燥,成深褐色结痂。

    宝宝手足口病初期症状四:厌食

    宝宝手足口病初期出现口腔疱疹,口腔疱疹易破溃出现溃疡,所以在吃东西格外疼痛,患儿因而出现拒绝进食,流口水等症状。

    建议:父母可以给宝宝吃一些流质食物,以免引起感染。

    宝宝手足口病如何预后?

    宝宝手足口病是病毒感染所致,病毒感染的疾病往往是自限性疾病,即能自愈,该病7天左右即可自愈,只要父母注意正确护理即可在正常的时间内自愈:

    孩子使用的物品也要及时清洗,例如尿布要及时清洗、曝晒或消毒;特别是婴幼儿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儿童的玩具、餐具等物品也最好每日进行清洗消毒;

    建议广大家长,早晚在给儿童洗脸时应注意观察孩子皮肤(主要是手心、脚心)和口腔有无疱疹,同时注意体温变化;

    在饮食上,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吃一些流质食物;

    在手足口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羣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

儿童发热呕吐怎么办才好?

儿童小肠气症状是什么?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