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健康早知道>儿科

儿童抽动症治疗应该怎么治疗

时间: 阅读:1188
儿童抽动症治疗应该怎么治疗
提问 回复

最佳回答

白敛

白敛

2025-10-18 10:28:55

儿童抽动症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认知行为疗法进行心理疏导。同时,可以遵医嘱注射氟哌啶醇注射液治疗。如果出现抑郁的不良情绪,可以遵医嘱口服盐酸帕罗西汀片治疗。

饮食要低脂低盐,可以吃苹果、橙子、白菜等高维生素食物。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匿名用户
    回复
    2024-03-12 06:06:13

  • 景天
    回复
    2024-03-12 06:06:13

     抽动症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的神经精神障碍的疾病,而且对于很多的患者来说多是儿童,抽动症是会严重的危害到患者的健康,所以是需要及时的进行治疗,下面我们大家就是一起来了解了解抽动症的治疗方法。

      1、心理行为疗法

      消除诱因

     在短暂性的抽到障碍当中,尤其是对于一些抽到时间不长的患儿,在行为约见当中往往是不难寻找出诱因。很多年幼的儿童诱因都是通常看紧张的电视或录像节目、玩游戏机、耳闻目睹害怕的事物所导致,所以在寻找诱因并且消除是非常的重要,也是可以从根源上治疗抽动症。

      详细分析心理因素

     需要对于患儿病前的心里因素进行分析,这样才是能够找出诱因后进行对症治疗,而且一般年长的儿童往往都是因为遭受意外或者是家庭冲突、学习压力等而产生抽动的。如各种矛盾的调整,家庭矛盾,父母、祖父母对小儿的过度要求和强制所造成的精神矛盾和紧张情绪必须予以解决。如有学校因素,应与教师联系协同解决。对属于无法解决的因素,则应给予支持性心理治疗,帮助患儿分析精神诱因,找出正确对待的办法。

      给家长以必要的指导

     对患儿的父母说明此病的性质,不要惊慌失措,这样可消除由于父母的过分关注所造成的强化作用。很多的父母都是会对抽到非常的担忧,所以父母是要了解抽到的诱因,这样才是能更合理的安排患儿的生活和学习等活动,对于儿童抽到的是要给予关注,不要不予理睬态度,可使症状逐渐消退。

      2、行为矫正

     家长是可以鼓励患儿自己多进行自己控制抽到,家长是可以采取正性强化的方法如奖赏其通过努力,这样是可以让孩子克服并且减少抽动,这样也是可以减少患儿的精神紧张,对于年幼的一些儿童是非常的有效果。

     上面就是为大家介绍的一些对于儿童抽动症治疗的一些方法了,父母在生活中是要多了解一些抽到的症状,是可以很好的帮助家长多了解孩子的症状,儿童患上了抽动症一定是要及时的进行治疗。

  • 空青
    回复
    2024-03-12 06:06:13

    儿童抽动症主要表现为不自主的、刻板的动作,例如频繁地眨眼、做怪脸、摇头、耸肩、腹部或者四肢抽动、做出咳嗽声、清嗓声等。在临床上中比较常见,主要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中,绝大多数是短暂性,一过性的,目前发病原因尚不清楚,据研究数据表明,抽动症有一定的遗传倾向。



    临床上对于轻微的抽动症,也就是不影响孩子的生活的话,这种情况并不需要特殊干预,轻微的抽动症大多会随着年龄的增长症状会逐渐改善到恢复正常;但对于抽动症患儿已经明显影响到日常生活及行为的话,尤其对于大一点孩子明显能感觉到自己的行为会引起其他小朋友的嘲笑,长期难免会让孩子产生自卑等心理,如果孩子的症状确实比较严重影响到日常生活的话,建议进一步面诊治疗,判断抽动症的程度以及是否需要进一步干预,最好由专业儿科医生来面诊。



    生活中无需过多语言提示,也不需要特别关注孩子眨眼,清嗓子,注意规律作息,均衡饮食,尽量少看电子产品。尽量给孩子宽松的环境,不要轻易指责孩子,多注意观察孩子的症状表现,需要家庭和学校老师一起配合,如果发现孩子症状加重,必要时可遵医嘱进行药物治疗。

    抽动症目前还属世界性难题,病因不明,但总体来说不外乎生理与心理两大因素,或由两者交织作用。生理原因可能有遗传、颈椎错位压迫神经、病毒细菌感染、微量元素失衡、免疫力低下等。心理原因有父母要求严格,环境不够友善,孩子性格敏感、要强或胆怯、心胸狭隘等因素。神经系统是人体反应最灵敏的系统,无论是生理或心理负担过重,神经系统难以承受,抽动都可能发生。

    一、区分抽动症原因,对症采取措施

    如何区分抽动症是生理或是心理原因导致?目前并无定论,但有一些共性可以参考。如果孩子明显比同龄人体弱瘦小,发育迟缓,神经系统不足以强大到支撑起与年龄相应的学习与生活要求,过于疲劳则易发生抽动。一个9岁的孩子,身高体重却和6岁的孩子差不多,她要承担起9岁孩子的学习生活任务,困难可想而知,所以她的抽动更可能是神经系统过劳而导致。

    孩子发病年龄越小,生理原因可能性越大。还有患者检查发现颈椎错位压迫神经,通过按摩或正骨治好了抽动;也有患者感冒时,不爱运动者剧烈运动后症状加重;还有患者通过补充肠道有益菌群或微量元素减轻了症状。以上这些表现与生理关系更密切。

    生理原因导致的抽动,对症治疗,加强营养与锻炼,增强身体免疫力,神经系统变得强大,抽动自然会减轻。一部分患者在青春期后自愈也源于神经系统的成熟强大。

    心理原因导致抽动已是共识。海夫人《爱是最好的良方》问世后,给许多抽动儿童的家庭带来了希望和福音。许多家长转变后,孩子的抽动症奇迹般地好了。这些都一再证明了心理因素是导致抽动症发生的重要诱因,所以对抽动症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是一条行之有效的治疗途径。

    父母提供宽松的教养环境能够疗愈孩子,另一方面对孩子暴躁、敏感、要强、心胸狭隘、胆怯的性格进行引导,让他们变得平和、豁达、宽容、勇敢,心理承受能力增强,抽动症状也能治愈。

    二、对治疗抽动症的综合建议

    孩子得了抽动症,家长非常着急,容易过分关注孩子症状,但过度关注不利于孩子康复,还会雪上加霜。请家长静心想一想:是什么原因导致孩子抽动?孩子在什么情况下抽动严重?孩子的性格中有什么需要完善的地方?找到问题的根源才更有助于解决问题。

    我所做的案例中孩子到底抽动症状如何,自始至终不作为了解的重点,我只关心孩子的性格,以及如何完善孩子的性格。解决了根本,症状的消除只是早晚。

    在咨询中明显感觉到家长教育方式的刻板与无力感。家长的局限更多集中在对自身教育方式缺乏清醒认知。许多家长很重视教育,也读了不少 育儿 书籍,但遇到实际问题只会照本宣科,无法活学活用。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特的,没有一本书能够包治百病,所以家长也要读适合自己的书,补充自己的短板。假如你是一把锤子,你肯定希望自己遇到的都是钉子,因为你只会钉钉子。人生漫长,需要我们扮演各种角色,学会十八般武艺,才能在漫漫人生路上游刃有余。学习不仅仅是孩子的事情,也是每一位家长的修炼。

    就抽动症家长而言,读一读海夫人的书是必须,也请读一读完善自己性格的书,以自己的成长推动孩子的成长,合力的作用会产生巨大效果。你是巨人,站在你肩膀上的孩子决不会是矮子。

    现在的家长大多具备一定的文化知识,会给孩子讲道理,但成人所讲的语言与孩子能理解的语言不在一个频道上。比如一个4岁的孩子一到幼儿园门口就哭闹,不愿去幼儿园。家长千方百计地哄劝,无济于事,只好反复地对孩子说:“你放松、放松,别紧张!”可是一个4岁的孩子怎么能理解什么是“放松”呢?家长也看看孩子的书,看看里面什么样的话语会让自己的孩子轻松活泼,尝试着用孩子能懂的语言与他交流。

    日常生活中,营造宽松、幽默、积极的家庭氛围是基础,宽容的家长培养出勇敢的孩子。请家长牢记: 你对孩子、 社会 、他人的所有不满、抱怨和抨击,都会成为孩子思想负担和紧张的来源。 年幼的孩子无法理解 社会 的黑暗和他人的恶毒,只会感到恐惧和紧张,启动防御机制,加重思想负担,所以他在 探索社会 时才会缩手缩脚。我们希望孩子勇敢,可是你总在渲染 社会 的黑暗和他的无能,他怎么可能勇敢?怎么可能大胆?为了孩子,请“口下留情”,在你的话语中“画”出美好一点的世界。

    也请家长带动、鼓励孩子多锻炼,身体 健康 增强孩子的免疫力,运动不仅释放孩子成长的能量,也让他们体会快乐。家长可以经常给孩子按摩,手法不重要,让孩子感到舒服最重要。爱的表达不是只停留在口头上的“我爱你!”更体现在你为他准备可口的点心,按摩时愉快的交流,你对他成绩的衷心祝福,对他失败的体谅与接纳……当你对孩子更加体谅时,他也更能接受你少玩电子产品的建议。

    三、阅读疗法治疗抽动症是让孩子进行自我教育

    教育界认为教育的最高境界是自我教育,但自我教育的实践一直停滞不前,很大的原因是实行自我教育的个性化成本高昂。我们多年来提倡“因材施教”,但在学校现有的师生比及教学目标中,“因材施教”很难真正落地。

    家长是“因材施教”最可能的实施者,但是父母的经验及教育技能的欠缺是实行的瓶颈。选择适合孩子的书籍让孩子自我教育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家长反复阅读海夫人的《爱是最好的良方》,就可以改变认知和行为,但孩子不能只读一本书,不同年龄、性别、性格的孩子要读的书都不一样,怎样让每一个孩子读最适合自己的书在世界上也属难题。

    信雅悦读研发了世界上第一个自动推荐书单的系统,让每一个人都读最适合自己的、最有价值的书,包括抽动症患者。阅读让孩子突破了家庭教育的局限,不仅仅在父母现有的格局下思考、处事,它带给孩子更广阔的空间、更灵活的方式,是家长实施“因材施教”的得力助手。

    假如家长能力、资源有限,请善用外界资源帮助自己。哪怕只是一个人,你也不是一座孤岛。 (如何使用自动生成书单系统,请参阅本公众号内文章“阅读疗法治疗抽动症的具体操作建议”)

    抽动症虽然表现夸张,但并不可怕。灵敏的神经反应系统是指示灯,指出了家庭教育的缺陷和孩子自身的需求,它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读懂了这种语言,我们不仅不会纠结于孩子的“病”,更会因势利导,扬长避短,培养出更加宽容、自信、积极、善良的孩子。

    上海某大医院儿科主任跟我说,只要不影响日常生活不用去管。你这种我孩子也经历过,我也焦虑过。带他去杭州医院找人看,当时就是眨眼睛,清嗓子。后来还有嘴部面部动作。给他吃了半年药,作用不大,以前吵他比较厉害,这事之后明显吵的少了,现在停药3个月了,偶尔还会有,就当么看见。比之前好点了。

  • 徐长卿
    回复
    2024-03-12 05:05:03

    小儿抽动症是一种慢性神经精神障碍性疾病,又称为多发性抽动症,主要表现为不自主的、刻板的动作,如频繁的眨眼、摇头、耸肩、做出咳嗽声、清嗓等,男性多见。小儿抽动症的治疗方法如下:

    1、西医治疗:西医对本病治疗主要采用心理调适治疗、药物治疗、还有手术治疗等方法。
    (1)心理治疗:有心理支持治疗、认知治疗和行为治疗,心理支持和认知治疗的目的是让患儿及家属了解疾病性质、症状波动的原因,调整家庭系统,消除学校和家庭环境中可能对症状产生不良作用的因素,减轻患儿因抽动症状所继发的焦虑和抑郁情绪,提高患儿的社会适应能力。
    (2)药物治疗:首先要治疗诱因,如扁桃体炎、结膜炎、鼻炎等。对抽动症状轻微者一般无需药物治疗,症状严重者可试用氟哌啶醇,对有严重焦虑情绪的患儿可服用安定等镇静剂。
    (3)手术治疗:可尝试采用经颅磁刺激、深部脑刺激或神经外科立体定向手术,但有些治疗方法的疗效和安全性有待确定,仅适用于成年患者、治疗困难等的患者,儿童期不适合使用。

    2、中医治疗:中医按照整体观及辩证论原则对抽动症进行病因、病理及症候分型,参照中医治疗原则,有目的地选择治疗方法,标本兼治,治疗过程中根据病情变化随时调整药物,症状控制后可用扶正固本法巩固疗效,减少复发。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儿童抽动症怎么治好

儿童大脑发育缓慢有什么症状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