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健康早知道>儿科

小婴儿发热会引起什么疾病

时间: 阅读:9930
小婴儿发热会引起什么疾病
提问 回复

最佳回答

溪黄草

溪黄草

2025-10-16 20:34:35

小婴儿发热容易引发高热惊厥,也可能会增加肺炎、喉炎、淋巴结炎等疾病的发生几率,建议要多加以重视。

如果小婴儿出现了发热,就要积极的进行治疗,不可拖延病情。同时可以通过物理降温的方式进行辅助改善,例如洗温水澡等,能够有效的辅助降温。

最新回答共有4条回答

  • 南絮
    回复
    2024-03-30 04:04:36

  • 紫苏
    回复
    2024-03-30 04:04:36

    如果孩子发烧到39以上,而且持续不退,那么就要注意了。而且温度在持续的上去,而且在服用退烧药之后高烧不退。有可能会导致孩子高烧晕厥,而且还会产生并发症,严重还会危及生命。而且孩子发热之后,要检查是否还有其他的症状,比如说淋巴结是否有肿起。因为有些发热是由于其他的病因引起的,如果没有去通过治疗不会好。

    如果孩子发热超过三天,那么就一定要去医院治疗,不管是低烧还是高烧。有些孩子发热了5天不退,也有可能是川崎病,川崎病症很容易跟普通的发热混淆,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很容易引起心脏问题。川崎病症现在是一种自限性的血管炎,持续发热5天以上,会带来很多的并发症。川崎病发热一般会出现发热淋巴结,肿大皮疹,草莓舌,而且几天之后会出现手脚脱皮。这种病症很容易被当成普通的发热进行治疗,而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之前有经过一个孩子,就是因为错过最佳的治疗时间导致的并发症,不能够激烈运动,心血管扩张,冠状动脉病变。
    而且有些孩子发热温度很高,有些都快到40度了,这样子很容易损伤脑袋,而且严重的会危及到生命。遇到孩子39.5度以上,就要马上到急诊进行治疗。就怕会遇到高温晕厥,出现生命危险。

    对三个月以下的婴儿只要发热,就要去医院。三个月之前的婴儿比较少会生病,因为这些婴儿从母体里面带出了抗体会抵抗很多的疾病。所以如果出现发热症状,那么最好去医院查看原因。而且这么小的婴儿不懂得表达,只会哭,我们不知道还有没有别的症状。

  • 芍药
    回复
    2024-03-30 03:03:26

    孩子高烧,当心烧坏心脏!假如您家有5岁以下孩子、发烧5天以上,就要特别注意是否罹患了会「烧坏心脏」的儿科最棘手疾病──川崎症!到底什么是川崎症?如何诊断与治疗?「心中要有川崎症,才能避免不当治疗与诊断」,因为川崎症所造成的心血管影响,很有可能是一辈子的!

    孩子发烧了!怎么办?「发烧」的定义是指:身体内部的中心体温≧38℃。人体生病时的发炎反应会让体温的定位点提高,所以引起发烧现象。刚开始发烧时,孩子会觉得全身畏寒、四肢发冷,这就是因为体温定位点提高的缘故,称为「发冷期」;当体温提升到定位点后,身体回暖,开始觉得发热、头疼,称为「发热期」;使用退烧药之后或是经过一段时间,因为体温定位点下降,孩子身体温暖、流汗退烧,称为「退热期」。

    肛温是最接近身体内部的中心体温。但3个月以下婴儿,或1个月以下、体重过轻的新生儿,并不适合量肛温与耳温,可以改量腋温与背温。 儿童常见6大发烧原因及症状1.急性肠胃炎:发烧、呕吐、腹泻、腹痛。 2.急性支气管炎或肺炎:发烧、咳嗽、胸痛、甚至呼吸急促。 3.泌尿道发炎:发烧、频尿、解尿疼痛、腹痛、甚或血尿。 4.肠病毒:发烧、四肢出现水泡或皮疹、食欲不振、口腔多处溃疡(破洞)。 5.脑膜炎:发烧、嗜睡、呕吐、意识不清、头痛。 6.川崎症:发烧5天、嘴唇红肿干裂、双眼结膜炎、颈部淋巴节肿大、四肢末端红肿、全身皮肤疹。 发烧会烧坏脑袋吗?人体是经过智慧性的演化,因此,人体对发炎反应引起的发烧有很精密的调控机制,并不会让体温无限上升,所以一般发烧多不会超过41℃。其实,发烧对人体是有保护作用的。体温上升会对体内病菌造成不利生长的环境,而因为发烧引起的发炎反应激素分泌还能强化免疫系统效能,用以对抗病菌感染。所以发烧的本身不会影响脑部功能,除非是如:脑炎、脑膜炎等某些疾病引起了脑部病变造成后遗症。 其中又以脑膜炎为最常见,症状包括头痛、颈部僵硬,伴随发烧、意识混乱、意识障碍、呕吐、无法忍受光亮(畏光症)或较大声响(恐响症)。有时,发病前仅会出现非特异性症状,如过敏及困倦。由细菌性脑膜炎球菌诱发的脑膜炎还可能伴随特有的皮疹。 近年来日本脑炎已相当罕见,小儿麻痹也于台湾绝迹,加上肺炎链球菌疫苗的推行施打,已大大降低细菌性脑炎或脑膜炎的发生率;倒是台湾常见肠病毒感染,其实也应该关切脑部的相关症状。 肠病毒多是口腔内出现红斑、溃疡的疱疹性咽峡炎,以及同时在手掌、脚底出现红斑或水泡的手口足症;它是一群病毒的总称,共有六十多型,包含小儿麻痹病毒、克沙奇病毒A群、克沙奇病毒B群、伊科病毒,以及较后来才被发现直接以数字编号命名的,例如:肠病毒71型。 它们在人类传染模式和疾病过程大致相似:由口或呼吸道传入后,在口咽部及部份肠胃道增生,经淋巴入血流传至全身各器官。如果病童因口腔疼痛厉害无法吃喝、头痛意识不清、持续发高烧、呕吐、嗜睡、没发烧时每分钟心跳大于140下、手脚有出现任何肢体无力或步态不稳,睡觉时双手像被吓到不自主的抽动(惊吓反射)时,必须尽快就医。 可能会烧坏脑袋的疾病6大特定症状1.发烧、头痛、恶心 2.意识不清或嗜睡 3.持续性呕吐 4.步态不稳或肢体无力(类似中风症状) 5.抽筋 6.脖子僵硬、畏光 注意!会「烧坏心脏」的川崎症有上述症状出现时,才需怀疑脑部的发炎(即我们所害怕的「烧坏脑袋」);若无这些症状,发烧却已超过5天,就应该要注意会「烧坏心脏」的儿科最棘手疾病──川崎症! 孩子发烧,需要马上吃退烧药吗?虽然大部份的发烧都不会有大碍,但有些孩子还是需要注意发烧情况,并评估考虑退烧,包括: ●慢性肺病(早产儿较常见) ●并发心脏衰竭的心脏病或发绀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 ●慢性贫血 ●糖尿病与其他代谢异常 ●过去曾有单纯发烧引起抽搐的热性痉挛史 ●癫痫患者 ●其他:当体温超过38℃时有发烧不适症状者。 如无上述情形,当体温大于38℃,并不需要马上服用退烧药。 退烧的禁忌酒精擦澡?→╳ 至于曾被使用的「酒精擦澡」法,医界已不再使用。因为酒精快速挥发散热会引起皮肤表层血管急速收缩,体温瞬间降低反而有碍散热,再加上孩童若不慎吸入酒精可能会中毒,所以温水擦拭或洗温水澡是较为推荐的方式。 阿斯匹灵or退烧针?→18岁以下╳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儿童使用阿斯匹灵(Aspirin)来退烧可能会导致「雷氏症候群」,所以阿斯匹灵目前已不可以用于18岁以下的孩子。阿斯匹灵的主要化学构造是水杨酸,台湾目前上市的注射型退烧药,主要成分也常用水杨酸,所以18岁以下的孩子不应施打、家长也不应要求打退烧针来退烧,以免造成更大的影响。 听过川崎症吗? 会烧坏心脏,而变成心脏病的「川崎症」川崎症很容易好发于小儿,也很危险,尤其是对于5岁以下的小朋友,请大家一定要记住这个疾病! 川崎症在台湾的发生率不算低,一年全台有将近800?1000例新个案(日本一年有超过一万个新发生个案),如果发生时没有好好治疗、好好处理,孩子的心脏就会发炎的比较厉害,造成长久的影响。 例如说,如果孩子是在1岁时发生川崎症,但是因为轻忽而错过了治疗黄金时机,那么从他一岁生病开始,就有可能一辈子必须限制运动量,一辈子都要吃药物,这是很漫长、很恐怖的煎熬。但是,如果您已经知道了这个疾病,能早期发现,就能早期治疗,它是可以痊愈而不留下后遗症的喔! 川崎症到底多奇怪难缠?川崎症(Kawasaki disease,或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症候群、川崎氏症、川崎病)是一种多系统血管发炎症候群,目前造成的原因还不清楚,在1967年由日本的川崎富作医师首先发现,现已成为许多国家后天性心脏病的主要原因,且其好发率还在逐年上升中(在台湾每10万个5岁以下病童就约有69个是川崎症病童,好发率仅次于日本的236和韩国的120)。 川崎症急性期的发烧会让所有的家长甚至医护人员不知所措,不管如何看诊、吃药或打针,小孩还是每天发高烧。所以惟有先对这个疾病有初步的了解与认知,一旦宝贝发烧超过5天时,一定能先联想到川崎症,一定要提醒孩子的医师先排除川崎症的可能性,这样才能将这儿童后天性心脏病的元凶「川崎症」 的威胁降至最低。 日本是全世界川崎症病例最多的国家,好发率还在增加中,韩国则是其次,台湾位居第三,欧美最少,至于为什么会这样分布呢?医界也不甚清楚。只能确定40几年来,各国投注的研究心力与经费难以估计,却依然无解川崎症的始与末,也因此川崎症有很多尚待并值得深究探讨的部分。 而川崎症好发的年纪大约都在5岁以下,以1?2岁最多;在高雄长庚医院的纪录,曾有的最大发生年龄在12岁;但其实5岁以上的病童几乎很少,然而若是5岁以下,发烧5天,就应该要特别注意,尤其针对心脏冠状动脉部分,因为肿胀太大就会破掉(造成猝死),小肿胀则易形成回流,容易造成血栓而引起心肌梗塞。 2010年儿科医学会所举办的小儿科疾病诊疗困难度列选,在由500多名的儿科专科医师票选下,川崎症就是儿科医师一致公认、排名第一、最棘手也最难处理的儿科疾病。 孩子有哪些症状时,应联想到川崎症? 川崎症的临床表现特点◎好用的:全世界首创川崎症症状口诀:1- 2- 3- 4- 5 川崎症快检表一个嘴巴 扩散性的口腔黏膜发炎(嘴唇干裂及草莓舌) 二个眼睛 双侧非化脓性结膜炎(红眼睛) 三只手指触摸淋巴结 颈部淋巴结肿大病变(通常是单侧) 四肢末端肿胀发红 四肢末端充血浮肿与脱皮(脱皮一般会于退烧以后出现) 五多型性皮疹 多型性皮肤红疹(任何皮肤红疹均要注意) 若出现快检表中4个或4个以上主要症状,加上持续发烧大于5天以上,即可确定川崎症的诊断。 ◎好记的:特色口诀:5 5 5 5 5岁以下 5天发烧 5大症状 5月好发 「心脏超音波」可协助确诊然而截至目前,还没有任何一种官方临床检验指标可以提供当作川崎症的诊断标准。也就是说,单做检查、检验并无法确诊川崎症,所以家长更应该注意所有发烧大于5天的病童,时时检视幼童的症状及适时提醒幼童主治医师考虑排除川崎症的可能性。 这里特别强调「冠状动脉血管扩张」。儿童的发烧疾病几乎只有川崎症会造成冠状动脉血管扩张以及卡介苗接种处的红肿,若发烧合并前述及快检表出现的症状,就需强烈怀疑川崎症的可能;如果无法确诊时,心脏超音波是一个很好的协助工具。 其他川崎症相关症状川崎症除诊断快检要件所含的临床表现外,还有一些常见的非特异性临床特征,包括躁动、虹彩炎、无菌性脑膜炎、暂时性缺血性脑中风、咳嗽、呕吐、腹泻、腹部疼痛、胆囊水肿、尿道炎、关节痛、关节炎、白蛋白指数低下、肝功能上升、动脉廔管形成甚至心脏衰竭...等现象。 在一些国家的公共卫生政策中(如我国与日本及土耳其),新生儿需接受卡介苗(BCG) 疫苗注射并且会留下疤痕,这些施打卡介苗后所产生的疤痕,有接近四成的川崎症患童会重新出现红肿结节甚至溃疡的现象,这种现象相当奇特,但原因还不清楚。 卡介苗接种部位红肿反应并非诊断川崎症的要件之一,而是一种参考指标,有些儿科疾病如病毒感染或是玫瑰疹也会有类似现象,所以值得高度关注。 最新的报告提醒医师们,在固定接种疫苗的地区,卡介苗接种部位红肿反应也是可以当作诊断的一项要件来帮助诊断。如果病童属于非典型川崎症个案,或未符合4项以上的诊断要件,却同时具有接种部位红肿反应,也能够帮助确诊为川崎症。 不确定是川崎症时,其他的辅助方法川崎症虽然经过专家学者努力探索了几十年,仍然还是一个充满未知的疾病。就目前已知的证据来推论,川崎症可能是由某种病原体感染后,引起特定体质的宿主产生过度免疫反应或反应失调,进而造成全身性的血管发炎。虽然目前仍须靠临床症状的组合来诊断,但仍有一些辅助性的指标可用于提高诊断的正确率,尤其是对于非典型川崎症。 「六项辅助指标」包含有: 白蛋白指数、白血球个数、血小板数目、血色素、肝功能指数及尿液常规检查。 当不明原因发烧超过5天时,其实就建议需要做以上辅助性指标的追踪检查,以便及时确诊川崎症。 可能遇到的情况如下: 1. 发烧超过5天+5 个症状à诊断川崎症 2. 发烧超过5天+4 个症状à诊断川崎症 3. 发烧未达5天+4?5 个症状 à「观察」川崎症的可能,直至发烧第5天 4. 发烧超过5天+3 个症状(或更少)à建议安排6项辅助指标 5. 发烧超过5天+3 个症状(或更少)à建议安排心脏超音波检查 如何治疗川崎症?单一高剂量的静脉免疫球蛋白(IVIG)注射12小时,并结合口服阿斯匹灵,为现在川崎症治疗的最佳选择,这是川崎症的特效药,目前全世界都建议须使用免疫球蛋白治疗川崎症,因为并无其他更好或更适合的药物;也相当不支持为了某些因素,不使用免疫球蛋白治疗而让小孩自然退烧的方式。川崎症若未接受正确治疗,一般也会于10?14天左右退烧,但在心脏留下的不可抹灭的伤痕,却值得家长慎重三思。 静脉免疫球蛋白治疗川崎症会显著的减少发烧时间、全身性发炎症状及广泛性的冠状动脉损伤。治疗时以高剂量静脉免疫球蛋白为主,且必须观察发烧持续达4至5天才给予治疗较为恰当,太早给予静脉免疫球蛋白,对预后并不会比较好。 对于免疫球蛋白治疗失败的少数高危险群,可以在免疫球蛋白之外辅以类固醇治疗2星期,也能大大降低冠状动脉病变的比率。这是另一种治疗方式的有利武器! 冠状动脉病变是川崎症最严重的后遗症,尤其冠状动脉瘤的产生可能造成一生的影响,不得不谨慎!因此,对于高危险群的病童还是必须尽早给予第二次免疫球蛋白或其他的辅助性抗发炎药物,以降低冠状动脉瘤的发生率。 川崎症的后遗症 急性心脏冠状动脉症候群川崎症有许多复杂的症状,但是最严重的后遗症莫过于在孩子身上出现了「急性心脏冠状动脉症候群」,包括: ◎冠状动脉扩张 ◎冠状动脉瘤(较大的扩张) ◎心肌发炎 ◎心肌梗塞 ◎心脏衰竭 ◎死亡(相当罕见) ◎过敏(过敏性气喘、过敏性鼻炎、异位性皮肤炎) 首当其冲就是冠状动脉瘤。冠状动脉瘤是鉴别川崎症与其他有相同长期发烧或相似症状疾病间最大的不同特征。没有接受治疗的病童将会有20?25%的机率并发冠状动脉瘤而导致心脏衰竭甚至于死亡。 所幸现今因有免疫球蛋白的治疗,已能大大降低并发冠状动脉瘤的机率至3?5%;也因为日趋受到重视,目前川崎症在开发中国家,已被认定为儿童后天性心脏疾病的最主要原因。 心中要有川崎症,才能诊断川崎症!最后,提醒所有家长「心中要有川崎症,才能避免不当治疗与诊断」。因为川崎症所造成的心血管影响很有可能是一辈子的。家长及医护人员唯有先具备这些相关资讯,一旦面对川崎症挑战时方能从容以对。虽然家长无法自行诊断或是治疗川崎症,但是当宝贝发烧多于5天时,我们可以一再提醒自己或是主治医师是否要注意川崎症的可能性,因为「心中要有川崎症,才能诊断川崎症」! 郭和昌 (川崎达人Kawasaki郭) 现职:高雄长庚医院儿童内科副教授主治医师、长庚大学医学系助理教授 学历:阳明大学医学士、长庚大学临床医学博士 经历:美国过敏气喘及免疫学院院士(FAAAAI)、2013年国科会吴大猷纪念奖 著作:《孩子高烧要当心:别让川崎症伤了宝贝的心脏,川崎症完全自检、治疗指南》(2013年11月,猫头鹰出版社)、《儿童发烧五天竟导致心脏病:不可不知的川崎症》(2011年,台湾第一本川崎症市售书籍,丽文文化事业) *更多内容请参考:【BabyLife育儿生活】2014年2月号。:./

小婴儿肚子咕咕叫

小婴儿降温用什么方法好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