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健康早知道>儿科

儿童消化科检查什么

时间: 阅读:6288
儿童消化科检查什么
提问 回复

最佳回答

百薇

百薇

2025-10-22 12:24:19

主要是针对于宝宝的消化系统方面来进行一个具体的检查,包括的是比较多的,比如说宝宝的胃部干部,还有肠道的部位或者是宝宝的食管部位等比较重要的脏器,宝宝的消化系统和成人是不一样的,是需要根据宝宝的具体的情况来选择检查的,各个项目都是能够检查出来的。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空青
    回复
    2024-03-12 09:09:25

    肚子痛属于消化疾病,在就医的时候需要挂消化内科。不过孩子不同于大人,年龄很小的孩子那就需要先挂儿科,儿科的医生经过诊断可以给出治疗意见。但如果病情比较复杂,儿科医生处理不了,那就会移交给其它科室,或者是召集其它科室的医生来会诊,再进行治疗。

    如果是年龄比较大的孩子,那就不需要挂儿科了,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临床症状选择挂消化内科或者是消化外科。如果孩子是急性腹痛,且伴有高热或者严重的呕吐,那考虑是肠梗阻、阑尾炎等疾病,此时就需要挂消化外科。

    但如果孩子的疼痛不是很剧烈,且伴有呕吐、腹泻等症状,那多半是消化不良、肠胃炎等疾病导致的。这些疾病属于消化内科的范畴,因此建议家长给孩子挂消化内科就诊。掌握好需要挂什么科室很重要,这样可以有效的节省时间,争取更多的治疗时间。

  • 蓦山溪
    回复
    2024-03-12 09:09:25

    生孩子之前,基本没听过这个幽门螺旋杆菌。生孩子之后,才知道有这么一种容易传染的病菌。幽门螺旋杆菌是什么呢?

    幽门螺旋杆菌主要是胃肠里和口腔里的一种致病菌,主要可以引起胃炎,口腔溃疡等。如果是阳性的需要及时治疗,防止它引起胃炎,消化不良。

    小孩子感染幽门螺杆菌的主要症状就是消化不良,不爱吃饭,孩子往往比较瘦,面色发黄。

    幽门螺旋杆菌的传播途径:

    这些方式都可以传染幽门螺旋杆菌。

    现在很多人带孩子都有一个不好的习惯,喜欢跟孩子共用餐具。比如自己用过的筷子夹菜给孩子,跟孩子共用水杯,有的甚至尝一下烫不烫再给孩子吃。

    如果照顾孩子的人有幽门螺旋杆菌,那么孩子很容易被传染。

    题中所说,婆婆带孙子,一个月就感染幽门螺旋杆菌,什么原因造成的?

    跟上述的传染途径有关,有可能是亲宝宝嘴,吃饭时食物未分开,奶奶心疼孙子,喂宝宝吃饭。

    幽门螺旋杆菌一般存在于人的唾液、牙齿和胃,通过唾液、牙齿咀嚼食物喂宝宝,最容易传染。

    应该怎么做?

    1、家里有幽门螺旋杆菌阳性的人,一定要做治疗 。是可以治愈的,后边只要主要讲卫生,是可以预防的。

    2、宝宝太小的话,建议中医治疗,现在中医治疗幽门螺旋杆菌已经比较成熟,中药副作用小一些,对宝宝伤害小。

    3、讲卫生 。

    养成饭前便后,勤洗手的好习惯。

    4、建议分餐 。

    分餐制是很好的,北方很多家庭做不到。南方比如深圳已经比较流行分餐制,其实我觉得很好。我也考虑一下自己家里要不要开始分餐。尽量做到不用同一双筷子,同一个杯子。

    我家现在只是宝宝单独的餐具,大人的还没有做到分餐。

    5、尽量做到不到不嘴对嘴亲吻孩子。

    这一点很多家庭做不到,爱孩子可以换种方式,比如亲亲小脚,不要亲嘴和手。

    我国儿童感染幽门螺旋杆菌的比率比较高,跟饮食习惯、卫生习惯有很大关系。

    只要注意好讲卫生,饮食注意,还是可以预防的,不用过于担心。即便传染了,也可以治愈,详细的可以咨询医生。

    我猜想是吃剩菜导致的。因为老人家比较节省,自己本身吃的不多,每次吃饭都有剩菜留下来,倒了也可惜。例如我的公婆每次剩了的菜也就算了。他不是第二赶紧把它吃完而是放2到3天以后又拿出来吃。感觉又是一道新菜还可以要我女儿吃。我们作为年轻的人如果说了让孩子不要吃,他们老人家又觉得我们在嫌弃他们。不说呢?孩子万一吃了生病我们又有责任。我公公每次看到便宜西瓜买很大一个回来。就是吃很久。放在冰箱给孩子每天吃。没有事大家都ok.吃出病你说我们能舒服嘛!说了也不听。都是一意孤行。自己父母说完还不会生气。公婆说完就会一直不爽生气。太难了。哈哈

    作为一名儿科医生,关于消化科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问题我来帮遇到此问题的家长回答。

    首先告诉家长幽门螺杆菌是消化道有害的常见病原菌,幽门螺杆菌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因此,孩子如果幽门螺杆菌检测阳性,可能是通过人口-口、粪-口及污染的食物感染的。下面我们就将幽门螺杆菌的特性及危害、如何预防做详细介绍。

    一、何谓幽门螺杆菌?

    1、幽门螺杆菌感染: 幽门螺杆菌是定植于人的胃粘膜表面的一种致病性阴性杆菌,由于它由活动的螺旋形菌体和多根鞭毛组成,所以称其为幽门螺旋杆菌。

    2、感染后主要症状 :如果是孩子感染幽门螺杆菌一般会表现出经常性的厌食、腹痛、反复贫血;甚至出现不明原因的皮下紫癜。



    二、幽门螺杆菌是如何被感染的?

    1、幽门螺杆菌传播途径:

    专家共识指出:一般幽门螺杆菌只是寄居在我们人类,因此, 感染上幽门螺杆菌的人是唯一确定的传染源。目前普遍认为在人与人之间的口-口或粪-口是幽门螺杆菌的传播途径。 另外,食物及物品之间污染也容易引起幽门螺杆菌交叉感染。因此,我们的餐具、炊具也为幽门螺杆菌感染创造了机会。

    2、易感人群:

    经过大量的临床学调查及病例分析, 幽门螺杆菌在各个年龄段均普遍易感。 世界范围内自然人群的感染率是50%,而发展中国家,尤其卫生条件差、居住环境恶劣地区的人已经成为感染幽门螺杆菌的高危人群;人群易感性高达50%~80%,在我国达到60%,也就是3个人中就有将近2个人感染上。这不得不引起当今 社会 的普遍关注。




    三、怎么能够知道孩子幽门螺杆菌感染?

    有两种情况的孩子需要做相应的检查: 一种是家族中直系亲属父母等有胃肠方面的肿瘤病史;第二种情况是孩子出现反复性难治性的缺铁性贫血,暂时找不到原因,需要查是否有幽门螺杆菌感染。

    1、做呼气试验等检查: 想要知道孩子有没有幽门螺杆菌感染,是需要通过做一些特殊的检查:碳-13或碳-14尿素呼气试验,也可以做大便相应抗原检测、血清和分泌物抗体检测。

    2、消化道内镜检查: 如果孩子有胃肠道症状需要做消化道内镜进一步检查,明确病原菌,并做有关病理检查及细菌培养,这样能够确诊感染情况。

    不过在确定是否幽门螺杆菌感染之前,不能随意凭经验治疗的,以免破坏孩子肠道微生物环境。

    目前,国际上权威解读,证实对于小儿幽门螺杆菌感染出现的情况不建议常规检查。因为无论检查也好、根治也好,对于孩子来说:“弊大于利”,怎么讲?

    因为一些孩子即使幽门螺杆菌感染也是可以治愈的;另外,小儿幽门螺杆菌感染一般没有证据说明会引起溃疡的局面。




    四、幽门螺杆菌感染能不能预防?如何预防?

    我们说虽然幽门螺杆菌在人群中普遍易感,但是,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可以预防的。主要需要注意孩子的餐饮卫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1、从小家庭采取分餐制: 越小的孩子的肠道菌群少,致病性病原菌容易抢先寄居于孩子的胃肠道,所谓病从口入,因此,切断传染源的最具体措施就是给孩子一人一餐制,大人在喂哺孩子的时候,更不能讲食物咀嚼后再喂入孩子嘴里;餐具一定要每日清洗消毒,晾干。



    2、口腔清洁卫生: 要从小培养孩子每餐漱口,每日刷牙的卫生习惯,我们知道口腔进食、唾液分泌均会产生很多的细菌,尤其食物及乳汁残留,就会滋生细菌。

    3、从小养成餐前便后勤洗手的好习惯: 前面我们介绍粪口感染途径,因此,从小家长一定要培养孩子餐前便后勤洗手的好习惯,好的习惯一旦养成,孩子会自觉的去在自来水上洗手的。



    4、不喝生水、不吃污染和腐蚀性食物: 经过流行病学调查,幽门螺杆菌在自来水中能够存活4~14天,在喝水中活3年,因此,避免给孩子吃没有煮熟的食物及喝生水是防止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重要措施。

    5、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 早发现、早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可以治愈的,临床上是采取三联疗法:质子泵抑制剂(PPI)如奥美拉唑+阿莫西林+甲硝唑,具体剂量及疗程需遵医嘱执行。



    综上所述:孩子感染幽门螺杆菌是可以治愈的,家长一定要了解什么情况下需要做幽门螺杆菌检查,但是最重要的是预防,从小给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是预防的关键所在。

    幽门螺旋杆菌是可以传染的,餐桌吃饭应该分餐。

    如果家里有人是幽门螺旋杆菌,要积极治疗,而且用餐时除了分餐,尽量避免边吃边说话。

    我是小影大夫。婆婆带孙子,一个月后就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是什么原因?

    幽门螺旋杆菌定植在人的胃部和口腔,具有传染性,可以通过口口传染,也可以通过共同进食传染。幽门螺旋杆菌很狡猾,可以在酸性极强的胃中生存,造成胃部不适,表现为胃疼、恶心呕吐、胃腹胀、食欲不振、口臭等表现。如果有上述表现,建议去正规医院就诊。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通过治疗后,可以彻底治疗,不用过于担心。

    题主所说的婆婆带孙子,就是通过喂食传染的。很多老人家带小孩的时候,喂小孩吃东西之前,总喜欢是嘴巴去试温度然后再给小孩吃,这就是传染的途径和方式。还有一些是通过咬了一口再给小孩吃的方式,把自己口腔中的幽门螺旋杆菌传染给了小孩。这种喂养方式,不仅仅不可以传染幽门螺旋杆菌,还可以传染其他的病毒和疾病。所以,建议在带小孩的时候,不管是老人还是父母,都要做到安全卫生,不要让孩子感染了本该可以避免的疾病。

    幽门螺旋杆菌还可以通过接吻,外出共同就餐的方式被传染。国人的就餐方式是一桌人吃饭,用自己的筷子夹食物。所以如果一家人中有感染幽门螺旋杆菌的,如果是夫妻,建议另一半也去查一查。在家庭的就餐中,碗筷要消毒,使用公筷,可以降低传染的几率。

    老人带孩子嘴对嘴喂,思想观念不同,老人自己带孩子带大好多个,首先感觉他们都没问题,所以还是按照老方法带孩子。幽门螺旋杆菌传染的,老人也没有这个意识,平时要做好碗筷分开吃,特别各种菜和汤不能一起喝,以前传染病比较少,只知道黄胆肝炎传染,以前没有幽门螺旋杆菌,是这几年的新名词,还会传染。原先胃不舒服,统称是胃病。也没意识会传染,所以也不能全怪老人。

    你好,幽门杆菌的问题,是非常普遍的。这也不仅仅是因为婆婆带孙子所导致的,具体还是因为和国人的饮食方式有关。因为我国一般都是采取家庭聚餐的方式,所以容易导致在家庭内部传染幽门螺旋杆菌。毕竟幽门杆菌的感染途径是通过口-口传播、粪-口传播,唾液的传播是最主要的。如果大人和孩子共享食物或者共用碗筷、杯子、餐具,都可能会引发传染的。

    反复腹痛、厌食和消瘦是孩子感染幽门螺旋杆菌的三大主要症状,所以当孩子出现腹痛、食欲下降、恶心呕吐、反酸、呕血、便血时就应该考虑是否是感染幽门螺旋杆菌。

    专家建议:可以给孩子提供专用的餐具,不要和家长一起共用;家长和孩子不要共享食物,例如大人嚼碎后喂给孩子吃,这样就有可能通过唾液传染给孩子;家长自身携带幽门杆菌时要及时的治疗,用药清楚。老人带孩子的话,肯定是会有很多自己带孩子的习惯,所以可以多和老人沟通一下。

    这种情况确实应该引起注意,首先你要带一下婆婆去检查 一下是否携带幽门螺旋杆菌。

    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喂养方面出现问题,第二方面是食材的选择方面出现问题。

    先说一下喂养方面,如果婆婆体内有幽门螺旋杆菌,那么婆婆在喂小孩子的时候可能口对口接触,就会把幽门螺旋杆菌传染给小孩子。因为右门螺旋杆菌的传染途径是口对口传播。可能婆婆吃完了筷子或者是勺子给小孩儿吃,也会出现这种情况。

    下面就是食材选择。因为幽门螺旋杆菌也存在于海鲜当中,吃生的海鲜当中幽门螺旋杆菌是存在的,如果给小宝宝吃生的牡蛎,就有就有可能导致小宝宝感染幽门螺旋杆菌。

    所以在我们家庭工程当中,尤其是有小孩子,还是要保证,小孩子的餐具不与大人事,一块公用的,小孩子制作辅食的,餐板也不要共用,更不要嘴对嘴喂小孩子吃饭。

    高嘉秀

    国家注册营养技师

    国家二级公共营养师

    建议先了解下婆婆以及家里其他成员有无感染,幽门螺旋杆菌通常会通过粪口传播、口口传播(亲吻、共用餐具、患者吃过的食物给孩子吃等),如果患者污染了生活用品,而家人没留意或不知情而进行使用或接触,也容易造成家人之间的传播。另外,如果常吃未经热加工的冷食,接触携带幽门螺旋杆菌的宠物等,也容易感染。

    病从口入。

  • 紫苏
    回复
    2024-03-12 09:09:25

    与儿童反复腹痛、呕吐相关的疾病
    ,主要有慢性胃窦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球炎、十二指肠溃疡、食管炎等。慢性胃病是指各种原因持续作用于胃黏膜所引起的慢性胃黏膜病变。儿童慢性胃病最常见的症状
    ,就是反复腹痛,并伴有呕吐、消化不良
    。过去大家一直认为,慢性胃病是成人疾病,与儿童无关,但近年来在儿科门诊中发现,慢性胃病的患儿并不少。随着检测手段的现代化、微型化,尤其是无痛性胃镜检查在儿童中的开展,腹痛患儿中慢性胃病的检出率明显增高。
    慢性胃病往往没有特殊表现,单凭临床症状诊断较为困难。通过胃镜检查,能直接用眼睛发现病灶,观察胃内有无糜烂、溃疡、炎症情况及具体的病变部位。除了能及时发现病灶外,胃镜检查还有助于找出慢性胃病的原因。此外,胃镜下还能进行各种治疗
    ,如果发现息肉可以直接做胃镜下切除;发现胃出血
    ,可以直接在胃镜下止血。
    因此,对于有反复腹痛并伴有呕吐或消化不良症状的患儿,应该把胃镜作为首选的慢性胃病检查方法
    ,家长对此不必过于担心。

  • 景天
    回复
    2024-03-12 08:08:15

    内分泌和消化科有检查疾病不同的区别。内分泌科检查的疾病相对较多,主要可以检查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对甲减或代谢酶降低也有治疗效果,而消化科可用于治疗消化不良、胃炎或消化性溃疡,所以内分泌和消化科有检查疾病不同的区别。做检查的时候应该放松心情,尽量不要过度紧张。

儿童早发育怎样饮食

儿童干咳是什么原因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