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情况还是要根据孩子的自身体质来进行,大多数都会做一些按摩,肢体运动,这样可以促进宝宝的发育能力,慢慢的恢复,这样就会有更多的自信心,只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就会改善以后的生活,平时也可以在家做一些体操运动,多做一些被动操,对康复有一定的好处。
不管足月儿还是早产儿,因小儿头部都相对较大,而头部和脊柱肌肉力量不足,因此,刚出生的小儿都不能抬头,此时不宜将小儿竖起来抱。但是早产儿生活能力较足月儿要弱,故要加强护理。
每个宝宝都遵循着抬头、翻身、坐、爬、站、走、跑、跳的身体运动发育规律。其中,抬头是宝宝最早学会的动作。通常,宝宝出生后几天就可以俯卧,但1个月内的婴儿俯卧还不能自己主动抬起头,只能本能地挣扎,使面部转向一侧,到两个月时能稍稍抬起头和前胸部,3个月时头能抬得很稳。
当然,也有少数宝宝由于体质和发育的原因,还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抬头。通常宝宝抬头的动作会从最初抬起头与床面成45度开始到3个月时能稳定地抬起90度。这个过程中,宝宝的运动发育是连续性的,颈部肌肉和双臂的力量都在增强,要做到这一点,需要爸爸妈妈对宝宝进行抬头训练。
一、儿童类救助项目
(一)资助条件:具有本县户籍或居住证,0-17岁有康复需求且年龄不超过17周岁,在定点机构参加康复训练的视力、听力、言语、肢体、智力残疾和孤独症等类别的残疾儿童。
(二)办理程序:符合条件的残疾儿童家庭,由家长自愿到康复培训机构提出申请,填写申请审批表,再由康复机构统一汇总报送县残联审核,审核通过的残疾儿童可获得资助。
(三)训练时间:
??????0—6岁(0-12岁孤独症)残疾儿童一年康复训练时间10个月。7—17岁(13-17岁孤独症)残疾儿童一年提供1—3个阶段康复训练服务,3个月为一个阶段。(0-6岁,指申请救助年度1月1日前未满7岁;0-12岁,指申请救助年度1月1日前未满13岁;13-17岁,指申请救助年度1月1日前满13岁,未满18岁。)
(四)申请要求:
??????1.凭居住证申请的,残疾儿童需办理居住证,无法办理居住证的应附说明材料及监护人居住证、监护关系证明(户口本等)。
??????2.申请人应持残疾人证或残疾评定定点机构、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出具的诊断证明申请,诊断证明应达到国家残疾等级四级以上评定标准或以下规定条件。
(五)申请条件:
??????1.凭残疾人证申请应选择对应残疾类别的救助内容。
??????2.凭诊断证明申请
(1)视力残疾
??????诊断证明内容应包含:双眼视力或视野。
??????对不能进行残疾等级评定的0-3岁视力残疾儿童,可根据病种提供手术及术后康复训练救助,救助病种为:先天性白内障、儿童青光眼、视网膜母细胞瘤(Rb)、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永存原始玻璃体增生症 (PHPV)、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FEVR)、外层渗出性视网膜病变(Coats病)。
(2)听力残疾
??????诊断证明内容应包含:不可逆的听力障碍(包括感音神经性聋、混合性聋)。
(3)言语残疾
??????诊断证明内容应包含:脑或发音器官的结构、功能损伤以及损伤程度。
(4)肢体残疾
??????诊断证明内容应包含:运动功能丧失、活动受限、参与局限的程度。
??????对不能进行残疾等级评定的0-3岁肢体残疾儿童,诊断证明明确以下疾病可提供康复救助:
??????1中枢、周围神经因伤、病或发育异常造成的躯干或四肢功能障碍,如:全面性发育迟缓、大脑发育不良、脑性瘫痪、脑炎后遗症期、脑血管病后遗症期、脑外伤后遗症期、脑白质软化、周围神经病变等。
??????2上肢或下肢因伤、病或发育异常所致的缺失、畸形或功能障碍,如:肢体残缺、马蹄内翻足、肢体发育畸形、骨关节病、运动功能障碍(肿瘤、先天性代谢性疾病、染色体异常等遗传性疾病、先天性多关节挛缩、重度先天性肌性斜颈、重症肌无力、肌营养不良等疾病引起的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等。
??????3脊柱、骨盆因伤、病或发育异常所致的畸形或功能障碍,如:脊髓损伤、脊柱侧弯(大于45度)、脊髓疾病、强直性脊柱炎、骨盆错位、髋臼发育不良、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等疾病。
(5)智力残疾
??????诊断证明内容应包含:智力发育水平(发育商或智商)及社会适应能力。
(6)孤独症
??????诊断证明内容应包含:孤独症诊断。
??????残联或定点康复机构应根据诊断证明内容,对照相关文件进行综合评估,确定是否可以提供康复救助。
(六)康复训练救助标准
??????康复训练课程及要求按《广西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广西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服务规范的通知》(桂残联字〔2021〕4号)执行。
??????1.0-6岁肢体、智力残疾和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按天结算,每周康复训练时间不超过5天,每天不少于3个项目,救助标准为95元/日。
??????2.7岁以上肢体、智力残疾儿童和13岁以上孤独症儿童:每周训练时间不少于3小时,其中一对一训练不少于1小时,救助标准为250元/周。
??????3.7-12岁孤独症儿童:95元/日或者250元/周,自主选择康复服务形式,课程按相应标准执行。
??????4.0-6岁全日制听力言语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按天结算,每周不超过5天,每天为95元。
??????5.非全日制听力言语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按周结算,0-6岁非全日制每周400元,7-17岁非全日制每周250元。
(七)手术救助标准
??????为0-17岁视力、肢体残疾儿童提供矫治手术救助,救助标准每年不低于1万元。
??????二、辅具发放项目
(一)资助条件:针对持有效《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有辅具需求的残疾人,免费发放轮椅、拐杖、坐便椅等各类辅具。
(二)办理程序: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带上残疾人证和户口薄,到本乡(镇)残联自愿提出报名申请,审核通过的残疾人可获得资助。
??????三、精准康复支持性服务
(一)服务对象
??????持有效《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且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
(二)服务标准
??????补助210元/人,按照基本康复目录的具体要求执行。每个月应提供的服务不少于1次,每次1小时以上,服务时间为4个月以上,每个月提供服务1次。
(三)服务内容
??????县残联通过购买社会服务方式购买服务,并与服务机构签订服务合同,由服务机构的专业人员按照基本康复服务的内容及具体要求,为残疾人提供支持性服务(如医疗康复(陪诊就医、代购药品、疾病护理、康复护理);代采购日用品、室内清洁、洗衣缝补、饮食照料等);安全检查(家用电器安全检查、防灾减灾知识宣传);精神慰藉(聊天谈心、心理辅导、读书读报、联系家人);其他(代缴费用、文化教育、户外活动)及对残疾人及家属的健康指导。结合残疾人基本康复需求和服务机构的实际情况,在服务目录中,选择性开展一项服务,即视为残疾人获得康复服务。服务以预防残疾的发展及继发性残疾,减轻残疾的影响,改善其残存功能和能力目的。
??????监督举报电话:0771-7221330
大家都知道,早产宝宝从出生开始,便在跑道上追赶,一开始的落后,自然在所难免!新生儿正常的三翻六坐九爬一岁站或走,早产儿几乎在每个阶段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延误。我们在出生近10个月(矫正月龄8个月)的时候,才刚刚开始匍匐爬,花了整整2个多月练习爬行,想尽各种办法逗引,就是一头闷进爬行垫不理你!打她屁股和她说:“喂,爬出去啊!”她却纹丝不动!看着周围同龄宝宝可以扶着站了,我们还为爬这件事一筹莫展,一度失去耐心,很崩溃!
一岁一个月的时候,周围宝宝都开始小屁股撅撅,越走越溜了,我们却开始匍匐,爬得刚有点儿模样!正当我们为之骄傲的时候,去医院做了一次综合评估,大运动测试结果为10个月的水平时,简直就是大受打击啊!连医生都着急提醒,你们太慢啦!身为早产宝宝的妈妈,真恨不得对着“早产”二字发一顿火,谁让你没事早产的,管它无辜不无辜,说得就是你啊!你说,当妈的能不焦虑吗?医生说了,矫正月龄用到2岁,2岁!剩下时间不多了啊!看着周围别人家的孩子,我一度真的很焦虑!这份焦虑,有共同经历的宝妈一定能感同身受!然而,焦虑除了让自己急得失去方向,却不能解决问题!所以,我还是从着急,转变为更理性地解决问题!以下是我调整的方向:
01
康复训练
正是那次让人备受打击的检查后,我在咨询研究后,果断从复旦儿科康复科牵头的儿童康复群里,选择了一家离家近的社区医院进行康复训练(想了解具体清单,请戳:如果家里有早产宝宝,我们需要了解些什么)。可喜的是,从匍匐爬到四点位爬,她用了一个月就成功了!
要选对机构或者康复中心,老师会给你设定一个准确的短期目标,只要通过努力训练,够一下便可以达到!这样无论对孩子或是家长,都会变得信心倍增的。其实我们的孩子并没有这么差。
?02
尊重孩子的成长速度,和她自身做比较
我也曾质疑过,我在6个月前便抓住她的黄金期,毫不犹豫地带她早干,也一直遵循老师的指导,甚至自己花了大量时间学习,可是为什么发育依然慢?我甚至一度质疑这样的康复到底有没有用!其实,只要你肯坚持,保持一定的频次,持续的康复训练一定会起作用!只是每个孩子的发展速度都不同,她还没有找到打开钥匙的大门,一旦找到了,速度是惊人的。
?很多时候,我们常常进入这样一个误区:怎么同样的年龄,别人家孩子可以走的这么稳,而我们不行!其实,我们首先要承认,不同孩子本身就不同,即便同龄,也不具可比性。身为妈妈,要拨开云雾看到本质,也就是,你的孩子和昨天比,进步了吗?
早产儿早期干预康复训练方法
早产儿早期干预康复训练方法,对于早产儿我们给他们的关爱和训练要更多一些,这些有助于他们能像正常的宝贝一样健康成长,那么,下面来看看早产儿早期干预康复训练方法。
早产儿早期干预康复训练方法1早产宝宝的人生已经足够艰难,能活下来就是对爸妈最大的安慰。早产的宝宝可能会出现智力低下、癫痫或者是视觉有障碍等问题,所以需要进行早期干预,让早产宝宝也能像正常的足月出生宝宝那般愉快的生活。早期干预,就是通过丰富缓解的教育活动,令发展偏离正常的宝宝回来正常轨道,令他们的智力、语言或者是行为等都和正常的小朋友一样,甚至是赶上正常的小朋友。
早教也是属于以后总早期干预。在感知、语言、行为以及交往等方面从小开始训练小宝宝,例如和小宝宝玩游戏,6个月的早产宝宝就能进行早教了呢。可以交给早教所或者是由妈妈亲自教育,经常带宝宝去博物馆、音乐会或者是艺术馆,让宝宝得到视觉和听觉上的'锻炼。
通过玩游戏,锻炼宝宝的语言和动作能力。例如用玩具、食物引诱宝宝学走路,这需要爸爸妈妈的配合哦,爸爸扶着我们的小宝贝走向妈妈拎着的玩具前,并把它夺过来,就是这么简单,走的过程爸爸可以时不时抱起宝宝带他飞,增加游戏的趣味性。
和其它小宝宝一起玩耍。让他们一起玩玩具,或者一起游戏,等到宝宝1岁左右可能宝宝之间就会为了争夺玩具而相互打打架,增强宝宝的动作能力。
给宝宝听外语歌。宝宝在6个月的时候听觉已经比较灵敏了呢,这个时期可以给宝宝听听英文歌,从小让宝宝受到外语的熏陶。
早产儿早期干预康复训练方法21、头部控制的训练
婴幼儿发育期学会抬头是学会其它活动的主要前提。训练时可扶住患儿头部两侧,使头部能稳定地保持在直立的正中位。在坐位的大部分时间,头部习惯于保持正确的姿势时,可使患儿躯干前倾,两侧倾斜,让他学会头部的控制,保持头部稳定。
2、上肢和手的功能训练
最好在一个稳定的姿势下进行,着重是纠正脑瘫患儿上肢的痉挛模式。可一手抓住患儿肘的外侧,一手握住患儿的手,将他的手臂上举和外展。使肩外旋和肘伸直,掌心向上。鼓励患儿将他的双手拿到胸前,玩耍手指,抓握各种不同形状,不同颜色的玩具。
3、下肢锻炼
a、赤足在体操镜前行走,或踏着地上2条平行线行走。
b、下蹲运动、跳跃运动、单腿站立运动、膝关节伸屈运动、足背伸运动。
c、在平衡木上锻炼行走。某些类型的患者需要家属协助或配下肢的支具锻炼。
d、流口水者锻炼吞咽运动每天百次,语言障碍者从最简单的语句开始锻炼说话,特别注意在音乐的配合下练习高声唱歌,脑瘫病人学习锻炼唱歌确能改善语言和智力。
4、进食训练
应鼓励患儿独立进食,这对改善患儿手的灵巧性和上肢的运动能力十分有益。吞咽功能良好的患儿,进食训练最好在坐位进行。手抓握能力差的患儿,可使用辅助器具进食。
5、穿脱衣物训练
此训练是为了使患儿能够逐步做到自己穿脱衣服,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6、平衡和协调运动训练
平衡能力和协调性是运动稳定的前提。可利用平衡板,球,滚筒等器具进行训练。通过训练可促使患儿及时调整姿态,提高反应能力和控制头,颈,躯干和平衡和协调运动的能力。
在对小孩进行康复训练时,家长要有耐心,小孩要用心(配合),医生要有决心,一心一意小儿的恢复指日可待。家长要用语言来引导,因为脑瘫患儿的信息反馈慢,大量时间证明,哪位家长一边训练,一边用语言来刺激效果就很明显,同时语言、智力都能提高。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