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健康早知道>儿科

新生儿败血症如何确诊

时间: 阅读:4665
新生儿败血症如何确诊
提问 回复

最佳回答

健康管理师

健康管理师

2025-10-22 07:05:55

新生儿败血症可以根据症状以及检查项目进行确诊。新生儿患有败血症可能会表现为吸吮能力下降、呕吐、腹泻等,也可能会表现为肾衰竭、中毒性心肌炎等并发症。建议及时进行血液检查、尿液检查、影像学检查等,可以更好的判断新生儿是否存在败血症。

一旦出现了败血症,需要通过抗生素类的药物进行消炎治疗,比如头孢哌酮舒巴坦。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徐长卿
    回复
    2024-03-12 09:09:34

     新生儿败血症是指细菌入侵了宝宝血液系统并在里面产生毒素,造成全身都感染细菌。新生儿在糜患败血症后该如何治疗?一起随我看看吧。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相关栏目!

       新生儿败血症有哪些表现

     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表现在早期以非特异性症状为主,包括精神不好、反应不佳、哭声减弱无调以及奶欲减退等。在疾病进展时的主要表现为:

     1、体温改变 多数足月儿表现为发热;而早产儿与未成熟儿则主要表现为体温不升,少数新生儿可出现体温不稳定。

     2、黄疸 表现黄疸过重、消退延迟或在消退后再出现,以及黄疸原因无法解释。

     3、肝脾肿大 由于炎症反应与脏器的受累而先后出现。

     4、激惹与四肢肌张力改变 部分新生儿可出现兴奋-激惹症状,也有部分早产儿可表现四肢肌张力减退。

       新生儿败血症该如何治疗

     1、病因治疗:及时选用适当的抗菌药物是治疗的关键。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选用有杀菌作用的抗生素。如G+菌选用青霉素类,产酶菌株选用新青霉素类或第一代头孢菌素、林可霉素等;G-菌选用氨苄青霉素、核糖霉素或第2、3代头孢菌素。在病菌不明确时可选用抗菌谱较宽的药物。重症感染可联合用药,但应注意由此引起的菌群紊乱及二重感染。为尽快达到有效血药浓度应采用静脉途径给药。疗程视血培养结果、疗效、有无并症而异,一般7-14天,有并发症者应治疗3周以上。

     2、及病灶清除:局部有脐炎、皮肤化脓灶、口腔粘膜溃烂等应作相应处理,切断感染源。

       新生儿败血症的症状

     新生儿败血症是常见的一种感染性疾病,那当新生儿患上败血症的时候有什么症状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吧。

      1.吃奶少,吮吸力小

     宝宝吃奶量比起之前显著减少,吃奶时间较短,吮吸无力,而且容易被呛到。

      2.哭声小如猫叫

     新生儿若是患上败血症,就会不常哭闹,或者只是很小声地哭几声就停止。

      3.体温不正常

     当新生儿患上败血症的`时候则会出现体温下降,一般体温出下降到35.5℃以下,并且患儿的四肢会变的变冰冷。

      4.全身疲软,很少活动

     患上败血症的新生儿,不会像健康宝宝那样经常活动四肢,并且四肢或全身都软骨无力。拉伸他们的胳膊时,不会有显著的弯曲反应,一旦松开,胳膊便会直接地垂落下来,更不会主动抓住妈妈的手,没有一点活力。

      5.反应迟钝,精神萎靡

     受到同样的刺激,患儿不会有像健康宝宝那样的正常反应,比如睁大眼、眼球随着活动物体转动等,他们反应迟钝或没有反应,表现出精神不振或者昏昏欲睡的状态。

      6.黄疸不退或周而复始出现

     如果是健康的宝宝,黄疸会逐渐消失。对于患败血症的宝宝,黄疸则会延迟消退,或者消退后又重新出现。

      7.体重不增加

     患上新生儿败血症,患儿会出现体重下降或者是不增加的情况,即便患儿处于增加体重的时候也不会导致体重上升的。

      8.休克

     面色呈死灰色,呼吸骤停,血压下降、没有排尿或者尿液很少,呈休克状态,需要及时医治。

  • 匿名用户
    回复
    2024-03-12 09:09:34

    未成熟儿表现为厌食、拒奶、溢奶、虚弱、面色苍白、口周发青、体重不增长。体温不恒定,可以发热、正常或不升高。

    足月儿(生后2~4周)多表现发热、精神反应差、吃奶不好、烦躁不安、皮肤老化等。

    重症患者可出现不规则的体温,甚至高热,有明显中毒症状,面色苍白、发青或发灰。安静时出现心律增快、黄疸加重、可发生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败血症常并发肺炎,可见呼吸增快、不规律、呛咳、呛奶,并伴有腹胀、腹泻和呕吐。有时可发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引起呕血、便血或因肺出血而死亡。早期病例往往局部病灶不明显,只表现为全身症状。因此,当局部症状不重,难以解释全身中毒症状时,应考虑败血症。

  • 景天
    回复
    2024-03-12 09:09:34

    新生儿败血症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是诊断该病的重要依据。
    ?感染中毒症状
    感染中毒症状:反应差、嗜睡,拒食,哭声低,面色不好,体温异常(发热或体温不升)。
    ?血常规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增高或减少,中性粒细胞增多及核左移,出现中毒颗粒或空泡,贫血,血小板减少。
    ?C反应蛋白检查
    C反应蛋白阳性。
    ?血培养检查
    血培养阳性。
    ?病原菌检查
    病灶分泌物革兰染色阳性,病原菌抗原检测阳性。

  • 景天
    回复
    2024-03-12 08:08:24

    目录1拼音2英文参考3概述4诊断5治疗措施6病因学7临床表现8并发症9辅助检查附:1治疗新生儿败血症的穴位 1拼音
    xīn shēng ér bài xuè zhèng
    2英文参考
    neonatal septicemia
    3概述
    新生儿败血症(neonatal septicemia)指新生儿期细菌侵入血液循环,并在其中繁殖和产生毒素所造成的全身性感染,有时还在本内产生迁移病灶。仍是目前新生儿期很重要的疾病,其发生率约占活产婴儿的1‰~10‰,早产婴儿中发病率更高。菌血症(bacterimia)指细菌侵入人体循环后迅速被清除,无毒血症,不发生任何症状。
    4诊断
    1.病史凡有以下危险因素均要考虑细菌感染的可能:①羊膜早破大于12~24h;②母孕后期有发热和绒毛膜炎病史;③出生时Apgar评分低并有抢救史;④早产、双胎。

    院内感染易发生于下列情况:①新生儿监护病区(NICU)治疗的患儿;②有入侵式治疗的患儿如气管插管、脐静脉插管等;③住院天数长;④接受手术治疗的患儿;⑤病房拥挤;⑥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治疗等。

    2.临床表现新生儿常表现为非特异性的症状。

    (1)呼吸窘迫为最常见,在败血症婴儿中占90%,严重程度可有不同:如轻微的呼吸急促,鼻掮呼吸三凹征、对氧的需要增加,呼吸暂停、呼吸困难、甚至出现呼吸衰竭需要人工通气。

    (2)心率增快和周围循环灌注差,青紫。

    (3)低血压。

    (4)酸中毒(代谢性),低血糖或高血糖。

    (5)体温不稳定:10%~30%的新生儿可有发热和体温不升。

    (6)胃肠道症状:包括呕吐、腹泻、腹胀、纳差。

    (7)活动减弱或嗜睡、烦躁不安、呻吟。

    (8)抽痉。

    (9)瘀斑或瘀点。

    (10)其他如黄疸、肝脾肿大等。

    3.实验室检查

    (1)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和分类血白细胞计数<5×109/L,未成熟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比例>0.2提示有细菌感染。

    (2)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计数<100×109/L提示新生儿败血症的可能。

    (3)急相蛋白①C反应蛋白>15μg/ml提示有细菌感染,②ESR>15mm/h。

    (4)血培养检查血培养阳性可确立病因诊断,疑有感染的患儿均需在入院后用抗菌素前取周围血做培养,并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防止污染。如患儿用过作用于细胞壁的抗生素,如青霉素、头孢菌素,可用高渗培养基作L型细菌培养,怀疑有厌氧菌感染时,可作厌氧菌培养。

    (5)其他部位培养脐部、尿液、大便或其他局部感染灶的培养。

    (6)放射学的检查胸部X线检查在有呼吸系统症状的患儿均应进行。

    (7)病原菌抗原检测如对流免疫电泳、乳胶凝集试验,血凝抑制试验等方法。
    5治疗措施
    1.抗生素新生儿败血症在未获得血培养结果之前即要选用抗生素治疗,以后根据血培养结果及细菌药敏试验选用抗生素。通常联合应用一种青霉素类和一种氨基糖甙类抗生素作为初选药物。因为这二种抗生素的配伍具有较广泛的抗菌谱并能产生协同作用。在严重感染的病例可选用第三代头孢菌素和青霉素类联合应用。

    (1)大肠杆菌败血症一般认为脂膜早破,产程延长,产时感染以及生后3d内发病的以大肠杆菌感染为主,可选用氨芐青霉素加用庆大霉素或丁胺卡那霉素。氨芐青霉素为新生儿期细菌感染的常用药物,不仅对球菌具有强大的抗菌作用,对新生儿感染常见病原菌如大肠杆菌、流感杆菌等革兰阴性杆菌具有较高的抗菌活性。剂量:日龄≤7d,用50mg/(kg·d)分2次静脉滴注;日龄>7d,用75mg/(kg·d),分三次静脉给药。庆大霉素剂量:<1500g:3mg/(kg·d),1dl次,1500~2500g,3mg/(kg·d)分为12hl次,>2500g:5mg/(kg·d)分为每8hl次。由于庆大霉素有耳毒副作用,使用时应作血药浓度的监测。因大肠杆菌各菌株的药敏差别较大,应以药敏试验结合临床选用抗生素。对上述抗生素耐药或临床疗效不佳,可改用第三代头孢菌素。第三代头孢菌素治疗各种革兰阴性和阳性需氧菌所致的败血症疗效满意。尤其是对革兰阴性细菌,疗效更为突出,有效率达84%~97%。如头孢氨噻肟和头孢三嗪除有明显的杀菌作用外,还能透过有炎症的血脑屏障。上述二种头孢菌素的剂量:头孢氨噻肟:日龄:<7d 100mg/(kg·d),分2次静脉给药:>7d:150mg/(kg·d)分3次静脉给药。头孢三嗪:50mg/(kg·d)分1~2次静脉应用。治疗的疗程为2~3周左右。

    (2)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新生儿皮肤、粘膜有化脓性感染,以及医院出生且住院较长者常常以金葡菌感染为主。治疗可选用青霉素,但金黄色葡萄球菌大多数对青霉素耐药,故常用耐酸青霉素,如苯唑青霉素、邻氯青霉素、双氯青霉素,或用万古霉素加上述耐酶青霉素。上述3种耐酶青霉素的剂量:<2000g:日龄为0~7d,50mg/(kg·d)分2次应用,>7d 100mg/(kg·d)分3次应用;>2000g:日龄为0~7d,75mg/(kg·d)分3次应用,>7d 150mg/(kg·d)分4次应用,均用静脉途径。万古霉素的剂量:孕37周以下早产儿每次15mg/kg每12hl次,足月儿每次10~15mg/kg,每8hl次均静脉应用。疗程为7~10d。亦可用第二代头孢菌素如头孢呋肟,剂量为50~100mg/(kg·d)分2次静脉给药。

    (3)链球菌败血症B组链球菌败血症早期的临床表现和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相类似,不易区别,治疗上用大剂量青霉素20万~40万U/(kg·d)分2~3次静脉给药。

    (4)厌氧菌败血症近年来出现新生儿厌氧菌感染在逐渐增多,常见于胎膜早破,手术后并发症。治疗上以甲硝唑(灭滴灵)为首选药物。剂量:日龄≤7d 15mg/(kg·d)分2次静脉应用。>7d 30mg/(kg·d)分2~3次静脉给药。治疗疗程为7~10d。

    (5)际内感染所致败血症住院后有入侵式治疗(脐静脉插管、气管插管等)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病房拥挤等都易发生院内感染。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引起的院内感染败血症应选用万古霉素,剂量同上所述,疗程为7~10d。

    革兰阳性细菌引起的院内感染败血症选用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如庆大霉素,剂量同上。但庆大霉素的耐药性很普遍,而丁胺卡那霉素的耐药性较低,常被选用。丁胺卡那霉素剂量:<1500g:10mg/(kg·d)1d1次;>1500g<2500g:10mg/(kg·d)分为12hl次;>2500g:20mg/(kg·d)分为12hl次,静脉给药。由于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共同的副作用是有耳毒作用和肾脏毒性作用。因此需监测血清药物浓度。

    2.一般治疗注意保暖,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补充热卡,及时纠正酸中毒及缺氧,局部感染灶如脐部及皮肤的处理等。

    3.对症治疗有抽痉时用镇静止痉药,有黄疸给于照蓝光治疗,有脑水肿及时给于降颅压处理。

    4.支持治疗少量多次输血或输血浆以增加机体的抵抗力。

    5.免疫疗法新生儿出生时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特别是低出生体重儿更明显,生后对各种抗原的刺激反应不敏感,感染后更削弱了自身免疫力。因此免疫治疗可提高新生儿的免疫力,增强抗感染能力。

    (1)免疫球蛋白治疗早产儿因免疫球蛋白水平低,生后极易发生低免疫球蛋白血症而致严重感染,败血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均较成熟新生儿为高,足月儿虽无明显的低免疫球蛋白血症,但也可因母体产生的免疫球蛋白缺乏某些特异性抗体如大肠杆菌、沙门菌抗体而不能控制这类感染。静脉用丙种球蛋白含有大量免疫球蛋白和特异型抗体,因此可用于败血症的辅助治疗。国内外资料推荐剂量:每次0.2~0.5g/kg每周1次共用4周。

    (2)白细胞的输入重症败血症患儿,若血中中性粒细胞数降低而骨髓储备白细胞又不能补充粒细胞的缺乏时,输入从正常成人血液中分离出来的多形核白细胞,可增强白细胞对病菌的吞噬功能和杀菌活性,从而降低病死率。

    (3)交换输血重症败血症患儿可通过换血除去血液中的细菌、毒素和酸性代谢产物;清除异常血凝物质,纠正异常血凝过程,供给大量新生儿所缺乏的抗体、补体以及吞噬细胞等,增强机体的抵抗力。交换输血主张用新鲜全血,换血量为160ml/kg,但要注意换血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如电解质平衡紊乱、感染、移植性抗宿主反应等。换血疗法适应于经抗感生素治疗无效的重症新生儿败血症。
    6病因学
    致病菌随着抗生素的应用不断发生变化,欧美国家40年代以A组溶血性链球菌占优势,50年代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60年代以大肠杆菌占优势,70年代以后B组溶血性链球菌(GBS)成为最多见的细菌,大肠杆菌次之,克雷白杆菌、绿脓杆菌、沙门菌也颇重要。近年来表皮葡萄球菌成为美国医院内获得性感染最常见的细菌。我国仍以大肠杆菌(多具有K1抗原)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最常见,克雷白杆菌、绿脓杆菌和L细菌(以Lister研究所定名)感染常有报道,表皮葡萄球菌感染不断增加,GBS虽有报道但不多。以上细菌在产前或产后发生感染,但以产后为主,产后感染多从新生儿皮肤损伤、脐带污染、口腔、呼吸道或消化道粘膜侵入。
    7临床表现
    细菌侵入的感染灶并不明显,常不易找到,有时因检查不全面而被漏查,特别被衣服遮盖的部位如背部、骶尾部、四肢和腋下。

    足月儿和晚期新生儿(生后2~4周)临床症状有发热、拒食、神萎或烦躁不安,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症状不典型,表现为拒奶、溢奶、不哭、不动、面色苍白、体重不增、体温不稳、有时体温不升。

    除上列症状外,下列表现提示有败血症可能。①黄疸加重或减退后又复现。有时黄疸可能是本症的主要表现。②肝脾轻度或中度肿大,无其他原因可解释。③瘀点或瘀斑不能以新生儿紫癜或外伤解释。

    严重败血症可出现中毒性肠麻痹,表现为腹胀,肠鸣音减低。或发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呕血、便血,或肺出血。

    欧美国家常见的B组溶血性链球菌(GBS)败血症,我国也有报道。美国孕妇阴道和直肠GBS带菌率高达20%~35%,出生的婴儿生后3天内约有40%~75%带同型细菌,但发病的仅1~2%。GBS败血症分早发和晚发两型,早发型感染来自宫内或产时,GBS Ⅰa、Ⅰb、Ⅰc、ⅡⅢ各型都可能是病因。主要累及肺脏。婴儿在生后0~4天发病,临床表现和肺部X线片与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相似,甚至病理改变也相仿。晚发型感染多来自医护人员,90%由GBSⅢ型引起,起病多在出生5天后,约80%并发化脓性脑膜炎。
    8并发症
    新生儿败血症最易并发化脓性脑膜炎,有时神经系统症状并不明显,但已并发此症。因此要提高警惕,及早作脑脊液检查。其次易发生的并发症是肺炎或肺脓肿,出现呼吸系统症状。其他迁移性病灶如蜂窝组织炎、骨髓炎和肾盂肾炎也偶可发生。
    9辅助检查
    1.周围血白细胞计数高低不一,也可正常,因此意义不大,但杆状核白细胞与中性粒细胞之比≥0.2有参考价值。

    2.培养最好在用抗生素前作血培养,皮肤消毒和操作必须严格无菌,以免培养出污染菌。如已用过青霉素或头孢霉素治疗可用高渗培养基作L型细菌培养。迁移性病灶的脓液培养如阳性,有很大诊断意义。

    3.快速诊断可选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参见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

    4.直接涂片找细菌如疑有宫内感染,于出生后1小时内取外耳道内液体或胃液作涂片找细菌,若阳性表示宫内羊水被污染,但小婴儿不一定发病。

    治疗新生儿败血症的穴位 盆腔

新生儿败血症如何护理

新生儿败血症如何预防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