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脐疝是由于脐环闭锁不全或脐部瘢痕组织不够坚强,在腹内压增加的情况下发生,多数脐疝可在2岁内自行闭锁,故未满2岁的患儿除非嵌顿或穿破,均可采用压脐法进行治疗,效果较好,且不易复发;多数脐疝可在2岁内自行闭锁。故未满2岁的患儿除非嵌顿或穿破,均可采用压脐法进行治疗,效果较好,且不易复发。
母丁香治疗
中医是我国上下几千年文化的精髓所在,对小儿疝气这个病症也有一些治疗方法。第一种方法是可以取用适量的母丁香来治疗。
用法:
首先,将母丁香研磨成粉末,装在瓶子里密封起来。
然后取适量的母丁香粉末来填满小孩的肚脐,最后辅料固定,两天换一次药。
一般情况下敷药4-6次会有效果。
在敷药的同时要注意尽量减少小孩的活动量,注意消息。
白胡椒治疗第二个治疗方法是取用适量的白胡椒来治疗。
用法:
取白胡椒3克,上药的时候分为两份来使用,将一份贴在肚脐,在将另一部分贴在两足心,最后贴上棉花,用胶布固定,半个月换一次药。
黄芪、升麻、大枣治疗第三个治疗小儿疝气所用的药物都是非常常见的,黄芪、升麻、大枣治疗方法。
用法:
首先是需要黄芪15克,然后就是升麻3克,最后就是大枣15克。
用法也特别简单,就是把这三种药材用水煎服。
宝宝疝气的手术治疗方法若患儿已满2岁但小儿疝气尚未痊愈,则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手术具体方法是在脐疝下方1-2cm处作相应的弧形切口,游离皮瓣,呈露两侧腹直肌前鞘。
切开腹白线和疝囊,如果没有完整的疝囊则切开腹膜。
回纳肠管,切除疝囊,在疝环处缝合腹膜切缘。
横形缝合腹横筋膜,再纵形缝合腹白线以缝闭脐环和修复腹壁薄弱区,最后将保留脐孔的皮瓣按原位缝合。
新生儿脐疝是腹壁薄弱的部位,在宝宝哭闹等腹压增高时,肠管从未闭合的脐环突出,形成的疝囊。本文将介绍新生儿脐疝的处理方法。
?自愈
一般脐疝较小,在1厘米以下者,绝大多数可以在1岁左右随腹肌发育逐渐使疝孔闭合而自愈。
?压迫治疗
可以先把突出的疝内容物还纳,然后用一个硬币压住疝囊,再用纱布或者绷带沿脐部从腹部向后缠绕一圈,保持硬币的固定和压力,坚持压迫半个月到一个月的时间,等脐疝不在自行突出方可解除。
?避免腹压
同时应避免宝宝的哭闹,咳嗽或者便秘等增加腹压的情况。
?手术修补
若疝环较大,并经过以上方法至2岁不能闭合者,可考虑手术修补。
小儿疝气是小儿外科和疝外科的最常见疾病之一,主要包括先天性的腹股沟疝和脐疝两种。本文将介绍小儿疝气的诊断和治疗,帮助家长更好地了解该疾病。
?疝气的诊断
孩子没哭,能否诊断出小肠疝气来。这要看宝宝疝气是否突出到疝囊中,如果没有突出来,是无法诊断的。
?疝气的发生原因
小儿疝的发生主要因素是先天性因素,腹股沟疝主要是由鞘状突未关闭所致,脐疝是由于脐环不能及时缩小闭合,早产儿、低体重儿因出生时生长发育不完全所致。
?疝气的治疗时机
一岁以上的小儿腹股沟疝不能自愈,脐疝患儿如果年龄在4岁以上或脐环直径为2~3cm,及以上者,应考虑手术。
????腹股沟疝的手术方式
针对小儿腹股沟疝主要的手术方式是疝囊高位结扎,其中腹腔镜手术优势更明显。
????脐疝的手术方式
脐疝除了切除疝囊外需要进行缝合修补。
脐疝就是肚脐眼突出,是一种宝宝常见的先天性发育缺陷,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减少。凡能做到腹腔内压力增高的原因(如咳嗽、打喷嚏、哭闹等)都能诱发脐疝,使脐部向外突出,呈圆形或卵圆形肿块,当宝宝安静或仰卧时肿块消失,当腹腔压力增高时肿块又出现,腹腔内压力愈高肿块愈紧张。
?自愈
患脐疝的宝宝一般并无痛苦,不会引起胃肠功能紊乱,只有极少患病宝宝可发生肠嵌顿。一般随着年龄的增长,腹部肌肉逐渐发育,脐疝可逐渐狭窄闭合,一般在1岁-2岁内能自愈,有的到3岁-4岁时仍还有自愈的可能。
?粘膏法治疗
2岁以上小脐疝(直径小于2厘米)可请医生试用粘膏法保守治疗3个月-6个月。粘帖胶布每一周-二周更换一次,粘帖时要防止贴胶布处发生皮炎,妈妈绝不可以在家自己乱贴,若经保守治疗无效或脐疝孔较大,则需用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
若经保守治疗无效或脐疝孔较大,则需用手术治疗。
?停止使用
如发生胶布过敏,要停止使用,更换透气好的透明胶布。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