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健康早知道>儿科

儿童流感疫苗第二针没打怎么办?

时间: 阅读:2091
儿童流感疫苗第二针没打怎么办?
提问 回复

最佳回答

七里香

七里香

2025-09-12 07:30:58

流感疫苗一般是减毒或者是灭活的病毒,而且流感的病毒变异速度非常快,即使注射疫苗之后,也不能完全保证不再发病。所以,流感疫苗并不是必须要打的。目前这种情况下,既然已经错过,那么建议不必太过在意。在流感爆发的时候,要多给孩子喝水,远离人群。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祝由师
    回复
    2024-03-30 23:23:29

    流感疫苗孩子一定要打吗

    一定要打的。

    流感疫苗实际上是一种降低毒性的疫苗。将流感疫苗施用于人体后,人体将对进入人体的少量减毒流感病毒产生某些免疫抗体。当人体受到流感病毒的大规模入侵时,流感疫苗在人体内产生的抗体将迅速开始产生大量抗体并发挥抗流感病毒功能,从而实现杀死病毒对抗流感的效果。

    如果没有注射过流感疫苗的人本身是没有抗体的,一旦感染了流感病毒,人体就会激活免疫系统并产生针对流感病毒的抗体。流感疫苗可以节省抗体生成的时间,而人体对流感病毒的反应更快。

    打流感疫苗的重要性

    1、流感病毒感染对患者的日常生活有很大的影响。疫苗接种的好处也是比较多的。第一个优点是它可以建立一种保护,可以有效地避免婴幼儿出现流感的症状。

    2、流感疫苗接种的第二个好处是有效减少呼吸道感染。有些孩子可能因天气或长期身体免疫力低而导致上呼吸道感染或感冒。流感疫苗接种可有效预防疾病。

    3、流感疫苗的第三个好处是避免某些方面身体不适的症状,有效避免流感病毒过度治疗的现象。

    4、增强孩子抵抗力,避免孩子经常生病。

    流感疫苗一定能预防流感吗

    流感疫苗预防疾病无法达到百分之百。虽然流感疫苗并非我们想象的那样完美,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流感的预防上,它仍然是最有效的措施,只要孩子已经超过六个月的月龄应该每年都注射流感疫苗。

    流感病毒并不能百分之百的预防流感发生,所以这也要求家长在看护宝宝和宝宝接触时,注意做好个人卫生工作。出门回来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洗手换衣服,将宝宝和外界的感染源彻底隔离。家长也应注意自身的防护,积极接种流感疫苗,防止自己被传染后感染孩子。

  • 泠青沼
    回复
    2024-03-30 23:23:29

    疫情升温!2岁童未打疫苗染流感亡!家有婴幼儿应注意这几点国内流感疫情缓慢上升,虽仍处低点,但近期早晚温差大,且持续有流感并发重症及死亡个案出现,提醒民众不可掉以轻心;另由于目前国内0.5mL剂型公费流感疫苗数量有限,建议民众接种前,先向合约院所确认是否还有疫苗,避免白跑一趟;而6个月以上至3岁以下幼儿接种之0.25mL剂型则不受影响,吁请家长应尽速带婴幼儿完成接种,降低流感病毒对婴幼儿健康的威胁。 流感疫情持续加温!上周新增2个死亡病例,其中一个为2岁女童

    依据疾管署监测资料显示,国内上周(11月25日至12月1日)类流感门急诊就诊人次计56,843,较前一周略升;另上周新增2例经审查与流感相关死亡病例,为北部80多岁及东部2岁个案,分别感染H3N2及H1N1,均未接种流感疫苗。今(2018)年自10月1日起累计89例流感并发重症病例,感染型别以H3N2为主(59例,占66%),其中10例死亡(感染H1N1及H3N2各5例);近4周社区流感病毒以H3N2为主。近期北半球温带地区国家流感活动度开始呈上升趋势,但整体活动度仍维持低水平,其中加拿大、韩国及美国已达流行阈值;各国检出病毒型别以H1N1为主,惟韩国、新加坡及欧洲为H1N1及H3N2共同流行。

    今年度公费流感疫苗自开打以来,截至12月3日接种数超过451万剂,目前0.5mL剂型剩余量约61.7万剂;0.25mL剂型剩余量约10.8万剂。因应国内流感疫情,疾管署自12月1日起已扩大公费流感抗病毒药剂适用对象,增加「有发烧之??感患者,且家人/同事/同班同学有??感发病者」,类流感患者凡经医师临床判断判定符合公费药剂用药条件者,无须快筛,即可开立公费药剂。民众可透过疾管署「流感防治一网通」查询各县市公费流感疫苗及公费流感抗病毒药剂合约院所。

    疾管署再次提醒,防范流感病毒,除了接种流感疫苗外,民众平时应做好手部卫生及咳嗽礼节,如有呼吸道症状应配戴口罩尽速就医,尽量避免出入人潮拥挤、空气不流通的公共场所,并落实生病不上班、不上课。

    孕妇、宝宝、65岁以上年长者为流感高危险群

    5岁以下的婴幼儿、孕妇、65岁以上的老人、有慢性疾病的人(例如: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皆为抵抗力较差的高危险群。6个月以上至国小学童、老人、孕妇通常更需要流感疫苗的保护。但一定有人会怀疑:「孕妇接种流感疫苗安全吗?」其实孕妇接种流感疫苗很安全,而且部分抗体可以借由胎盘与脐带传给胎儿,抗体大约可以维持6个月左右,正好可以弥补「宝宝6个月以上才建议接种流感疫苗」所形成的空窗期。

    这些症状,请爸妈提高警觉!

    爸妈要注意的是,宝宝如果感染流感,变化往往比较急性,疾病的严重度比较强,并发症也可能比较多。但宝宝的症状通常都较不典型,所以很难察觉到宝宝是哪里不舒服,若发现宝宝高烧38度以上,且超过3天,或是剧烈咳嗽越来越严重,甚至会喘,宝宝的活力与食欲明显降低,不断哭闹与躁动不安、嗜睡等情形,爸妈都要提高警觉,随时注意宝宝状况,并尽快就医做详细检查喔~

    不过要特别提醒爸妈,千万别自行让孩子服用克流感的药物,应由医师判断是否需要,因为克流感的药物是针对流感病毒所研发的特效药,如果只是普通感冒而服用,不但无效,还可能要承受克流感的副作用,例如:肠胃不适、幻觉等,爸妈不要任意给孩子乱吃药喔!

    11招预防流感,接种疫苗是关键

    1.有呼吸道症状时应配戴口罩。

    2.打喷嚏应用面纸或手帕遮住口鼻,也可用衣袖代替。

    3.于流感流行期间,尽量不要带宝宝出入人潮拥挤、空气不流通的公共场所,减少病毒感染机会。

    4.如有类流感症状,应充分休息,待痊愈后再上班、上学,以免病毒于同侪间传播造成疫情发生。

    5.加强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避免接触传染。

    6.一旦出现呼吸困难、急促、发绀(缺氧)、血痰或痰液变浓、胸痛、意?改变、低血压等流感危险征兆应尽速就医,并依医师指示服药,降低重症风险。

    7.如果情况允许,3岁以前尽量别让宝宝去托婴中心或幼儿园,因为这些地方都比较容易有宝宝群聚感染情形的发生。

    8.孕妇应先接种流感疫苗,提供胎儿部分保护力。

    9.产后哺喂母乳。母乳可提供部分来自母亲的抗体给宝宝。

    10.6个月以上的宝宝可以接种疫苗,目前到孩童国小4年级前都有健保给付,要注意8岁以下才第一次接种的幼童,需要间隔1个月后接种第2剂,强化免疫反应。

    11.建议其他家人也接种流感疫苗,以免大人从外面将病毒感染原带回家,而且家人皆接种疫苗比较能够降低宝宝感染流感的机率。

  • 木槿
    回复
    2024-03-30 23:23:29

    建议:你好,我从事疫苗针对传染病控制工作。首先,你孩子接种过流感疫苗后出现发烧的症状,原因有两个:一是疫苗接种后的一般反应,在接种疫苗后,少部分人会有红、肿、热、痛的症状,这属于疫苗接种的一般反应;二是,你孩子在发烧的潜伏期接种率流感疫苗,也就是说你孩子在接种流感疫苗时已经感染流感病毒了,只是还没有表现出来症状,而接种流感疫苗后正好促使或者遇上感冒的发生,这时期你就是接种其他疫苗也很可能会出现感冒的症状。建议:1、流感疫苗的第二针可以不接种,但是建议你选择接种,这样有利于提高孩子的抵抗力;2、疫苗接种最好选择在上午,孩子休息一晚上,自身免疫系统处于最佳状态,疫苗接种后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很小;3、接种疫苗前,如发现孩子有感冒或发烧的现象,应在孩子痊愈后一周再行接种疫苗。祝你孩子健康!

  • 景天
    回复
    2024-03-30 22:22:19

    宝宝流感疫苗多久打一次

    绝大多数流感出现在11月到第二年2月,一般每一年10月、11月都能够打疫苗流感疫苗。流感疫苗打疫苗一次能够管一年,第二年需要再次再打。 这儿常说的流感疫苗,关键防止一些季节性流感,并不是对于某一种感冒病毒。流感和一般感冒症状不一样,一般现病史都情况严重,病症包含发烧、恶心想吐、呕吐、咳嗽、腹泻、喉咙疼、疲惫和孱弱、鼻塞、食欲不佳、流鼻水、浑身酸痛、头痛等。

    流感疫苗打后多久起效

    具体起效时间长短,个体可能有差异。疫苗是有赖于个体的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反应的,所以如果免疫系统不同,可能影响产生的抗体浓度和持续时间。

    接种流感疫苗后一般需要15天左右的时间产生有效的保护性抗体。 所以,建议要在流感流行高峯前的1个月左右就开始接种,才能更有效地发挥疫苗的保护作用。一般在每年流感流行前的9至11月份接种流感疫苗比较合适,可获得60%—90%的保护效果。

    流感疫苗每个孩子都要打吗

    其实,如果孩子本身的身体素质比较好,那么,这种情况下并没有必要注射这种疫苗,但是,要是孩子的身体并不好,那么,他们对抗病症的能力自然也就比较差,这种情况下就建议给孩子打一针疫苗,另外,不要觉得注射了疫苗就万事大吉了,家长还是要给孩子保暖和在流感猖獗的时候不要带孩子去公共场所。

7岁儿童擦伤脸部,出脓,怎么办?

儿童腹泻怎么办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