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疸没有办法预防,属于每个新生儿都需要经历的过程,只不过有的孩子比较严重,有的孩子比较轻,如果新生儿出现黄疸可让孩子多吃多排泄,将体内的胆红素及时的排出体外,避免胆红素在体内停留时间过久,肠内壁重新吸收后,使黄疸反复发作,也可适量的进行阳光照射,有助于孩子退黄。
分类:生活 >> 育儿
解析:
黄疸是由于体内胆红素增高而引起皮肤巩膜等黄染的现象。新生儿黄疸较常见,引
起的原因多而复杂且可导致胆红素脑病(核黄疸),常引起死亡或严重后遗症。
【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
1.胆红素生成较多 新生儿每日生成的胆红素为成人的两倍以上,这是由于新生儿
初生时红细胞数相对多;其寿命比成人短20~40天,且破坏快;旁路胆红素来源多和血
红素加氧酶在生后7天内含量高,产生胆红素的潜力大引起。
2.肝功能不成熟 肝细胞内 Y、Z蛋白含量低,对胆红素摄取能力差,5~15天达到
成人水平;肝细胞内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UDPGT)的量及活力不足,形成
结合胆红素的功能差。
3.肠肝循环特殊 新生儿刚出生时肠道内正常菌群尚未建立,不能将进入肠道的胆
红素转化为尿胆原和粪胆原。且新生儿肠道内?-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较高,将肠道内结
合胆红素水解成葡萄糖醛酸和未结合胆红素,后者又被肠壁吸收经肝门静脉达肝。加重
了肝的负担。
因此,新生儿摄取、结合、排泄胆红素的能力仅为成人的l%~2%,极易出现黄疽。
【新生儿黄疸分类】
(一)生理性黄疸
大部分足月儿在生后 2~3天出现黄疸,5~7 天最重,10~14天 消退,早产儿可延
迟至3~4周,一般情况良好。早产儿血清胆红素<257umol/L(15mg/dl)作为生理性黄
疸的上界目前认为欠妥,因较小的早产儿即使胆红素<171umol/L(10mg/dl)也可能发
生胆红素脑病。
(二)病理性黄疸
1·特点 ①黄疸在24h内出现;②黄疸程度重、发展快,血清胆红素>205umol/L(12mg
/dl)或每日上升>85umol/L(5mg/dl)。③黄疸持续过久(足月儿>2周,早产儿>4
周)或退而复现,并进行性加重;④血清结合胆红素>26umol/L(1.5mg/dl)。
2.原因
(1)感染性: ①新生儿肝炎,大多因病毒通过胎盘传给胎儿或通过产道时被感染,以
巨细胞病毒、乙型肝炎病毒为常见;②新生儿败血症、尿路感染,由于细菌毒素加快红
细胞破坏、损坏肝细胞所致。
(2)非感染性: ①新生儿溶血(见本节);②胆道闭锁;③母乳性黄疸;④胎粪延迟
排出;⑤遗传性疾病如红细胞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缺陷等;③药物性黄疸如维
生素K。等;①其他如低血糖、酸中毒、缺氧、体内出血和失水等均可加重黄疸。
【治疗原则】
1.找出原因,采取相应的治疗。
2.降低血清胆红素蓝光疗法(参阅第五章第五节);提早喂养和保持大便通畅。
3· 保护肝,控制感染不使用对肝有损害及可能引起溶血及黄疸的药物。
’4.适当输血浆和白蛋白,防止胆红素脑病发生。
5.纠正缺氧和水、电解质紊乱,维持酸碱平衡。
二、新生儿溶血病
新生儿溶血病(hemolytic disease of the newborn)是指母婴血型不合,母血中对
胎儿红细胞的免疫抗体IgG通过胎盘进入胎儿循环,发生同种免疫反应导致胎儿、新生儿
红细胞破坏而引起的溶血。
【病因和发病机制】 目前已知血型抗原有160多种,但新生儿溶血病以ABO血型
系统不合最为多见,其次是Rh血型系统不合。主要是由于母体存在着与胎儿血型不相容
的血型抗体(IgG),这种IgG血型抗体可经胎盘进入胎儿循环后,引起胎儿红细胞破坏,
而出现溶血。
(一) ABO血型不合
母亲多为 O 型,婴儿 A型或 B型,如母为AB型或婴儿为O型则均不会发生溶血。
由于自然界中广泛存在A、B血型物质,因此,O型血妇女通常在孕前早已接触过A、B
血型物质的抗原物质 *** ,其血清中产生了相应的抗A、抗B的IgG型抗体,妊娠时经
胎盘进入胎儿血循环引起溶血,故ABO血型不合者约50%在第一胎即可发病。
(二) Rh血型不合
Rh血型有6种抗原(C、c;D、d;E、e),其中 D抗原最早被发现且抗原性最强,
临床上把凡具D抗原者称Rh阳性,反之为阴性。我国汉族人大多为Rh阳性,仅0.34%
为Rh阴性。
当胎儿红细胞的Rh血型和母亲不合时,若胎儿红细胞所具有的抗原确为母体缺少,
一旦胎儿红细胞经分娩时胎盘失血进入母体循环,使母体产生相应的血型抗体。由于初
次母体致敏,免疫反应发展缓慢且产生的是IgM型弱抗体并不能通过胎盘,到以后产生
IgG型抗体时,胎儿已经娩出,因此Rh溶血病般不会在第1胎发生。当发生初次反应
后的母亲再次怀孕时,即使分娩时进入母体的胎儿血量很少(0.01~0.lml),亦能很快
地发生次发兔疫,产生大量IgG型抗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引起溶血。因此Rh溶血
病症状随胎次增多而越来越严重。极少数未输过血的母亲在怀第1胎时就发生Rh溶血
病,这可能与产妇是Rh阴性而产妇的母亲为Rh阳性有关。
Rh血型不合溶血病主要发生在Rh阴性孕妇和Rh阳性胎儿,但也可发生在母婴均
为阳性时,这主要是由抗E,抗C或抗e、c等引起。其中以抗E较多见。
【临床表现】 症状的轻重和母亲产生的IgG型抗体量、抗体与胎儿红细胞结合程度
及胎儿代偿能力有关。ABO溶血症临床差异很大,Rh溶血症常比ABO溶血者严重。
1.胎儿水肿 患儿出生时全身水肿,皮肤苍白,常有胸、腹腔积液,肝脾肿大及贫
血性心力衰竭,如不及时抢救大多死亡,严重者为死胎。
2.黄疸 Rh溶血者大多在24小时内出现黄疸,ABO溶血病大多在出生后2~3天
出现,黄疸发展迅速。
3· 贫血 Rh溶血者,一般贫血出现早且重;ABO溶血者贫血少,一般到新生儿后
期才出现。重症贫血易发生贫血性心力衰竭。
4.胆红素脑病(bilirubin encephalopathy)是指游离胆红素通过血脑屏障引起脑组
织的病理性损害,又称核黄疸。一般发生在生后2~7天,早产儿尤易发生,当血清胆红
素>342umol/L(20mg/dl)易引起核黄疸,需积极处理。
【治疗原则】
1.产前治疗 可采用孕妇血浆置换术、宫内输血和考虑提前分娩。
2.产后治疗 包括换血疗法、蓝光疗法(参阅第五章第五节)、纠正贫血及对症治疗
(可输血浆、白蛋白,纠正酸中毒、缺氧,加强保暖,避免快速输入高渗性药物)。
三、新生儿黄疸的护理
【常见护理诊断】
1.活动无耐力(activity intolerance) 与红细胞大量破坏引起贫血有关。
2.潜在并发症,胆红素脑病 与胆红素通过血脑屏障有关。
3.知识缺乏(家长) 与缺乏对黄疸的认识有关。
【护理措施】
(一)了解黄疸程度
1.观察皮肤 根据患儿皮肤黄染的部位和范围,估计血清胆红素,判断其发展速度。
2.光照疗法护理(参阅第五章第四节)
3.耐心喂养患儿 黄疸期间常表现为吸吮无力、纳差,护理人员应按需调整喂养方
式如少量多次、间歇喂养等,保证奶量摄入。
(二)严密观察
1.生命体征观察 体温、脉搏、呼吸及有无出血倾向,尤其在蓝光照射时,加强监
测次数,注意保暖,确保体温稳定,及时发现呼吸变化并积极处理。
2.神经系统 主要观察患儿哭声、吸吮力和肌张力。从而判断有无核黄疸发生。
3.大小便观察 大小便次数、量及性质,如存在胎粪延迟排出,应予灌肠处理,促
进大便及胆红素排出。
4.处理感染灶 观察皮肤有无破损及感染灶,脐部是否有分泌物,如有异常及时
处理。
5.补液管理 合理安排补液计划,及时纠正酸中毒。根据不同补液内容调节相应的
速度,切忌快速输入高渗性药物,以免血脑屏障暂时开放,使已与白蛋白联结的胆红素
也可进入脑组织。
(三)健康教育
① 使家长了解病情,取得家长的配合; ②对于新生儿溶血症,作好产前咨询及孕妇
预防性服药;③发生胆红素脑病者,注意后遗症的出现,给予康复治疗和护理。④若为
母乳性黄疸,嘱可继续母乳喂养,如吃母乳后仍出现黄疸,可改为隔次母乳喂养逐步过
渡到正常母乳喂养。若黄疸严重,患儿一般情况差,可考虑暂停母乳喂养,黄疸消退后
再恢复母乳喂养。⑤若为红细胞G6PD缺陷者,需忌食蚕豆及其制品,患儿衣物保管时
勿放樟脑丸,并注意药物的选用,以免诱发溶血。
黄疸是新生儿常见的问题,由于新生儿肝脏功能尚未健全,胆红素堆积会导致皮肤、黏膜和巩膜变黄。为了及时发现黄疸,家长需要密切观察宝宝的身体变化,本文将为你介绍如何预防和发现黄疸。
?密切观察
家长可以在宝宝出生后一周密切观察宝宝皮肤、巩膜、手心、脚心以及小便和大便的颜色变化,如果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
?生理性和病理性黄疸
黄疸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病理性黄疸需要到医院检测黄疸指数,并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家长要避免混淆生理性和病理性黄疸,以免自行护理不当导致严重后果。
?及时就医
如果你对黄疸有任何疑问或担忧,请及时咨询医生或专业人士的建议。家长应该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
预防新生儿黄疸,主要从两方面来讲。
?????母亲血型
看母亲是不是O型血或者是RH阴性血型。如果妈妈是任意一种血型,在产前就应该及早的早期诊断,及早干预,特别是RH溶血症,怀孕以后要定期监测抗体的变化,必要时给予干预处理。
?充足喂养
在孩子生后,要保证孩子充足的喂养,让孩子大便排出比较顺畅,有正常的大便。这样,胆红素的肝肠循环吸收就会减少,也就是胆红素排出的比较顺利了。
?严密监测
一定要在生后的1周以内严密的监测黄疸的变化。这样才能够有效的预防新生儿黄疸,及早的干预,更重要的是减少明显的黄疸。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常见的一种疾病,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生理性黄疸较轻,不会影响小儿智力,而病理性黄疸则可能导致严重后遗症。本文将为孕妇介绍预防胎儿黄疸的方法,帮助孕妇更好地保护胎儿健康。
?饮食有节
孕妇需注意饮食,避免生冷、过饥过饱,禁酒和辛热之品,以防损伤脾胃。
?观察黄疸
婴儿出生后,密切观察巩膜黄疸情况,发现黄疸应尽早治疗,并观察黄疸色泽变化以了解黄疸的进退。
?预防服药
如曾生过有胎黄的婴儿,再妊娠时应作预防,按时服用中药。
?观察症状
需注意观察胎黄婴儿的全身症候,如精神萎靡、嗜睡、吮乳困难、惊惕不安、两目斜视、四肢强直或抽搐等,以便及时处理重症患儿。
?换血准备
需进行换血疗法时,及时做好病室空气消毒,备齐血及各种药品、物品,严格操作规程。
?预防心力衰竭
密切观察心率、心音、贫血程度及肝脏大小变化,早期预防和治疗心力衰竭。
?皮肤清洁
注意保护婴儿皮肤、脐部及臀部清洁,防止破损感染。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