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健康早知道>儿科

婴儿病理性吐奶因怎么样处理

时间: 阅读:2659
婴儿病理性吐奶因怎么样处理
提问 回复

最佳回答

推拿按摩助人为乐

推拿按摩助人为乐

2025-07-28 03:02:42

婴儿病理性吐奶如果是消化不良导致的,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多潘立酮混悬液来进行治疗。如果是感冒引起的,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小儿感冒颗粒等药物进行治疗,也可以在医生的建议下使用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等药物来缓解不适症状。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祝由师
    回复
    2024-03-31 01:01:42

    宝宝吐奶是很多家长都会遇到的问题。但是,你知道宝宝吐奶的原因吗?本文将为你详细介绍宝宝吐奶的两种可能原因及处理方法。
    ?生理性吐奶
    生理性吐奶是与宝宝的生理结构有关的。因为小宝宝的胃是水平的,而且贲门括约肌相对松弛,幽门括约肌则比较紧张。当宝宝吃得过饱或是胃部受到压迫(比如换尿片、抱姿不正确)时,就可能会出现“溢奶”或“呕奶”的现象。
    ?病理性吐奶
    病理性吐奶,则可能是由于宝宝着凉或是与病人接触导致的胃肠道功能紊乱。这种情况下,宝宝吐奶的同时可能还会伴有腹泻症状。如果怀疑是病理性吐奶,建议及时就医哦。
    ?小贴士
    平时一定要多注意宝宝吃奶部位的卫生问题,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宝宝的健康。
    ?祝愿
    祝愿每一个宝宝都能健康成长,家长们也能更加轻松愉快地陪伴宝宝度过每一个美好时光!

  • 匿名用户
    回复
    2024-03-31 01:01:42

    新生儿爱吐奶的缓解方法

    新生儿爱吐奶的缓解方法,新生儿吐奶是一种常见的现象,有时属于普通的吐奶现象,主要是由于爸妈喂养不当所造成的,但也有因疾病导致的,所以爸妈要科学喂养和加强护理,一起来看看新生儿爱吐奶的缓解方法。

      新生儿爱吐奶的缓解方法1

      新生儿吐奶怎么办?

      1、生理性吐奶:

     (1)妈妈在孕期的时候,要注意乳房保护,有奶头凹陷的妈妈,要逐渐把奶头提拉出来,以便于宝宝出生后吸奶。用奶瓶喂奶时,要注意橡皮奶头扎眼不要过大,防止宝宝吸奶过急、过冲。

     (2)喂奶次数不宜过多,每次喂奶量不宜过大。

     (3)喂奶前不要让宝宝过于哭闹。

     (4)喂奶时要使奶瓶中的奶水充满奶头,这样可以防止宝宝胃内吸入过多的空气而导致吐奶。

     (5)喂奶后不要过早的翻动宝宝,最好把宝宝竖起来,轻轻拍打背部,使其打出几个饱嗝后,再放回床上,这样宝宝就不容易发生吐奶现象了。

     (6)容易吐奶的宝宝,在喂奶后,最好将他的床头抬高一点,头侧位睡,防止吐奶时发生窒息或引起吸入性肺炎。以上为新生儿生理性吐奶,不需要特殊治疗,爸妈只需要合理喂养和加强护理,随着宝宝月龄的增长和胃肠功能逐渐完善,就会慢慢好转。

      2、病理性吐奶:

     如果宝宝在出生后24小时就开始吐奶,量较多,甚至呈喷射状吐奶,或者除吐奶外还伴有其他异常的症状体征,这表明宝宝是因为生病而引起的吐奶,属于病理性吐奶,爸妈应该及早带宝宝去医院就诊。病理性呕吐的常见原因是食管闭锁、胃食管反流、肥厚性幽门狭窄、肠旋转不良等先天性消化道畸形,确诊后应手术治疗。

      新生儿吐奶严重怎么回事?

      1、生理原因:

     宝宝的胃不像大孩子和成人那样垂向下方,而是呈水平位。这样就会使得胃的容量变小,存放食物少。另外,由于宝宝食管肌肉的张力比较低,贲门比较松弛,关闭不紧,所以很容易被食物“破门而出”,导致吐奶。这些生理性的吐奶,等宝宝再长大一点后,胃垂向下、肠道蠕动的神经调节功能和内分泌胃酸及蛋白分解酶的功能渐渐增强,才不会吐奶。

      2、病理原因:

     感冒、细菌感染、便秘、幽门狭窄、食管闭锁、肠闭锁、肠旋转不良、先天性巨结肠等,都会造成宝宝异常吐奶。喂奶是个技术活,妈妈们在喂奶时,如果操作不当,可能导致宝宝吐奶:

     (1)喂奶姿势不当、喂奶过快、奶量过多或两餐间隔时间太短。

     (2)喂奶时翻动小儿过多。

     (3)过早添加辅食。

     (4)以奶瓶喂食时,奶嘴的洞口过大,造成奶汁流出过快,来不及吞咽等等。

     在给宝宝喂奶粉时,大家要注意严格按照罐身标注的冲调比例来,奶粉冲太浓或太淡,也可能让宝宝引起吐奶。宝宝吐奶时,妈妈们一定要分辨是生理原因、病理原因还是自己喂养不当的原因,从而决定如何解决宝宝吐奶的烦恼。

      如何预防新生儿吐奶?

     1、采用合适的喂奶姿势:尽量抱起宝宝喂奶,让宝宝的身体处于45度左右的倾斜状态,胃里的奶液自然流入小肠,这样会比躺着喂奶减少发生吐奶的机会。

     2、喂奶完毕一定要让宝宝打个嗝:把宝宝竖直抱起靠在肩上,轻拍宝宝后背,让他通过打嗝排出吸奶时一起吸入胃里的空气,再把宝宝放到床上,这样就不容易吐奶了。

     3、吃奶后不宜马上让宝宝仰卧,而是应当侧卧一会儿,然后再改为仰卧。

     4、喂奶量不宜过多,间隔不宜过密。

      新生儿爱吐奶的缓解方法2

      溢奶现象

     与婴儿吐奶现象相近的有另外一种,叫溢奶,很多时候,年轻的妈妈们往往很容易将吐奶与溢奶相混淆。溢奶是指宝宝在食奶之后或进食了其他事物之后,胃中的食物身不由己的反流到宝宝的口腔之外的情形,导致有少量的奶样物质溢出。一般来说,吐奶的量比溢奶的量要大,溢奶常吐出一、两口就自行停止;吐奶多发生于吃过奶之后的一段时间,而溢奶则是发生于刚吃完奶之后便发生。一般而言,随着宝宝的逐渐生长发育,吐奶与溢奶现象都会有明显的改善。

      新生儿吐奶的原因

     导致婴儿吐奶的原因也较为复杂,常见的原因大致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生理性吐奶。生理性吐奶是婴儿时期常见的生理反应,由于宝宝的肠胃发育尚不健全,且胃口较小,其食管连接部位的贲门较宽,其关闭效果与成年人相比较差,但其小肠处的幽门又较紧,这样特别不利于通气。当宝宝在吃奶或者进食时,一旦吸入了空气,空气进入其微小的胃部,则会将刚进食的奶水挤出来,导致吐奶的'发生;二是病理性吐奶。病理性吐奶是因为宝宝身有疾患所引发的吐奶,宝宝如果患有流感、咳嗽、脑炎、肠胃消化不良等疾患,往往都会引发吐奶的发生。

      婴儿吐奶怎么办?

     一般来说,如果婴儿偶尔吐一、两次奶,其状态如果不错,多为正常的生理反应,但如果接连不断的连续吐奶,则要引起我们的注意了,要观察婴儿是否有发生症状,察看其大便的情况,注意其精神状态如何,如果症状较重,应尽快的带宝宝到医院的儿科就诊。

     在给婴儿喂奶时,要注意让宝宝的嘴将整个奶头含住,尽量不要留有空隙,防止空气吸入宝宝的肠胃。用奶瓶给宝宝喂奶时,要注意让奶嘴里充满奶水,奶嘴里奶水太少,容易导致宝宝吸进空气。在给婴儿喂完奶后,不要立即让宝宝平卧,要让宝宝趴在父母的肩上,轻拍婴儿的背部,让奶水充分的吸收,防止吐奶的发生。在宝宝咳嗽时,注意不要喂奶。

     在宝宝感冒期间,喂奶时要格外谨慎,喂奶的速度要慢,要少食多餐。要注意喂奶的姿势,不要让宝宝仰卧着吃奶,在婴儿吃完奶之后,尽量让宝宝适当的多站立一会儿,躺卧时尽量选择右侧卧位,枕头稍微高些,这些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的缓解宝宝吐奶的发生几率。

  • 芍药
    回复
    2024-03-31 01:01:42

    新生儿吐奶严重有生理和病理两方面的原因,喂养姿势不对,喂奶过快,过早添加辅食等也是造成新生儿吐奶严重的原因。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新生儿吐奶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生理原因
    宝宝的胃容量小,食管肌肉的张力低,食物很容易吐出。另外,由于宝宝食管肌肉的张力比较低,贲门比较松弛,关闭不紧,所以很容易被食物破门而出,导致吐奶。
    ?病理原因
    感冒、细菌感染、便秘、幽门狭窄、食管闭锁、肠闭锁、肠旋转不良、先天性巨结肠等,都会造成宝宝异常吐奶。
    ?喂养不当
    喂奶姿势不当、喂奶过快、奶量过多或两餐间隔时间太短;喂奶时翻动小儿过多;过早添加辅食;以奶瓶喂食时,奶嘴的洞口过大,造成奶汁流出过快,来不及吞咽等等这些喂养不当都会导致宝宝吐奶。
    ?解决方法
    分辨吐奶原因,采取相应的解决方法。生理性吐奶不需要特殊处理,只要保持宝宝的体重增长正常,精神状态好即可。病理性吐奶需要及时就医。喂养不当的吐奶,家长应该注意喂奶姿势、奶量、喂奶时间等,避免过快过多喂奶,过早添加辅食等。如果宝宝吐奶严重,可以采用侧卧喂奶、竖抱喂奶等方法。

  • 祝由师
    回复
    2024-03-31 00:00:32

    ?抱起婴儿
    妈妈喂奶时应尽量抱起婴儿,让婴儿的身体处于45度左右的倾斜状态。使胃里的奶液自然流入肠内。
    ???轻拍背部
    喂奶后要抱起婴儿,使之头伏在母亲肩上,轻拍背部直至打出响嗝,让胃内气体排出后,再放下并取右侧卧位,头部稍抬高,过会儿再改为仰卧位,这样就可以减少吐奶的发生。
    ?病理性因素
    许多病理性因素,如饮变质牛奶、先天性幽门狭窄、胃肠炎、溃疡病等,均可造成呕吐。这种呕吐量较多,较频繁,伴有奶块,甚至有绿色胆汁或血性物呕出,患急性脑膜炎时可呈喷射性呕吐,应及早到儿童医院诊治。

婴儿病毒感染拉肚子

婴儿脖子里有红色疙瘩怎么回事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