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健康早知道>儿科

婴儿肚子疼呕吐是为什么

时间: 阅读:6166
婴儿肚子疼呕吐是为什么
提问 回复

最佳回答

艾灸师小爱

艾灸师小爱

2025-10-15 20:45:11

婴儿肚子疼、呕吐,可能是吃了太多食物,导致肠胃负担加重引起的。如果病变的程度比较严重,也可能与肠胃炎有关。

如果是肠胃负担加重引起的,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按摩腹部改善症状。如果是肠胃炎引起的,需要遵医嘱服用肠炎宁颗粒治疗。

最新回答共有4条回答

  • 蓦山溪
    回复
    2024-03-31 14:14:34

  • 半夏
    回复
    2024-03-31 14:14:34

    你好,对于宝宝的腹痛最常见的原因是有两种,一个是饮食不当引起的肠痉挛,还有一种原因是肠系膜淋巴结炎的原因。
    1.如果是宝宝腹痛严重是需要到医院做一下腹部B超的检查。排除一下,我说的原因,肠系膜淋巴结炎,这个疾病病程一般是七天左右恢复。
    2.如果是肠痉挛是需要服用解痉止痛的药物。同时饮食上是需要注意不要吃生冷的食物。
    祝宝宝早日康复。

  • 半夏
    回复
    2024-03-31 13:13:24

    小儿经常肚子痛可由多种原因而致,要根据其腹痛的部位、程度、加重与减轻的诱因综合分析:1、若腹上区阵发性隐痛,食后加重伴轻度恶心食欲不振者,多为慢性胃炎所致。2、若食不洁食品后,致阵发性腹部疼痛恶心呕吐,吐后痛缓,呕吐物为未消化的食品,或泻粘液便者,多为食物中毒性腹泻。3、上腹偏右侧阵发性绞痛伴呕吐,呕吐出胆汁(即黄苦水)、蛔虫老,腹痛重,腹部体征多不明显,并随时可痛止如常人者,多为胆道蛔虫性腹痛。4、若以脐周围疼痛并无固定位置,有时可摸到肠管痉挛性包块或蛔虫条索状物,查口腔可出现蛔虫斑点者,多为肠蛔虫症。5、若右腹下区始则隐痛,渐加重伴发热,局部按压则加重者,多为阑尾炎。6、若每因寒冷及饮食不当,活动后而致腹部胀痛者多为肠痉挛而致。7、剧烈性腹痛伴呕吐,无大便及无气者,腹部可触及包块,外观可看到肠型者,多为肠梗阻、肠套叠。8、有些体征不明显,突然发作呈剧烈腹痛,又迅速缓解,时发时止,并有典型癫痫脑电图改变者,多为腹型癫痫。9、若脐部渐突拙,触之即疼,多为脐疝。10、若腹股沟处出现肿大包块,按之柔软、压痛或可向上托回者,多为腹股沟斜疝。
    家长要细心观察孩子腹痛的特点,分清功能性腹痛与器质性腹痛。若腹痛呈持续状态,体征较固定,哭闹异常表情烦躁,有逐渐加重趋势者,多属器质性病变,如肠梗阻、阑尾炎、腹膜炎。此类腹痛应尽早去医院诊治。若腹痛轻微或呈阵发性,并无明显压痛,腹部按之柔软,经过数小时观察,始终无加重,腹部无压痛、紧张、肿物或肠型,小儿较安静,多属功能性腹痛,如功能性肠痉挛、过敏性肠痉挛等。需要特别注重的是小儿急腹症,即腹部器质性病变有可能急需外科处理。其表现为绞痛,同时伴有腹胀、肠型或肿物、呕吐、便秘和肠鸣音亢进者,多为肠梗阻类病变;若腹痛呈持续性,同时存在全腹压痛、紧张、肠鸣音消失者,多为腹膜炎,应急速送医院治疗。

    首先祝你孩子早日恢复健康!我来给你介绍几则成功治愈“胃窦炎”的偏方:
    1)枝栀子9克、淡豆豉9克。水煎服,每日一剂。方用栀子苦寒清热除烦,豆豉辛甘微苦寒升散邪热,一宣一降,相须为伍,为其配伍特点。《伤寒论》栀子豉汤。
    2)人参10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炙甘草6克。上药研为粗末,每服6克,水煎服,每日一剂。方用人参补气,白术、茯苓健脾,不热不燥,平补不竣,共奏益气健脾之功,为其配伍特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四君子汤。
    3)橘皮、竹茹各12克、生姜9克、甘草6克、人参3克、大枣5枚。水煎服,每日一剂。方用橘皮理气和胃,降逆止呕,竹茹清胃止呕,共为君药,生姜和胃止呕;人参补中益气,共为臣药,甘草、大枣益气和中调药,为使药,诸药合用,清而不寒,补而不滞,共奏降逆止呃,益气清热之功。《金匮要略》橘皮竹茹汤。

    孩子肚子痛,自己很难跟医生讲清楚,父母要学会辨别宝宝的腹痛是功能性的,还是器质性的病变。日常生活中可以从以下5个方法来观察:

    方法1 从年龄看腹痛

    不同年龄宝宝的腹痛,其好发疾病亦各异。对于3岁以下尤其小婴儿而言,其语言功能尚未发育完善,所以不能完全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仅用哭吵来表达自己的不舒服,这时候家长一定要引起注意了,注意观察孩子的症状,好向医生介绍便于诊断。这一阶段多见肠套叠、小婴儿肠绞痛、嵌顿性疝以及肠道感染。

婴儿肚子疼吃什么药好

婴儿肚子疼用什么方法可以止痛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