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健康早知道>儿科

婴儿抗生素橘子味的可以用吗

时间: 阅读:1453
婴儿抗生素橘子味的可以用吗
提问 回复

最佳回答

溪黄草

溪黄草

2025-10-15 04:13:05

婴儿抗生素橘子味的一般情况下是可以用的,儿童抗生素药物主要是通过特殊人群而制定,能够减轻宝宝用药的抗拒感,正常情况下服用药物不会产生其他不良后果。

抗生素主要是起到消炎等作用,婴儿服用抗生素时应该在医生指导下,避免私自服药,造成不良反应。

最新回答共有4条回答

  • 山亭柳
    回复
    2024-04-01 02:02:15

  • 紫苏
    回复
    2024-04-01 02:02:15

    美国《流行病学杂志》刊登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半岁宝宝服用抗生素有危害。婴儿在6个月大之前使用抗生素,儿童期罹患哮喘危险会增加70%以上,使用抗生素与儿童期哮喘存在密切关联。宝宝服用抗生素有危害有哪些呢?

    一、什么是抗生素

    抗生素以前被称为抗菌素,事实上它不仅能杀灭细菌而且对霉菌、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立克次氏体等其它致病微生物也有良好的抑制和杀灭作用,通常将抗菌素改称为抗生素。抗生素可以是某些微生物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物质,用于治病的抗生素除由此直接提取外;还有完全用人工合成或部分人工合成的。

    通俗地讲,抗生素就是用于治疗各种非病毒感染的药物。 但是在临床使用中已经显现了许多副作用。抗生素杀菌作用主要有4种机制: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与细胞膜相互作用、干扰蛋白质的合成以及抑制核酸的转录和复制抑制。

    1、青霉素。青霉素是抗菌素的一种,是指从青霉菌培养液中提制的分子中含有青霉烷、能破坏细菌的细胞壁并在细菌细胞的繁殖期起杀菌作用的一类抗生素,是第一种能够治疗人类疾病的抗生素。青霉素类抗生素是?-内酰胺类中一大类抗生素的总称。

    2、红霉素、麦迪霉素、螺旋霉素、乙酰螺旋霉素、交沙霉素、柱晶白霉素等大环内酯的一类抗生素。

    3、金霉素、土霉素、四环素及半合成衍生物甲烯土霉素、强力霉素、二甲胺基四环素等由放线菌产生的四环素类广谱抗生素4、 链霉素,是一种从链霉菌(灰色链丝菌)培养液中提取出来的抗生素。链霉素的硫酸盐是白色或微黄色的粉末或结晶,易溶于水,比较稳定,对某些杆菌,特别是结核杆菌,具有显着的抑菌乃至杀菌作用。链霉素主要用于治疗结核病、鼠疫、百日咳、细菌性痢疾和泌尿道感染等。

    5、氯霉素,是从委内瑞拉链霉菌分离提取的广谱抗生素。

    二、宝宝服用抗生素有危害

    据国外媒体1月6日报道,美国《流行病学杂志》刊登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婴儿在6个月大之前使用抗生素,儿童期罹患哮喘危险会增加70%以上。

    美国耶鲁大学科学家发现,如果婴儿在生命头几个月就接受一个疗程的抗生素治疗,那么日后罹患不可治愈型哮喘的危险会增加40%。为了治疗难治感染而接受第二个疗程抗生素治疗的婴儿,其哮喘危险会增加70%。

    科学家表示,即便哮喘家族病等因素可以解释一些孩子罹患哮喘的原因,但是,小儿使用抗生素与儿童期哮喘之间依然存在密切关联。儿童期,男孩哮喘发病率比女孩更高,但是青春期时,女孩哮喘几率比男孩高。多项研究暗示,小儿过早使用抗生素是导致哮喘的关键因素之一。

    很多小儿因为胸腔感染而接受抗生素。但是一些专家认为,导致日后哮喘危险增加的正是小时候的胸部感染,而非抗生素惹的祸。另一些专家认为,哮喘家族病史更可能是增加哮喘危险的病因。

    耶鲁大学科学家调查了1400名儿童,目的是为了探明小儿使用抗生素是否会导致6岁前哮喘危险升高。新研究特别关注6个月大之前因为非胸腔感染而使用过抗生素的孩子。研究还涵盖一些无哮喘家族病史的孩子。

    耶鲁大学科学家发现,半岁前使用抗生素会扰乱小家伙肠道保护性微生物的平衡,婴儿肠道的这些微生物具有防病作用。早期保护性微生物(特别是肠道中的微生物)对于儿童期成熟而平衡的免疫系统非常必要。而抗生素(特别是广谱抗生素)的使用,会改变孩子肠道菌群,进而导致免疫系统失衡,抗过敏反应能力削弱。

    专家表示,新研究结果提醒广大医生,婴儿(特别是对于那些低危险患儿)应尽量避免使用抗生素。

    三、抗生素服用误区

    误区1:抗生素就是消炎药

    抗菌药指治疗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等病原微生物引起感染性疾病的药物,也称为抗生素,如各种青霉素、头孢菌素等。由于很多感染表现为红、肿、热、痛等炎症症状,因此有人将可治疗细菌感染的抗菌药称为消炎药。而实际上,消炎药和抗菌药是两类药。

    误区2:越“高级”越好

    不少患者觉得抗生素越“高级”越好,其实是一种误区。每种抗生素都有自身的特性,优势劣势。所谓“高级”,一般是针对抗生素新旧和价格而言,并非指 对某种感染更有效。选用抗生素,需要因病、因人选择,对症下药。如老牌药红霉素,价格便宜,对支原体感染引起的肺炎有较好疗效,而相对较新、价格较高的三代头孢菌素对这类病无效。盲目用“更高级”的抗生素,易引起耐药,可能在今后出现较严重的细菌感染时无药可用。

    误区3:吃抗生素预防感染

    很多人腹泻、手上出现小伤口时,会自行服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实际上,抗生素预防感染只能在特定情况使用,有严格的适应症,如做结肠和直肠手术前可使 用等。若在没有感染性疾病的情况下,动不动就使用抗生素来预防,反而会引起细菌耐药和体内菌群紊乱,增大感染风险。此外,出现轻微感染如皮肤表面的小疖肿 等,只要身体健康,抵抗力正常,均能自行痊愈,也无需使用抗生素。

  • 空青
    回复
    2024-04-01 01:01:05

    关于抗生素,很多家长都知道,但却不了解。在有些家长看来,抗生素是治疗宝宝疾病的万能药物,不管是感冒咳嗽,还是腹泻感染,抗生素都要用上。这样的不了解与“高估”,正是导致抗生素滥用的主要原因。滥用抗生素,不仅不能起到治疗的作用,甚至会对孩子造成危害。

    从源头管控,注意抗生素使用三大误区

      误区一:感冒就吃抗生素

      感冒是宝宝的常见病,但有些家长还没等确定病因,就凭经验赶紧给孩子服用抗生素,甚至要求打针输液,以求快速控制病情。其实这是不对的,因为90%的感冒都是由病毒感染引起,而抗生素“术业有专攻”,只针对细菌起作用,对于病毒引起的种种不适,则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盲目服用抗生素类药物不仅对病毒感冒无效,如果用药不当,使用了不适合婴幼儿的成人药品,还可能会给孩子的肝肾增加不必要的负担,甚至造成损害。

    误区二:腹泻滥用抗生素

      腹泻一般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过敏刺激、饮食不当、消化不良、天气突变等原因引起的非感染性腹泻,一般不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疗。而感染性腹泻中以轮状病毒感染所致的秋季腹泻最为常见,使用抗生素不仅无效,还可能有害。因为抗生素进入肠道后“敌我不分”,杀死有害菌的同时,对人体有益菌也会一并消灭,从而影响到宝宝肠道微生态环境的稳定,导致肠道菌群失衡,引起孩子腹泻、过敏、湿疹、便秘等一系列问题。滥用抗生素还会使得部分产生耐药性的有害菌在肠道中生存下来,开始大量繁殖,导致二次感染,使宝宝抵抗力下降,导致腹泻迁延不愈。当然,若孩子为细菌感染所致的腹泻(菌痢、霍乱等),则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

    误区三:咳嗽盲目使用抗生素

      宝宝一咳嗽,家长就会怀疑是不是嗓子“发炎”了,并根据自己的经验给宝宝服用阿莫西林、阿奇霉素、头孢等“消炎药”(抗生素)。事实上,许多疾病都可能出现咳嗽这一症状,而咳嗽是为了排出呼吸道分泌物或异物而做出的一种机体防御反射动作。也就是说,咳嗽是宝宝的一种保护性生理现象。对于咳嗽一定要鉴别原因再对症下药,而不是盲目用抗生素治疗。比如过敏性咳嗽,就不是细菌感染引起的炎症,这时使用抗生素不仅无效,反而会引起新的过敏反应。

    从现在开始,发挥益生菌免疫健康作用

      抗生素虽然是杀菌抑菌小能手,但也是“超级细菌”形成的加速器。长期无原则的使用抗生素会增加耐药性风险,进化出“超级细菌”,当宝宝真正需要抗生素时,则会面临无药可用的情况。基于此,越来越多专家建议利用微生态制剂调整肠道微生态环境平衡的办法来代替抗生素的使用,也就是通过增加肠道内有益菌(益生菌)的数量,使有益菌占据优势地位,抑制有害菌的生长繁殖,达到保持肠道微生态环境平衡,增强肠道自然抵抗力目的,从而有效预防和改善免疫低下、易生病、便秘、腹泻、过敏等常见疾病。不仅如此,补充益生菌还能克服服用抗生素导致的菌群失调、耐药性菌株增殖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等副作用,可以说是宝宝的“绿色抗生素”。

      肠道是人体最大的免疫系统,只有肠道健康,宝宝的身体健康才能有所保障。因此,家长可以为宝宝选择优质的益生菌产品服用,最好是大品牌生产的专为宝宝量身定制,且具有针对性功效配方的益生菌产品。市面上口碑不错的伊可新牌益生菌粉系列(伊儿乐、伊儿畅、伊儿敏、伊儿感)就完全符合这些要求。其中的“伊儿感”益生菌粉是针对易感冒宝宝设计的专业配方益生菌,能够增强宝宝免疫力,降低发烧、咳嗽、流涕的发生率,并有效缩短病程,且服用抗生素的同时也能减少对身体有益菌的伤害。另一款“伊儿畅”益生菌粉,是专门为有肠道问题的宝宝研制,能够双向调节便秘和腹泻,其中的“嗜酸乳杆菌NCFM”能够减少肠道内有害菌数量,恢复肠道微生态平衡;“乳双歧杆菌Bi-07”能够提高免疫力,减轻服用抗生素后对身体有益菌的伤害。“伊儿乐”益生菌粉还根据新生儿的肠胃适应性,将每袋(1.5g)活菌数量调整为50亿,可全面抗击便秘、腹泻、过敏、抵抗力低下等健康问题,适合宝宝长期服用。

婴儿抗生素腹泻治疗是怎样的

婴儿可以擦油吗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