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健康早知道>儿科

新生儿正确的抱姿是怎样的

时间: 阅读:7789
新生儿正确的抱姿是怎样的
提问 回复

最佳回答

佩兰

佩兰

2025-10-14 07:39:54

新生儿正确的抱姿是一只胳膊托住宝宝的脖子,另一只手抱住宝宝的屁股和腰,因为宝宝刚出生不久,宝宝一天几乎都在睡觉这时尽可能不要去抱宝宝,让宝宝多在床上躺着睡觉,如果抱的宝宝比较多的情况下,宝宝就会喜欢抱着她,当放下时就会哭闹,到时大人会感觉到非常的累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龙葵
    回复
    2024-04-01 07:07:15

    如何正确抱新生儿

     如何正确抱新生儿,新生儿是比较娇嫩的,需要家长格外的小心,新生儿怎么抱才对这个问题是每个新手妈妈都需要了解的,是最基本的事情。以下了解如何正确抱新生儿。

      如何正确抱新生儿1

      抱起仰卧新生儿的正确方法

     如果新生儿仰卧在床,可以把一只手轻轻放在其下背部及臂部的下面,另一只手在另一方面轻轻放于宝宝头下。

     这样,两只手同时用力,慢慢地抱起新生儿,使其身体有倚靠,头不会往后耷拉。抱起后,把头小心地转放到肘弯或肩膀上,使头部有依附。

      抱起俯卧新生儿的正确方法

     如果宝宝正在俯卧,抱起时,要先把一只手轻轻放在胸部下面,使前臂支住其下巴,再把另一只手放在臂下,慢慢的抬高,使其面转向、靠近成人的身体;

     那只支撑其头部的手向前滑动哦那个,直至宝宝的头舒适地躺在肘弯上,另一只手则放在其臂下及腿部。这样,新生儿就好像躺在摇篮里一样,感到舒适安全。

      抱起侧卧新生儿的正确方法

     新生儿如果是侧睡在床上,要抱起时,就要先把一只手轻轻放在头颈下方,另一只手放在臂下。

     把宝宝挽进手中,确保头不耷拉下来,慢慢地、轻轻地抬高,让其靠近身体抱住,然后前臂轻轻地滑向宝宝的头下方,这样可使头靠在肘部。

      仰卧放下新生儿的正确方法

     把一只手置于新生儿的头颈部下方,然后用另一只手抓住臂部,慢慢地,轻轻地放下,手要一直扶住宝宝身体,直到重量已落到床上为止。

     然后,从新生儿的臂部轻轻抽出那只手,用这只手稍稍抬高其头部,然后轻轻地抽出另一只手,再轻轻地放低宝宝的头,不要让头向后掉到床上,也不要太快的抽出手。

      侧着放下新生儿的正确方法

     先让新生儿躺在手臂中,头靠着肘部,托着宝宝头部的手臂轻轻落在床上,先轻轻抽出至于其臂下的那只手。用抽出的手,扶住宝宝的头,并轻轻太高,这是轻轻抽出至于其臂下的那只手。

     用抽出的手,扶住宝宝的头,并轻轻太高,这是再轻轻地抽出宝宝头下的那只手,然后轻轻地放下宝宝的头,就可以侧卧在床上了。

      如何正确抱新生儿2

     如果抱婴儿的时候,孩子正处在俯卧的状态,就可以把手放到胸部下方,可以让前臂把孩子的下巴先支撑住,另外一个手放到手臂下面,慢慢的抬高,靠近自己的身体,支撑头部的手可以慢慢的向前移动,一直到孩子的头部已经非常舒服的枕在手弯地方,另外一个手需要放在腿部以及臀部下方,这样孩子会觉得非常舒服。

     如果孩子是侧躺在床上,要把孩子抱起来,那么就需要把一个手放在孩子头颈下面,另一个手放在臀部下面,慢慢的把孩子抬起来,一定要慢一些,慢慢的抬高靠近身体,然后手臂滑向孩子的头部下方,让头部可以靠着手肘部位,这个动作也是非常舒服的。

      抱仰卧婴儿的正确方法

     孩子如果是仰卧在床上,家长想要把孩子抱起来就可以把一个手放在孩子的背部以及臀部下面,而另外一个手是需要放在孩子的头下面,两个手一起慢慢的把孩子给抬起来,靠近自己身体作为依靠点,这样才不会让头部耸拉,抱起来以后再慢慢的调整姿势,调整到舒适的状态就可以了。

      宝宝几个月可以竖着抱

     宝宝刚刚出生不久头部是非常软的,颈部没有支撑力,所以只能横着抱,让孩子慢慢长大以后就可以竖着抱,在三个月左右头才能初步的直立,这个时候发育还并不是非常完善,所以在三个月之后可以尝试着竖着抱,在竖着抱的时候倾斜的度可以稍微变得大一些,竖着抱孩子也可以分为不同的姿势,可以把孩子的背部朝着大人,坐在前臂上面,另外一个手要护住胸部,这样让背部靠着大人的前胸还是比较安全的一种方法,而且还可以让孩子比较有安全感。

     另外一种是面对面,让宝宝脸和大人相对,一只手需要拖住孩子的臀部,而另外一个手需要托住背部以及头颈部位,让孩子贴近大人的肩部以及前胸,抱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保护好,抱的舒服孩子的安全感才可以更好。

      抱婴儿的注意事项

     抱婴儿需要注意的事项是非常多的,在抱孩子之前最好把自己的手好好清洗干净,如果手上有有首饰,那么最好全部拿掉,一不小心就会对孩子的皮肤造成伤害,家长的手如果是比较冰凉的,那么最好能够反复搓热以后再抱孩子,这样孩子才会觉得非常舒服。

     在抱婴儿的时候动作一定要缓慢以及轻柔,即便孩子有哭闹情况也不要太过着急,只要抱的平稳就会有足够的安全感,慢慢的哭闹也就会停止,如果突然非常大力的把孩子抱起来,肯定会让孩子觉得很惊慌,会出现哭闹问题。

     抱婴儿的时候可以和孩子的眼睛相对,说一些比较温柔的话,虽然孩子还听不懂,但是听到熟悉的声音会觉得非常有安全感,可以让亲子之间的感情变得更好,孩子在三个月之前颈部的力量非常小,没有办法把头部更好的支撑住,所以头颈部受伤的几率就非常高,把孩子放到床上或者抱起来的时候,都需要把头颈部给保护好支撑住,这样可以避免受伤的情况出现。

     在抱婴儿的时候宝宝的腿一定不要蜷起来,应该要自然伸直,可以把宝宝放在妈妈的左边,这样就可以听到心跳声,也比较有安全感,而且妈妈也可以把右手腾出来,应对一些突发的情况,会更加安全。

     抱婴儿的时候一定要是清醒的时候,不要让孩子养成一直抱着才能睡觉的习惯,这种习惯非常不好,对大人来说也会觉得非常吃力,把孩子放在床上的时候,动作也要尽量轻柔一些,孩子躺得平稳以后再把手臂抽出来,背部躺在床上,仰卧的姿势是比较安全的。

      如何正确抱新生儿3

      新生儿怎么抱

     对于从未抱过幼小婴儿第一次做父母的成人来讲,看到这样一个弱小的婴儿的确会手足无措,心情紧张不知如何来抚抱他。而新生儿出生以后,刚刚离开母亲子宫内既宁静又暖和安全的生活环境,突然来到充满空气亮光的陌生世界,也十分不习惯,也感到惊慌不适,尤其被人抱起时头和颈得不到支持,有向下坠落感觉,会出现惊吓。

     因此作为妈妈爸爸要学会抚抱婴儿,使他受到支持,感到温暖安全,全身舒适放松愉快。这种贴身抚抱是亲子交往建立感情的第一步,对婴儿身心发育十分重要。从新生儿起就应一日多次抱起婴儿,逗引他,引他注视和他讲话。一般抱抚婴儿都在小儿睁眼睡醒时,当睡熟时尽量让他睡在小床上。

     抱起婴儿前可先用眼神或说话声音逗引,使他注意,一边逗引,一边伸手将他慢慢抱起。抱仰卧的孩子可一手伸至头颈后及背部,另一手从另一侧托住臀部和大腿,让他在你手臂上躺一会儿,使他感到安全舒适,再轻轻将他抱起,使他尽量靠近你躯体,紧紧依偎着你。亲切温暖安全的拥抱会让婴儿感到十分满足。抱俯卧的婴儿可一手托住婴儿下巴、颈胸,一手从外侧伸入下腹,抓住对侧臀部及大腿,轻轻将婴儿翻过来拥入你怀中。

      正确抱宝宝的方法

     1、手托法:用左手托住宝宝的背、颈、头,右手托住他的小屁股和腰。这一方法比较多用于把宝宝从床上抱起和放下。

     2、腕抱法:将宝宝的头放在左臂弯里,肘部护着宝宝的头,左腕和左手护背和腰部,右小臂从宝宝身上伸过护着宝宝的腿部,右手托着宝宝的屁股和腰部。这一方法是比较常用的姿势。

     3、不要竖着抱宝宝:新生儿的头占全身长的1/4。竖抱宝宝时,宝宝头的重量全部压在颈椎上。宝宝在1-2个月时,颈肌还没有完全发育,颈部肌肉无力,应防止这种不正确的怀抱姿势对宝宝脊椎的损伤。这些损伤当时不易发现,但可能影响孩子将来的生长发育。所以抱宝宝不宜笔直的竖抱。

     4、不要久抱:人们对孩子的爱达到了无与伦比的程度,亲不够,爱不够,孩子出生几天就开始抱来抱去。殊不知,这种做法违背了婴儿生长发育的自然规律,对孩子是有害无利的。

     (1)新生的婴儿,每天需要20小时的睡眠时间;6个月左右的婴儿需要16小时左右的睡眠时间。所以,除了喂奶、换尿布等特殊情况外,不要过多抱婴儿。

     (2)由于生理上的特点,婴儿的胃、贲门肌肉较松弛,但幽门肌肉却很紧,在这种情况下,哺乳或喂食后如果将婴儿抱在怀中逗玩,则食物容易从贲门溢出,造成呕吐。

     (3)婴儿的骨骼生长较快,如果长期抱在怀中,对孩子骨骼的'正常成长极为不利。平常抱出去晒晒太阳,增强抵抗力是必要的,但时间也不宜过久。

     5、母子交流式:用这种方式抱宝宝,妈妈和宝宝面对面,最利于亲子间的交流与对话,还可以轻轻地将宝宝在身前荡荡,令宝宝更放松、更开心。

      抱新生儿的要点

      1、不要摇晃宝宝

     宝宝哭闹、睡觉或醒来的时候,妈妈都会习惯性地抱着宝宝摇摇,以为这样是宝宝最想要的。但是,你很难掌握摇晃的力度,如果力度过大,很可能给宝宝头部、眼球等部位带来伤害,而且你也会感到手臂特别的酸疼。

      2、时常观察宝宝

     抱宝宝时,要经常留意他的手、脚以及背部姿势是否自然、舒适,避免宝宝的手、脚被折到、压到、背部脊椎向后翻倒等,给宝宝造成伤害。

      3、端正抱宝宝的态度

     妈妈在抱宝宝时,最好能建立起“经常抱,抱不长”的态度。也就是说,经常抱抱宝宝,每次抱3~5分钟即可,让宝宝感受到你对他的关爱,使他有安全感。千万不要一抱就抱很久,甚至睡着了还抱在身上,这样会养成宝宝不抱就哭的不良习惯,也会给你在今后的养育过程中增添不少困扰。

      4、注意距离

     抱宝宝时,妈妈不要与宝宝靠得太紧密,因为你的脸上、头发中及口腔内的病菌很容易给宝宝娇嫩的皮肤构成威胁。

      宝宝啼哭未必是坏事

     如果无异常现象,新生宝宝的啼哭是对身体有益的,是新生宝宝运动的一种方式,所以不要一听到新生宝宝哭就抱起来或喂奶。父母应注意观察宝宝的啼

     哭规律,正确判断宝宝啼哭的原因,给予适当的应对。宝宝一哭就抱在怀里,尚未出月子的宝宝会养成非抱不睡、一着床就醒就哭的坏习惯。其实躺在大人的手上睡觉,对宝宝脊柱的正常发育是不利的。良好的睡眠习惯应该从新生儿起就培养,用摇篮、或摇晃着、哼着曲子催宝宝入睡,都是不良的睡眠习惯。

     新生宝宝不管在身体上还是心理上都是处于一种脆弱的没有安全感的特殊时期,这个时候妈妈们给予的关爱和身体的亲近是给他们的最大的安慰。因此新手妈妈们一定要学会怎么科学抱宝宝哦~

  • 空青
    回复
    2024-04-01 07:07:15

    1 抱起新生儿的注意事项

    在抱宝宝之前,妈妈应洗净双手,摘掉手上的戒指,以免划伤宝宝娇嫩的肌肤,并待双手温暖后,再抱宝宝。抱宝宝时,动作要轻柔,妈妈应当始终微笑地注视着宝宝的眼睛,动作不要太快太猛,即使在宝宝哭闹时,也不要慌乱。

    抱宝宝时,要经常留意他的手、脚以及背部姿势是否自然、舒适,避免宝宝的手、脚被折到、压到、背部脊椎向后翻倒等,给宝宝造成伤害。此外,妈妈不要与宝宝靠得太紧密,因为你的脸上、头发中及口腔内的病菌很容易给宝宝娇嫩的皮肤构成威胁。

    2 抱起新生儿的4个步骤

    要把宝宝安全地从床上或是抱毯上抱起来,又要让他觉得舒服,正确的手势非常重要。尤其要注意手的位置,既要能稳定地支撑起宝宝,又要避免令宝宝不舒服的手势。

    1.把手放在宝宝头下

    把一只手轻轻地放到宝宝的头下,用手掌包住整个头部,注意要托住宝宝的颈部,支撑起他的头。注意不要夹着宝宝的腋窝抱起来!这个姿势宝宝会觉得很不舒服。而且新生儿的头颈还很软,无法支撑起自己的头部,采用这种姿势有可能会让宝宝的颈部受伤。

    2.另一只手去抱屁股

    稳定住头部后,把另一只手伸到宝宝的屁股下面,包住宝宝的整个小屁屁,力量都集中在两个手腕上。

    3.慢慢把宝宝的头支撑起来

    这个时候,就可以慢慢地把宝宝的头支撑起来了,注意,一定要托住宝宝的颈部,否则他的头会往后仰,这样会不舒服。妈妈要用腰部和手部力量配合,托起宝宝。

    4.把宝宝抱起来,并确认手的位置

    两只手都用力,把宝宝从床上抱起来,然后确认一下手的位置,正确的位置应该是一只手托住宝宝的头和颈部,一只手托住宝宝的屁股。

  • 匿名用户
    回复
    2024-04-01 07:07:15

    新生儿的脊椎跟成年人不一样,是直的,而且非常的柔软,再加上新生儿的肌肉不够力量,在宝宝6个月以前,都应该尽量让宝宝少坐着,以免增加脊椎负担导致变形或弯曲。
    ?摇篮式
    这是很常用的一种抱新生儿的姿势,首先宝宝应该平躺着,家长可以用一只手去托着宝宝的颈部,另外一只手可以托住臀部,然后两只手一起用力轻轻的将宝宝抱起来。然后在进行慢慢调整,让宝宝的颈部在手肘之上,手臂从宝宝的颈部一直到臀部位置。
    ?竖式
    这种方式可以在每次宝宝吃完奶,需要打嗝的时候使用。首先要让宝宝趴在家长的胸前,眼睛要高于家长的肩膀。最后,用一直手掌拖着宝宝的颈部,还需要观察大人的肩膀没有堵住宝宝的鼻子。竖抱每次最好不要太久,两分钟左右就好了。

  • 龙葵
    回复
    2024-04-01 06:06:05

    抱宝宝时,正确的姿势不仅能够保护宝宝的身体健康,还能够增进亲子感情。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抱宝宝的正确姿势。
    ??♀?舒适的抱姿
    抱宝宝时,应该选择舒适的体位,让宝宝的头部和颈部得到支撑,背部要挺直。
    ?手部姿势
    将手掌放在宝宝的头下方,手指自然分开,用手掌托住宝宝的头颈部位,手臂要紧贴身体,不要用力过度。
    ?抱宝宝的姿势
    将宝宝的身体轻轻抱起,使宝宝的臀部和脚部都靠在您的胸前或手臂上,同时要注意保护好宝宝的头部和颈部。
    ?注意宝宝的呼吸
    抱宝宝时要特别注意宝宝的呼吸,保持宝宝的鼻子畅通,避免窒息的情况发生。
    ?抱宝宝的时间
    新生儿每天需要多次喂奶、换尿布等护理工作,所以抱宝宝的时间比较长。建议每次抱持时间不要超过30分钟,可以适时的休息一下。

新生儿在吃奶的时候呼吸急促是什么原因

婴儿满月后的大便次数是多少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