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健康早知道>儿科

新生儿油耳朵怎么变干的

时间: 阅读:4238
新生儿油耳朵怎么变干的
提问 回复

最佳回答

健康管理师

健康管理师

2025-10-14 23:19:50

新生儿油耳朵是不正常的,应该及时到正规公立三甲医院新生儿科就诊检查,查明原因,明确诊断,有专科医生针对病因和根据实际病情采取相应的药物以及对症等方法治疗,以免延误病情。一定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加强护理,保持耳道清洁卫生,提高机体抵抗力;要合理喂养,孩子吃奶母亲也要注意饮食因素。只要治疗及时得到保养得好,是能够治好使耳朵变干的。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山亭柳
    回复
    2024-04-01 11:11:08

    宝宝耳朵健康常识

    宝宝耳温便是耳蜗温度,耳温是贴近身体核心温度之一。每一个婴儿基础体温不一样。因为婴儿新陈代谢快,体温会比成年人较高,基础体温能为36-37.5℃。

    针对宝宝而言,体温不超过37.5℃全是没问题的。宝宝包含神经系统以内的内脏器官作用不成熟,本身操纵体温能力有限,稍裹多一些,体温会上升,有时候可以达到38℃。体温“稍高”应与基础体温对比才更有意义。因此,平常父母应当掌握宝宝的基础体温(清静情况下的体温),年纪越小,基础体温相对性较高。

    按时听力检查

    满月前,3个月及其6个月这3个时间范围,每一个环节应当最少做一次听力检查。满月前的听力检查,关键查清宝宝是不是有听力损失;3个月大的情况下,做一个查验以保障小孩没有一切英语听力难题,一旦发现问题,能立即掌握到难题的类别和轻和重;6个月时做一次查验也是很需要的,如果有听力损失,只需医治立即,语言表达能力和自学能力还能获得挽救。

    掌握宝宝耳朵的特点

    油耳朵,外耳道耳屎腺代谢减少的关联,多呈棕褐色或浅黄色粘胶性稠状,一般无异味,别名油耳朵,油耳朵不用担忧,全是身体健康的,父母针对宝宝油耳朵平常多留意清理就可以,用棉球比较好,最好是到门诊来掏。滴用碳酸氢纳水溶液,坚持不懈常常清除外耳道,症状留意避免渗水,由于假如外耳道渗水,可使耳垢泡胀或感柒,造成痛疼,闷胀,比较严重时可因部分刺激性而造成外耳道发炎,乃至产生小肉粒。

    宝宝冻耳朵,在冬天耳朵是最易于出现湿疹的,一旦耳朵被冻着了,进到房间内热冷耳朵便会泛红,即便不发生湿疹泛红的情况也是时常会产生,因此严寒的时节母亲应当了解怎样维护好宝宝的耳朵,防止如此的事儿产生。适度节的给宝宝增加衣服裤子才不会宝宝被冻裂。

    外耳道皮肤湿疹,外耳湿疹是耳轮,外耳道及周边肌肤的变应性肌肤浅表炎症现象,多见于过敏性体质的小宝宝,宝宝因觉得外耳道皮肤发痒心烦而发生摇头摆尾,拽拉耳朵的状况。

    耳朵发炎,宝宝一旦鼻子堵,咽喉痛,或发生晚间哭闹,拿手抓耳,用头蹭枕芯和无缘故的发烫,或平常鼻塞流涕,晚间打呼噜时,父母一定要尽快带小孩到医院体检医治。

    以上就是我的详细介绍,希望看完对大家有所帮助。大家还有别的意见,可以在下方留言区一起讨论。

  • 云胡不喜
    回复
    2024-04-01 11:11:08

    解决:我是2天洗一次耳廓。洗左耳朵,就头朝左边低,防止耳道进水,润湿耳廓后后用点肥皂,洗洗耳廓,冲洗。
    洗后耳廓会明显清爽很多,但是吧,1天就会打回原形。我觉得就跟额头鼻翼出油是一样的。很正常,只不过很多成年人不察觉。我姐、姐夫他们经我说过后,也会洗洗,但是感觉都是很快就又会油回来。
    原因:我也想知道啊。个人瞎猜,估计新陈代谢吧。

  • 匿名用户
    回复
    2024-04-01 11:11:08

    耳朵好痒、好想挖?小心耳屎乱挖恐越挖越痒,增加耳朵感染风险!有鉴于此,坊间就流传了不少奇特的除耳垢偏方,像是「滴婴儿油、橄榄油能把干耳屎溶开,有助耳屎排出」、「用生理食盐水灌洗耳道,能冲掉耳屎」等说法。但这样的方法真的可行吗?就让我们跟着专业耳鼻喉科医师的脚步来破解迷思、一一厘清上述说法是真是假吧!

    耳鼻喉科医师不建议民众挖耳朵?防破坏外耳道防护功能、诱发感染

    耳鼻喉科医师蔡凯喻表示,在开始讨论以上方法是不是真的能帮助去除耳垢前,要先说明的是,为什么耳鼻喉科医师不建议民众自行滥挖耳屎?这是因为耳屎不仅是人体耳道的正常分泌物,更含有丰富的油脂与防菌酵素,有保护外耳道的功能,同时还具有抑菌作用。

    而且在一般正常情况下,人体的耳垢会随新陈代谢掉落、自行排出,因此并不需要特别使用外力去掏挖它。最重要的是,多数民众在挖耳屎时,常会因看不到耳内状况,加上耳道结构弯曲的因素,反而使耳屎在掏挖过程中,被推到更深处,造成耳朵闷塞。加上挖耳屎的动作,更会破坏外耳道既有的防护功能,甚至容易刮伤耳壁,造成流血,进而发生感染,产生发炎、化脓。

    所以在综合上述原因下,不建议民众乱挖耳屎!若发现自己似乎因耳屎太多,而影响听力或感到不适时,建议切勿自行掏挖,而应积极寻求耳鼻喉科专业医师协助、厘清原因,并进一步帮忙清理,会相对安全、妥当。

    去除耳垢偏方谁是谁非?耳朵保养该怎么做?医师破解4大常见迷思

    既然耳屎不能乱挖,那坊间流传的各式能除耳垢的偏方,到底可不可行呢?为避免民众误入除耳垢误区,蔡凯喻医师也特别针对临床门诊中常碰到民众容易有的4大疑问和迷思,加以解说:

    Q1/听说在耳朵滴婴儿油、橄榄油能把干耳屎溶开,有助耳屎排出,真的吗?

    蔡凯喻医师提醒,理论上油类成分确实可以软化耳垢,但把婴儿油、橄榄油等油类滴进耳朵,不仅溶出效果有限,更会使耳屎从干的变成湿的,甚至变成黏的。加上这些油腻的成分泡在耳内跑不出来,不仅影响耳垢排出,更容易破坏外耳道自清的能力。

    此外,倘若民众耳朵又有受伤或发炎问题、处于敏感状态下,若再滴入婴儿油、橄榄油等异物,更可能因此产生 *** 、加重发炎状况,所以真的不建议大家贸然尝试。事实上,耳鼻喉科医师在临床上有专门的耳垢软化剂,如果民众有耳屎过多的困扰,不妨可进一步寻求医师协助,在医师开立、指示下妥善使用,较有保障。

    Q2/用生理食盐水灌洗耳道,能帮助冲掉耳屎?

    对此,蔡凯喻医师分享,根据2017年美国耳鼻喉头颈外科学会(AAO-HNS)所发表的处理耳屎的治疗指引中,就曾提到医师在临床上,可以考虑使用以下3招治疗方式:

    1.外耳道冲洗(Irrigation、Ear syringing)。

    2.滴耳屎软化剂(Cerumenolytic agents、Wax-softening agents)。

    3.使用器械手动清除(Manual removal requiring instrumentation)。

    而当中就有网路流传的以生理食盐水进行外耳道冲洗的方式,但要注意的是,除了耳屎软化剂民众可以在家自行使用,再回诊给医师清除耳屎外,上述这些方式都应该由医师操作。

    蔡凯喻医师提到,自己曾碰过滥用生理食盐水、不明仪器进行外耳道灌洗,最后反因为力道拿捏不对,造成耳膜破掉的案例。如果民众又在有耳膜破裂、慢性中耳炎、有装中耳通气管的状态下,任意进行外耳道灌洗,恐将因此使水分直接冲入中耳腔,对中耳构造产生伤害。

    更何况有部分民众,先天有耳道狭窄或弯曲等外耳道结构异常问题,若贸然进行外耳道冲洗,更可能会让冲进去的水流不出来而引起感染。所以,提醒民众,切勿在家自行使用生理食盐水、清水等物品灌洗耳道。

    Q3/常觉得耳屎塞住耳道?使用耳屎软化剂后,容易眩晕?是哪里出问题?

    不过,蔡凯喻医师也分享,临床上确实有不少人因体质关系会分泌油耳垢,无法经由代谢带出,而容易积在耳道。针对这类耳屎塞住耳道的朋友,建议不妨可以养成3个月定期前往耳鼻喉科清洁,或是请医师开立耳垢软化剂帮助耳屎排出的方式来帮助改善。

    还有一点要提醒的是,患者在就医,拿到医师开立的耳屎软化剂,或是耳滴剂后要注意,由于人体耳朵内有维持平衡的前庭构造,对温度变化相当敏感,因此不论民众准备滴什么药物进入耳朵,在使用前都应该要在手中握个数秒,使液体与自身体温接近后再使用,才不会因为液体过冷,而 *** 耳朵产生眩晕反应,出现恶心、想吐的症状。

    Q4/网路上流传:洗澡后用棉花棒掏一掏耳朵去除水分,能帮助减少耳屎生成,真的吗?

    蔡凯喻医师再次重申,耳朵保养的重点就是让耳朵常保持清洁、干爽及畅通,尤其是外耳道在正常情形下,有耳垢的保护可以避免细菌感染。若贸然挖耳朵、清除耳垢,或使用不清洁的挖耳工具,不只会造成外耳道皮肤的受伤,也容易让细菌侵入和生长。

    倘若又加上因为洗头或游泳不慎让耳朵积存脏水,就容易引起细菌感染、造成发炎,形成外耳炎。初期耳朵有些微搔痒肿胀感,若症状没有继续恶化,有时会自行痊愈;但如果发炎范围持续扩大,就可能使耳朵产生灼热肿痛,甚至流脓、听力变差。

    所以尽量避免耳朵进水,的确是不错的保养方式。而可行的方法有洗头时耳朵戴上耳塞,或塞上棉花球防水,或淋浴洗澡时戴上浴帽;在游泳前戴上专用的矽胶「游泳耳塞」,避免脏水进入耳朵里面造成感染,都是很好的选择。

    若耳朵不慎进水也不用着急,此时可试着将头倒向进水的那一侧,以跳跃方式让水流出。如果还是有残留的水在耳内,可以尝试用棉花棒轻轻的沾,唯一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要大力挖,免得将泡了水膨胀的耳屎越推越进去;或者是用吹风机将温度调低、风量调小,轻轻的将水吹干也行。

    但以上方法重点都在水分的去除,耳屎是每天都会自然形成的东西,把水分清掉,并不会减少它的产生。不过,清掉进入耳朵的水分还是有好处,能帮助避免耳屎泡水膨胀而塞住耳朵,也可以减少耳朵因长期潮湿而罹患外耳道发炎,或耳朵长霉菌的风险。

    【医师小叮咛】:

    最后蔡凯喻医师也提醒,如果民众发现自身经常有单侧耳塞的困扰,千万不要觉得耳塞就是耳屎塞住了,而轻忽其严重性。事实上,举凡耳咽管功能不良、慢性外耳炎、中耳积水、内耳不平衡,甚至鼻咽癌,或听神经瘤,都有可能造成上述症状的发生,民众应积极就医检查、治疗较有保障。

    理论上油类成分确实可以软化耳垢,但把婴儿油、橄榄油等油类滴进耳朵,不仅溶出效果有限,会使耳屎从干的变成湿的,甚至变成黏的!加上这些油腻的成分泡在耳内跑不出来,不仅影响耳垢排出,更容易破坏外耳道自清的能力。 若耳朵真不慎进水不用着急,此时可试着将头倒向进水的那一侧,以跳跃方式让水流出。如果还是有残留的水在耳内,可以尝试用棉花棒轻轻的沾,唯一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要大力挖。 在游泳前戴上专用的矽胶「游泳耳塞」,避免脏水进入耳朵里面造成感染,就是很好的自我保护方式。 临床上确实有不少人因体质关系会分泌油耳垢,无法经由代谢带出,而容易积在耳道。针对这类耳屎塞住耳道的朋友,建议不妨可以养成3个月定期前往耳鼻喉科清洁,或是请医师开立耳垢软化剂帮助耳屎排出的方式来帮助改善。

  • 紫苏
    回复
    2024-04-01 10:10:58

    ?油耳朵?和?干耳朵?是由基因决定的。

    大家都知道耳朵是我们身体的一个重要器官,它能够让我们感知外界的声音,帮助自己听从别人的需求,让自己和外界正常的交流。但是有一部分人的耳朵里总是油油的,就认为是不是自己的耳朵出了问题,其实这是正常的现象,那么油耳朵和干耳朵是怎么一回事呢?

    按常理来说油耳朵是由基因决定的,耳朵中的腺体能够分泌出一些耳屎,而有一些比较特殊的人耳朵就会排出一些比较油性的物质,这些物质就会堆积在耳道,导致耳朵充满油性,并且不是很干燥,甚至还会流出耳朵外,也就出现了油耳。油耳朵的人要定期清洗自己的耳朵,由于耳朵里面分泌出来的这些黏稠物质,比较油腻不容易清理,所以感觉自己耳朵不是很干净。因此对于这些人来说,想要清理耳朵上的这些黏稠物质,就需要借助棉签蘸上酒精轻轻擦拭耳朵外面,但需要注意在擦拭的过程中不要将棉签伸入耳道内,避免对外耳道的皮肤以及鼓膜造成伤害。另外油耳朵的人经常会流出浓稠的液体,所以流出之后一定要清理干净,避免导致耳朵发炎,在清理耳朵的时候要可以将耳廓,稍微往后拉扯尽量让外耳道张开,再用棉签清洗干净。

    而干耳朵就是掏出来的耳屎是干燥的,呈现出干耳屎的情况往往是因为耳朵过敏引起的,这是非常难清洗。无论是油耳朵的还是干耳朵,我们在掏耳朵时到时候都要注意细节,一旦错误的掏耳朵对身体会造成很大的损伤。因此对于频繁掏耳的人来说这是不可取的事情,平凡的掏耳朵带来的伤害是非常大的,一定要避免这种行为的出现。

新生儿黄疸最晚多久退

新生儿脑充血怎么办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