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健康早知道>儿科

婴儿呛奶扯耳朵的危害有哪些

时间: 阅读:11712
婴儿呛奶扯耳朵的危害有哪些
提问 回复

最佳回答

白敛

白敛

2025-10-19 16:07:31

婴儿呛奶并且经常扯耳朵,主要的危害是会对皮肤产生一定的损伤,对其他部位没有一些严重的伤害,所以不用过于的担心。平时可以对婴儿的手部来进行卫生清洁,防止耳朵发生感染现象,并且还要多纠正孩子的不良习惯。轻轻拍打孩子的背部来带来安全感。

最新回答共有4条回答

  • 泠青沼
    回复
    2024-04-01 14:14:10

  • 半夏
    回复
    2024-04-01 14:14:10

    家有正在哺乳中的小奶娃,娃爸娃妈喂奶时最担心什么,如果你也最担心呛奶,那么请留步,芽芽妈会告诉你怎么做!如果宝宝不小心呛奶了,而且只有你一个人在孩子身边,你第一反应是什么?

    孩子在一岁之前,各器官发育还不成熟,呛奶的发生率是很高的。各位家长,千万不要小瞧了呛奶,虽然很多时候不会出现什么大情况,但也有可能会造成吸入性肺炎,严重一些的还可能会造成气道堵塞,甚至会危及到宝宝的生命安全。

    很多的新手爸妈因为带娃经验缺乏,遇到宝宝呛奶时,不以为意,不懂得一些必要的急救措施,呛奶严重的时候手足无措,耽误救治,甚至危及宝宝生命。

    来跟大家聊聊有关呛奶的一些问题和急救知识,当遇到紧急情况时,能够让家长不慌乱,积极救治。

    一、什么是呛奶?

    呛奶是指宝宝在吃奶过程中或者吐奶后,奶液没有进入食道而是误入了呼吸道(气管),类似于我们大人喝水呛到一样的现象。

    呛奶量少的话,有可能直接吸入肺部,造成吸入性肺炎;呛奶量多的话,有可能造成气管堵塞,导致呛奶窒息,甚至危及生命。

    说起来,宝宝喝奶呛奶比大人喝水呛着的概率要大得多,为什么呢?因为宝宝在吃奶的时候,因为气管封闭的不好,喉软骨软化的情况下,吃奶以后,会有一些少许的奶液进入到了气管内,导致了宝宝一个剧烈的咳嗽反射叫呛奶。

    还有一个原因是胃的内容物,因为血压增高以后,通过食道反流出来以后,宝宝一呼吸刺激了喉部,或者是进了气管一些,引起了强烈的反射,导致了咳嗽,就是呛奶啦!

    二、呛奶有哪些危害?

    1、吸入性肺炎

    新生儿的口咽部的神经反射还不成熟,肌肉运动还不协调,所以常常会有呛奶或者是乳汁返流的现象出现,要是乳汁被误吸入肺部,那就有可能会造成新生儿吸入性肺炎。

    2、窒息

    宝宝太小,他们不能把呛入呼吸道的奶咳出。于是,常因奶液对气道机械性阻塞而发生窒息。如果呛奶后出现面色发暗、口周青紫、宝宝憋气不呼吸时,表示吐出物可能已进入气管了。宝宝呛奶,有时会看到反流的奶水从口鼻中同时喷出。

    3、脑部缺氧

    宝宝出现脑部的缺氧是呛奶之后会出现的最严重的危害。宝宝的大脑细胞对于氧气的敏感度是比大人还要高的,只要停止供氧5分钟,即可死亡,所以,呛奶很可能会发生婴儿猝死的悲剧。

    宝宝一呛奶,不要急着解决卫生问题,应先观察宝宝的哭声和面色,如果宝宝出现嘴唇或面部青紫、呼吸困难扥情况,这表示宝宝的情况已经非常危险,应立刻拨打120,并进行急救。

  • 景天
    回复
    2024-04-01 13:13:00

    宝宝呛奶之后可能会导致中耳炎,有两种方式可以引起:1、在呛奶之后奶水从鼻腔或者口腔流出,流到耳朵里进到耳道内,引起耳道及鼓膜的炎症。2、由于鼻子和耳朵之间有个导管叫咽鼓管,在呛奶之后,可能会顺着导管呛到中耳腔内,引起耳朵发炎或者引起中耳炎。如果想明确是否引起了中耳炎,建议应该去医院看耳道内的情况,看耳道及鼓膜是否有明显充血。如果未去医院发现孩子有哭闹、耳道有流脓的情况,考虑有可能是中炎引起的。如果发现耳朵里有分泌物是淡黄色的,而且会形成结痂,孩子没有明显的哭闹或疼痛的感觉,考虑有可能是耳道湿疹引起的分泌物。

    宝宝呛奶可通过调整姿势、拍打后背、清除奶水或者立即去医院就诊等多种方法进行改善。

    1、调整姿势,宝宝出现轻微呛奶后,应及时将宝宝的脸侧向另一边,防止突出的奶水向后流进咽喉或者气管部位。

    2、拍打后背,家长可用空掌心适当的拍打婴儿后背,有助于保持呼吸道通畅。

    3、清除奶水,家长可用干净的手帕深入口腔当中将吐出的奶水及时清理干净,避免吸气时再次将奶汁吸入气管,诱发严重呛奶症状。

    4、立即去医院就诊,如果宝宝呛奶后出现声调变弱、呼吸困难以及面色发紫等症状时,要立即送往医院治疗,防止出现长时间的呼吸困难。

    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养成良好的喂奶习惯,避免喂食速度过快。

婴儿呛奶鼻塞怎么办

婴儿呛奶到气管和肺表现是什么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