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缺维生素a的一般会引起皮肤出现干燥或是毛囊丘疹等表现,还可能会导致毛发干燥、起头皮屑等现象,甚至会引起脱发等症状,另外还可能会引起黑暗环境中视物不清以及身体免疫功能低下等表现。
婴儿缺维生素a要及时补充,如果是母乳宝宝,宝妈要调整饮食。
你好,维生素a缺乏的常见症状有:
1.眼部表现
眼部的症状和体征维生素A缺乏病的早期表现。夜盲或暗光中视物不清最早出现,但往往不被重视,婴幼儿也常常不会叙述。上述暗适应力减退的现象持续数周后开始出现干眼症的变化,眼结膜和角膜干燥,失去光泽,自觉痒感,泪减少,眼部检查可见结膜近角膜边缘处干燥起皱褶,角化上皮堆积行程泡沫状白斑,称结膜干燥斑或毕脱斑,继而角膜发生干燥、浑浊、软化、自觉畏光、眼痛、常用受手揉搓眼部导致感染,严重时可发生角膜溃疡、坏死、以致引起穿孔,虹膜、晶状体脱出,导致失明。这些表现多见于小年龄儿童患消耗性感染性疾病如麻疹、疟疾等之后,多数为双侧同时发病。
2.皮肤表现
开始时仅感皮肤干燥,易脱屑,有痒感渐至上皮角化增生,汗液减少,角化物充塞毛囊形成毛囊丘疹。检查触摸皮肤时有粗砂样感觉,以四肢伸面、肩部为多进可发展至颈、背部甚至面部,毛囊角化引起毛发干燥,失去光泽,易脱落,指趾甲变脆易折,多纹等。
3.生长发育障碍
严重维生素A缺乏会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主要是骨骼系统的生长发育。表现为长骨增长迟滞,同时齿龈发生增生和角化,影响成釉质细胞发育。临床表现为身高落后,牙齿釉质易剥落,失去光泽。由于颅骨、脊椎骨发育受组而神经系统发育照常,使两者不相称,引起脑和脊髓组织受压,导致颅内压增高和脊神经萎缩。
4.易发生感染性疾病
在维生素A缺乏早期甚或亚临床状态缺乏时,免疫功能低下就已经可能存在,表现为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发生率增高,且易迁延不愈。
5.其他
维生素A有促进肝脏中储存铁释放入血后的转运,使铁能正常地被红细胞摄入利用。因此维生素A缺乏时会出现贫血,其表现类似缺铁性贫血。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和血清铁水平降低,血清铁蛋白正常,肝脏和骨髓储存铁反而增加。维生素A缺乏能使泌尿器官的上皮发生角化脱屑,并行成一个中心病灶,钙化物一次为中心不断沉淀而形成泌尿系统的结石。
维生素有很多种,但儿童缺乏最常见的为维生素A和D。本文将深入探究维生素A和D缺乏时的表现,帮助家长更好地了解儿童的健康问题。
?眼部表现
维生素A缺乏时会引起以下症状:1、眼部表现。夜盲、在暗光中视物不清或出现干眼症如眼泪减少,容易出现揉眼、眨眼等现象。
?身体发育
2、皮肤改变,如全身皮肤干燥、脱屑,伴有痒感;上皮细胞角化增生,汗液减少,形成毛囊丘疹如粗沙样。3、指甲容易失去光泽、变脆、薄而多纹,甚至造成身体发育迟缓、身高发育落后,严重可以影响智力发育。
?夜惊、夜啼
维生素D缺乏可以引起夜惊、夜啼、哭闹、枕秃、方颅、肋骨外翻、鸡胸、O形或X形腿等。
由维生素不足所引起的一组营养缺乏症的总称。不同维生素缺乏症的症状差异很大。
一、缺乏维生素A
1.会影响到视紫红质的合成速度或停止合成。引起夜盲症,暗适应能力减弱,在黄昏或从明亮进入暗处时,不能很快看清楚物体,只要供给足量的VA,这一症状即可消失。2.上皮组织萎缩,角化,皮肤干燥,呼吸道、泌尿道、腺体上皮病变,使机体抵抗力下降,易感染疾病,如上呼吸道感染,感冒等。VA缺乏,还可使泪腺上皮细胞受损分泌停止,使眼结膜,角膜干燥而引起干眼病,其表现为角膜、结膜干燥,发炎。严重时角膜软化,穿孔,失明。3.引起生殖功能衰退,VA有提高幼小动物对氮利用的特殊作用。因而能促进体内蛋白质的合成,加速细胞分裂的速度和刺激新细胞的成长。
4.儿童如果缺乏维生素A,体内肌肉和内脏器官萎缩,体脂减少,骨骼生长不良及生长发育迟缓,生长停滞,并易感染各种疾病。
二、缺乏维生素D
儿童将引起佝偻病,成人则可引起骨质软化病,特别是孕妇和哺乳期的妇女缺乏VD时,更易发生骨质软化病。
三、缺乏维生素E
VE是人体内一种强抗氧化剂,能防止不饱和脂肪酸的自动氧化,从而维持细胞膜的正常脂质结构和生理功能。如果缺乏VE,不饱和脂肪酸被氧化破坏,细胞就要受到损害。如果长期缺乏VE,容易发生未老先衰,产生疾病。
四、缺乏维生素K
VK有“止血功臣”之称。它不但是凝血酶元的主要成分,而且还能促使肝脏内凝血酶元的合成。如果缺乏,将导致血中的凝血酶元含量降低,出血凝固时间延长,还会出现皮下肌肉和胃肠道常有出血现象。
五、缺乏维生素C
VC缺乏的典型症状是坏血病,其主要特征是多处出血,依次出现疲倦,虚弱,关节疼痛,牙龈出血,龈炎和牙齿松动等症状,随后因毛细血管脆弱而引起皮下出血,小儿则出现生长迟缓,烦燥和消化不良,逐渐出现牙龈萎缩,浮肿,多处出血以及骨骼脆弱,坏死等症状;缺乏维生素C会降低谷胱甘肽的浓度,损害人体的抗氧化系统;缺乏维生素C会引起造血机能障碍。
六、缺乏维生素B1
如果VB1缺乏或不足,脱羧酶活性下降,造成糖代谢障碍,丙酮酸不能进入三羧酸循环氧化,而积存在组织中发生中毒,影响整个机体的代谢过程,使肌肉无力,身体疲倦。丙酮酸还有一部分形成乳酸,不仅使能量供给发生障碍,乳酸堆积侵袭中枢神经系统,而引起痉挛和神经炎,引起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和腰痛等。如果长期食用碾磨过于精白的米和富强粉面,而又缺乏粗粮和多种副食补充,就会造成VB1的缺乏而引起对称性周围神经炎,其症状是全身倦怠,肢端知觉异常,心悸,胃部有膨满感,便秘以至浮肿。
VB1能预防和治疗脚气病;能增加胃肠蠕动及胰液和胃液分泌,可增进食欲,帮助消化;预防心脏肿大;促进糖类代谢.
七、缺乏维生素B2
VB2是机体中许多重要辅酶的组成成分。这些辅酶与特定蛋白质结合,形成黄素蛋白,黄素蛋白是组织呼吸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物质。它保证物质代谢正常进行,促进生长,维护皮肤和粘膜的完整性。
机体中若核黄素不足,则导致物质代谢紊乱,将出现多种多样的缺乏症。常见的临床症状有:口角炎、舌炎、脂溢性皮炎,阴囊炎、眼睑炎角膜血管增生,畏光及巩膜出血等。
八、维生素PP
VPP以尼克酸、胺的形式在人体内构成脱氧辅酶Ι和脱氢(制)辅酶II,这些酶在细胞的生理氧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递氢作用。如参与葡萄糖的酵解、脂类的代谢、丙酮酸代谢、戊糖合成及高能磷酸键的形成等。VPP还能促进消化的功能,维持皮肤和神经组织的功能,可扩张末梢血管和降低血清胆固醇水平。
当人体缺乏VPP时,将患癞皮病,其典型症状是皮炎、腹泻,痴呆。早期症状以食欲减退,消化不良,全身无力,以后两手,两颊及其它裸露部分出现对称性皮炎,双颊有色素沉着,这时并伴有胃肠功能失常,口舌发炎,甚至出现严重腹泻,有的患者还有明显的精神失常症状。
九、缺乏维生素B6
缺乏VB6人体会发生贫血、脑功能紊乱、皮炎、婴儿生长缓慢等现象。 3.参考摄入量和食物来源
十、缺乏维生素B12
VB12在体内以辅酶形式参加多种代谢反应,故又称为辅酶B12,它的主要功能是提高叶酸的利用率来影响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从而促进红血球的成熟。缺乏时会引起恶性贫血。维生素B12还参与胆碱的合成,缺少胆碱会影响脂肪代谢,产生脂肪肝。
十一、缺乏 叶酸
1.叶酸为各种细胞生长所必需。叶酸被小肠吸收后,在抗坏血酸和还原型辅酶П参与下转化为具有生物活性的四氢叶酸(FH4)。四氢叶酸是体内一碳单位转移酶的的辅酶,在氨基酸代谢、嘌呤、嘧啶合成,进而对蛋白质和核酸的生物合成有重要作用。2.叶酸是胎儿形成并正常发育的必要的维生素,足够的叶酸可以预防心脏病、中风及某些癌症的作用。人体缺乏叶酸时可引起巨红细胞性贫血、舌炎和腹泻、造成新生儿生长不良。
表现及治疗
维生素A缺乏
维生素A缺乏是因体内缺乏维生素A而引起全身性疾病。各年龄段均可发病,多见于婴幼儿。以眼部及皮肤症状,如夜盲、结膜干燥、角膜软化、毛囊角化等为主症。
临床表现
主要症状为夜盲、角膜变厚和混浊的干眼病,皮肤干燥,被毛蓬乱,共济失调,运动机能障碍。还可出现贫血,体力衰竭。眼部症状首先表现为暗适应障碍,出现夜盲症。其次是结膜干燥,眼泪不能湿润结膜,患儿常眨眼、畏光,甚则结膜增厚、起皱及色素沉着,有时可在结膜颞侧角膜处见到角化形成的三角形灰白色泡沫样斑块,称为“毕脱斑”,最后发展成角膜干燥,表面失去光泽,角膜混浊、软化和溃疡,并易继发感染,可导致前房积脓,治愈后可遗留白翳。严重者可发生角膜穿孔,甚至完全失明。但由于两眼损害程度不一,经及时治疗,有时还可保存一部分视力。皮肤黏膜症状表现为全身皮肤干燥、脱屑,四肢伸侧及肩部明显,因角化物充满毛囊而呈鸡皮疙瘩样,毛发干脆易脱落,指甲多纹而少光泽。由于黏膜病变,易反复发生呼吸道感染、泌尿系感染及尿路结石。
预防与治疗
1、供给小儿足量的维生素Ao剿乙每日约需维生素A1500-2000国际单位;儿童则需2000-4500国际单位。
2、孕妇、乳母应食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使每日维生素A摄人量达到供给量标准,提高母乳喂养串。
3、牛乳喂养儿每日应服维生素滴剂,日供维生京A1500国际单位,按时加动物肝、蛋黄等富含胡萝卜素的辅食。
治疗:可口服鱼肝油或维生素A,每日400国际单位/千克体重。在孕犬、哺乳母犬和幼犬的日粮中要保证足够的维生素A,可皮下或肌肉注射三联维生素(含维生素A,D3,E)0.5—1毫升,或在犬饲料中加l滴三联维生素,连用3-4周。
维生素B族缺乏
临床表现
第一,盐酸硫胺(维生素B1)缺乏时,病犬可发生不可修复的神经症状。患犬消瘦、厌食,全身无力、视力减退或丧失,有时步态不稳,颤抖,随后轻瘫、抽搐。
第二,核黄素(维生索B2)缺乏时,患犬出现痉挛、贫血、心搏徐缓和虚脱以及干性落属性皮炎、肥厚脂肪性皮炎等。
第三,烟酰胺与烟酸(维生素PP)缺乏时,黑舌病是其特征,即病犬表现食欲不振,口竭,口粘膜潮红,在唇、颊粘膜和舌尖上形成密集的脓疱,舌苔增厚并呈灰黑色(黑舌),口内发出臭气,并流出粘稠有臭味的唾液,有的伴有带血的腹泻。维生素B族缺乏的治疗,应根据病情对症下药。维生素B1缺乏时,可给犬口服盐酸硫胺10-25毫克/次,或优硫胺内服10-25毫克/次,维生素B2缺乏时,可内服核黄素10-20毫克/次。维生素PP缺乏时,可内服烟酰胺或烟酸,按0.2-0.6毫克/千克体重给予。
维生素c族缺乏
病因生理
维生素C缺乏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膳食中长期缺乏水果、新鲜蔬菜所致。人体缺乏维生素C后结缔组织形成不良,使毛细血管壁不健全,易出血,增加脆性,形成维生素C缺乏病也就是坏血病。发病的特征是从饮食中缺乏维生素C至发展成坏血病约需4-7个月。开始出现一些非特异性症状,如消化不良、烦躁不安、面色苍白、生长迟缓、低热等,相继出现坏血病的明显征状,患儿全身任何部位可出现程度不同和大小不等的出血点,较常见为长骨骨膜下出血,股骨下、胫骨近端、牙龈粘膜下经常出血,多见于出牙前后,上门牙部位最为显著,肿胀光滑而松脆,牙龈呈紫红色,轻微按压便可溢血,肿胀面积如扩大,可盖住牙齿,表面有瘀血堆积。
临床表现
多见于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母孕期摄入足量维生素C,则生后2-3个月婴儿体内储存的维生素C可供生理需要,若孕母患本病,则新生儿出生后即出现症状。
(一)一般症状:维生素C缺乏约需3~4个月方出现症状。早期表现易激惹、厌食、体重不增、面色苍白、倦怠无力,可伴低热、呕吐、腹泻等,易感染或伤口不易愈合。
(二)出血症状:常见长骨骨膜下、皮肤及粘膜出血,齿龈肿胀、出血,继发感染局部可坏死。亦可有鼻衄、眼眶骨膜下出血可引起眼球突出。偶见消化道出血、血尿、关节腔内出血、甚至颅内出血。
(三)骨骼症状:长骨骨膜下出血或骨干骺端脱位可引起患肢疼痛,尤其当抱起患儿或换尿布时大声哭叫。因肢痛可致假性瘫痪,患肢呈固定位置,呈“蛙腿”状。患肢沿长骨干肿胀、压痛明显,微热而不发红,也绝不延及关节。肋骨、软骨交界处,因骨干骺半脱位可隆起,排列如串珠,称坏血病串珠,可出现尖锐突起,内侧可扪及凹陷,因而与佝偻病肋骨串珠不同,后者呈钝圆形,内侧无凹陷。因肋骨移动时致疼痛,呼吸可表现浅快。
治疗措施
轻症口服维生素C,每次100~150mg,每日3次。重症静脉注射每日一次500mg,待症状减轻后改为口服,一般需持续用药2~3周,其后应保证每日饮食需要量。同时应供给含维生素C丰富的水果或蔬菜,如桔汁、西红柿汁等。有骨骼病变者应固定患肢。本病维生素C疗效显著,治疗后24~48小时,症状改善,一周后症状消失,一年后骨结构恢复正常。治愈后一般不遗留畸形。如合并贫血,可加大维生素C剂量,并视情况补充铁剂或叶酸。
维生素D缺乏
形成原因
(一)日光照射不足:人体日常所需的维生素D主要是利用日光中紫外线照射皮肤而获得。因阴雨或天气炎热不常带孩子进行户外活动,居室朝阴,窗户紧闭(因玻璃不能透过紫外线而影响紫外线的通过),以及城市高层建筑多,空气尘埃多而阻挡紫外线的通过等,均是使小儿易患佝偻病的因素。
(二)维生素D摄入不足:乳类(包括母乳和牛乳)中维生素D的含量都很少,不能满足小儿生长发育的需要,加之牛乳中钙、磷比例不当(1.2:1),不利于钙、磷的吸收,所以牛乳喂养较母乳喂养更易罹患佝偻病。人工喂养多以米糊、稀饭等淀粉类食物为主,因谷类食品含大量植酸和纤维,可与小肠中的钙、磷结合成不溶性植酸钙,也可影响钙、磷的吸收。
(三)生长过速:生长速度快的婴儿期,骨骼发育快,对钙的需要量也多,故易致缺乏。早产儿则因体内钙和维生素D储备不足,生后生长速度较快,也易患佝偻病。2岁后生长速度渐慢,且户外活动增多,故佝偻病的患病率和活动性佝偻病较少。重度营养不良患儿因生长迟缓而少患佝偻病。
(四)其他疾病的影响:慢性胃肠道疾病可影响维生素D和钙、磷的吸收和利用。肝和肾是羟化维生素D的器官,有病时可影响维生素D的羟化过程,也可影响钙、磷的吸收和利用。另外,长期服用苯妥英钠、苯巴比妥类药物,可促进肝氧化酶的作用使维生素D3和25-(OH)D3分解失去活性,导致佝偻病。
预防措施
孕妇及乳母要多食富含维生素D、钙、磷及蛋白质的食物,常到户外活动,多晒太阳。小儿满月后即可抱出户外活动,并开始补充维生素D,每日10ug(400IU)。早产儿、双胎及低出生体重儿自生后2周起即可补充,在头3个月每日给20ug(800IU),以后减至每日10ug(400IU)。一般服至2岁以后可不再用维生素D预防。青春期体格生长加速,如饮食中维生素D不足,且户外活动少,也可考虑服用维生素A、D制剂预防量。肝胆疾病,长期应用苯巴比妥及苯妥英钠等药物均可影响维生素D和血钙、磷的代谢,应同时给予维生素D预防。胆维丁乳用于预防时一次15mg(含维生素D330万IU)口服,间隔3个月后可酌情再服,一年总量不超过30mg(含维生素D360万IU)。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