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健康早知道>儿科

婴儿小肠气怎么引起的

时间: 阅读:11981
婴儿小肠气怎么引起的
提问 回复

最佳回答

苍耳子

苍耳子

2025-10-14 02:47:43

婴儿小肠气一般是由于腹壁发育不良、腹壁发育缺损、长时间存在咳嗽、便秘等情况引起。

如果症状不严重,一般不用担心,随着孩子生长发育,腹壁可以自行好转。如果一岁半以后,小肠气还不见好转,或者是出现嵌顿疝,就需要做微创手术等进行治疗。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云胡不喜
    回复
    2024-04-02 04:04:50

    疝气是幼儿很容易出现的一种病症,这会对宝宝健康造成极大的伤害,需要及时治疗,并且做好护理调养工作,那么疝气是怎么引起的?疝气是怎么回事?引起疝气的原因有很多,但是也有许多要注意的地方,下面就来详细了解疝气的原因吧。
    1、什么是疝气
    疝气,即人体组织或器官一部分离开了原来的部位,通过人体间隙、缺损或薄弱部位进入另一部位。俗称“小肠串气”。自脐部突出的疝称脐疝。临床上分婴儿脐疝和成年人脐疝两种。
    2、疝气是怎么引起的
    疝气是由多种原因使腹腔内产生负压,导致腹腔内气压增大,迫使腹腔内的游离脏器如:小肠、盲肠、大网膜、膀胱、卵巢、输卵管等脏器见孔就钻,原来的部位,通过人体正常的或不正常的薄弱点或缺损、孔隙进入另一部位。
    3、疝气形成的诱因
    疝气多是因为咳嗽、喷嚏、用力过度、腹部过肥、用力排便、妇女妊娠、小儿过度啼哭、老年腹壁强度退行性变等原因引起。
    4、疝气包括哪几种
    1、上腹疝:另一种男性多发疝。出现在肚脐上方,位于腹部中下部。
    2、股疝:女性多发疝,通常由怀孕和生育引起,位于大腿腹股沟下方。
    3、切口疝:切口疝出现在以往手术切口的部位,可在术后几个星期、几个月甚至几年内漫漫加重。
    4、脐疝:出现脐部,是最常见的中线筋膜缺损形成的疝,可发生于成年人和儿童。
    5、疝气的预防
    多数疝气无法被防止,但是有可能减少疝气反复发作。以下建议可帮助减少疝气的复发
    1、保持健康体重,坚持加强腹部肌肉锻炼;
    2、积极预防、控制便秘,慢性咳嗽;
    3、多吃高纤维食物;
    4、避免免举、推挤、或拉扯重物;
    5、放弃吸烟恶习;
    6、保证小肠不冲击疝环口使疝环口得到治疗。
    6、疝气的危害
    1、影响消化系统
    患者出现下腹部坠胀、腹胀气、腹痛、便秘、营养吸收功能差、易疲劳和体质下降等症状。
    2、影响发育和生育
    由于腹股沟部疝气与泌尿生殖系统相邻,所以老年患者易出现尿频、尿急、夜尿增多等膀胱或前列腺疾病;小孩则可因疝气的挤压而影响睾丸的正常发育;而中青年患者则易导致性功能障碍,女性易导致不孕不育。
    3、疝气诱发其他疾病
    疝囊内的肠管或网膜易受到挤压或碰撞引起炎性肿胀,致使疝气回纳困难,可能导致疝气嵌顿,以及肠梗阻、肠坏死、腹部剧痛等危险疾病的发生。
    4、心理饱受痛苦折磨
    疝气给患者工作生活造成不便以及别人的埋怨和不理解等因素会加大心理压力大,容易使患者产生抑郁和自卑,并导致患者性格扭曲和分裂。
    5、危及生命健康
    疝气经常上下来回往复,使疝囊颈反复受到摩擦,变得肥厚坚韧。而且疝环口长期遭遇疝容物的刺激,这样极易导致疝囊发生粘连和嵌顿疝的发生,甚至发展为绞窄疝,对患者生命造成威胁,容易发生危险情况。

  • 南絮
    回复
    2024-04-02 04:04:50

    小儿外科常见疾病:小肠气

     小肠气是小儿外科的常见疾病之一,你知道什么是小肠气吗?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小肠气的知识。欢迎阅读。

      1.什么是“小肠气”?它是如何形成的?

     小肠气的学名是腹股沟斜疝,在小儿外科算是最常见的疾病。在小儿外科的学科范围内,小肠气相当于小儿内科的感冒。男孩较女孩多见。

     在宝宝还在娘胎里的时候(因男孩多见,以男性举例),男宝宝的睾丸并不是在它的宫殿---阴囊里,而是长在肚子里肾脏下方。随着胚胎的发育,睾丸需要慢慢的下降,它顶开腹壁的各层筋膜和肌肉,才由此形成了阴囊,睾丸也才呆在了肚子外,避免了腹腔内的相对高温。由此,大家可以想象一番,一个工人在腹壁上打通了一个隧道,医学上管这个隧道叫做“腹股沟管”.这个隧道必然会有两个开口,一个口在肚子里面称内环口,一个口在腹壁上称外环口,隧道连接着阴囊的鞘状突和腹腔。在宝宝安静的时候,也就是肚子不使劲,腹腔压力不高,那么肠管不会受到挤压。可是宝宝总是要哭闹或者跑跑跳跳的,或者生病时候,常有的咳嗽都会增加腹腔的压力,这时候肠管就会被往下挤压通过腹股沟管,进入阴囊。这时候会有2种情况。1当腹腔压力消失,肠管又能顺着腹股沟管回到腹腔。2如果这时候肠管不能回到腹腔,而是卡在阴囊内,那就形成了嵌顿性腹股沟斜疝。因为长时间的卡压肠管,会导致肠管血供中断而出现肠管坏死,因此嵌顿性腹股沟斜疝是小儿外科的急症性疾病。

      2.如何治疗?

     若是有小肠气,只能选择手术治疗。理论上1岁以下的宝宝,小肠气有自愈的可能。可是临床工作中,我们常常见到的是不满1岁的小孩,常常半夜伴随着父母一脸的焦虑,更多的是母亲的眼泪来到外科,要求手法复位。可是因为错过了手法复位的时间窗,只能选择急诊手术。这导致了一般未曾面对手术的父母更加焦虑与手足无措。在如此被动的`情况下去手术,对医生、家长及宝宝都是一番考验。因此,在宝宝身体健康的情况下,应尽早手术。以50余年来,小儿外科与麻醉的发展积累,目前比较适宜的手术年龄可以提前到6个月龄,甚至对于部分婴儿,3个月也可以考虑手术治疗。

     那么手术是如何做的呢?

     传统的手术方式是外科医生在腹股沟区取切口,找到疝囊,把他拦腰截断,并用丝线给他上两道绑带,等于把口袋给封起来。再把切口等各层组织缝合,手术就完成了。

     近年来,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已广泛普及,多数可采用脐窝内单孔腹腔镜监视下经皮穿刺结扎疝囊。具有手术安全、时间短、恢复快、不留疤痕等优点;且可同时探查对侧疝囊是否闭合并可同时手术治疗。

      3.麻醉对小儿的生长发育影响如何?

     首先,麻醉对手术来说是不能缺少的、必须的。从孩子的角度,可以避免童年的不良记忆(我相信中国80、90父母都有小时候被父母痛打的不良回忆)。从医师角度,可以提供良好的手术条件(哭闹的患儿无法进行手术)。

     许多家长关心1岁以下的宝宝,接受麻醉的药品后,是否对生长发育或者智力有影响。这完全是没有必要的担心。1.每年接受麻醉和手术的患儿有数百万例之多。数十年的使用表明,其安全性类似于成人。2.2007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咨询委员会总结认为“基于现有的证据,没有必要改变临床麻醉现状”;2013年专家观点认为“就算(假如)麻醉对神经系统有那么一点点影响,如果改变患儿现有的麻醉技术或干脆不做麻醉则可导致对神经系统更大的危害”.

      4.复发及并发症?

     随着外科技术的发展,斜疝的复发几率已经低于1%.但是请注意,复发几率不是0,不是没有复发的可能。而是很低很低。复发后,仍然只能选择手术治疗。

     那么作为家长,应该如何避免复发呢?临床常见原因1.便秘;2.慢性咳嗽;3.术后1-3个月内剧烈运动引起。知道了原因,就容易避免复发了。有便秘病史的孩子,一定要多吃蔬菜、水果、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可以使用开塞露。孩子如果有咳嗽,特别是咳嗽变异性哮喘,一定要到正规的哮喘专科治疗。3对于大孩子一定要在术后的头1个月,避免剧烈的运动(这也是6个月宝宝进行疝气治疗有利的一面)。

    ;

  • 远志
    回复
    2024-04-02 04:04:50

    疝气,即人体组织或器官一部分离开了原来的部位,通过人体间隙、缺损或薄弱部位进入另一部位。俗称“小肠串气”?,有脐疝、腹股沟直疝、斜疝、切口疝、手术复发疝、白线疝、股疝等。

    疝气多是因为咳嗽、喷嚏、用力过度、腹部过肥、用力排便、妇女妊娠、小儿过度啼哭、老年腹壁强度退行性变等原因引起。

    腹壁疝和腹内压突然升高有关

    由于剧烈咳嗽、连续打喷嚏、用力过度、腹部肥胖、用力排便、妊娠、小儿过度啼哭等原因导致腹内压升高,迫使腹腔内的游离脏器如小肠、盲肠、大网膜等脏器,通过人体的生理性薄弱点或缺损、孔隙进入另一部位引起疝气。

    先天性因素

    小儿疝气男孩的发病率比女孩的发病率要高很多,主要是因为男孩的睾丸是在出生前才通过腹股沟管降至阴囊的,随之下移的腹膜则形成鞘状突。如果鞘状突在婴儿出生后还没有闭锁,或闭锁不全,会成为较大的腔隙,腹腔内容物就会从这里突向体表,而形成疝气。又因为右侧睾丸下降比左侧略晚,鞘状突闭锁也较迟,所以右侧腹股沟疝气较多。

    小儿疝气也会由于先天发育不足发生,这主要指的是一些儿童的腹壁膜发育不完善、过薄,造成器官容易冲破薄膜向外突出形成疝气。

    发病率很高,那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呢?

    防止疝气的发生,就要从疝气的高发人群的共同特点来推断。要注意防止不要让腹壁肌肉和腹内压处于机体不适应的状态。要做适当的锻炼来增强腹壁肌的强度,如体操,太极和跑步等。学会调整呼吸频率来锻炼腹壁肌。

    尽量避免超出人体承受能力的剧烈运动,运动前后要认真热身和进行恢复训练。不要猛地提起重物,做超出能力范围的事,尤其是老年人,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合理休息,合理锻炼,就能减疝气的发病的概率。

    孩子得了疝气会有哪些症状呢?

    疝气可以通过观察发现,有疝气的孩子会在大腿根部或者阴囊上方存在或大或小的包块儿,这种包块儿并不固定,当孩子情绪平稳时可能会消失,但是一旦孩子大哭大闹,包块儿也会变大,甚至有时候会跑到孩子的阴囊里面。

    女孩的疝气包块儿一般出现在阴唇上方,同样在平时不疼不痒甚至消失,但是在哭闹时会变大。如果女孩身上有一直不消退的包块儿,那可能就不是疝气了。

  • 空青
    回复
    2024-04-02 03:03:40

      大家常说的?小儿疝气?,其实叫做腹股沟斜疝。由于胚胎时期,胎儿的睾丸需要从腹腔沿着腹股沟的通道下降到阴囊,这就在腹股沟的上方留下了一个门洞,叫做鞘状突。小儿疝气是怎么引起的?

    小儿疝气是怎么引起的

      疝气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会发生在身体的很多问题,只要有某部分内脏通过身体的孔隙进入了不正常的位置,就是疝气了。小肠疝气是最常见的疝气类型,腹股沟疝气、脐疝、股疝、白线疝、阴疝、复发疝、切口疝等类型的小肠疝气,都有一定的发病率。

      在腹壁有薄弱部位的时候,如果腹压突然升高,小肠等内脏器官就会受到挤压,从腹壁的薄弱部位鼓出了,哭闹、咳嗽、便秘、腹胀等情况,都是导致婴幼儿腹压升高的主要因素。

      婴幼儿腹壁发育不完全的部位一般是鞘状突和肚脐,易引起腹股沟疝气和脐疝,无论是哪一种疝气,对孩子来说影响都是很大的,不能忽视,发现症状就要尽快治疗。

    疝气4大常见类型

      1、小儿脐疝

      发病原理:小儿脐疝属先天性疝,发病原因是脐部发育不全,脐环未闭;或婴儿脐带脱落后,脐部疤痕组织薄弱。在婴儿用力、啼哭、咳嗽或便秘等腹压骤增的情况下,内脏可从脐部突出而形成脐疝。

      症状表现:脐部可见一球形或半球形可复性肿物,安静时肿块消失,当用力时肿物出现;以手轻压可使疝内容物还纳入腹腔,并可听见咕噜水声,亦可摸到未闭的脐环

      2、小肠疝气

      发病原理:小肠疝气多为先天性腹膜鞘状突未闭、腹内斜肌下缘高位和后天手术切口愈合不良、外伤、炎症、感染和慢性疾病导致腹内压力增高造成的。

      症状表现:腹股沟区有可复性肿块,患者站立、行走、跑步、剧咳时出现,平卧或用手按压时块肿可自行回纳;偶有局部胀痛和牵涉痛,随着病程发展,肿块逐渐增大,引起嵌顿疝。

      3、腹股沟疝气

      发病原理:腹股沟疝是指腹腔内脏器通过腹股沟的缺损处向体表突出所形成的疝气。腹股沟疝又分为斜疝和直疝,斜疝多发于儿童及青壮年男性,直疝多发于老年男性。

      症状表现:与小肠疝气症状类似

      4、切口疝气

      发病原理:切口疝气病是发生于手术切口部位的疝,一般见于腹部手术后,特别是腹部的纵行手术切口区。腹部手术切口愈合后,如果腹壁局部组织出现缺损,腹内器官组织可突出到正常腹膜壁层平面以外,称为腹壁切口疝。

      症状表现:腹壁切口处出现肿块,这种肿块最初具有可复性,即患者站立或者运动时肿块会出现,而休息时肿块则会自动消失;腹部切口疝气会出现腹痛、腹胀等腹部疼痛感觉,另外较大的切口疝有腹部牵拉感。

    精彩推荐:

    宝宝长牙的症状宝宝流鼻涕母乳喂养注意事项手足口病初期症状宝宝拉肚子怎么办宝宝十个月还没长牙的原因小儿推拿治宝宝流鼻涕吗宝宝吃什么零食好宝宝用什么驱蚊水好

婴儿小便多正常么

婴儿小肠气怎么治疗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