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咳嗽吐泡泡,一定要引起宝妈的注意,要排除一下新生儿肺炎的情况。排除上述情况,宝宝吞咽功能尚未发育完善,会出现咳嗽现象。宝妈要密切观察宝宝的精神状态变化,看宝宝是否存在发热等异常情况,宝宝免疫力低下,抵抗力较弱,若存在异常,要及时就医处理。
新生儿吐泡沫是什么情况
新生儿刚出生的时候各个系统是发育不完善的,抵抗力和各个调节能力都不是很好也比较差会出现很多的症状比如新生儿吐泡沫等就是一种情况。下面带你一起来看看新生儿吐泡沫是什么情况这篇文章吧。
新生儿吐泡沫是什么情况1据说这种情况的产生是因为新生儿的气管比较短窄的原因所导致的。这种情况的出现一般就是孩子生下来的前5周会吐泡沫。气管狭窄会导致肺部内的气体排不出来,其中的由于痰液产生了气泡而出来的。
孩子刚出生时就会有肺炎,一般多在产前、产时引起。产前的胎儿生活在布满羊水的`子宫里,发生缺氧(如脐带绕颈、胎心改变、胎动异常),就会发生呼吸运动而吸入羊水,引起吸入性肺炎;假如早破水、产程延长,或在分娩过程中,吸入细菌污染的羊水或产道分泌物,易引起细菌性肺炎;假如羊水被胎粪污染,吸入肺内会引起胎粪吸入性肺炎。
另一种就是生后感染性肺炎。如孩子接触的人中有带菌者(比如感冒),孩子很轻易受到传染引起肺炎;新生儿因败血症或脐炎、肠炎,通过血液循环感染肺炎,这种感染可以由细菌引起;日龄稍大一点的新生儿,肺炎也可由病毒及其他微生物引起。
新生儿肺炎与大孩子肺炎在表现上不完全一样,多不典型,少数有咳嗽,体温可不升高。主要症状是口周发紫、口吐泡沫、呼吸困难、精神萎靡、少哭、不哭、拒乳。有时就是"感冒"症状,如鼻塞、呛奶。但是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孩子的呼吸很快(大于45次/分,正常情况下是40~44次/分),甚至可能伴有三凹征(吸气时胸骨上窝、肋间隙和剑突下凹陷叫三凹征)等呼吸困难的表现。家长可自行在宝宝安静时,给宝宝数呼吸次数,数1分钟;不要在刚喂过奶、刚洗过澡、刚排过便以及哭吵时数呼吸。
感染如未能及时控制,轻易向全身扩散,若孩子出现发烧、咳嗽等典型表现,病情多已较严重。所以,新生儿有以上表现,应马上看医生,争取尽早诊治。
避免新生儿出现这种情况的话还是建议,新生儿出生以后在良好的环境中生存。比如尽量避免太多的人接近孩子,这样细菌就不会传染,新生儿的房间一定要干净整洁包括空气质量。作为喂奶的妈妈也要注意自己的饮食和身体健康的卫生情况,这样才能双向的保护好新生儿的生长。
新生儿吐泡沫是什么情况2新生儿吐泡泡需防肺炎
新生儿尤其是月龄小的,肺炎的症状很不明显,一般没有咳嗽的情况,体温不升高,甚至低于正常!有时仅仅能观察到的是“口吐泡泡”的现象,或者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从以上特点看,如果宝宝有吐泡泡的现象,应该引起注意。如不满三个月,很有可能是肺炎症状;如在三四个月,则多是正常的。判断是否有肺炎迹象可以从宝宝的呼吸、进食、精神状态、以及是否有其他异常状况来近一步判断,以进一步决定是否要去看医生。
新生儿肺炎食疗方案
柚子肉5瓣,白菜干60克,北芪15克,猪瘦肉250克,诸药共煲汤服食,每日1剂,分两次服。可益气养阴,润肺化痰。
百合50克,薏米200克,加水5碗,煎成3碗,分3次服,每日1剂。
核桃仁、冰糖各30克,梨150克,共绞碎,加水煮服。每次1匙,每日3次。
杏仁10克(去皮尖打碎),鸭梨1至2个,冰糖适量。先将鸭梨切块去核,与杏仁同煮,梨熟加入冰糖,代茶饮用。
宝宝吐泡泡是怎么回事?
宝宝吐泡泡一般有两种情况,生理性和病理性。
一种是生理性的,是婴儿唾液分泌增加的表现,宝宝吞咽能力差,还不会很好地吞咽唾液,所以就会出现吐泡泡或流口水症状,症状会随着月龄增长会逐步改善,也不排除孩子调皮玩耍的可能。
另一种是病理性的,多数是口腔疾病的可能,如口疮、溃疡、黏膜充血等,唾液腺受到刺激也会分泌大量唾液。此外,咀嚼无力、消化不良、肠道蛔虫症所致的流口水也会吐泡泡,如同时还伴有口唇青紫、发热、咳嗽、呼吸频率快、吃奶不好等症状,要考虑呼吸道感染的可能,建议及时治疗。
本内容由山西省人民医院 儿科 副主任医师 贾俊松审核
点这里,查看医生回答详情
小宝宝吐泡泡是唾液腺分泌的唾液,由于在新生儿期唾液腺还不发达,分泌的唾液较少,新生儿在一般情况下,是不会流口水的。当小婴儿患肺炎时,因咳嗽反射较差,痰液不能顺利排出,出现口吐白泡以排痰现小宝宝吐泡泡是唾液腺分泌的唾液,由于在新生儿期唾液腺还不发达,分泌的唾液较少,新生儿在一般情况下,是不会流口水的。当小婴儿患肺炎时,因咳嗽反射较差,痰液不能顺利排出,出现口吐白泡以排痰现象。象。
宝宝较小时流口水是正常现象,因为他们的咀嚼能力和面部肌肉收缩能力都比较弱,以致嘴巴总是合不上,才会出现流口水的情况。
当宝宝长到4~5个月大时,需要添加辅食了。这时,饮食中逐渐补充了含淀粉等营养成分的食物,唾液腺受到这些食物的刺激后,唾液分泌明显增加。再加上宝宝的口腔小而浅,吞咽反射功能还不健全,不会用吞咽动作来调节口水,所以只要口水多了,就会流出口外。另外,不少宝宝喜欢将指头、橡皮奶头等放入嘴里吮吸,这样也刺激了唾液腺的分泌,使口水增多。
长到6~7个月的宝宝,开始长第一颗牙齿。乳牙萌出时,小牙顶出牙龈向外长,会引起牙龈组织轻度肿胀不适,从而刺激了牙龈上的神经,导致唾液腺反射性地分泌增加。所以,小儿流口水大多属正常生理现象。
看到半岁多小宝宝流口水了,往往提示宝宝要长牙了,年轻妈妈应该高兴才是。由于每个宝宝的成长发育情况不同,发育较快的孩子一岁半时就会停止流口水,大部分宝宝在两岁之前,也会因为肌肉运动功能的成熟,能逐渐有效地控制吞咽动作停止流口水。
新生儿吐泡泡处理办法
1.及时擦拭
对经常流口水的宝宝,应当随时为他们擦去嘴边的口水,擦时不可用力,轻轻将口水拭干即可,以免损伤局部皮肤。常用温水洗净口水流到处,然后涂上油脂,以保护下巴和颈部的皮肤。
2.及时添加辅食提高咀嚼能力
在增加辅食(4~6个月时)开始吃米粉时,家长有意识地加强其吸、吮、吞、咽的能力,待孩子长牙后,就要尽量少给他吃半流食,或煮得特别烂的食物,而要选择些稍硬的东西(如鸡蛋饼等),来提高他的咀嚼能力。
3.游戏锻炼口腔肌肉
到了两岁以后,家长可以采取用吸管吸水喝,或吹气球的方式,来训练孩子的口腔肌肉收缩能力。吹气球时,家长可教他先合拢嘴巴,再慢慢嘟起腮,嘴处留出一个小孔吹气;当这个动作熟练后,再让他学会深吸气,并对准气球孔吹。这种反复的吸气和吹气,需要腮部不停地外鼓和收缩,进而促使口腔肌肉得到锻炼。当然,同样道理,吹笛子、吹泡泡等,也能有助于锻炼孩子的口腔肌肉,解决口水问题。
4.围嘴,育儿的好助手
围嘴是宝宝的一种特别服饰,更是妈妈的育儿好助手,它不仅可以保护外衣不被弄脏,还是一种装饰品,洁白的围嘴还可帮助孩子从小养成爱整洁、讲卫生的好习惯。此外,围嘴应经常保持整洁和干燥,这样宝宝才会感到舒服,乐于使用。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