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嘴巴里有白点可见于鹅口疮或者是口腔溃疡。鹅口疮是真菌感染性口腔疾病,多没有不适的临床症状。口腔溃疡多与病毒感染有关系,多会表现为流涎、疼痛、哭闹、发烧等症状。如果是鹅口疮,可以应用抗真菌的药物治疗。如果是口腔溃疡,可以给予抗病毒治疗。
因为天天喂奶的关系,父母都会注意到宝宝嘴巴里的状况,所以常常会问:「帮宝宝清理嘴巴时,发现嘴巴里有白点,是不是长牙齿了?」「已经很认真清理了,怎么还是会出现一颗颗的白点,是鹅口疮吗?」
嘴巴里的白点,究竟是奶垢?珍珠瘤?还是鹅口疮?让我们看下去。
珍珠瘤和鹅口疮的有什么差别?
我会检查宝宝的嘴巴,看看父母亲所说的白点位在宝宝嘴巴里的哪个地方、有多少个白点。若是父母所说的白点出现在宝宝的牙龈上、或是出现在嘴巴上颚,只有一两颗,没有透明样,我会告诉父母亲「这不是长牙啦,这是所谓的『珍珠瘤』!」
若是父母说的白点已经密密麻麻的出现在整个口腔、上颚,白点散乱成一片片的形状,我会告诉父母:「这不是奶垢喔,你看,我用压舌板剥开白点时、会流血,这是所谓的『鹅口疮』!」
不管是父母亲听到我说「珍珠瘤、鹅口疮」后,总是会露出担忧的表情继续问「珍珠瘤?是不好的东西吗?会不会消失?」、「怎么会长鹅口疮?已经很认真清理嘴巴了啊?」
珍珠瘤是良性的口腔钙化点
在出生不久宝宝的牙龈上,会发现一两颗小小粒白白圆圆的小白点,或是在上颚上发现一颗白点,父母心会以为婴幼儿开始长牙。这不是牙齿,而是正常良性的口腔钙化点。
珍珠瘤的医学名称是Epstein’s Pearls或Bohn's Nodules,属于一种囊肿,是胚胎发育时期下颚骨和上颌受发育遗留的皮囊肿大,里面出现钙化。所以有时候会告诉父母「是因为牙龈某处在胚胎时期角质钙化而出现小白点」。
珍珠瘤其实很常见
几乎80%以上的新生儿都会出现珍珠瘤,只是有些宝宝只有一两颗、长在牙龈或是上颚,但是有些则是长了许多颗,密布在牙龈上颚上,有时候会以为是鹅口疮。
珍珠瘤会在出生后几个月自然消失,珍珠瘤是良性的肿瘤,不需治疗。长辈会说这是牙龈发炎,其实珍珠瘤并不会疼痛,也不会造成婴儿的不适,不会造成婴幼食欲不振,所以不需刻意挑除、治疗或以盐水刷洗牙龈。
奶垢和鹅口疮该如何区分?
除了上颚、牙龈外,若是宝宝嘴巴里出现像奶块白色片状物一样,黏附于口腔黏膜或舌头上,而且白点不是像是球状体一颗一颗,而是呈现不规则形状,这时候就要怀疑是奶垢或是鹅口疮。
如何区分呢?如果能用沾水的纱布或食指轻轻刮掉的就是奶垢,只要一下子就可以清理干净。若是口腔两侧黏膜或舌头上出现状似奶块的白色乳状物没办法伸手清洁,或是勉强剥下时,粘膜会出血,那就是念珠菌感染的鹅口疮。念珠菌存在人体、免疫力降低时出现
鹅口疮就是台语所说的「北勾」,是由霉菌引起,而念珠菌是一种常见的霉菌,最常造成人体感染的是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约占全部感染的百分之九十。
白色念珠菌从宝宝出生后就存在人体的表面皮肤、肠道、以及口腔内,正常情况下,其存在的量不多,新生儿本身的免疫力可以与白色念珠菌保持平衡。
但是当新生儿的抵抗力降低,或是念珠菌的数量增加太多时,口腔里的白色念珠菌就会成为致病菌,造成鹅口疮。 *** 皮肤的白色念珠菌就会变成常见的尿布疹。(尿布疹该怎么办?)哪些宝宝容易得鹅口疮?
鹅口疮常发生在口腔不清洁、营养不良的宝宝。例如宝宝吃的奶嘴或是奶瓶消毒不良,口欲时期的宝宝喜欢把手放在嘴巴里、咬玩具,导致霉菌进入口腔、念珠菌数量变多而引起感染。
当母乳亲喂时,妈妈的 *** 不干净, *** 皮肤上的念珠菌也容易经由宝宝吸允时进入嘴巴造成感染。
抵抗力尚未发育完全的早产儿、年纪较小的新生儿,因为免疫力还没有成熟,即使只是口腔里面微量的念珠菌、都可能造成宝宝感染。
若是宝宝生病,常常使用抗生素,会造成宝宝身体里面正常的细菌被杀死,也容易让念珠菌的数目大增,造成宝宝口腔产生鹅口疮。
鹅口疮会影响食欲,也容易并发尿布疹
口腔膜内白色的块状物,用手指触摸时刮不掉,强行刮掉会流血、会痛,所以新生儿的食欲会因此受到影响。
免疫力低下时,也会合并皮肤的念珠菌感染,特别是 *** 四周的霉菌感染,也就是所谓的尿布疹。该如何治疗鹅口疮?
若是医师说「宝宝得到鹅口疮!」,除了要继续用纱布或是食指帮宝宝清理口腔外,也要用抗霉菌药物直接涂抹在宝宝整个口腔四周。
即使没有感染口腔部位,也要用药物轻轻涂抹过,一定要持续治疗至少5天,不可以因为涂抹了一两天后有改善就停止涂药,容易造成鹅口疮复发。
记得要改善造成鹅口疮的原因
健康的宝宝会得到鹅口疮,通常是因为短暂性的免疫失调,或是喝奶时因为妈妈 *** 不干净、奶嘴受到污染,或是口欲期常常吸自己的手指造成珠菌感染,所以大部份都能自行痊愈。
但若是有些宝宝是存在其它诱发因素,例如生病期间使用抗生素,就必须把这些诱发因素去除才会改善。
鹅口疮是一种霉菌感染引起的疾病,由白色念珠菌引起,此病菌会侵蚀孩子的口腔粘膜表面,并形成瓷白色的斑膜。所以,家长发现如果在宝宝口腔里发现白色的膜状物,而且这种膜状物无法咽下不能脱落下来时,那么就可以确定这是鹅口疮了。鹅口疮会导致宝宝疼痛、哭闹,继而影响宝宝进食。
1 服用制霉菌素
建议使用10万单位/毫升的制霉菌素溶液,用干净的棉棒蘸取溶液,涂抹在宝宝口腔里面有白点的破溃处。每次大概的使用量在2ml左右,每天涂抹3次,直到口腔内完全没有白色膜状物后,再巩固使用2-3天左右,总治疗时间大约在10天左右。
2 对宝宝的接触点进行消毒。
宝宝所有可以抓咬的地方和物品、以及奶瓶、奶嘴都使用1%-4%的碳酸氢钠涂抹予以消毒。母乳喂养的妈妈,建议也使用制霉菌素涂抹乳房。
是喉咙发炎,现在孩子抵抗力差,只要一上
口腔有小白点伴有发烧时,考虑是咽颊炎一类的,需要服用抗病毒药物来治疗,鹅口疮的治疗需要使用碳酸氢钠配合上制霉菌素片外用。定期更换,目前可以用棉签沾碳酸氢钠溶液轻轻涂抹在口疮表面,不要弄破以免感染。可以到医院或者药房开药。看上去很像小牙,但是没有牙根,对身体没有什么影响,是正常的生理现象,“马牙”不影响婴儿吃奶和乳牙的发育,也不需要处理,在一段时间后(有的是数天、有的是数周后)会自行脱落消失。家长朋友都必须要保证宝宝口腔清洁,必须要在平日里给宝宝多喝一些温开水,这样可以有效的清理宝宝口腔和牙齿当中的残留物和病菌。
对身体没有什么影响,是正常的生理现象,“马牙”不影响婴儿吃奶和乳牙的发育,也不需要处理,在一段时间后(有的是数天、有的是数周后)会自行脱落消失。鹅口疮是新生儿时期经常见到的疾病,尤其是出生一周以后的早产儿.俗称“白口糊”,中医叫“雪口症”.是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的,是属于真菌的一种,也称霉菌.一般认为是由于新生儿免疫机能低下,如虚弱,营养不良,腹泻,或因感染而长期应用各种抗生素或激素如强的松等所造成的.
口服益生菌调节肠道,而且要注意奶头和奶嘴的清洗消毒。哺乳期间妈妈需要注意奶头的清洁,用奶瓶喂养的孩子需要注意定期清洁奶瓶和奶嘴儿。鹅口疮的白斑一般不容易擦掉,用力擦掉之后口腔黏膜会有发红粗糙甚至渗血的症状。如果擦掉的话就说明白色的异物是奶渍,家长不要过于担心。要排除是不是奶水出现了暂时的堆积,而出现上颚的白点。不论是哪种,都应该注意对宝宝的口腔长期保持清洁、卫生,这样宝宝才能健健康康。
3岁宝宝嘴巴里面长好小红点也有白点是怎么回事
婴儿口腔两侧黏膜或舌头上有时会出现状似奶块的白色片状物,而且不易去除。这是由是一种霉菌(白色念珠菌)引起的口腔黏膜感染性疾患,医学上称为鹅口疮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