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口吃的主要表现在于不能完整的叙述一句话,期间会经常出现反复重复同一个字的情况,出现这种情况,考虑可能是由于精神过度紧张所引起的,也有可能跟家长的教育存在一定的关系,而且儿童的学习能力相对较强,如果家长有口吃或者对口吃好奇,可能会学口吃。
儿童口吃病形成的原因:
1,模仿和暗示:大部分口吃患者是在幼小时学别人的口吃学来的.儿童期正是学习和掌握语言的关键时期,儿童的心理特点之一是模仿性强和易受暗示.当亲友,同学和邻居中,如果有口吃的人,就会成为模仿的对象.
2,心理因素:大量事实表明,儿童口吃是儿童受惊,被严厉斥责,惩罚,嘲笑,环境突然发生变化,父母双亡或离异,家庭不和睦等情景下引起的恐惧,焦虑情绪的结果.由于突然或持续惊吓而引起口吃者不少见.在一些突然引起震惊,恐惧的事件之后,一些令人毛骨悚然的经历,例如遇见某种动物,听了鬼怪的惊险故事,因而引起惊恐等等之后,可发生口吃.口吃可能在受惊恐的当时发生,也可能是在受了惊恐之后几小时或几天之后出现,有时是经过沉默阶段再出现的.
3,疾病影响:如与发音,对语言理解甚至读书写字有密切关系的神经系统发生障碍;如小儿癫痫,麻疹,热病,脑病,百日咳,猩红热,脓症,鼻炎,扁桃腺发炎或肥大等等,以及耳鼻喉科的疾病,多少都能使呼吸和发声受到影响.
4,遗传问题:口吃与遗传,大脑两半球优势或某种功能障碍有关,与语言神经末梢缺陷有关.口吃患者的家族常有口吃历史.此外,特色疗法认为,说话结结巴巴的原因主要在于患者身体上某些负责发音的肌肉组织功能太弱,而这些因素都可以通过生殖细胞遗传给下一代.
儿童口吃病的症状:
1,发音困难:口吃是一种言语恐惧症,主要表现为发音困难.
(1)难发:患者在说话时第一个字难发,而且越急越说不出,必须经过一番努力,并借助于其他动作,才能把第一个音发出来.
(2)连发:发音时,在某一个字音上要重复多遍才能继续说下去,大多表现在第一个字上,有时也会表现在当中的某个字上.患者口吃程度越严重,连发的音越多,一般只重复几遍,严重的甚至达十几遍之多.
(3)中阻:说话时,突然声音止住,下面的话便说不出来.当然,口吃越重,中阻越多,停顿时间也越长.
2,呼吸紊乱:由于形成言语的发音和气体动力机制的不协调,缺乏准确的动作程序,致使出现呼吸紊乱.呼吸紊乱时患者在吸气时有时断断续续,有时短促,甚至屏气,难受时可突然深呼气,呼气时也是同样,或断断续续地呼气,或把气呼出后说话,或在突然用力呼气的同时说话,也有患者在吸气的同时说话,声音的发生与呼吸时气流有关,这个紧要的呼吸如此紊乱,当然语音也要跟着乱起来了.
3,肌肉紧张:口吃的另一个较特出的症状是发音,呼吸各器官的肌肉出现肌肉紧张现象,但并不是真的肌痉挛,肌强直,而是在说话口吃时这些器官的肌肉紧张.幼儿最初的肌紧张性语言是情绪反应的结果,是儿童常见的现象,只是在激动或急噪时出现,因此具有偶然性或一过性的特点.若儿童处于不良条件下,特别是附加了心理因素之后,口吃就很可以被固定下来.
4,伴随运动:口吃患者在发生口吃时,常常伴随着种种引人注意的,奇怪的动作.这不是依本人的意愿而做的动作,而是想摆脱发音困难而作出的各种挣扎的表现.最常见的动作是摇头,跺脚,用手拍腿,瞪眼,挤眼,翻眼,咬牙,嘴巴紧闭,吐舌,嘴唇乱抖,歪嘴,上身摇摆,搔头抓耳,脸红脖子粗,用力跨步,面部肌肉抖动和全身抖动等,还有一边说着话,一边拿东西乱敲,或紧握着东西不放等.
5,环境影响:差不多所有的口吃患者都诉说自己的口吃特殊,与别人的不一样,问他有什么“特殊”,回答却是千篇一律.所谓特殊是什么呢?就是并非每说一句话都口吃,而是有时口吃,有时不口吃.其实,这是口吃患者共有的现象.口吃患者都有几个难发的音,每个患者的难发音又不完全一样,口吃患者也都有一些容易发生口吃的场合,即口吃的发生或不发生,发生的多少或轻重,都随着环境的变化而有所差异,这是口吃者的共同特点.如果不是这样,就不成为真正的口吃病了.
6,心理因素:幼儿刚开始口吃时,心理方面的症状还不大明显,年龄大了就逐渐严重起来,成年口吃患者所以在比幼儿患者难以矫正的一面,正因为口吃习惯已经固定,也是由于对口吃的心理因素复杂化了.心理因素是每在说话时怕口吃的恐惧心理,害怕自己发生口吃,就想努力去防止它.本来说话不需要特别留意和努力的,可是,口吃患者想起自己的口吃,就会紧张不安,尤其越不自然地努力躲避口吃,越加深对口吃的敏感和强度.
7,说话努力性:口吃患者为了克服发音困难,就用全身的气力向外迸,有时把气迸出来了,可是声音出不来,有时迸出声音来却不能把声音变成字,或发出他想发的那个字音.“努力”不仅表现在发音器官上,同时也表现在身体各部,甚至全身用力,于是出现了各种莫名其妙的动作和奇形怪状的脸相等伴随运动.口吃患者感到说话是最吃力的事,比做任何笨重的劳动还吃力,常见有些口吃患者说完一段话之后,累得满头大汗,筋疲力尽.
8,其他:我们知道,心理和身体有密切关系,情绪发生变化时必然引起植物神经的变化.如害羞时脸上发热,受惊使心跳加快,看比赛或惊险表演时常捏一把汗等.这些现象对人类的生存是有意义的.当我们遭到危险的时候,躯体反应的变化是为了能够恰当应付外界环境的变化.然而,神经质的人却把伴随情绪变化而引起的躯体变化,成为更加恐惧不安的因素,把人人都可能发生的生理现象当作“病”的表现,他们不能接受事物变化的自然规律.
儿童口吃病的预防和家庭护理(矫正):
1,口吃虽然可以矫正,但预防毕竟重于治疗,预防口吃的措施需要在学语阶段中注意,必须避免急噪,这是预防口吃和扑灭“疾病萌芽期”的要点.
2,对患儿多作耐心的语言辅导,启示患儿把话讲慢,讲短,第一音拖长些(有点拖腔拉调).平时多与患儿交谈,并注意在对话和歌唱中不过严和过急.
3,与患儿对话时,家长和老师要做到速度放慢,句子改短,咬字清晰,音节分明.
4,谈话时,要鼓励患儿面向家长和老师,眼看家长讲话,最好要患儿坐着,使之树立起大胆正视旁人的健康心理.
5,教育患儿多参加文体活动,多接触人,努力改变过去的行动孤单,沉默寡言的坏习惯,使之加快心理意识倾向的转化以及语言和精神面貌的改观.
6,对儿童讲话,除要用较慢的语言,还要有和蔼的目光,作为语言的感情和启发,使儿童消除紧张心理,为顺利语言创造条件.
7,父母间的吵架,甩东西,相互对骂,高声粗气都对儿童学语阶段的环境产生不利因素,父母应尽量避免和克制.
儿童口吃病的主要矫正方法:
1,传统疗法:包括心理疗法,发音疗法,呼吸疗法等,一般是以心理治疗为主,再加上一些改变不良习惯的练习.譬如,练习朗诵,特别是背诵诗歌或练习唱歌,有节奏地呼吸发音,对矫正口吃有很大的好处.因为这样做可以使精神集中在节奏,韵律上,转移口吃患者对发音动作的注意力.长期做下去,就不再感到发音困难了.
2,口腔肌肉锻炼法:口腔肌肉锻炼法包括吐字疗法与特色疗法.口腔肌肉锻炼法认为,口吃的根本原因是由于身体上某些肌肉组织的功能得不到健康成长造成的,主要表现为说话时心脏供血不足而造成呼吸急促,发音器官出现障碍,它与患者的精神状态并无本质上的联系.口吃病的根本就是发音困难而造成吐字不清,在心理障碍的促使下形成的言语障碍.它以吐字锻炼为主,目的是使负责吐字的某些肌肉组织得到强化锻炼,从而发音时吐字清晰,每一个音都非常有力,口吃便会完全治愈.
对于儿童口吃,不能太在意,但也不能不在意.家长需要密切关注孩子口吃过程中出现的危险信号,要及早治疗,以免错过最佳矫治期,影响孩子的言语能力形成,进而会全面影响孩子的成长,甚至会贻误终身.因此及早发现,科学引导,及时治疗是应对儿童口吃的最佳策略.
加强日常训练,没关系的,小孩子在学说话的时候有一点结巴可以的
最近这几天才这样,不应是习惯问题,应分析一下他是不是有没有受到什么刺激了没有。心理有没有受到什么伤害?或者口腔有没有病变?
【答案】:口吃是语言的节律障碍,说话中不正确的停顿和重复的表现。口吃出现的年龄以2~4岁为多。2~3岁,一般是口吃开始发生的年龄,3~4岁是口吃的常见期。
(1)学前儿童的口吃现象,部分是由生理原因造成,更多则是由于心理原因所致。
①说话时过于急躁、激动和紧张。2岁是儿童开始说话的年龄。说话是一种发音的言语流,语音一个接一个地发出。这里包含着发音的连续动作,又要求发音之间有恰当的间断。2~3岁儿童的语言机制还不完善,当儿童急于表达自己的思想时,容易出现言语流节奏的障碍。即在发音系统还没有完成说话的准备时,他已发出了发音的冲动,造成先发出的语音和后来应该发出的语音的脱节,也就是发音连续动作的不恰当的停顿和割裂。导致这种现象的情况可能有两种:一是儿童头脑中已经储存了许多语言信息,说话时回忆语言模式的速度相对较快,而说出语言的速度相对较慢,二者的时间差造成了言语流的脱节;二是儿童开始说话后,找不到应有的语词去继续表达。两种情况都使儿童出现过度激动和紧张,这种激动和紧张状态使发音系统受到抑制,发音器官发生很细微的抽搐或痉挛,于是出现了发音的停滞和重复。多次的发音停滞和重复,将使儿童形成条件反射,以后,每次遇到类似的说话情景或类似的语词时,即发生同样的抑制现象,造成口吃。
②幼儿的口吃还可能来自模仿。据北京某医院统计,某年参加口吃矫治的44人中,30人有幼年模仿口吃的历史。幼儿的好奇心和好模仿的心理特点,使他们觉得口吃“好玩”,加以模仿,不自觉地形成习惯。在幼儿园,口吃有时似乎像一种“传染病”,迅速蔓延。
(2)解除紧张是矫正口吃的重要方法。特别是4岁以后,幼儿已经出现对自己语言的意识如果对他的口吃现象加以斥责或过急要求改正,将会加剧其紧张情绪,使口吃现象恶性循环。甚至由此导致儿童避免说话,或回避说出某些词,难以纠正口吃。这种情况发展下去,还将对儿童的性格形成产生不良影响,导致孤僻等性格特征。
口吃,俗称结巴,是指讲话不流畅、阻塞、重复。从生理表现上说,主要是由于呼吸肌、喉肌及其它与发音有关的器官紧张与痉挛所造成的。
1、表现特征:
(1)难发性 (2)重复性 (3)中阻性
2、原因:
(1)生理原因。有人认为口吃与遗传或某种脑功能障碍有关。
(2)心理原因。如精神紧张、焦虑、应激。精神因素是引起口吃的主要原因。
(3)整个语言神经功能有障碍。即与发音、对语言理解甚至读书写字有密切关系的神经系统发生障碍。
(4)生理疾病。如儿童脑部感染、头部受伤以及患百日咳、麻疹、流感、猩红热等传染病后也易引起口吃。
(5)模仿和暗示。
3,、矫正
不要刻意去矫正它,千万不要轻率地给孩子贴上“口吃”的标签。这样只会把孩子的口吃现象,引到口吃病上去,而成为真正的口吃患者。对儿童的口吃矫正,主要是通过家长和亲人的指导,从解除口吃的原因与不良语言习惯入手来引导。
孩子学说话,家长要做到“三不”.一是不嘲笑.二是不阻止.三是不催促.
给你一个建议: 让孩子多听声音优美、表达流畅、内容活泼的儿歌。如儿童故事、幼儿诗歌等,听熟练后,让孩子跟着一起读,一起念。您可以有意识地和孩子一同唱歌、背课文、说儿歌,使其掌握语言的节奏。再进一步引导他以读课文的节奏来说话,一点点地过渡。
口吃会遗传吗?口吃有遗传的可能性,但未被证实。除遗传因素外,引起口吃的原因还包括心理压力和语言行为等方面。
口吃会遗传吗
口吃,又叫“结巴”“磕巴”,是一种语言障碍,表现为语塞、说话迟钝、非自愿重复等症状。从生理表现上说,主要是由于呼吸肌、喉肌及其它与发音有关的器官紧张与痉挛所造成的。口吃会遗传吗?口吃有遗传的可能性,已经有学者提出基因与口吃有关。除了遗传因素之外,引起口吃的原因还包括神经生理发育、心理压力和语言行为等诸多方面,所以口吃是非常复杂的语言失调症。
小儿口吃的原因
1、模仿和暗示:大部分口吃患者是在幼小时学别人的口吃学来的。儿童期正是学习和掌握语言的关键时期,儿童的心理特点之一是模仿性强和易受暗示。当亲友、同学和邻居中,如果有口吃的人,就会成为模仿的对象。
2、心理因素:大量事实表明,儿童口吃是儿童受惊、被严厉斥责、惩罚、嘲笑、环境突然发生变化、父母双亡或离异、家庭不和睦等情景下引起的恐惧、焦虑情绪的结果。
3、疾病影响:如与发音,对语言理解甚至读书写字有密切关系的神经系统发生障碍:如小儿癫痫、麻疹、热病、脑病、百日咳、猩红热、脓症、鼻炎、扁桃腺发炎或肥大等等,以及耳鼻喉科的疾病,多少都能使呼吸和发声受到影响。
4、遗传问题:口吃与遗传,大脑两半球优势或某种功能障碍有关,与语言神经末梢缺陷有关,口吃患者的家族常有口吃历史。此外,特色疗法认为,说话结结巴巴的原因主要在于患者身体上某些负责发音的肌肉组织功能太弱,而这些因素都可以通过生殖细胞遗传给下一代。
口吃的临床表现
1、口吃的核心行为
也叫做口吃的核心症状。指的就是你这种结巴的、不正常的语言表达方式。也就是你原本应当是流畅的,富有节奏的语言表达过程,被过多的、无法自控的语音重复、拖长和卡壳所中断的这种现象。
2、口吃的附加行为
也叫口吃的第二行为,或口吃的第二症状。它指的是你为了逃避和摆脱口吃的核心行为,所表现出的各种不正常动作和行为。像是眨眼、跺脚,清喉咙、面部和脑袋抽搐,咬手指——以及说话故意停顿,或逃避某些容易使自己感到压力、说话结巴的场合等等。
3、口吃心理
口吃最为神秘而巨大的部分,包含了情感和认知两个方面。它既包括了口吃给你所带来的恐惧、焦虑、压力、羞耻、内疚、挫折等负面感觉和情绪,也包括了由此导致的你对口吃、对自己、对整个人生和世界的看法和认知。
口吃的治疗
1、发音法
就是要在每句话的开始轻柔地发音,改变口吃者首字发音经常很急很重的特点。说话的速度要降到很慢的程度,一开始时一分钟60-100字,而人们平时说话的速度要达到每分钟200字。
2、呼吸法
提倡腹式呼吸法。由于深呼吸能使肌肉获得适当的运动和协调,能松弛与缓和身体各部和颜面肌肉的紧张状态,能逐渐消除伴随运动。深呼吸能影响人的情绪,能使激动的情感得以缓和以致平息。
3、突破法
口吃患者组织在一起或单独到人群密集的地方去演讲,唱歌,逐步克服说话的恐惧心理。
4、森田疗法
森田疗法是治疗精神病症的方法,核心思想是“顺其自然,为所当为”。放弃口吃的治疗,接受口吃,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这种思想类似于不治而愈。该方法能有效的缓解口吃患者的心理压力。
5、药物治疗
目前有一些抗多巴胺类药物(多巴胺拮抗剂)能够抑制口吃,包括氟哌啶醇、利培酮和奥氮平。这些药物减轻口吃的疗效已经通过双盲、安慰剂效应受控的临床研究的检验。这些药物一般可以减少口吃程度33%-55%。
6、沉默疗法
在紧张的环境下,少说或不说,使口吃的发生几率降低,口吃的条件反射就会逐渐淡化,最后消失。需要强调的是,利用该方法,并不是要你不说话,少说话,恰恰相反,你需要经常跟人交流,多倾听,只是偶尔紧张或预期口吃的时候,适当少说而已。
小儿口吃怎么办
1、多听美好的语言
美好的语言包括声音优美,表达流畅,简洁明确的语言,如儿童故事,幼儿诗歌等。如果父母能与孩子一起念一真心进,则会效果更好。
2、耐心地多与孩子交谈
要多给孩子做示范,少做纠正,以消除孩子的心理压力。要让孩子在说话的过程中,轻松自然地进行自我调节和自我纠正。
3、对孩子进行语言纠正训练
说话时情绪要稳定,肌肉要放松,呼吸要均匀。声音清晰,特别是每句话的第一个字,要轻轻地慢慢地说。平时在不同的场景中练习,让孩子习惯说话连贯性。
4、与孩子说话时语速放慢些
如果孩子一时没有接上来,不要急于提醒,而要让他自然地往下说,使孩子沉浸在自然交谈的气氛中。让孩子减慢讲话的速度,当孩子不再有口吃时,再慢慢提高说话速度。
5、帮助孩子建立治愈口吃的信心
父母要为孩子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生活与语言环境,以减轻他对口吃的注意力。还要为孩子创造经常能与说话流利的孩子一起玩的机会。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