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健康早知道>儿科

新生儿发烧的原因

时间: 阅读:10091
新生儿发烧的原因
提问 回复

最佳回答

夏枯草

夏枯草

2025-07-27 14:35:14

新生儿出现发热的原因比较多,主要的原因考虑是由于病毒感染或者细菌感染上不能排除于由于存在血液系统肿瘤,有可能会导是由于小儿肺炎引起的,如果症状非常明显的情况下,建议需要及时完善血常规检查,判断有没有存在细菌感染。平时需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睡眠习惯,避免劳累。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匿名用户
    回复
    2024-05-01 12:12:20

    新生儿体温稍高于成人,尤其是早产儿由于体温调节系统还未发育完善,体温调节功能较差,所以体温易受环境温度影响而发生变化。
    ??季节和时间的影响
    婴儿腋温在春、秋、冬三季平均温:上午36.6℃,下午36.9℃;在夏季上午36.9℃,下午37℃。在傍晚时,宝宝的体温往往比清晨时要高一些。
    ?宝宝的生理特点
    有部分孩子腋温可能在37℃以上,尤其在夏季居多,约占50%,体温虽高,但经过观察可发现,孩子并没有任何异常情况发生,所以体温比较高的孩子并不一定就是发烧,爸妈可结合孩子的实际情况来做出判断。
    ?宝宝的活动和情绪
    宝宝进食、哭闹、运动后,体温也会暂时升高。
    ???宝宝的穿着和环境
    如果衣被过厚、室温过高等,宝宝的体温也会升高一些。
    ?如何判断宝宝是否发烧
    如果宝宝有这种暂时的、幅度不大的体温波动,只要他的一般情况良好,精神活泼,没有其它症状和体征,通常也不应该考虑是病态。

  • 山亭柳
    回复
    2024-05-01 12:12:20

    引起宝宝呕吐发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一般由以下几种情况所导致。
    ?病毒性肠炎
    冬春季节的病毒性肠炎,比如诺如病毒肠炎和轮状病毒肠炎都会表现出发烧以及呕吐的症状。
    ?观察
    这种情况需要家长及时的观察,如果宝宝精神状态很好。吃饭尿量都正常,在家观察即可,如果没有其他的并发症,病毒性肠炎一般3-5天就可以自愈。
    ?退热治疗
    高烧39度以上的宝宝,建议及时进行退热治疗。可以用75%的酒精和一半的水来治疗。可以蘸纱布擦拭颈部、腋窝、大腿根部和四肢。对婴儿进行热处理时,最好不要吃退热药。
    ?养胃食物
    宝宝持续发热引起的呕吐症状很常见,与宝宝发热时体质虚弱、胃肠功能虚弱、咽喉干燥等原因有关。而孩子在发热期间身体和胃肠功能虚弱,可以给宝宝喂牛奶和葡萄糖等液体食物,帮助宝宝补充水分,防止发烧脱水。宝宝呕吐后可以食用小米粥、南瓜山药粥、燕麦粥、扁豆大米粥、黄豆汤、山药百合粥等养胃食物。

  • 南絮
    回复
    2024-05-01 12:12:20

    引起婴儿发烧的原因有很多,大体而言可分为以下三大类:

    1,外在因素:体温受外在环境影响,如天热时衣服穿太多,水喝的太少,房间空气不流通.

    2,内在因素:生病,感冒,气管炎,喉咙发炎或其他疾病.

    3,其他因素:如预防注射,包括麻疹,霍乱,白喉,百口咳,破伤风等反应.

    婴儿发烧只是疾病的症状之一,而不是全部.通常父母只看到疾病外表,如发烧,呕吐,咳嗽,就慌乱不已.医师治病,首重病因的发现及能完全治愈的方法,而不是单纯只为退烧而已.所以在某些情况下,会让发烧症状持续表现出来,以探寻内在真正的病因.因此,爱子心切的爸妈,切记不要一味的要求医师退烧,去治疗发烧症状,而是应遵从医嘱,准确的找出引起发烧的真正原因,对症下药.

  • 景天
    回复
    2024-05-01 11:11:10

    宝宝反复发烧,真让人担心!其实,宝宝反复发烧可能有多种原因。以下是几种常见情况,希望能帮助到您。
    ?感染
    宝宝的免疫系统还在发育中,容易受到各种病原体的侵袭,如细菌、病毒、真菌等。这些小坏蛋可导致宝宝反复发烧,真是让人头疼!
    ?长牙期
    宝宝在长牙的时候,口腔内的细菌就会增多,引起口腔炎症和发热。这个时候,记得给宝宝做好口腔清洁哦!
    ?疫苗接种
    宝宝接种疫苗后可能会有发热反应,这是正常的免疫反应。所以,接种疫苗后要留意宝宝的体温变化。
    ?过敏
    宝宝可能对某些食物、药物或环境过敏,导致反复发烧。要留意宝宝是否有其他过敏症状,如皮疹、咳嗽等。
    ?其他疾病
    宝宝可能患有其他疾病,如肺炎、肾炎、肝炎等,这些疾病也可能导致反复发烧。如果宝宝反复发烧,建议及时就医,找出病因并进行相应的治疗。同时,家长应注意观察宝宝的其他症状,如咳嗽、流鼻涕、呕吐、腹泻等,以便医生做出准确的诊断。

新生儿大便时满脸通红是怎么回事

新生儿每天增重多少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