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健康早知道>儿科

新生儿多个小拇指头会影响走路

时间: 阅读:10160
新生儿多个小拇指头会影响走路
提问 回复

最佳回答

半枫荷

半枫荷

2025-10-22 13:03:08

新生儿多个小拇指是不会影响走路的,不过它可能会影响宝宝整个脚的美观,也可能会穿鞋时会感到不舒服,如果想要给宝宝做手术最好考虑一岁以后,学龄以前,因为宝宝一周以后心脏和肺功能都发育的比较好了,宝宝也能成熟麻醉药所带的不良反应了,学龄儿童以后怕宝宝越来越大会感到自卑。

最新回答共有4条回答

  • 芍药
    回复
    2024-05-01 19:19:49

  • 匿名用户
    回复
    2024-05-01 19:19:49

    宝宝学走路穿软底鞋还是硬底鞋

     宝宝学走路穿软底鞋还是硬底鞋,当宝宝在学习走路的时候,父母都会贴心的给自己的宝宝准备一双学步鞋。现在市面上的学步鞋是有很多的,下面了解宝宝学走路穿软底鞋还是硬底鞋。

      宝宝学走路穿软底鞋还是硬底鞋1

     鞋底的厚度要适中现在很多商家在生产鞋子的时候会将鞋底做的很厚,但鞋底过厚会让宝宝掌握不好平衡,宝宝的脚掌无法感知到地面,在走路的时候就会摇摇晃晃。

     宝宝在初学走路的时候身体不稳,重心需要放到脚掌上,如果将重心上移,就会出现摔倒的情况。

     长此以往宝宝会对走路失去信心,心情也会变得焦虑烦躁,而且对宝宝身体骨骼的发育也有一定的影响。

     拒绝带声音的鞋子许多儿童鞋上都会装有发声哨子的装置,宝宝在走路的时候会有响声,设计者在设计这种鞋子的初衷是让宝宝更安全,家长如果听到声音逐渐减小,就说明宝宝已经走远了。

     但哨子很有可能会掉落,如果鞋子没有声音,但宝宝已经走远,家长可能放松警惕,这样宝宝就很容易出现危险。

     而且鞋子上哨子的响声非常尖锐,宝宝经常走路听见声音,对宝宝的耳部发育也有一定影响。

     鞋子的大小尺寸有些家长认为宝宝发育较快,脚步大小也长得快,所以在买鞋子的时候会买稍大一些的尺寸,这样宝宝可以多穿一些时间。

     宝宝的鞋子过大,会导致宝宝在走路时姿势不正确,影响宝宝的骨骼发育。而宝宝的鞋子过小,就会挤压到宝宝脚部的肌肉。

     所以家长在给宝宝买鞋子时,让宝宝穿上鞋后还可以伸进一个手指,这样鞋子的大小才是合适的。

     鞋子材质过硬或过软个别家长在给宝宝购买鞋子时,只看中鞋子的牌子和款式,不重注鞋子的材质和柔软程度,这些都是不对的。

     有些家长会给宝宝购买质地较硬的鞋子,但这会导致宝宝在走路时足底受伤,摩擦力增大,影响宝宝学习走路的兴致。这样宝宝在走路时会抗拒穿鞋,喜欢光着脚走路,而反应大的宝宝会直接拒绝走路。

      鞋子不合适,对宝宝有哪些不好的影响?

     鞋子大小不合适,脚部出现畸形宝宝在小的时候发育很快,到两岁半的时候脚部大小就是成年人的一般大了,如果家长没有及时发现,给宝宝穿尺寸过小的鞋,就会影响导致宝宝脚部畸形。

     这其中最常见的就是拇指外翻,大拇脚指靠向第二个脚趾。另一种常见的畸形就是小拇指卷曲,脚部小母脚趾靠向第四个脚趾,这也是宝宝的鞋子过小导致的后果。

     分散宝宝注意力,走路驼背含胸走路有声音和发光的鞋子会分散宝宝的注意力,宝宝在走路的时候想要低头去看鞋子,长此以往会让宝宝形成走路低头含胸的习惯。

     宝宝在小的时候正是骨骼和肌肉发育的最佳时期,如果这个时候宝宝形成了驼背的习惯,那么很容易导致宝宝脊柱弯曲。

      发光的鞋子,影响宝宝的视力现在越来越多的儿童鞋发光,而宝宝性格活泼好奇,很喜欢发光发亮的东西。

     鞋子在走路时发出彩色的光芒,会影响刺激到宝宝的视力,宝宝处于身体发育的最佳时期,如果伤害到眼部,后果将非常严重。

      宝宝经常盯着发光的鞋子,很容易导致眼部疲劳、频发眨眼,导致视力减退等情况,这些都是非常危险的。

     鞋子走路有响声,影响宝宝听力宝宝的鞋子上装有发声哨子,响声非常大离几十米都可以听见声音。宝宝脚上穿着鞋子离声音更近,这样很容易导致宝宝的耳膜受损,宝宝每天都能听到刺耳的响声,很容易影响到听力。

     如果宝宝两只鞋子的响声程度不同,就很容易影响宝宝走路的力度,形成跛脚的走路姿势。

      宝宝学走路穿软底鞋还是硬底鞋2

     如果是对于刚开始学习走路,还走不稳的宝宝来说,软底的学步鞋比硬底的学步鞋更适合他。因为这个阶段软底的学步鞋能够帮助宝宝体会脚部与地面接触的最直观感受,有利于让宝宝在学走路期间感受到学习走路时候的协调感和平衡感。而且软底学步鞋还能够帮助宝宝的足部的神经发育,让宝宝更适应走路的方式。

     如果是对于学习走路但是走路已经很稳当的宝宝来说,硬底的学步鞋就比软底鞋更合适。如果这个时候再选择软底鞋就会导致宝宝走路时候支撑力不足,不能够达到支撑脚掌的作用。不仅会影响宝宝的脚步发育,还容易让宝宝的踝关节受到伤害,因此对于学步已经走稳的宝宝来说,还是硬底的学步鞋更合适。

      如何给宝宝挑选合适的鞋?

     鞋子的标签要详细查看无论是购买什么产品,都会有产品标签,给宝宝买鞋子也是一样,家长要查看好鞋子的产品标签。

     上面标注了鞋子的制作材料成分、注意事项、适宜年龄等信息。细心的家长也可以查看鞋子的生产地、厂家名称、是否有执行标准等等。

     根据不同年龄,选择鞋子是否系带严格来说系带的鞋子更方便调整鞋子的松紧,但是宝宝每天活动量很大,如果鞋子松散了,很容易让宝宝踩到鞋带出现摔倒的情况。

      而且宝宝年龄小,还不熟练系鞋带,这样会打击宝宝学习的积极性。家长可以根据宝宝不同的年龄,来选择鞋子是否系带。

     鞋子材质很重要,透气为主家长在给宝宝买鞋子时选择材质要以透气为主,皮鞋、塑料鞋、橡胶鞋等的透气性很差,宝宝每天运动量大容易出汗,如果透气性不好很容易引起脚气。

      家长可以给宝宝选择透气的'布鞋,或者是运动鞋,这些鞋子的透气性强,而且穿起来也很轻没有压力。

     鞋跟不宜过高每个鞋子都有鞋跟,但宝宝在学习走路时鞋跟不宜过高,控制在2厘米内就可以。宝宝的鞋底持平更有利于宝宝脚部的发育,宝宝足底肌肉疼痛、韧带劳损的概率会降低。

      宝宝学走路穿软底鞋还是硬底鞋3

     刚学走路的宝宝,应该穿软底的,因为软底鞋的摩擦力比较大,宝宝刚刚会走路脚步没有那么稳,因此软底鞋首选,建议买专门的学步鞋。当然,硬底鞋有助于宝宝骨骼生长 宝宝走路很稳以后,买不硬不软的最好。

     宝宝到了18个月的时候,宝宝走路已经比较稳当了,选择的学步鞋鞋底可以适当硬一点,此时如果选择鞋底太软的学步鞋,支撑力不足,不能起到支撑脚掌的作用。宝宝行走踩下时,脚心窝外侧就会着地,影响脚外侧纵弓的生长。同时软鞋底薄,没有减震效果,对脚跟骨震动大,容易让踝关节受伤。

      婴儿学步鞋怎么选

      1、鞋垫要求硬挺有弹性

     鞋垫方面要有硬度、有弹性,宜选择真皮、皮革材质的,不要选择那种厚实软塌的海绵材质。

      2、鞋面要求透气

     整个鞋面和内里要求手感舒适、透气,宝宝的脚部因活动过多容易出汗,如果长期穿着不透气的鞋子容易得脚气,鞋子透气有利于宝宝脚部肌肤的呼吸和血液畅通。

      3、鞋底要求防滑

     学步鞋要有防滑设计,宝宝学步走不稳很容易摔倒,防滑的学步鞋可以大大降低宝宝摔倒的几率。现在市面上很多学步鞋都会有防滑设计,家长可以留意选择。

      4、鞋码要求大一指

     宝宝的学步鞋要根据不同品牌鞋子的内长对照表来选择鞋子尺码,一般选择的鞋码要比宝宝本身的脚长偏大0.5到1厘米左右,以鞋后跟能伸进大人的一个手指为宜,而且宝宝长得快,每隔两个月就要检查宝宝的鞋子有没有小。

      5、样式要求简洁

     宝宝小的时候看到什么东西都会下意识的往嘴里塞,如果学步鞋上有装饰物之类的东西,宝宝坐着玩的时候很可能扯下装饰物送到嘴里吃,容易因误食导致卡喉,有的装饰物表面比较光滑锋利的话还有划伤宝宝柔嫩肌肤的危险。因此要给宝宝选择简洁、大方的学步鞋。

  • 冉冉云
    回复
    2024-05-01 18:18:39

    刚出生的宝宝,并非“软弱无力”,他们具有很多 意想不到的能力 ,他们 “力大无穷” ,如果把手指放进宝宝手里,会被他们迅速握住,抓握非常有力,几乎可以抓住手指把自己整个身体吊起来;他们刚出生就会 “走路” ,虽然骨骼发育尚不完善,还不能支撑整个身体,但是如果拖住新生儿腋下(注意扶住头部),让脚掌落在水平面上,他们 会把一只脚抬起放在另一只脚前面 ,开始“走路”……

    听起来是不是非常神奇?

    其实,这些都是新生儿与生俱来的 反射行为 新生儿神经系统不成熟 ,掌管身体机能的中枢神经仍在发育,身体功能以及对外界刺激的反应主要靠 脑干和脊髓的反射动作 ,这些动作不需要思考,纯属身体的自然反射。

    随着月龄增加,有些反射会逐渐消失,到月龄不消失就可能是孩子发育有问题,需要紧急就医;有些反射则会变成自发行为,伴随宝宝的一起成长。

    1.觅食反射

    宝宝天生具有“觅食反射”,当我们 用手指触碰他的面颊或嘴唇 时,他会将头转向手的方向。这种反射能够帮助宝宝在吃奶时找到RU头。随着时间增加,“觅食反射”会逐渐增强,由刚开始的左右摇头、在两侧寻找RU头,将头扭向RU头然后稍微转开;到后来的直接扭过头,将嘴巴凑到合适位置吸吮(这个时间一般是出生后3周左右)。

    2.吸吮反射

    吸吮也属于一种反射,早在胎儿时期,宝宝就已经具备了这种能力,常常在宫内津津有味的 吸吮手指

    宝宝出生后,将RU头或奶嘴放进嘴巴里,接触口腔的上颚部,他就会自动 吸吮并吞咽

    不过,吃奶需要 有节奏的吸吮、呼吸和吞咽 ,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因此很多宝宝刚出生时还 不能很好地吃奶 ,需要一段时间的练习才行。

    随着月龄增加, 觅食和吸吮的反射行为逐渐减弱,自主行为逐渐加强 ,宝宝将会开始 用吸吮来安抚自己,给自己安全感

    3.拥抱反射

    新生儿出生的前几个周,有一种非常特别的反射——“拥抱反射”。如果宝宝头部突然变换姿势或后仰,或者受到巨大或突然的声音惊吓,他会把手臂向两侧伸展,张开手指,然后迅速收回手臂抱在胸前,接着可能开始大哭。

    这种反射其实是婴儿特有的一种 防御性反射 ,多见于3-4个月内宝宝,6个月左右就会完全消失。如果宝宝没有这种反射,可能是 大脑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 ,或者神经系统发生病.变或损.伤导致,建议就医检查;如果4个月后仍能引起,应该重视;如果9个月后仍出现,可能是大.脑.慢.性.病.变.的特征,也得就医检查。

    这种反射还 会让宝宝睡眠时“一惊一乍” ,影响睡眠,父母可以 用抱被把宝宝包裹起来 ,给他营造一个“安全”的环境。

    4.击剑反射

    很多妈妈发现,当宝宝的头转向某一侧时,同侧的手臂往往会伸直,另一侧的手臂则是弯曲的,看起来就像在“击剑”一样。这种反射就是击剑反射,又名强直性颈部反射。

    这种反射能够阻止新生儿 由仰卧滚向俯卧, 或者 由俯卧滚向仰卧 。一般来说,这种反射最早出现在孕28周,然后在出生后的3个月左右消失,如果仍然存在,可能是脑.性.病.变.导致,必须就医。

    5.握持反射

    握持反射就是文章开始提到的“力大无穷”,将手指触摸宝宝手心,宝宝会立即紧握不放,抓握的力量非常大,几乎可以把自己吊起来。当然,让宝宝抓着自己手指吊起来的行为是不建议尝试的,以免拉伤宝宝胳膊,或者把宝宝掉到地上受伤。

    这种反射一般会在宝宝出生后3个月消失,由自主抓握代替。如果超过4个月还没有消失,很可能是神.经.病.变.导致的,需要尽快就医。

    而且,宝宝是否 健康 ,还可以根据握拳情况。

    宝宝出生后的第一个月,常常会紧握拳头,出生一个月后,这种行为会逐渐减少,紧握的手指慢慢张开,到了两个月,虽然宝宝不会自己伸手拿玩具,但是如果把玩具放到他们的手里,他们会握着玩耍……

    如果宝宝到了两个月,还持续握拳的话,可能是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建议带娃就医检查。

    6.踏步反射

    当宝宝被竖抱起来, 把他的脚放在平面上 ,他会做出 迈步 的动作。这种反射一般在 宝宝出生后6-8周消失 ,然后在将近1岁左右再出现,不过再出现就不是反射了,而是宝宝的 自主走路行为

    早产儿一般也存在这种反射,不同的是,新生儿往往是脚尖着床,足月儿则是整只脚或脚跟着床。

    除了这些反射,新生儿还有呼吸反射、交叉伸腿反射、游泳反射、躯干弯曲反射、旋转反射、倦缩反射、眨眼反射、追踪反射、视觉颈部反射、瞳孔反射、呕吐反射、避缩反射……只是不是特别明显,常常被父母给忽略掉了而已。

    【本文图片均来源网络,侵立删】

刚出生的婴儿脚向内弯这是什么状况

新生儿吃奶干呕咋回事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