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如果有遗尿的症状表现时,一般要对孩子来进行生活方式的控制,还要在饮食上适当的调整。药物方面,可以服用六味地黄丸来进行肾功能上的调理,在生活中需要养成良好的排尿习惯,尽量在睡前不要喝太多的水。饮食上少吃一些牛奶或者是柑橘食物。
对于儿童遗尿症的治疗,家长一定要有足够多的耐心,不要责难和打骂儿童,应给予鼓励,对患儿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爱护,特别是在饮食上,可以多费些心思,帮助儿童尽早解决尿床问题。以下是有关饮食的注意事项的介绍:
?少盐少糖少生冷食物
平素少进食多盐、多糖和生冷食物:多盐多糖皆可引起多饮多尿,生冷食物可削弱脾胃功能,对肾无益。
?不喝寒凉汤水
不要进食由玉米、紫菜、生薏苡仁、青菜、菜干、绿豆、赤小豆、海带等材料煮的汤水,此类食物性多寒凉,可引起多尿。而且,喝汤尽量安排在午饭时,晚餐尽量不喝汤。
?晚上少吃水果
傍晚后尽量不进食西瓜、哈密瓜、甘蔗等水果,不进食糖水、饮料,此类食物可引起多尿,食用可加重遗尿现象。
?少吃寒凉蔬菜
平素少进食芥菜、苦瓜、西洋菜、香菜等蔬菜。此类食物多寒凉,对遗尿患儿无益。
?宜食温补固涩食物
宜食温补固涩食物,如糯米、芡实、山药、莲子、韭菜、黑芝麻、桂圆、鱼鳔、猪腰、牛腰、龙虱等。
儿童尿床注意事项及其解决办法
1、养成睡前排尿的习惯:每天睡前2个小时,不要再让小儿喝饮料或水,养成睡前把尿排净的习惯。
2、睡前别让小儿太兴奋:每天让小儿按时睡眠,睡前不宜过于逗弄,不宜做剧烈活动或太兴奋的游戏,不宜看刺激性影视片,以免大脑过度兴奋,促发夜里尿床。
3、白天别让小儿太疲劳:起居生活要规律,白天避免过度疲劳和精神紧张,最好能睡个午觉,以免过于疲劳夜里睡得太沉,有尿时不容易醒来,也不容易被父母唤醒。
4、建立夜里排尿的反射:治疗初期,父母要查出孩子在夜里容易发生尿床的时间,并提前半小时用闹钟唤醒小儿起床排尿,使唤醒的铃声秘膀胱的充盈刺激同时出现。经过一段时间训练,条件反射就会建立起来,夜里小儿能够被膀胱的充盈刺激唤醒,自行控制排尿。需要提醒的是,唤醒小儿起来撒尿一定要让其醒透,在清醒的情况下把尿排净,否则在昏睡中不容易建立起排尿条件反射。
5、训练宝宝的膀胱功能:督促小儿白天多饮水,并尽量延长两次排尿的间隔时间,促使尿量增多,训练小儿适当地憋尿,提高膀胱控制力。当小儿撒尿时鼓励时断时续,然后再把尿撒尽,提高膀胱括约肌的控制能力。
6、从饮食方面进行调整:每天下午4点后让小儿少喝水,晚饭最好避免吃流质或喝很多汤,餐后水果也不宜吃西瓜,桔子,生梨等水份丰富的水果,临睡前不宜喝奶,以减少膀胱的贮尿量。
7、小儿尿床,多些宽容:尿床后会使小儿害羞,畏缩,自卑。如果父母不顾及小儿的自尊心,采用打骂,威胁,惩罚的手段,会使小儿更加紧张,委屈和忧郁,经常处于诚惶诚恐中,会导致症状加重。父母应以亲切的态度对待孩子,使孩子消除紧张情绪,放松心理,能与医生积极配合。专家指出,对待尿床的孩子,只能在安慰及鼓励的情况下进行治疗,这一点非常重要,是治疗成败的先决条件。
8、努力找出尿床的因素:从治疗第一天起设置生活日程表,当小儿尿床时,努力找出可能导致尿床的因素,并用日历每天记录,如未按时睡眠,睡前过于兴奋,白天过于激动或晚餐液体摄入量太多等,以控制小儿尿床的因素。
综上所述,最后说一下,目前用的比较好的办法是,是在肚脐敷贴中医贴膏遗立康,正常20~30天可以解决问题。
儿童遗尿症是指5岁以上的孩子还不能控制自己的排尿、夜间常尿湿自己的床铺白天有时也有尿显裤子的现象。本文将介绍儿童遗尿症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男孩更易患病
遗尿症多见于男孩,男孩与女孩的比例约为2:1。
?发病率高峰期
6-7岁的孩子发病率最高,4岁半时有尿床现象者占儿童的10-20%,9岁时约占5%而15岁仍尿床者只占2%。
?睡眠习惯很重要
应避免白天过度劳累安排孩子按时休息晚上早点睡觉较好因为睡后3小时膀胱内便储存一定的尿液而此时正是睡眠最深的时候孩子很难自己醒来家长睡前叫醒孩子排尿一次可避免尿床。
?饮食要注意
晚饭不要过咸晚餐后少吃甜食和高蛋白饮料以免引起口渴晚饭后尽量少喝水和饮料牛奶等可吃少量水果。
?????家长的鼓励和提醒
家长应该给孩子以鼓励并提醒孩子夜间起床排尿切勿因遗尿而惩罚或责备孩子。
1.需注意睡前应尽量减少小儿的摄入量,鼓励小儿在在膀胱容量最大时排尿,帮助小儿树立战胜尿床习惯的自信
2、还可摸清患儿大致尿床的时间,争取在尿床前叫醒或者用闹钟惊醒患儿,从而逐步养成定时起床排尿的习惯。
3、如以上效果均不佳时,再考虑在医生的指导下用一些药物配合治疗。
4.至于一些由于器质性疾病(如大脑发育不全、脊柱发育不全、泌尿道畸形、脊柱裂等)所引起的遗尿症,则应该请医生给予治疗。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