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灭活的,乙脑疫苗分为灭活和减毒活两种,灭活疫苗经过处理后去除了致病力,而保留了免疫原性,所以它的安全性比较好,注射后一般没有什么明显的不良反应,但是免疫性没有减毒活疫苗好,如果宝宝体质不太好,可以选择这种灭活的乙脑疫苗,都有一定的预防效果。
乙脑疫苗对于宝宝身体是比较重要的,能有效的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有些妈妈觉得给宝宝打了乙脑疫苗,就能免疫很长时间,甚至达到终身免疫,事实真的是这样吗?那么乙脑疫苗管几年,打了乙脑疫苗能免疫多少年、终身免疫吗?下面给大家详细的解答这些问题。
乙脑疫苗分为减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两种,这两种疫苗免疫效果是不同的,减毒活疫苗效果比较好,一般按照接种程序接种就可以。而灭活疫苗能能免疫三到五年。当然这些时间都不是绝对的,要看宝宝的免疫机能,如果宝宝免疫系统比较强,免疫时间也是比较长的。
乙脑减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的接种程序也是不同的,乙脑减毒活疫苗属于国家免费规定接种的疫苗,乙脑减毒活疫苗是宝宝8个月后就可以接种,然后到宝宝2岁的时候再接种一次。乙脑灭活疫苗是8个的宝宝接种一次,之后等7答10天后再接种一次,然后宝宝2岁和6岁的时候各接种一针。
还有要注意,如果宝宝身体有不适,是要暂停接种疫苗疫苗的,等宝宝身体恢复后才可以接种,否则会加重宝宝身体不适。
目录1拼音2简介3形成4种类 4.1鼠脑疫苗4.2减毒活疫苗 5接种对象6接种时间 1拼音
yǐ xíng nǎo yán yì miáo
2简介乙型脑炎 (乙脑)疫苗 (Japanese encephalitis vaccine)是由人工繁殖的乙脑强毒病毒液,经灭活处理而制成的一种生物制品。在乙脑流行地区的人群中,接种乙脑疫苗可明显降低乙脑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接种乙脑疫苗是控制我国广大地区乙脑流行的有力可行措施。依培养病毒所用材料的不同,先后已制成鼠脑、鸡胚和细胞培养三种灭活疫苗。
3形成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曾用小鼠鼠脑研制少量鼠脑疫苗,美国用鼠脑和鸡胚制出少量鼠脑和鸡胚灭活疫苗。由于乙脑发病低,接种小量人群,难于判定疫苗的保护效果。我国于1950年和1951年分别制成鼠脑疫苗和鸡胚疫苗。在初步肯定免疫动物获得保护、免疫人群抗体阳转和小量人群使用安全的基础上,1952年北京、天津开始大面积推广乙脑疫苗预防接种,仅北京一地就免疫10岁以下儿童近20万人;当年乙型脑炎流行期过后,由预防接种的观察数据首次证明,两种疫苗都有降低脑炎发病和减轻脑炎病情的明显作用。以后天津、沈阳、西安、南京、武汉等城市也都相继证实疫苗的效果。从此疫苗在乙脑流行地区,广泛使用。
1958年我国开始研制鸡胚细胞培养疫苗,1967年从鸡胚细胞培养疫苗进一步发展成为地鼠肾细胞培养疫苗,效价有所提高。60年代国内外都开始研究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毒株,近几年来我国又在研制人二倍体细胞的灭活疫苗。在疫苗应用方面,目前国外除日本制备和采用经鱼精蛋白处理纯化鼠脑疫苗外,其他国家罕有生产乙型脑炎疫苗者。
4种类4.1鼠脑疫苗选用对小鼠致死毒力强而免疫原性又广的乙型脑炎毒株,作为制备疫苗的毒种。脑内感染体重7~9g(出生后约两周)小鼠,待三日后小鼠发病,在无菌操作条件下取脑,制成10%悬液,加福尔马林灭活,经安全、效力检定合格,即成疫苗。由于鼠脑组织可能会引起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日本使用鱼精蛋白处理制备纯化的鼠脑疫苗。
4.2减毒活疫苗60年代中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毒株的选育工作已开始。国外选育的毒株由于残余毒力问题没有解决,未能在人群中使用。我国病毒工作者将乙型脑炎强病毒“西安4”株通过地鼠肾细胞培养、传递100代,再经空斑纯化3~5代,选出几株小鼠脑内感染毒力很弱,仅个别小鼠致死,恒河猴脑内无致病变性质的减毒株,其中一株经动物传代和空斑选育,终于获得小鼠和恒河猴脑内感染均无致病力、经传代不易返祖、免疫原性比较良好的“53”株。用这个“53”株已制备大量活疫苗,皮下注射一次,剂量0.3~0.5ml,接种儿童已达40万以上。证明此种减毒活疫苗使用安全,又有流行病学上的保护效果。
5接种对象据乙型脑炎流行区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已知10岁以下儿童对脑炎的免疫力低或缺如,感染脑炎的机会较多;因此,应以10岁以下年龄组为接种对象,以2~5岁儿童作为重点接种对象。在非流行地区出生、成长的儿童或成人,如在脑炎流行季节在流行区旅行或久住,不问年龄如何,都要接种疫苗。当然,来自非乙脑流行地区的外国人,也要接受脑炎疫苗。以策安全。
6接种时间
1、乙脑灭活疫苗
接种部位: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皮下注射。
剂量:0.5ml
反应:大多数人接种无反应,仅个别儿童注射后,局部出现红肿、疼痛,1~2天内消退。少数有发热,一般均在38°C以下。少数有头晕、头痛、不适等自觉症状。偶有皮疹,血管性水肿和过敏性休克发生率随接种次数增多而增加。一般发生在注射后10~30分钟,很少有超过24小时者。此类接种反应多见于反复加强注射的对象,尤以7岁以上儿童加强注射较为多见。
禁忌:发热及急性疾病;严重慢性病;脑及神经系统疾病;过敏性疾病,既往对抗生素、疫苗有过敏史者。
注意事项:疫苗混浊、变色(变黄)、安瓿有裂纹、有异物者均不可使用;疫苗注射后在现场休息片刻,以防副反应发生;应备有1:1000肾上腺素,供偶发休克时急救用;10岁以上人群已普遍因隐性感染而获得免疫力,故无必要再接种疫苗。
2. 乙脑减毒活疫苗
接种部位: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皮下注射。
剂量:0.5ml
反应:注射后一般无反应,少数人局部红肿,偶有发热和过敏性皮疹。
禁忌:发热;急性传染病;中耳炎;心、肾及肝脏等疾病;活动性结核病;有过敏史或抽风史者;已知有免疫系统缺陷,近期或正在进行免疫抑制治疗者。
注意事项:启开安瓿和注射时切勿使消毒剂接触疫苗;疫苗溶解后有摇不散的凝块、安瓿有裂纹、不可使用;疫苗溶解前变色(红),不可使用。
最早的乙脑疫苗是日本学者Mitamura等在1936年用感染鼠脑制备的灭活疫苗。该疫苗用甲醛灭活,疫苗效力用病毒直接攻击小鼠保护试验测定。现场观察显示疫苗的免疫反应在非流行区比较差,而在流行区效果比较明显。1946-1949年,美国和日本联合在日本流行区进行疫苗现场观察,统计学结果显示该地区的发病率降低了1/3到1/4。1954年,日本政府批准疫苗生产。此时的疫苗还仅仅是感染病毒的5%鼠脑组织悬液加甲醛灭活的简单疫苗。而总氮含量是该疫苗质量控制的唯一指标。同年日本又颁布了乙脑疫苗规程。
中国,卫生部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1950年和1951年先后研制出鼠脑组织乙脑疫苗和鸡胚乙脑疫苗。由于鼠脑组织疫苗中含有脑组织成分,1957年受种疫苗者发生了严重的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1958年开始生产鸡胚疫苗,副反应明显改善,但是免疫效果相当于前者的50%。1968年研制成功乙型脑炎灭活疫苗。其生产方法是解剖地鼠,制备肾细胞悬液,用15升转瓶培养成致密单层后接种P3株乙脑病毒,培育适当时间后收获病毒悬液,加甲醛灭活后即为成品。这种以地鼠肾细胞代替了鼠脑组织和鸡胚细胞的疫苗,大大降低了过敏反应发生率,同时疫苗的免疫效果明显提高,解决了鸡胚疫苗免疫原性低的问题,安全性和免疫原性都明显提高。因此一直沿用至今。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