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溶血症本来就是特别危险的,而且他这个还是rh血型,那么最好及时的让医生给进行治疗,目前来说溶血症的话,那么通过照难关来进行治疗就可以了,这个是需要在正规儿科医院,然后让医生给进行治疗的,平常的时候大人只要放松心态等待就好了,一有问题就及时治疗。
第一胎发生机率大!新生儿溶血症,危险血型大揭密。身为新生儿溶血症的高危险群,O型及Rh阴性的孕妈咪如何判断宝宝是否会罹病?新生儿溶血症可以预防吗? 什么是「新生儿溶血症」?
A : 台北荣民总医院妇女医学部遗传优生学科主治医师张家铭表示,新生儿溶血症是一种免疫反应。这个病症起源是在母亲身上产生一种叫做IgG的抗体,此抗体经由胎盘传到胎儿身上会与胎儿体内红血球上的抗原结合,进而破坏红血球细胞,红血球细胞溶解即造成溶血。少数溶血症的案例则是因为重度地中海型贫血、蚕豆症所造成。
根据统计,台湾在1991~2000年出生的23,886名新生儿中,大约有15名宝宝罹患新生儿溶血症。换句话说,每10万名新生儿就有4.1个宝宝罹病。相形之下,美国在2003年做的统计数据显示,光是RhD抗原的溶血症,每1千名新生儿中就有6.8名宝宝罹病。由此可以判断美国罹患新生儿溶血症的宝宝远远超过台湾。
为什么妈咪和胎儿的血型会不相容?A : 理论上母亲体内的抗体并不会主动攻击胎儿的红血球细胞,但有时会出现某些情况诱发母亲产生IgG抗体,可能原因如下:
1.曾有流产、子宫外孕等胎盘出血病史或怀孕时因为胎盘剥离而出血,胎儿和母亲的血液互换以后,胎儿身上的抗体跑到母亲体内,就会诱发母亲产生IgG抗体。张家铭医师说,根据统计,母亲若有血液交换病史,大约有15%~50%的人会产生IgG抗体,所以曾经有血液交换病史的妈咪也不用紧张,因为不是每个有血液交换病史的人都会引发新生儿溶血症。
2.前面说到曾有血液交换病史的妈咪较容易产生IgG抗体,因此输血也是新生儿溶血症的可能原因之一。不过现在输血都会仔细比对血型(ABO或Rh),完全符合才会开始输血,可以大大降低产生IgG抗体的机率。
3.本身没有抗原的O型血妈咪若曾经接触A或B型的抗原就会产生对抗A型或B型的抗体。
4.怀孕期间抽羊水可能导致宝宝的血液流到妈妈体内, *** 妈咪产生IgG抗体进而造成溶血。
延伸阅读: 宝宝养不大跟心脏病有关?出现这几种症状要尽早就医
哪些血型的孕妇是高危险群?A : 张家铭医师指出,O型和Rh阴性血型的人是婴儿溶血症的高危险群,这是因为他们本身没有抗原,如果有其他血型的抗原进入体内,就会产生对抗RhD的抗体,造成胎儿溶血。O型的抗原是ABO,Rh阴性血型的抗原则包含RhC、Rhc、RhD、RhE和Rhe等5种,其中又以RhD的抗原最常见。换句话说,新生儿溶血症的抗原类型以ABO和RhD最常见。
哪种血型罹患此症的机率最高?A : 在ABO和RhD两个抗原中,以ABO(O型)抗原发生机率最高,其次才是RhD(Rh阴性血型)抗原。张家铭医师分析,ABO诱发母亲本身产生抗体的机率较大,RhD则大多是怀孕或抽羊水以后才会产生抗体。
听说ABO 型常见第一胎、Rh型常见第二胎?A : ABO抗原的新生儿溶血症之所以容易出现在第一胎,是因为O型妈咪可能在早期身上就有抗体(对抗A型或B型的抗体)。Rh阴性血型的溶血症比较容
易出现在第二胎,则是因为Rh阴性血型的妈咪若怀的是Rh阳性血型的宝宝,可能在生完后产生抗体;若下一胎宝宝又是Rh阳性,妈咪体内的抗体就会起来对抗宝宝。
第一胎溶血症,第二胎也出现的机率有多少?A : 张家铭医师指出,怀孕次数愈多,出现溶血症的机率愈高。这是因为新生儿溶血症是一种免疫机制,当母亲体内的IgG抗体被诱发,它会停留在体内,等到下一次怀胎IgG抗体被「唤醒」就会去对抗胎儿体内的红血球。这也是为什么第一胎宝宝出现溶血症,第二胎罹患此症的机率就会增加。
延伸阅读: 4月婴疑溢奶窒息!医师提醒:出现这些状况要小心
罹病的宝宝会出现哪些症状?A : 罹患溶血症的宝宝通常一出生就会浮现症状。宝宝一开始会贫血并出现黄疸,当溶血情况愈来愈严重,黄疸也会变得更加明显;此时宝宝可能会出现全身水肿、呼吸困难的情形,甚至有可能心脏衰竭。由于红血球溶解后要靠肝脏、脾脏分解,因此宝宝也可能会并发肝脾肿大的症状。下面就来看看溶血症宝宝最常出现的黄疸和贫血症状的表现型态:
黄疸
生理性黄疸在新生儿身上十分普遍,但症状多半比较轻微,通常照光治疗就会好。溶血症宝宝的黄疸则严重得多,血球大量溶解时甚至会引起核黄疸;核黄疸会让胆色素大量增加并跑到宝宝脑部,造成宝宝脑功能受损。
贫血
通常医师会透过抽血检验宝宝是否有贫血。溶血症的宝宝出生时一般会有肤色苍白、心跳频率增加、身体含氧量下降等特征。
张家铭医师表示,在溶血症的治疗上,轻微贫血通常不用输血,严重贫血则要考虑输血;黄疸就是比照一般情况的照光治疗,胆色素若大于4,可以考虑换血治疗。至于肝脾肿大,等溶血情况解除,宝宝多半会自行恢复正常,但也要持续追踪肝脏功能。
第一胎发生机率大!新生儿溶血症,危险血型大揭密。 此症治愈率有多高?会出现后遗症吗?A : 溶血症的存活率约84%~90%。大体而言,只要宝宝接受治疗,未来神经发展有9成以上的机率正常。但若出现严重水肿,存活率恐怕会降至39%。张家铭医师分析;总的来说,新生儿溶血症拥有高治愈率,并发症也不会太严重。少数症状较严重的孩子黄疸时间会拉长,若溶血严重到出现核黄疸,宝宝的神经功能就会受到影响,甚至有可能演变成脑性麻痹(但机率极小)。一般来说O型溶血症的症状比较轻微,Rh阴性血型的溶血症则严重得多。
宝宝是否可以提前在胎内治疗?A : 刚说到溶血症通常是在出生后出现症状,但宝宝也有可能在子宫内就开始出现症状。张家铭医师表示,虽然首次怀孕会测ABO和Rh血型,医师若在照超音波时发现胎儿有水肿情况会进一步观察是否为溶血症,但溶血症仍然很难在产检时被检查出来,宝宝胎死腹中的机率是千分之6~10左右。目前已知可行的胎内治疗是在子宫内帮胎儿反复输血将攻击的抗体代换,并以此处理贫血的问题。
新生儿溶血症如何预防?A : Rh阴性(RhD)血型的妈咪可以考虑在抽羊水的同时打免疫球蛋白,或在28、34周以及分娩48小时内打免疫球蛋白,避免体内产生抗体。ABO血型的妈咪则可以到血液科做溶血测试,检验血液中是否有IgG抗体。
哪些族群应该在产前做相关检查?A : 只要曾经出现有可能造成「血液交换」的状况,就要留意溶血症发生的风险。张家铭医师提醒,自体免疫异常族群、上一胎宝宝曾罹患溶血症、孕期腹部遭受撞击或受伤、多胞胎、曾发生不明原因的胎儿水肿、胎儿曾在子宫内死亡,以及分娩时因胎盘植入而让医师必须用器械或徒手将胎盘扯落,都会增加胎儿与母亲血液交换的机率。如果孕妈咪曾出现上述任一情形,宝宝罹患新生儿溶血症就会增加,最好提早预防以免造成遗憾。
新生儿溶血症是指母亲及婴儿的血型不合而引起的溶血。“溶血是指红细胞遭到破坏,可继发新生儿黄疸、贫血、甚至死亡。
新生儿溶血的原因是:我们人类的血型有四种,分别为A、B、AB及O型。血型的分类依红细胞表面的抗原型来分,A型血的人红细胞表面抗原为A,B型为B,AB型为A和B,O型血的人红细胞表面没有抗原。
当母亲的血型为O,胎儿的血型为O以外的任何血型时,胎儿的红细胞到母亲体内就会使母亲产生抗该血型的抗体,这些抗体到胎儿身体内就会引起红细胞破坏即溶血。
过多的红细胞在短时间内遭到破坏就会引起婴儿或胎儿贫血及黄疸。黄疸的治疗一般采用蓝光治疗,太严重的黄疸也需要血浆置换疗法。严重黄疸可能的后遗症为核黄疸,它可引起孩子严重的神经系统问题,如脑瘫、智障等等。
有严重黄疸的孩子还是要查是否有ABO血型不符而造成溶血的可能。
什么是RH溶血
新生儿RH溶血病是母血中对胎儿红细胞的免疫抗体IgG通过胎盘进入胎儿血液循环,发生免疫反应而引起的一种溶血性疾病,可以引起胎儿红细胞破坏,如果不予治疗,大多情况严重患病的胎儿就会发生死亡。
如果母亲为RH阴性,父亲为RH阳性,其子女有65%的可能为RH阳性,其中约有10%可能发生RH溶血病。
RH溶血病也可导致新生婴儿黄疸(皮肤、眼睛变黄)、贫血、大脑损伤、心衰甚至死亡,但不会影响母亲健康。
在美国,每年有大约2万例RH溶血病的婴儿出生,不过,自从1968年有预防RH溶血病的治疗措施后,每年患RH溶血病的新生婴儿数量大大降低。但不是所有需要预防治疗的孕妇都可获得这种治疗,因此仍有一小部分孕妇不能从这项技术上获益。由此,每年仍有约4000例患RH溶血病的婴儿出生。
美和孕产知识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