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新生儿有病的话,那么医生是不会给注射青霉素的,因为青霉素好多人都会过敏,所以如果是新生儿的话,医生不会选择给注射青霉素,小孩子有病的话,医生会根据病情给孩子注射青霉素的,但是,如果是大人注射青霉素的话,那么最好是那几天不要给孩子吃奶了。
目录1拼音2英文参考3概述4通用名称5英文名称6长效青霉素的别名7分类8长效青霉素的药理作用9长效青霉素的药代动力学10长效青霉素的适应证11长效青霉素的禁忌证12长效青霉素的不良反应13注意事项14长效青霉素与其它药物的相互作用15用法和用量16长效青霉素的剂型和规格17长效青霉素的贮存18长效青霉素的临床应用19芐星青霉素中毒 19.1临床表现19.2治疗要点 20芐星青霉素药典标准 20.1品名 20.1.1中文名20.1.2汉语拼音20.1.3英文名 20.2来源(名称)、含量(效价)20.3性状20.4鉴别20.5检查 20.5.1酸堿度20.5.2有关物质20.5.3水分20.5.4抽针试验20.5.5可见异物20.5.6细菌内毒素20.5.7无菌 20.6含量测定 20.6.1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20.6.2测定法 20.7类别20.8贮藏20.9制剂20.10版本 21参考资料这是一个重定向条目,共享了芐星青霉素的内容。为方便阅读,下文中的芐星青霉素 已经自动替换为长效青霉素 ,可点此恢复原貌 ,或使用备注方式展现 1拼音
zhǎng xiào qīng méi sù
2英文参考benzathine penicillin
3概述长效青霉素为青霉素G长效制剂,属β内酰胺类抗生素,青霉素类药。长效青霉素为白色结晶性粉末。其为青霉素的二芐基乙二胺盐。长效青霉素吸收后逐渐水解为活性物青霉素,使其作用时间延长。其抗菌作用机制与青霉素G相同,系通过干扰细菌细胞壁的生物合成而起抗菌作用。主要用于预防风湿热,也可用于控制链球菌感染的流行。曾报道一小儿因本品注入动脉内,引起栓塞、休克而死亡。
长效青霉素为国家基本药物。
4通用名称长效青霉素
5英文名称Benzathine Benzylpenicillin
6长效青霉素的别名安唐西林;比西林;芐星青;长效青霉素G;芐星青霉素;长效西林;二芐乙二胺青霉素;唐西灵;Benzathin Penicillin;Benzathinum Benzylpenicillinum;Benzylpen
7分类抗微生物药 >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青霉素类 >?青霉素G
8长效青霉素的药理作用长效青霉素为青霉素G长效制剂,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而发挥杀菌作用[1]。
长效青霉素对溶血性链球菌、不产青霉素酶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敏感的肺炎链球菌等革兰阳性球菌以及脑膜炎奈瑟菌、淋病奈瑟菌等革兰阴性球菌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1]。
对长效青霉素敏感的还有白喉棒状杆菌、炭疽芽孢杆菌、厌氧破伤风梭状芽孢杆菌、产气荚膜梭状芽孢杆菌、肉毒梭状芽孢杆菌、放线菌属、真杆菌属、丙酸杆菌等革兰阳性杆菌,螺旋体(梅毒螺旋体、回归热螺旋体、钩端螺旋体等)及个别阴性杆菌(如嗜血杆菌属)[1]。
长效青霉素对溶血性链球菌、不产青霉素酶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敏感的肺炎链球菌等革兰阳性球菌以及脑膜炎奈瑟菌、淋病奈瑟菌等革兰阴性球菌具有很强的抗菌活性;对白喉棒状杆菌、炭疽芽胞杆菌、厌氧的破伤风杆菌、产气荚膜梭菌、肉毒梭菌、放线菌属、真杆菌属、丙酸杆菌等革兰阳性杆菌,螺旋体(梅毒螺旋体、回归热螺旋体、钩端螺旋体),梭状芽胞杆菌(破伤风杆菌、气性坏疽杆菌)以及个别阴性杆菌(如嗜血杆菌属)也有较强的活性。芐星青霉霉霉素为青霉素的二芐基乙二胺盐,是一种青霉素G的长效制剂。长效青霉素吸收后逐渐水解为活性物青霉素,使其作用时间延长。其抗菌作用机制与青霉素G相同,系通过干扰细菌细胞壁的生物合成而起抗菌作用。长效青霉素作用特点是给药后吸收缓慢,血药浓度较低,但血药浓度维持时间较长。
9药代动力学肌内注射缓慢吸收后,长效青霉素可逐渐水解为活性产物青霉素G。成人肌内注射240万单位,2周后血清浓度为0.12μg/ml;新生儿肌内注射5万单位,13~24小时达血药峰浓度,约为1.23μg/ml;儿童肌内注射60万单位或120万单位,24小时后血药浓度达峰值,分别为0.16μg/ml或0.15μg/ml。本品可广泛分布于各组织和体液中,主要经肾随尿液排泄,少量经胆汁排泄。[1]
10适应证长效青霉素主要用于预防风湿热复发,也可用于控制链球菌感染的流行[1]。
11禁忌证对长效青霉素或其他青霉素类过敏者禁用[1]。
12不良反应长效青霉素的不良反应同青霉素,注射部位可出现疼痛和压痛等局部 *** 症状[1]。
常见过敏反应,包括严重的过敏性休克和血清病型反应、白细胞减少、药疹、接触性皮炎和哮喘发作等。低剂量用药毒性反应少见。肌内注射部位可发生周围神经炎。鞘内注射超过2万单位或静脉大剂量滴注可引起抽搐、肌肉阵挛和昏睡等,也可致短暂的精神失常,停药或降低剂量可恢复。长期用药引起二重感染,可出现耐青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阴性杆菌或念珠菌感染[2]。
1.长效青霉素毒性较低,但过敏反应较常见。用药后可发生青霉素引起的各种过敏反应,包括过敏性休克反应。
2.患者用药后注射部位出现疼痛、压痛等局部 *** 症状较多见。
3.少数患者用药后可发生肌注区周围神经炎。
4.长期应用可能影响肠内B族维生素的合成,宜同时给予B族维生素。
13注意事项[1]
(1)首先详细询问过敏史,有过敏史者一般不宜做皮试。
(2)用药前要按规定方法进行皮试(浓度为500单位/ml,皮内注射0.05~0.1ml)。
(3)一旦出现过敏性休克症状,应立即肌内注射0.1%的肾上腺素0.5~1ml,临床表现无改善者,半小时后重复1次,同时配合其他对症治疗。
(4)本品不宜鞘内注射,可经肌内或静脉给药,当成人一日剂量超过500万单位时宜静脉绘药。静脉给药时速度不能超过每分钟50万单位,且宜分次快速滴入,一般每6小时1次,以避免发生中枢神经系统反应。
(5)有哮喘、湿疹、花粉症、荨麻疹等过敏性疾病史者慎用,严重肾功能损害者应调整剂量或延长给药间隔。
(6)大剂量给药时,应考虑到带入的钠离子或钾离子,可引起高钠血症或高钾血症。青霉素钠100万单位含钠离子1.7mmol(39mg);青霉素G钾100万单位含钾离子1.5mmol (65mg)。
(7)本品水溶液不稳定,易水解,因此注射液应新鲜配制,必须保存时,应置冰箱冷藏,24小时内用完。
14药物相互作用(1)与丙磺舒、阿司匹林、吲哚美辛和磺胺类药物合用,可减少青霉素类药物的排泄,使青霉素类血药浓度升高,作用增强,但毒性反应也可能增加[1]。
阿司匹林、吲哚美辛、保泰松可减少长效青霉素在肾小管的排泄,使血药浓度升高。
(2)与四环素类、红霉素、氯霉素和磺胺类等抑菌药合用,可能降低本品抗菌作用[1]。
可能的机制为相互拮抗作用。
(3)与华法林合用,可加强抗凝血作用[1]。
(4)同时服用避孕药,可能影响避孕效果[1]。
15用法和用量(1)肌内注射:①成人,一日80万~200万单位,分3~4次给药。②小儿,2.5万单位/kg,每12小时给药一次,③新生儿(足月产):每次按体重5万单位/kg,出生第一周每12小时1次,一周以上者每8小时1次,严重感染每6小时1次。[1]
(2)静脉滴注:适用于重症感染。①成人,一日200万~2000万单位,分2~4次静脉滴注。给药速度不能超过每分钟50万单位。②儿童,一日5万~20万单位/kg,分2~4次静脉滴注。③新生儿(足月产):用量同肌内注射。[1]
16剂型和规格(1)(钾盐)注射用无菌粉末:①0.25g (40万单位);②0.5g (80万单位)。[1]
(2)(钠盐)注射用无菌粉末:①0.24g (40万单位);②0.48g (80万单位);③0.96g(160万单位)。[1]
17长效青霉素的贮存干燥、冷暗处保存。勿置冰箱中,以免瓶装品吸潮。[1]
18长效青霉素的临床应用长效青霉素只适用于轻度和中度感染。从临床得到的资料表明,芐星青霉霉霉素仍是治疗早期梅毒的首选药。2001年福建省南平市皮肤病性病防治院治疗89例妇女梅毒患者,RPR初筛试验均为阳性,口服泼尼松,每次10mg,每天3次,连续2天,第2天开始应用芐星青霉霉霉素,每次240万U,分两侧肌注,1周2次,连续3次为1个疗程,治疗后3个月复查均有明显疗效。上海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对26例RPR阳性的早期梅毒患者(男性17例,女性9例)应用长效青霉素肌注治疗,每次240万U,每周1次,连续3次。治疗1个月后全部患者RPR滴度均下降,经24个月观察,全部患者达到临床和血清学治愈。
19长效青霉素中毒长效青霉素(芐星青霉素、长效西林、安唐西林)主要用于预防风湿热,也可用于控制链球菌感染的流行。肌肉注射60万~80万U,每月l~2次。曾报道一小儿因本品注入动脉内,引起栓塞、休克而死亡。[3]
本品的不良反应和治疗原则参见青霉素的相关内容[4]:
19.1临床表现1.过敏性反应 在各种药物中占首位。严重的过敏性休克发生率为0.004%~0.04%,其病死率可达10%。过敏性休克的发生极为迅速,甚至在针头尚未被拔出即可发生,也可在皮试时出现。约50%患者在注射5min内发生,20~30min内发生者占90%。个别于注射后数小时后或在连续用药中发生。青霉素皮肤试验阴性者,并不能排除青霉素过敏发生的可能。
(1)过敏性休克的表现如下:
1)呼吸道阻塞症状:由喉头水肿、支气管痉挛和肺水肿所致。患者出现胸闷、心悸、喉头堵塞感、呼吸困难、脸色潮红等,伴有濒危感、口干、头昏、脸和四肢麻木。
2)微循环障碍表现:由微血管扩张引起血容量不足。患者脸色苍白、烦躁不安、畏寒、冷汗、脉搏微弱、血压下降等。
3)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由脑部缺氧引起。意识丧失、昏迷、抽搐、大小便失禁等。
(2)皮肤过敏反应:瘙痒、荨麻疹及各种皮疹。其他尚可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喷嚏和咳嗽等。
(3)其他过敏性表现:有药物热、哮喘发作、过敏性紫癜、嗜伊红细胞增多,偶出现溶血性贫血,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和间质性肾炎等。
2.青霉素脑病? 表现为反射亢进、意识丧失、恶心、呕吐、头痛、惊厥、瘫痪、昏迷、大小便失禁、肌肉痉挛和呼吸困难等症候群。一般应用常用剂量青霉素不易透过血脑脊液屏障, 当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时,血脑脊液屏障通透性增加,进入脑组织的青霉素可增加数倍,当脑脊液浓度超过8~12U/ml时;当肾功能不良时,青霉素的半衰期延长而积蓄,血浓度增高;青霉素用量每天超过2500万U,可引起脑病。鞘内注射大于2万U也可致肌肉痉挛、抽搐和昏迷。
3.赫氏反应? 主要见于青霉素治疗梅毒过程中。如果开始即用大剂量,在第一次注射后2~12h内患者突然出现发热、寒战、头痛、关节痛等反应。
4.周围神经炎? 注射部位可发生周围神经炎。
5.电解质和酸堿平衡紊乱? 青霉素钾盐静脉大量给药,可发生高钾血症;青霉素钠盐大量给药,尤其在肾功能减退或心功能不全者,可造成高钠血症、急性心功能不全,少数患者伴有低钾血症和代谢性堿中毒。
19.2治疗要点1.发生过敏反应,立即停用青霉素,不进行药物治疗也可自愈。较重者应给予药物治疗。
(1)维生素C1~2g加入5%葡萄糖500~1000ml中静脉滴注l/d;10%葡萄糖酸钙10ml静脉注射,l/d。
(2)抗组胺药物应用;苯海拉明25~50mg,3~4/d,口服;去氯羟嗪25mg,3/d,口服;阿司咪唑10mg,l/d,口服;必要时可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2.发生过敏性休克
(1)立即停药。让患者平卧,保暖,吸氧。
(2)立即皮下注射肾上腺素0.5mg,症状如不缓解,可每20~30min注射1次,直至缓解。
(3)同时静脉注射地塞米松5mg或氢化可的松200~300mg加入5%~10%葡萄糖200~300ml,静脉滴注。
(4)抗组胺药物应用。
(5)扩充血容量,可用10%低分子右旋糖酐100~250ml静脉滴注。
(6)上述处理后如血压仍不回升者,可给予血管活性药物,抗休克治疗。
(7)对症、支持治疗。如心跳停止者予以心脏复苏;呼吸衰竭者给予吸氧,人工呼吸;喉头水肿者及时做气管切开。
3.青霉素脑病发生时,则应停用青霉素,停药后症状可迅速消退。同时予以对症支持治疗,但抗惊厥治疗效果不佳。
4.血液透析可清除血液中的青霉素,腹膜透析无效。
5.及时纠正电解质紊乱和酸堿平衡失调。
6.对症、支持治疗。
20长效青霉素药典标准20.1品名20.1.1中文名长效青霉素
20.1.2汉语拼音Bianxingqingmeisu
20.1.3英文名Benzathine Benzylpenicillin
(C16H18N2O4S)2·C16H20N2·4H2O???? 981.18
20.2来源(名称)、含量(效价)本品为(2S,5R,6R)3,3二甲基7氧代6(2苯乙酰氨基)4硫杂1氮杂双环[3.2.0]庚烷2甲酸的N,N'二芐基乙二胺盐四水合物,或加适量缓冲剂及助悬剂制成的无菌粉末。按无水物计算,含二芐基乙二胺(C16H20N2)应为24.0%~27.0%,含青霉素(C16H18N2O4S)应为69.9%~75.0%,每1mg含青霉素应为1244~1335单位。
20.3性状本品为白色结晶性粉末。
本品在二甲基甲酰胺或甲酰胺中易溶,在乙醇中微溶,在水中极微溶解。
20.4鉴别在含量测定项下记录的色谱图中,供试品溶液两个主峰的保留时间应分别与对照品溶液中相应两个主峰的保留时间一致。
20.5检查20.5.1酸堿度取本品50mg,加水10ml制成混悬液,依法测定(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Ⅵ H),pH值应为5.0~7.5。
20.5.2有关物质精密称取本品约70mg,置50ml量瓶中,加乙腈10ml振摇使均匀分散后,加甲醇10ml充分振摇使溶解,立即用磷酸盐缓冲液(取磷酸二氢钾6.8g与磷酸氢二钾1.14g,加水溶解并稀释至1000ml)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供试品溶液(临用新制);精密量取1ml,置100ml量瓶中,用上述磷酸盐缓冲液稀释至刻度,作为对照溶液。照高效液相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Ⅴ D)测定,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端基封尾);流动相A为0.05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用磷酸调节pH值至3.1),流动相B为甲醇,按下表进行线性梯度洗脱;柱温为40℃;检测波长为220nm。取本品70mg,置50ml量瓶中,加乙腈10ml和甲醇5ml使溶解,加0.1mol/L盐酸溶液2.0ml,放置10分钟,加0.1mol/L氢氧化钠溶液2.0ml中和,用0.05mol/L磷酸盐缓冲液(pH 6.0)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系统适用性试验溶液,取2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青霉素峰的保留时间约20分钟,二芐基乙二胺峰与相邻杂质峰的分离度和青霉素峰与相邻杂质峰的分离度均应符合要求。取对照溶液2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调节检测灵敏度,使青霉素峰的峰高约为满量程的20%,再精密量取供试品溶液与对照溶液各20μl,分别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供试品溶液色谱图中如有杂质峰,单个杂质峰面积不得大于对照溶液两主峰面积和的2倍(2.0%),各杂质峰面积的和不得大于对照溶液两主峰面积和的3.5倍(3.5%),供试品溶液色谱图中任何小于对照溶液两主峰面积和0.05倍的峰可忽略不计。
时间(分钟) 流动相A(%) 流动相B(%) 0 75 25 30 35 65 55 35 65 56 75 25 70 75 25 人体体表面积计算器BMI指数计算及评价女性安全期计算器预产期计算器孕期体重增长正常值孕期用药安全性分级(FDA)五行八字成人血压评价体温水平评价糖尿病饮食建议临床生化常用单位换算基础代谢率计算补钠计算器补铁计算器处方常用拉丁文缩写速查药代动力学常用符号速查有效血浆渗透压计算器乙醇摄入量计算器医学百科,马上计算!
20.5.3水分取本品,照水分测定法(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Ⅷ M第一法 A)测定,含水分应为5.0%~8.0%。
20.5.4抽针试验取本品1.0g,加水4ml,摇匀,用装有5.5号针头的注射器抽取,应能顺利通过,不得阻塞。
20.5.5可见异物取制剂项下的最大规格量5份,分别加二甲基甲酰胺适量溶解后,依法检查(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Ⅸ H),应符合规定。
20.5.6细菌内毒素取本品,依法检查(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Ⅺ E),每1000单位青霉素中含内毒素的量应小于0.25EU。
20.5.7无菌取本品,用青霉素酶灭活后,依法检查(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Ⅺ H),应符合规定。
20.6含量测定照高效液相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Ⅴ D)测定。
20.6.1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端基封尾);以0.05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用磷酸调节pH值至5.1)-乙腈(83:17)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20nm。取有关物质项下的系统适用性试验溶液2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二芐基乙二胺峰与相邻杂质峰的分离度和青霉素峰与相邻杂质峰的分离度均应符合要求。
20.6.2测定法精密称取本品约35mg,置50ml量瓶中,加乙腈10ml振摇使均匀分散后,加甲醇10ml充分振摇使溶解,立即用有关物质项下的磷酸盐缓冲液稀释至刻度,摇匀,取2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另取长效青霉素对照品,同法测定。按外标法以峰面积计算供试品中青霉素(C16H18N2O4S)和二芐基乙二胺(C16H20N2)的含量。每1mg的C16H18N2O4S相当于1780青霉素单位。
20.7类别β内酰胺类抗生素,青霉素类。
20.8贮藏密封,在干燥处保存。
20.9制剂注射用长效青霉素
20.10版本
青霉素到底治什么病的
青霉素是一种抗菌素。就是常在老电影里提到的盘尼西林。
它曾经在治疗肺结核病中起到很大作用,挽救了很多人的生命。
主要治疗球菌感染所致的疾病,比如呼吸道感染,气管炎,肺炎。皮肤感染,丹毒等。
青霉素作为首选药的疾病有哪些
⒈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如咽炎、扁桃体炎、猩红热、丹毒、蜂窝织炎和产褥热等⒉肺炎链球菌感染如肺炎、中耳炎、脑膜炎和菌血症等⒊不产青霉素酶葡萄球菌感染⒋炭疽⒌破伤风、气性坏疽等梭状芽孢杆菌感染⒍梅毒(包括先天性梅毒)⒎钩端螺旋体病⒏回归热⒐白喉⒑青霉素与氨基糖苷类药物联合用于治疗草绿色链球菌心内膜炎
青霉素适合治疗什么疾病?
青霉素是抗菌素的一种,是从青霉菌培养液中提制的药物,是第一种能够治疗人类疾病的抗生素
氯霉素是具广谱抗菌作用,对革兰阴性菌的作用较革兰阳性菌强,对伤寒杆菌、流感杆菌和百日咳杆菌的作用比其他抗生素强,对立克次体感染(如斑疹伤寒)以及病毒感染(如沙眼)均有较好作用。对布氏杆菌、大肠杆菌、产气杆菌、肺炎杆菌、痢疾杆菌、霍乱弧菌、脑膜炎双球菌、淋球菌等也有较强抗菌作用。本品属抑菌剂,其作用机理主要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系作用于核糖 *** 白体的50S亚基上,抑制肽基转移酶的作用,阻止了肽链的增长。临床上主要用于伤寒、副伤寒和其他沙门氏菌感染,疗效好,目前仍是治疗这些疾病的首选药物。此外,对脑膜炎双球菌、肺炎球菌、流感杆菌、链球菌等引起的脑膜炎及其他感染也有较好作用。也可用于百日咳、布氏杆菌病、立克次体病等。
剂型用法和用量: 片剂:每片0.25克。胶囊剂:每粒0.25克。注射剂:每支2毫升,含药0.25克。滴眼剂:8毫克:0.02克。口服,每天成人1~2克;儿童每日按千克体重服用50~100毫克,分2~4次。肌注,成人每次0.5~1克,每天2次;儿童每日按千克体重服用25~50毫克,分2次。静脉滴注,剂量同肌注,因注射剂系以丙二醇为溶剂,用时以等渗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稀释至2.5毫克:毫升供用,即2毫克(0.25克)以100毫升输液稀释,并应以干燥空针抽取,以免析出结晶,稀释完后应仔细检查无结晶析出,方可使用。
不良反应: 1.主要毒性反应是抑制骨髓造血机能,引起粒细胞及血小板减少症,用药期间如发现轻度白细胞或血小板减少,应立即停药,一般可恢复。氯霉素所致的再生障碍性贫血虽少见,但难逆转,常可致死,多发生于儿童长期反复用氯霉素者,偶有用量很少而发病者。2.过敏反应较少见,但也可引起皮疹,药物热。少数可引起黄疸,原有肝脏疾病者甚至可引起急性肝坏死。3.可引起精神症状如幻觉、谵妄,大多发生于用药后3~5日,停药后两日内可消失。4.口服后可发生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食欲不振等。
注意事项: 1.口服或注射给药时忌与碱性药物配伍,以免分解失效。2.本品不宜与盐酸四环素、卡那霉素、多粘菌素E、磺胺嘧啶钠、三磷酸腺苷、辅酶A等混合静滴,以免发生沉淀或降效。3.氯霉素与青霉素一般不要联用,因氯霉素为抑菌剂,而青霉素为繁殖期杀菌剂,联用可影响青霉素的抗菌活性而降效。但这一问题尚有争论,意见不一,因两者联用对革兰阳性菌、阴性菌混合感染及颅内感染临床效果好。解决的办法,如需联用,宜先用青霉素2~3小时后再用氯霉素。4.由于本品可抑制某些肝脏酶的活性,因此可干扰甲苯磺丁脲、苯妥英钠和双香豆素在人体内的生物转化,可增强甲苯磺西脲、苯妥英钠的作用,对双香豆素和华法林的抗凝作用均可增强。5.婴儿、肝、肾功能减退者慎用,妊娠末期产妇慎用,哺乳期妇女忌用。6.本品在非处方药中,仅使用滴眼、耳剂。
===
人类治疗细菌性感染的第一个武器——青霉素
青霉素是一种高效、低毒、临床应用广泛的重要抗生素。它的研制成功大大增强了人类抵抗细菌性感染的能力,带动了抗生素家族的诞生。
20世纪40年代以前,人类一直未能掌握一种能高效治疗细菌性感染且副作用小的药物。当时若某人患了肺结核,那么就意味着此人不久就会离开人世。为了改变这种局面,科研人员进行了长期探索,然而在这方面所取得的突破性进展却源自一个意外发现。
在1928年夏季的一天,英国微生物学家弗莱明发现,一个与空气意外接触过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培养皿中长出了一团青绿色霉菌。在用显微镜观察这只培养皿时弗莱明发现......>>
青霉素的适应病症
青霉素适用于A组及B组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敏感金葡菌等革兰阳性球菌所致的各种感染,如败血症、肺炎、脑膜炎、扁桃体炎、中耳炎、猩红热、丹毒、产褥热等。也用于治疗草绿色链球菌和肠球菌心内膜炎(与氨基糖苷类联合);梭状芽胞杆菌所致的破伤风、气性坏疽、炭疽、白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李斯特菌病、鼠咬热、梅毒、淋病、雅司、回归热、钩端螺旋体病、奋森咽峡炎、放线菌病等。在风溼性心脏病或先天性心脏病病人进行口腔手术或牙科操作,胃肠道和生殖泌尿道手术或某些操作时,青霉素也可用于心内膜炎的预防。 青霉素对革兰阳性球菌及革兰阳性杆菌、螺旋体、梭状芽孢杆菌、放线菌以及部分拟杆菌有抗菌作用。青霉素对溶血性链球菌等链球菌属,肺炎链球菌和不产青霉素酶的葡萄球菌具有良好抗菌作用。对肠球菌有中等度抗菌作用,淋病奈瑟菌、脑膜炎奈瑟菌、白喉棒状杆菌、炭疽芽孢杆菌、牛型放线菌、念珠状链杆菌、李斯特菌、钩端螺旋体和梅毒螺旋体对该品敏感。该品对流感嗜血杆菌和百日咳鲍特氏菌亦具一定抗菌活性,其他革兰阴性需氧或兼性厌氧菌对该品敏感性差。该品对梭状芽孢杆菌属、消化链球菌、厌氧菌以及产黑色素拟杆菌等具良好抗菌作用,对脆弱拟杆菌的抗菌作用差。青霉素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四肽侧链和五肽交连桥的结合而阻碍细胞壁合成而发挥杀菌作用。对革兰阳性菌有效,由于革兰阴性菌缺乏五肽交连桥而青霉素对其作用不大。 【青霉素为以下感染的首选药物】⒈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如咽炎、扁桃体炎、猩红热、丹毒、蜂窝织炎和产褥热等⒉肺炎链球菌感染如肺炎、中耳炎、脑膜炎和菌血症等⒊不产青霉素酶葡萄球菌感染⒋炭疽⒌破伤风、气性坏疽等梭状芽孢杆菌感染⒍梅毒(包括先天性梅毒)⒎钩端螺旋体病⒏回归热⒐白喉⒑青霉素与氨基糖苷类药物联合用于治疗草绿色链球菌心内膜炎【主要用于治疗的疾病】⒈流行性脑脊髓膜炎⒉放线菌病⒊淋病⒋奋森咽峡炎⒌莱姆病⒍多杀巴斯德菌感染⒎鼠咬热⒏李斯特菌感染⒐除脆弱拟杆菌以外的许多厌氧菌感染风溼性心脏病或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进行口腔、牙科、胃肠道或泌尿生殖道手术和操作前,可用青霉素预防感染性心内膜炎发生。 【给药说明】⒈青霉素钾或钠极易溶于水,水溶液中β内酰胺环易裂解,水解率随温度升高而加速,裂解为无活性产物青霉酸和青霉素噻唑酸,后两者可降低pH值,使青霉素水解进一步加强,所以注射液应新鲜配制应用。 ⒉青霉素可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给药,当成人每日剂量超过500万U时宜静脉给药。静脉给药时应采用青霉素钠,以分次静脉滴注为宜,一般每6小时1次。⒊肌内注射:50万U的青霉素钠或钾,加灭菌注射用水1ml使溶解;超过50万U者则需加灭菌注射用水2ml,不应以葡萄糖注射液作溶剂。静脉给药的速度不能超过每分钟50万U,以免发生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反应。 【用法与用量】⒈成人常用量:①肌内注射,每日80万~200万U,分3~4次给药;②静脉滴注,每日200万~1000万U,分2~4次给药。⒉ 小儿常用量:①肌内注射,2.5万U/kg,每12小时l次给药。②静脉给药,每日5~20万U/kg,分2~4次。⒊新生儿剂量:1次5万U/kg,肌内注射或静脉给药,出生第1周每12小时1次,>7天每8小时1次,严重感染每6小时1次。⒋早产儿剂量:第1周3万U/kg,每l2小时1次,2~4周时每8小时l次,以后每6小时1次。【制剂与规格】1、注射用青霉素钠:①0.12g(20万U);②0.24g(40万U);③0.48g(80万U);④0.6g(100万U);⑤0.96g(160万U;⑥2.4g(400万......>>
别名青霉素G;peillin G 盘尼西林、配尼西林、青霉素钠、苄青霉素钠、青霉素钾、苄青霉素钾。
【作用与用途】
青霉素钠(钾)为β内酰胺抗生素对革兰阳性菌及某些革兰阴性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肺炎球菌、淋球菌及链球菌等对本品高度敏感;脑膜炎双球菌、白喉杆菌、破伤风杆菌及梅毒螺旋体也很敏感。主要用于敏感菌引起的各种急性感染,如肺炎、支气管炎、脑膜炎、心内膜炎、腹膜炎、脓肿、败血症、蜂窝组织炎、乳腺炎、淋病、钩体病、回归热、梅毒、白喉及中耳炎等。
本品对酸不稳定,口服无效。肌注后,吸收快而完全。60万U肌注后15~30分钟血浓度达高峰。
【用量与用法】
一般成人为80万U~160万U/日,肌注或静注;儿童为每日3万U~5万U/kg,分2~3次给药。
静滴浓度一般为1万U/ml。不宜超过2万U/ml。如用量较大,则应测定血钾、血钠浓度,根据情况选用钾盐或钠盐。
青霉素钾盐不能静脉推注,可以静滴。
青霉素钠盐必要时可作静脉推注(青霉素钠每1 000万U含钠400mg)。
【副作用】
1 青霉素类的毒性很低,但较易发生变态反应,发生率约为5%?10%。多见的为皮疹、哮喘、药物热、严重的可致过敏性休克而引起死亡。
2 大剂量应用青霉素抗感染时,可出现神经精神症状,如反射亢进、知觉障碍、抽搐、昏睡等,停药或减少剂量可恢复。
3 使用青霉素前必须作皮肤过敏试验。如果发生过敏性休克,应立即皮下或肌内注射0.1%肾上腺素0.5ml~1ml,同时给氧并使用抗组胺药物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4 肌注钾盐时局部疼痛较明显,用苯甲醇溶液作为稀释剂溶解,则可消除疼痛。
【注意事项】
1 青霉素与丙磺舒合用可提高血浓度约1倍,t1/2?亦相应延长。
2 青霉素不能与四环素类、磺胺类合并用药。因青霉素属细菌繁殖期杀菌剂;而四环素类及磺胺类为抑菌剂,能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使细菌处于静止状态,而青霉素对静止期细菌作用弱,故两者合用药效明显降低。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