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况下,在孩子出生24小时以内都要让孩子出现大便和小便的情况,如果出现没有大便,没有小便的情况,就要及时的给孩子进行喂养,奶粉的话每次应该冲30ml左右,三到四个小时喂一次,每隔一次适当的喂宝宝十毫升左右的水,这样可以有效地促进孩子小便的排出。
正常新生儿生后头几天尿量很少,有的孩子生产时或生后排尿1次后,可2天无尿,这并不是异常。因为新生儿出生后头几天,喝水、吃奶都很少,加上脱离母体独自生存后皮肤和呼吸都开始散发水分。再者,初生新生儿尿中尿酸盐含量多,可将肾小管堵塞,引起暂时性无尿,这也是新生儿早期尿少的原因。1周后,随着吃奶、喂水等入液量增加,血循环量也增加,此时尿量就开始增多了。一般生后1周内尿量少,每日3~4次;1周后每日可增至20~30次,量也有所增多。到6个月以后,尿量又逐渐减少。
有的家长发现孩子生后1天内无尿就着急了,立即把孩子抱到医院去,增加了新生儿与病人的接触机会,这对孩子是不利的,也无必要。可先给孩子喂些葡萄糖水,尽早喂奶,尿量就会增多的。假如生后48小时仍不见有尿,那就要请医生检查一下了,看看有无肾脏畸形或其他肾脏疾病。
查看更多39健康网名医解答/
导读:宝宝在不同年龄,尿量和排尿次数都不相同。有时,婴儿排尿次数会突然发生变化,让妈咪十分担心,由于婴幼儿新陈代谢旺盛,年龄愈小,特别是婴儿期,而膀胱容量又较小,所以每天排尿次数很多。
要知道婴儿排尿次数情况可传递出身体的很多重要“健康情报”,因此,妈咪最好多多做一些了解。
1为什么宝宝会拉那么多的小便?
小儿在不同年龄,尿量和排尿次数都不相同。由于婴幼儿新陈代谢旺盛,年龄愈小,其热能和水代谢愈活跃,吃的是以液体食物为主(特别是婴儿期),而膀胱容量又较小,所以每天排尿次数很多。
宝宝会拉那么多的小便?在刚出生头几天,由于进食量少,宝宝尿量可很少,一天只有4~5 次。
几天之后,排尿次数会迅速增多,6个月以前,一天可达20~30次,每次约30毫升。
6 个月后,随着半流质的辅助食品的增加以及肾脏功能的逐渐完善,排尿的次数会逐渐减少,到周岁时,一天排尿约15~16次,每次约60毫升(约为普通玻璃杯的1/3杯)。
2~3岁时,平均一天10次左右,每次的量也逐渐增至90毫升左右。但由于受宝宝的个体差异,以及饮水量、气温等因素的影响,尿量和排尿次数都可有较大的变化。
2怎样识别宝宝的尿色是否正常?
* 尿色发黄时
正常情况下,尿色大多呈现出无色、透明或浅黄色,存放片刻后底层稍有沉淀,但尿色的深浅与饮水的多少及出汗有关,饮水多、出汗少的宝宝则尿量多而色浅,饮水少、出汗多或发烧的宝宝则尿量少而色深;
早晨第一次排出的尿,颜色要较白天深;因治疗某些疾病而服用了呋喃坦啶、痢特灵、复方VB、VB2、黄连素、大黄、番泻叶、芦荟等药物,也会使尿色变得金黄或橘黄。
然而,刚出生的小宝宝尿色发黄,通常是由于新生儿黄疸疾病所致,除此,还同时伴有皮肤、巩膜(白眼球)等??处的发黄;若是较大的宝宝尿色变得深黄,同时伴有发烧、乏力、食物明显减退、恶心、呕吐等不适,并在腹部肝区的部位有触痛,则可能是患了黄疸性肝炎。
3新生儿尿液的特点
出生后仅在最开始时排的尿液颜色可较深而带浊,在整个婴幼儿期新鲜尿液几乎是无色而透明的,并带有一种淡淡的芳香。放置一段时间后,因尿中的尿素分解为氨,才出现较明显的氨臭。
由于新生儿及幼婴尿液中的尿酸盐比较多,在尿布上分解时有时可使尿布红染。又或在气候寒冷时,刚排出的尿是清的,放置一段时间后就变浊了,这是由于婴幼儿尿中含有较多的尿酸盐和磷酸盐,在温度降低的情况下溶解度变小而析出的缘故。这些都属正常的现象。
4新生儿排尿系统的发展
婴幼儿自主性排尿功能是随着神经系统的发育才逐步完善起来的。出生后最初几个月内的排尿纯属反射性的,只有在膀胱充满后引起反射性排尿。
一般到5~6个月大时,条件反射才逐渐形成,例如能在大人“把尿”时排尿,或在睡醒时会有要排尿的表示。到1 周岁时,可以逐渐训练其对排尿的控制,大约要到1.5~2周岁后,幼儿才真正能控制尿意和自主排尿。
5婴幼儿的尿液反应健康状况
宝宝排尿的异常,无论多尿、少尿或无尿,除受气温、饮水量多少等因素影响外,也可因心、肾或垂体等多种疾病引起;如果刚排出的新鲜尿是混浊的,就要排除急性泌尿道感染等可能;如果刚排出的新鲜尿即有异常气味,则提示宝宝可能有病。
如有一种苯丙酮酸尿症的患儿,排出的新鲜尿带有一种特殊的霉臭味,这种小儿往往伴有智慧低下;又如,在宝宝的排尿控制功能完善过程中,发生“尿床”是正常的现象,但若到了5~6岁仍经常尿床,那就是不正常的了。
此外,婴幼儿排尿有个特点,就是一旦开始就难以中断(除非突然受到惊吓),如果尿流断断续续,或排尿时出现疼痛、哭闹等情况,均应及时到医院找医生检查。
6新生儿排尿异常的五种情况
排尿异常的五种情况
宝宝刚出生到满月前,因为还没有适应外界环境,饮食也不规律,肠子里面还残存著在妈妈体内积蓄的物质,所以小便容易异常。当出现排尿异常时,妈妈要注意区分是病理性因素还是生理性因素所致。
尿量减少: 如果妈妈发现宝宝的尿量明显减少了,马上分析一下原因。越小的婴儿其尿的浓缩和重新吸收功能就越不成熟。
如果是因为饮水不足引起的,妈妈就不必紧张,只要给宝宝补充足够的水分就行了。如果是因为宝宝发生呕吐或腹泻引起尿量减少的话,那么可能会发生水分大量排出体外,从而造成脱水和电解质平衡紊乱的情况,要及时带孩子看医生。
排尿过频: 如果宝宝排尿非常频繁,妈妈要观察一下是否伴有尿量的增加。若尿量也同时增加,往往是生理性原因所致,不必担心。
若排尿频繁,同时尿量却没有增加,则有可能是病理性的,应及时带宝宝去咨询医生。
尿液发红: 新生儿的尿液呈透明的淡黄色,可是有的宝宝排出的尿会呈现出混浊的红褐色,甚至会有血尿。爸爸妈妈一看到这种情况总是非常惊慌。
其实,这多半是因为尿中的尿酸盐结晶所致,爸爸妈妈不必惊慌,也不用做什么特殊护理。一般3天左右宝宝就会自动痊愈了。
如果宝宝因为治疗某些疾病而服用了维生素B、黄连素等药物,也可能会使宝宝的尿液颜色呈桔红色。
如果宝宝持续血尿超过3天以上,则有可能是先天性的尿路畸形,那就需要及时带宝宝就医了。
尿液发黄: 宝宝尿液颜色的深浅与饮水量、汗液排出量都有密切相关。如果宝宝饮水多、出汗少,那么尿量就会偏多,且尿色浅而透明;如果宝宝饮水少,出汗多或正在发烧,那么尿量就会减少,颜色也会变成深黄色,并且气味较大。
如果宝宝尿色发黄,皮肤、白眼球等处也发黄,则有可能是新生儿黄疸所致,需要让医生诊断。
尿液变白 :宝宝尿液发白一般出现在寒冷的冬季,往往还会有白色沉淀。这往往是尿中的尿酸盐增多而引起。白色沉淀物即尿酸盐结晶,如果在尿中加入一些酸,如冰醋酸,结晶就会很快溶解,尿液立刻回复清澈透明。
如果宝贝不但尿色发白,而且尿液浑浊或有特殊的臊臭气味,同时伴有尿频、尿急,排尿时哭啼,则很有可能是泌尿系感染,形成了脓尿。这时要及时带宝宝看医生。
尿量主要取决于肾小球滤过率和肾小管重吸收以及浓缩与稀释功能。
24小时内尿量超过2.5L为多尿,少于0.4L或每小时尿量持续少于17mL(儿童<0.8mL/kg)为少尿,少于0.1L或12小时内完全无尿称为无尿;排不出尿为尿闭。
大多数新生儿在出生后1天半才开始排尿,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新生儿无尿的原因和应对方法,帮助您更好地了解宝宝的健康状况。
?肾脏发育不完全
新生儿的肾脏还在发育中,肾小球滤过率相对较低,无法迅速排出大量尿液。因此,大多数新生儿在出生后1天半才开始排尿,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
?身体容易缺水
新生儿通过呼吸和皮肤散失了很多水分,摄入的水又少,身体容易缺水,尿量自然就少了。所以,短时间内无尿不必过于担心。
?超过两天需警惕
如果新生儿无尿时间超过两天,并且在补充5%葡萄糖液后仍然不排尿,那就要警惕了!可能是肾及泌尿系统出现问题,建议及时带宝宝去医院就诊,不可掉以轻心。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