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脖子短可能跟以下原因有关:1、遗传因素。当父母或家庭成员内有人脖子短时,可能会出现遗传的情况。2、过于肥胖。过于肥胖时,可能会引起脖子短的现象。
平时生活中可以控制宝宝的饮食,也可以适当地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
初生的小宝宝脖子本来就短短的,肉肉都挤在一起,因此家长通常很难发现他们脖子的异状。在专业小儿科医生的经验中,「先天性肌肉型斜颈」的诊断大多数是由医师于健康检查时发现,然后询问家长宝宝是否比较喜欢睡同一侧,家长才觉得好像真的有类似的异状。此类疾病的发生例约为0.3~2%,医师指出,不是很常见,但还是会碰到。
斜颈的征兆与观察
要怎么观察宝宝有没有斜颈?新手父母别紧张!斜颈是小儿健检的项目之一,且在第一次的健康检查中即有相关诊断。爸比妈咪若发现宝宝有任何异状或相关疑问,也都可以主动向医师提出!
第一次小儿健检即进行检测
新光吴火狮纪念医院小儿科主治医师王怜人表示,「先天性肌肉型斜颈」会在宝宝满1个月的健检中,也就是爸爸妈妈第一次带着宝宝来打预防针的时候,小儿科医师就会进行颈部的触诊,检查有无硬块、紧缩等异常。除了触诊,医师也会透过外观的观察:头颅、脸部的对称度等,来进行诊治。大多数有先天性肌肉型斜颈的宝宝,即会在这个阶段被发现。以右边斜颈(是比例较多的斜颈)为例,患者的头会转向右边,下巴则转向左边,有些宝宝的脸部会比较不对称,头会比较靠右边,右边的下巴感觉也会比较小一点。王怜人医师指出,有的看起来甚至会有所谓的斜头症,即头颅不对称,以右边斜颈来说,右边头颅后面也会显得比较扁平一点。
主要经由医师的诊察而发现
若发现宝宝有上述头部、脸型不对称的相关症状,医师就会请问家长,宝宝在睡觉时会不会总是头侧同一边睡?此外,在做检查时医师也注意到,有些斜颈的宝宝(有可能但并不是全部,百分比也不是很高)也会有内翻足或髋关节发育不全的问题,因此会连带进行相关的检查。
「先天性肌肉型斜颈」也有些是家属提出来的,王怜人医师表示,在自己的诊治经验里,大部分是在健检中医师先提出,家长才想想:「对,好像真的有一些异状,睡觉时头倾向歪一边,习惯性头偏向某一侧…。」也因为父母每天都跟宝宝相处,比较难察觉宝宝头型或脸部的不对称等变化。有些轻微的宝宝可能2个月、甚至4个月时,症状才会比较明显,「但这些检查我们都会去做,父母不用太担心。」王怜人医师表示。
斜颈的初步诊断
父母要观察宝宝是否有斜颈,可由以下几点做初步判断,若发现宝宝有这些类似症状,则需由专业医师做进一步的诊断治疗。
1.感觉头歪歪的。 2.平躺时,宝宝倾向睡同一侧。 3.坐着时,头固定转向一边。 4.吸引宝宝左右看,发现宝宝头颈部的转动有困难。 5.在宝宝颈部摸到硬块。
斜颈的形成及发生
当颈部的单边肌肉紧缩,不易伸展时,就造成了所谓的斜颈。先天性的斜颈当宝宝还在妈妈的肚子里就已经产生,然而发生的原因目前仍是不明!好在只要及早发现及治疗,几乎都可以恢复正常。
胸锁乳突肌的紧缩而造成
「先天性肌肉型斜颈」主要是因为胸锁乳突肌的紧缩或纤维化所造成。先来认识一下「胸锁乳突肌」,它是左右各一条,负责头颈部的活动。正确的位置是从耳朵后面那块凸凸的骨头(乳突)开始,到前颈部的胸骨及锁骨处,所以叫胸锁乳突肌。当我们用力把头转到一侧,胸锁乳突肌会被拉紧,就可以明显看到或摸到它;不出力时,这些肌肉则是软软的。
王怜人医师指出,先天斜颈的宝宝有些在3、4周大的时候,可以在颈部摸到硬块,硬块不一定是出生就有,有可能会慢慢才形成,也并非所有的宝宝都摸得到。
3 个无法掌控的可能原因
先天性斜颈发生的可能原因有多种说法,王怜人医师说明,1、胎内环境压迫:譬如说多胞胎,胎内环境比较拥挤;或者胎位不正,骨盆位的宝宝。2、血流供应不足:因为某些原因(宝宝的蜷曲、胎位不正等)造成肌肉的血液供应量不足,因此肌肉紧缩或纤维化。3、宝宝的产程较长:生得比较久,也可能造成影响。但到目前为止,医界对于先天性斜颈的发生原因结论仍是不明。不过我们可以确定的是,斜颈的发生都不是孕妇自己可以控制的,所以妈妈不需要因为宝宝的斜颈而感到自责。
斜颈的复健与治疗
一旦发现宝宝斜颈,只要家属与医师密切配合,轻微的有可能在1岁左右自然痊愈;需要复健的宝宝,复健时间长短视症状而有不同,但通常都能有很好的效果,让宝宝恢复正常。
小儿科诊断,复健师治疗
肌肉型斜颈的治疗大概到宝宝1岁至1岁半之前,8、9成都能看到很好的效果。多数的斜颈宝宝在1、2个月大的时候发现后开始做复健;也有些刚开始很轻微,没有被发现,到4、5个月大之后,症状越来越明显时,被家里其他人(不是每天看的爸爸妈妈)发现,头好像歪歪的?脸怎么一边大一边小?一般来讲,王怜人医师表示,在1岁之内发现,并进行复健,多数都能恢复正常,爸比妈咪不用过度担心。
在门诊中,也有医师提出宝宝可能有斜颈,父母却觉得看起来还好的状况。王怜人医师表示,这个时候会转介到复健科做进一步的超音波检查。超音波检查能测量出宝宝两边的胸锁乳突肌,长短有没有不一样,是否看到某一边产生纤维化的现象,可以进一步了解宝宝斜颈的状况。
居家进行的颈部伸展运动
有些比较轻微的斜颈状况,医师会请父母在家协助宝宝进行如下简单的居家颈部伸展运动(以右边斜颈为例):
1.用双手让宝宝的下巴转到右边来,一次数10秒,一天至少做10次。 2.用前臂绕过宝宝胸前,将下巴旋转到右边,伸展约30~60秒,一天做6~8次。 一般而言,在复健科定期做了半年以上的复健若仍效果不好,或者2、3岁以上仍有明显的斜颈,就可能建议以外科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
肌肉比较紧, *** 帮助放松?
过去会以 *** 的手法来帮助斜颈的患者放松肌肉,王怜人医师提醒,现在 *** 已经被证实无效,而且会造成进一步伤害,因此千万不要自行帮斜颈宝宝揉捏颈部肌肉!
睡姿会不会造成后天性斜颈?
答案肯定是不会的。王怜人医师表示,习惯性躺同一侧睡觉,顶多只是会造成头一侧比较扁,不可能因此就发生斜颈。但仍建议父母让宝宝换边侧睡,有助于拥有漂亮的头型。
王怜人 学历:日本国立浜松医科大学医学士 经历:台大医院小儿过敏免疫风湿科临床研究员、日本名古屋圣灵医院小儿科主治医师 现任:新光吴火狮纪念医院小儿科主治医师、辅仁大学医学系临床副教授
在我们大多数人的印象里,会认为一个人的脖子长短和个头是有很大的关系。通常会觉得脖子短的人个子矮,脖子长的人个头也高,是和遗传有关系,后天成长也有一定的影响。
1、幼儿脖子的长短和身高有一定的影响
老人们常说,脖子短的人个头也不会太高,话是有一定道理的,幼儿的身高形成和父母的身高影响有关系。遗传因素在幼儿的身高比例方面有着很大一部分原因,假如父母脖子短身高矮,幼儿的脖子也会短,身高也会矮。但是,我们也要注意到幼儿毕竟年纪还小,他未来成长的趋势,我们也不能够完全去判断,所以只能说大概脖子短的人身高会矮。未来的事情还有一半的因素在于后天的成长,如果幼儿的父母注重后天的培育和发展,那么幼儿完全也可以变成脖子长的那种人。
2、幼儿脖子短,可以在饮食和体育运动上想一些法子
遗传的因素固然重要,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后天的一些发育和影响。脖子短的人可以在未成年之前,通过一些颈部的拉伸和其他的安全的体育锻炼拉长我们的脖子,但是这个运动必须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有医生建议也可以在幼儿的饮食安排上进行调整,多吃一些含钙多的食物,多吃一些绿叶的蔬菜,水果,增加维生素C的含量,这样都是对幼儿的身体成长有着很多的好处。我身边认识的一个邻居,就是他的父母个子都不高,他父亲一米六多一点,他母亲才一米六,结果他和自己的姐姐身高都超过了一米七零,脖子都是很长的那种人。因此先天的因素并不一定完全决定孩子长大以后的身材。
父母在日常的时候应该多做一些科学育儿方面的知识的储备,如科学的饮食安排,合理的睡眠时间,幼儿成长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睡眠中进行的,因此,幼儿一定要保证足够的睡眠。要想长大个,要想脖子长,就要好好吃饭,好好睡觉,还要多进行体育锻炼。
脖子短可能是由于斜方肌过于发到导致的,
1、平时可以时刻能做到肩胛骨收紧,肩膀向两侧展开,收腹挺胸,肩端平了,脖子自然就被衬得更长,
2、也可以通过穿衣搭配来减少视觉效果。
有些家长在孩子出生时都会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孩子的脖子非常短,几乎都看不到,有人就会非常的担心,担心长大后脖子是不是也是这样的,还能不能长长。下面就这个问题为大家介绍一下。
事实上,新生儿都是脖子短的,有些在前一个月可能还没有脖子呢!之后慢慢的脖子就会长正常的,等3个月就开始能看到脖子了,一岁就基本正常的了。不用太担心了,孩子是正常的。孩子脖子的长短,源于先天,后天修正的可能性很小,但脖子短的优势是声道短,如果好好培养也许在发音方面会很占优势,有些歌唱家就因为脖子短占有优势。
身高是由骨骼决定的,蛋白质是组成细胞的基础,蛋白质胶原纤维组成了骨骼的钢筋,钙、磷等是骨骼的混凝土。所以为了保证宝宝长的高,要给宝宝全面、均衡的营养。多吃一些可以促进生长发育的食物,如鱼、蛋、奶、瘦肉、豆制品、虾皮、动物软骨、海带、芝麻、粗杂粮、花生、南瓜子、核桃等。
其实宝宝脖子如果长大点脖子还短的话那就跟遗传有关系了,但是病理现象好的话,跟饮食或是运动也是有所关联的,所以在孩子长身体时一定要保证孩子的睡眠以及饮食好,运动也是不可避免的。
颈部小问题也会让宝宝不舒服呢
宝宝的小脖子可是要支撑整个头部的,夏季也要注意护理呢~
“宝宝脖子上一圈发红,用了爽身粉也不见效,怎么办?”
由于婴儿颈部短,脖子的皱褶皮肤叠加在一起,特别容易出汗、发红,甚至破溃。
婴儿清醒时多趴着,抬头过程中,可自然撑开颈部,让皱褶部皮肤透气。再有,清洗局部后,用干软毛巾蘸干局部。
对于局部已发红的,可以在颈部皱褶处夹上干软纱布,几小时更换一次;已破溃处根据医生推荐涂药。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