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你家宝宝这个年龄其实就属于一个正常的发育期, 而由于现在我们所摄入的营养是比较丰富的,所以很容易出现孩子早熟的现象,发育期大概都是可以提前到十岁左右的,既然宝宝已经出现了月经的情况,那么平常的话就要帮助宝宝注意生活里面的一些问题,不要让宝宝吃一些辛辣的以及凉的食物。
个体从出生到衰老,在心理和生理方面都要经历一个漫长的发展变化过程。生理发展是心理发展的基础。这里重点谈儿童的身体发展。
1.身高和体重
身高和体重是儿童身体发育的主要标志。从出生到成熟,儿童的身高一直在增长,体重也不断地增加。通常,女性身体发展到18岁左右停止,男性约到20岁左右停止。
儿童身体发育有两个快速期,或称两个高峰期。
(1)第一个发育高峰期
第一个发育高峰期的年龄是0---1岁、2岁,第一年发育速度最迅速。身高比出生时增长50%,体重达到出生时的两倍。第二年与第一年末相比,身高约增长l0cm,体重增加3—3.5公斤。
2--12岁、13岁儿童的身体发育保持相对平稳的速度,其间,2---5岁比5—12岁岁发展速度要快一些。
(2)第二个发育高峰期
第二个发育高峰期的年龄是11—13岁(女)至13—15岁(男),这个年龄阶段属于青春发育期。这个期间每年身高增长的平均值约为6---7cm,体重增力口的平均量约为4--5公斤。
儿童生理发展遵循一定的次序和规律
儿童的身体发展和神经系统等各种生理系统的发展都严格地遵循着固定的次序和一定的规律。
(1)身体发展遵循“头尾原则”和“近远原则”。
①头尾原则:头尾原则是指从上到下的发展顺序,儿童身体的发展严格地遵循着头+颈一躯干一下肢的次序进行。
②近远原则:近远原则是指从中轴向外围的发展顺序,儿童运动的发展顺序是从躯干开始向四肢再向手和脚,最后达到手指和脚趾的小肌肉运动。
(2)各生理系统发育的不平衡现象
不同的生理系统的发育各有不同的模式,遵循着不同的规律。
①神经系统在出生后的头几年发育较快,到幼儿末期接近成人水平于平缓。此后发展速度趋
②淋巴系统在10岁以前发展速度非常迅速,发展量达到成人时期的200%,10岁以后发展量迅速下降到成熟期的水平。
③生殖系统中的生殖器官在10岁以前基本上没有发育,10岁、11岁以后迅速发育成熟。
④一般的生理系统,如肌肉、骨骼、呼吸、消化系统的发育过程有两个快速期和一个缓慢期。4岁以前是第一个快速期,发展迅速;5—10岁左右处于相对缓慢发展期;从10岁一11岁开始到成熟阶段又进入发展速度非常迅速的快速期。
生理发展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它制约着儿童心理的发展,所以儿童心理发展水平和规律在一定程度上受其生理发展水平和规律的制约。
在EYFS的教育中我们要怎么帮助儿童呢?
我们建议为3岁左右的儿童创造各种机会,让他们自己谈论他们的身体和感觉,尤其可以是在体育锻炼后。并且,不断的探索能激发孩子的兴趣,在这个过程中帮助他们找到适合他们体质和运动能力的方法,好让他们积极参与活动,变得更加活跃。
儿童生长发育的顺序
儿童生长发育的顺序,由于人体的生长发育潜力及各系统发育的顺序是受遗传基因控制的,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是有着一定的规律和顺序的,以下分享儿童生长发育的顺序。
儿童生长发育的顺序1生长发育的连续性和阶段性
孩子生长发育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但孩子的生长的发展又具有阶段性,有的时候慢些,有的时候快些。宝宝在出生后前半年是增长得最快的,后半年就逐渐减慢了,等宝宝满一周岁后,宝宝开始基本稳步成长,等到孩子青春期,他们地成长又迅速加快。还有,在身体部分的生长发育过程中,一般头部会增长1倍,躯干会增长2涪,上肢会增长3倍,下肢会增长4倍。既然知道了孩子的生长发育会时快时慢,那爸爸妈妈们就不用担心自己孩子比别人家孩子矮半截或高半头而担忧苦恼了,就让孩子和着青春的节拍,朝气蓬勃地走向成熟吧。
各系统的发展速度不平衡
孩子各个系统的发育快慢不同,各有先后。比如,神经系统发育是先快后慢,神经系统的发育最为迅速尤其是大脑,因此各种生理机能、语言和动作发育较快;生殖系统先慢后快,到孩子青春期时是发展最快的。另外,心脏、肺脏、肌肉及骨骼的发育速度与体重、身高较为接近。婴儿出生后的几个月内,心脏大小基本维持原状;2~3岁时,它的重量迅速增加到初生时的3倍,以后生长速度减慢,到青春期又激增到出生时的10倍;肺的发育要在青春期才完全成熟;儿童肌肉的发育有两个高峰,一个是在五六岁以后,一个是性-成熟期以后。
生长发育的顺序性
孩子生长发育一般遵循由上到下,由近至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或规律。孩子身体发育的顺序是头部最先发育,然后是躯干、上肢,最后才是下肢。因为头脑是人整个身体的“司令部”,它的成熟程度直接影响和制约着整个身体的生长发育。此外,孩子手的发育也较早,在其会走路以前几乎已经掌握了手的各种功能。但是婴儿下肢的发育较晚,主要是在会直立行走后,才开始逐渐发育的。
儿童生长发育的顺序2一、生长发育的阶段性和连续性
婴儿期:0-1岁
幼儿前期:1-3岁
幼儿期:3-6岁
童年期:6-12岁
青春发育期;10-20岁(男孩晚两年)
生长发育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过程,各阶段顺序衔接,不能跳跃。前一阶段为后一阶段奠定必要的基础。
二、生长发育的速度是不均衡的',曲线呈波浪式
人的一生有两次突增高峰,第一次是胎儿期,第二次是青春发育期,出生后,生长最快的是婴儿期,0-1岁身高增长25厘米,2-3岁增长10厘米,以后逐渐放缓,每年约增长5-7.5厘米.直到青春发育早期, 每年可增长8-10厘米,甚至达到10-12厘米。女孩比男孩早两年。青春发育中期,性器官发育,生长速度减慢,女孩17-18岁,男孩22岁身高基本停止生长。
三、生长轨迹现象和赶上生长
一旦因疾病,营养不良,内分泌障碍等因素影响而出现明显的生长发育延迟,离轨迹较远,只要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克服不利因素后,患儿会表现为加速成长,恢复到正常轨迹,把这种现象叫“赶上成长”。
四、生长关键期
人体重要的组织器官都有生长关键期,比如脑细胞发育的关键期是在胎儿中后期和出生后6个月,若在此期发生严重的蛋白质营养不良,缺氧,产伤等就会造成无法补救的后果。又如青春发育期是长身高的关键期,若出现阻碍生长的不利因素,都可导致骨细胞形成数量减少,若不能及时干预,随着骨骺和骨干的愈合,儿童少年的体格就无法实现其遗传潜力所赋予的水平。
儿童生长发育虽然按照一定的规律,但由于遗传,性别,环境,教养等因素的影响而存在相当大的个体差异。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体差异会越来越大。怎样能使身材矮小的孩子能尽可能地长高,就是家长和社会所要共同重视的。
儿童生长发育的顺序3儿童生长发育的规律
(一)各系统器官发育的不平衡性各系统器官的发育顺序遵循一定规律,有各自的生长特点,与其在不同年龄的生理功能有关。如神经系统发育较早,脑在生后2年内发育较快;淋巴系统在儿童期迅速生长,于青春期前达高峰,以后逐渐下降到成人水平;生殖系统发育最晚,在青春期前处于幼稚期,青春期迅速发育;其他系统如呼吸、循环、消化、泌尿、肌肉等的发育基本与体格生长平行。各系统生长发育的不平衡使生长发育速度曲线呈波浪式。重点强调:神经系统发育最早,生殖系统发育最晚。
(二)生长发育的连续性和阶段性在整个儿童时期,生长发育不断进行,呈一连续的过程,但生长速度呈阶段式。例如,体重和身长的增长在生后第1年,尤其是前3个月最快,第1年为生后的第一个生长高峰;第2年以后生长速度逐渐减慢,至青春期又迅速加快,出现第二个生长高峰。重点强调:两个生长发育的高峰期。
(三)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儿童生长发育虽按上述一般规律发展,但在一定范围内由于受遗传、环境的影响而存在着较大的个体差异,每个人生长的“轨迹”不完全相同。体格上的个体差异一般随年龄增长而越来越显著,青春期差异更大。因此,儿童的生长发育水平有一定的正常范围,所谓正常值不是绝对的,评价时必须考虑各种因素对个体的影响,并应作连续动态的观察,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
(四)生长发育的顺序性生长发育通常遵循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或规律。如出生后运动发育的规律是:先抬头、后抬胸,再会坐、立、行(从上到下);先抬肩、伸臂,再双手握物;先会控制腿,再控制脚的活动(由近到远);先会用全手掌抓握物品,再发展到能以手指端摘取(从粗到细);先会画直线,进而能画图形、画人(由简单到复杂);先会看、听和感觉事物、认识事物,再发展到记忆、思维、分析、判断事物(由低级到高级)。
婴儿期:指从出生到满1岁以前的一段时期.是小儿生后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婴儿是指1周岁以内的孩子.婴儿在这个阶段生长发育特别迅速,是人一生中生长发育最旺盛的阶段.
幼儿期:从1岁开始至满3岁称为幼儿期,这一时期是儿童智力的发展非常迅速的时期,是孩子的特殊才能开始表现的时期,也是个性、品质开始形成的时期.幼儿期个性的形成是以后个性发展的重要基础.
童年期:从幼儿期结束到入小学前,即3~6或7岁.⑥学龄期.从入小学到青春发育开始,一般指 6或7~12岁,也包括人生自胎儿期至青春期的阶段.
青春期:指以生殖器官发育成熟、第二性征发育为标志的初次有繁殖能力的时期,在人类及高等灵长类以雌性第一次月经出现为标志;泛指青春期的年龄.青春期是指由儿童逐渐发育成为成年人的过渡时期.青春期是人体迅速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继婴儿期后,人生第二个生长发育的的高峰.
成年期:一般指个体从24、25岁起到60岁的时期.通常人们又把这一时期划分为两个阶段:即成年前期,从24、25岁到40岁;成年后期,40~60岁.成年期身心发展变化的特点是比较平稳,不像童年期、少年期、青年期或老年期那么显著和剧烈.这一时期相当于生理学上的成熟期.成年期是先前各阶段发展结果集中表现的时期,也直接影响到老年期的心理.
老年期:人生过程的最后阶段.特点是身体各器官组织出现明显的退行性变化,心理方面也发生相应改变,衰老现象逐渐明显.由于各种变化包括衰老是循序渐进的,人生各时期很难截然划分.衰老与一般健康水平有关,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人,衰老进度也不同.多数人的衰老变化在40岁左右逐渐发展,60岁左右开始显著.因此,从医学、生物学的角度,规定60岁或65岁以后为老年期,其中80岁以后属高龄,90岁以后为长寿期.
——相信我!一个真心想帮助你的朋友
生长发育阶段和特点
生长发育阶段和特点,孩子出生以后,是会逐渐有所变化的,幼儿从生命开始到长大成人,始终处于生长发育的动态过程中,儿童时期的生长发育状况对成年后的影响很大。下面是生长发育阶段和特点。
生长发育阶段和特点11、小儿的年龄分期。不同年龄的小儿在形体、生理、病理等方面具有不同的特点,根据这些特点可将小儿的生长发育过程分为7个阶段,即:胎儿期(从受孕到分娩共约40周),新生儿期(从出生到28天);婴儿期(28天到1周岁),幼儿期(从1周岁到3周岁);幼童期(从3周岁到6或7周岁,也称学龄前期),儿童期(从6或7周岁到12周岁,也称学龄期),青春期(女童一般从11~12岁到17~18岁,男童一般从13~15岁到19~21岁)。家长、医务工作者及学校可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小儿的特点进行喂养、护理、保健及教育工作。
2、小儿的生理常数。俗话说:知常方能达变。要知道儿童的生长发育是否正常,是否存在生长发育紊乱的疾病,首先必须了解儿童的生长发育指标,从而明确何为正常,何为异常,做到心中有数,有病早治。
(1)体重:体重是反映小儿营养状态的主要指标。体重的增长是机体在量的方面增长的总和。体重在婴儿期增长最为迅速。新生儿初生体重平均3千克,以后体重增长的标准值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1~6个月:体重(kg)=出生时体重+月龄×077~12个月:体重(kc)=6+月龄×0251岁以上:体重(kg)=7(或8)+年龄×2(2)身长:身长是反映小儿骨骼发育的重要指标,测量身长时,3岁以下可用卧位,3岁以上可用立位。新生儿初生时身长约50厘米,出生后第一年增长25厘米,所以1岁时标准身长约75~80厘米。2岁以后身长可用下列公式推算:
身长(厘米)=年龄×5+75(或80)
(3)头围:测量方法是用软卷尺齐双眉上方,通过枕部的枕骨隆起绕头一周。新生儿子均头围约34厘米,生后6个月约42厘米,1岁时约46厘米,2岁时约48厘米,5岁以后近成人。头围过小称小头畸形,常提示可能有脑发育不全,头围过大则可能为脑积水等原因所导致。
(4)胸围:测量方法是用软卷尺由背后肩胛骨下角,经过乳头绕胸一周,测量呼气与吸气时胸围,取平均值。新生儿初生时胸围约32厘米,1岁时约44厘米,2岁时约47厘米。小儿2岁以前头围大于胸围,2岁时头围与胸围大致相等,2岁以后胸围大于头围。
(5)呼吸:年龄越小,呼吸越快。每分钟1~3个月约每分钟45~40次,4~6个月约每分钟40~35次,6~12个月约每分钟35~30次,1~3岁每分钟约30~25次。
(6)脉搏:年龄越小,脉搏越快,新生儿至1岁每分钟约160~120次,1~3岁每分钟约120~100次,3~5岁约每分钟约110~90次。5~7岁约每分钟100~80次,7~12岁约每分钟90~70次。
(7)血压:年龄越小,血压越低。新生儿收缩压约80±16(mmHg)、舒张压约46±16(mmHg)、6个月小儿收缩压约89±29(mmHg)、舒张压约60±10(mmHg),1岁小儿收缩压约96±30(mmHg)、舒张压约66±25(mmHg)。1岁以后小儿收缩压可按下列公式计算,舒张压约为收缩压的1/2~2/3,收缩压(mmHg)=年龄×2+80。
现在一般采用国际通用的千帕(kpa)作为血压的计算单位,换算公式为:
1kPa≈75mmHg1mmHg≈0133kPa(8)囟门:囟门分前囟门和后囟门。后囟位于顶骨与枕骨之间,呈三角形,约在生后2~4个月内关闭;前囟位于A骨与额骨之间,呈菱形,约在生后12~18个月关闭。囟门早闭伴头围小者见小头畸形,囟门晚闭多见于佝偻病,伴头围大于正常者,见于脑积水。
(9)牙齿:乳牙萌出的时间约在生后5~10个月,按乳中切牙银乳侧切牙→第一乳磨牙→乳尖牙→第二乳磨牙的顺序萌出,于生后20~30个月出齐20颗乳牙。6~24个月正常小儿出牙数可用以下公式计算:牙齿数=月龄-4(或6)。
6岁以后开始换恒齿,并长出第一恒磨牙,12岁以后长出第二恒磨牙,12~15岁长出28颗恒齿,第三恒磨牙一般在17~30岁长出,称为智齿,也有始终不出者。
生长发育阶段和特点2一、胎儿期从受孕到娩出前的这一阶段称胎儿期
在正常情况下约为280天(约9个月)。
特点:胚胎成长迅速,根据其发育情况大致可分三个过程。受孕初8个月为形体的形成,在这期间最易因各种原因而发生畸形;中间8个月为内脏发育期;后8个月为形体增长,此时胎儿体重增加更快,一切管养均需依靠母体获得。故孕妇应注意孕期保健。孕妇的生活应有规律,避免情绪激动;多摄富有营养的食品;防止各种疾病尤其是病毒性疾病的感染,防止接触各种有毒气体和化学物品,以预防各种先天性畸形、胎儿发育不全、早产或由于母体缺乏某种营养素而引起的胎儿营养缺乏症等。
二、新生儿期胎儿娩出至生后28天内为新生儿期
特点:胎儿在母体内依赖母体生存,新生儿脱离母体开始逐渐发展到独立生活,是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
1、大脑皮层发育不全,机体抵抗力弱,体温调节中枢、呼吸中枢等调节机能尤差。特别容易发生细菌性感染,如肺炎等,且常易发展为败血症;物质代谢不完善,消化能力差,酶的活力不足,因而容易得消化道疾病。
2、生命力弱,死亡率高。新生儿因出生后生活环境发生显著变化,适应环境还需要有一定的时间,因此在护理中稍一疏忽,即威胁生命。所以在这一时期死亡率特别高,约占婴儿死亡率中的60-70%。其中又有大半在出生后24小时内死亡。死亡原因主要是:未成熟、先天畸形、产伤、先天与后天感染等。在此期内,除应注意分娩过程中的各项注意事项外,还应加强新生儿护理,严密观察及时发现各种反常现象,并认真处理,如脐炎、口腔炎、红臀、黄疸等都不可忽视。
三、乳儿期或婴儿期从出生后28天至1足岁为乳儿期
特点:生长发育快,营养需求高,免疫能力差,疾病易扩散。
1、生长发育最迅速和最旺盛的阶段。体重比出生时增加2倍以上,身长增加出生时的一半。脑部发育也很迅速。由只会仰卧哭叫,到能起立行走,到会认亲人,会说简单语言;从吸吮乳汁,到会吃成人膳食。此时如摄入不足就容易引起营养不良、贫血,佝偻病等营养缺乏症。因此,在此时期更应细心保育,注意喂养,多让小儿在户外接触阳光和空气,进行体格锻炼。
2、对营养需求高,但胃肠道消化机能弱,易引起消化功能紊乱或营养障碍。因此在哺乳期,尤其是人工喂养儿和断奶前后,蛋白质、钙质、铁质很容易缺乏,更应注意辅助食品的添加;
3、先天免疫力逐渐消失,后天免疫力尚未完善,所以容易感染各种急性传-染病。而且疾病的'局限能力差,容易扩散至全身,出现中毒症状。因此必须按期做好各项预防接种,以防止急性传-染病的发生;
4、大脑皮层迅速发育,皮层调节中枢逐渐占主要地位,但大脑的兴奋与抑制过程容易扩散,一旦患病,便容易出现昏迷或惊厥等症状。
四、幼儿期1-3足岁为幼儿期
特点:智能发育快,接触外界环境机会增多,易得传染病。
1、体格发育速度相对缓慢,而动作和语言发育特别迅速;消化机能进一步发展,故应有足够的营养供应。早期教育应在这一阶段开始。
2、大脑皮层活动增强,开始能与成人成小朋友进行交往。行动模仿性大,性格可塑性高,因此更应注意对他们进行适合年龄特点的早期教育。
3、容易发生营养紊乱和急性传-染病。由于开始学步,活动范围显著扩大,故接触传染的机会增多,容易发生菌痢、百日咳、猩红热和流行性脑膜炎等传染病,及肠虫症、尿路感染和意外损伤。
五、学龄前期从4-6足岁为学龄前儿童
特点:思维、模仿能力丰富,并开始形成记忆和一些习惯。
肠虫症与龋齿发病率渐增高。同时因与外界接触面进一步广泛,猩红热、流行性腮腺炎等类传染病亦较多发,故在传染病流行季节尤其要注意预防。
六、学龄期7周岁以后是学龄儿童期
在7-12足岁为小学儿童;12-17足岁为中学儿童期。
特点:大脑皮层功能更加发达,社会活动渐增加,体格及智力发育旺盛。中学儿童正处在青春发育期,性发育逐渐开始以至成熟,体格的生长逐渐接近于成人。性格易变,情绪不稳定。
生长发育阶段和特点3婴儿生长发育特点
1、身体发育规律: 新生儿出生1个月内,一般来说体重增加1千克是正常的。这与婴儿出生时的体重密切相关。出生体重越大,满月后体重相对越大;出生体重越小,满月后体重相对越小。
2、身高发育规律: 新生儿出生时的平均身高是50厘米,个体差异的平均值在0.3,0.5厘米之间,男、女新生儿平均有0.5厘米的差异。新生儿满月前后,身高增加3厘米,5厘米为正常。新生儿出生时的身高与遗传关系不大,但进入婴幼儿期,身高增长的个体差异性就表现出来了。
3、头尾发育规律 :新生儿头围的平均值是34厘米。头围的增长速度,在出生后头半年比较快,但总变量较小,从新生儿到成人,头围相差也就是从十几厘米到二十厘米。满月前后,宝宝的头围比刚出生时增长两三厘米。头围增长是否正常,反映着大脑发育是否正常。小头畸形、脑积水都会影响宝宝的智力发育。
4、囟发育规律 :很多人认为,宝宝的囟门是命门,不能碰,碰了囟门会变哑。这种说法是没有科学根据的,新生儿前囟门的斜径平均是2.5厘米,也有个 体差异。但宝宝前囟门如果小于1厘米,或大于3厘米,就应引起重视,因为前囟门过小常见于小头畸形,前囟门过大常见于脑积水、佝偻病、呆小病。
所以,对于每一个初为父母的人来说,了解新生儿期的生长发育特点是什么都是非常重要的,这对于宝宝的健康成长大有裨益。当然大家也不要执迷于此,在平时生活里发现婴儿的生长发育不正常时,不要惊慌失措、操之过急,要及时进行正规的医学检测!
新生儿护理注意事项
1、喂养: 新生儿消化功能差,母乳是最理想的食物,要坚持母乳喂养。若无母乳喂养,可用婴儿配方奶粉。
2、预防感染: 新生儿抵抗力差,容易受到感染,因此,尽量减少亲戚、朋友探望,护理新生儿前应用肥皂洗手,洗干净手对预防新生儿感染十分重要。家里患有感冒或各种传染病的人更不要接触新生儿。
3、皮肤护理: 新生儿的皮肤娇嫩,保持皮肤干燥和清洁十分重要,特别是皮肤皱褶处,如颈部、腋下、肘部、腹股沟等,要每天洗澡、更换衣服,尿布湿了及时更换,每次大小便后都应清洗干净,女婴清洗外阴时应从会阴向肛门擦洗,以防止肛门周围的粪便污染阴道及尿道口。
4、五官护理: 注意新生儿面部及外耳道口、鼻孔等处的清洁,但勿挖外耳道及鼻腔。由于口腔粘膜细嫩、血管丰富,极易擦伤而引起感染,故不要经常用力擦洗口腔。
5、洗澡: 从医学角度讲,有条件的家庭应该每天给新生儿洗澡,但有时由于条件有限,洗澡时室内温度难以保证,特别是在寒冷的冬天,则根据气候来选择两次洗澡间隔的时间:炎热的夏天,可每天洗1-2次澡;春、秋或寒冷的冬天,由于环境温度较低,如家庭有条件使室温保持在26℃-28℃,水温在38℃-50℃之间,选用的浴液或肥皂应为对皮肤刺激小的婴儿专用肥皂。
6、大便观察 :新生儿出生24小时后若还未解小便者,应喂些温开水,并用温热水洗臀部,促进其排尿。正常新生儿大多数在生后12小时以内开始排大便,新生儿出生1-2天内大便一般是黑绿色的,以后逐渐变黄、变软、有粘性,大便性质比较粘稠,呈墨绿色,称为“胎粪”,在生后2-3日内陆续排出。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