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吃一次拉一次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原因,生理性的是消化过快,但不会影响正常生长和发育。病理性的是肠炎或者肠道菌群紊乱,肠道功能减退是导致腹泻的主要原因。
生理性的不需要特殊治疗,病理性的可以用蒙脱石散缓解症状,也可以补充益生菌。
众所周知,宝宝的免疫力比较低下,所以经常就会生病,而且宝宝的胃肠道功能也比较弱,所以就会拉肚子,拉肚子对孩子的影响还是蛮大的,接下来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下,这都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
一、宝宝一吃就拉是什么原因造成的?首先对于哺乳期的妈妈来讲,这个时候宝宝主要是通过母乳来提供自身的营养物质,所以在哺乳期间宝妈应当格外的注重饮食,应当予以清淡易消化,饮食为主,如果吃了一些生冷辛辣刺激容易过敏的食物,就会导致宝宝的胃肠道出现一定的问题,因此也就会出现拉肚子的现象,其次就是宝宝出现了乳糖不耐受的状况,因为母乳当中的乳糖含量是非常高的,所以宝宝吃过多的母乳也会影响腹泻的发生。还有可能是因为宝妈自身出现了一定的问题,就对于宝宝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如果宝妈受凉或者是遭受寒风的侵袭就会导致宝宝出现腹泻的状况。由此可见,宝宝的免疫功能非常的低下,所以在生活当中宝妈一定要注意自身的健康情况以及饮食,如果饮食一旦不合理的话,就会给宝宝带来一定的伤害。
二、结语宝宝一旦腹泻严重的话,那么不仅会给宝宝造成没有精神,同时对于宝宝的身体伤害也是非常大的,特别是对于宝宝来说频繁的腹泻,还有可能造成宝宝脱水的现象日渐消瘦,所以宝妈在生活当中一定要严格的注重自己的饮食,不然对于宝宝的伤害还是非常大的。
另外在天气冷了的时候及时的给宝宝添衣,给宝宝进行母乳喂养的时候,也一定要注意喂养的方式以及姿势,如果姿势不对的话,也可能会造成宝宝出现一系列的问题。
孩子吃一次拉一次,提示孩子存在胃肠功能紊乱,或是消化不好。一、可用食母生、乳酶生、胃蛋白酶口服液等帮助消化。二、可用思密达止泻和保护肠粘膜,此药的用量要大些才有效,不用担心药物过量,因为它在肠道里是不吸收的。三、如果孩子是吃奶粉的,建议改用专门为腹泻的孩子配制的奶粉(如豆粉)喂养孩子一段时间,待孩子的大便完全正常后,再吃两个星期再换回普通奶粉。如果孩子是母乳喂养的,建议乳母的饮食以有营养、清淡、易消化为主,也不要吃肥腻和难消化的食物,如黄豆、土豆、芋头等。不要吃柑、桔、橙、西瓜、葡萄、香蕉等生冷之品,也不要吃冰冻的东西。如果乳母的胃肠功能也不好,如有腹泻、便秘等,口服常乐康或培菲康调整肠道的菌群平衡,对孩子的恢复有帮助。
婴儿大便次数并无固定的数值,与饮食变化、喂奶次数等因素有关。多数婴儿大便次数为1天2-3次,且大便性状是糊状或成型的软便,通常婴儿年龄偏小,大便次数稍偏多;年龄越大,大便次数越少。
婴儿的消化功能不完善,消化能力较弱,且大月龄婴儿需额外进食,可经常出现进食多、大便多的表现。通常情况下,若大便颜色、数量正常,婴儿无腹痛和腹胀情况,大便次数并不重要。如部分婴儿1天大便4-5次,但精神状态正常,无腹胀、腹痛等症状,皆可视为正常。也有些宝宝2-3天1次大便,但大便性状正常,宝宝进食、精神状态都正常,也属于正常现象。
此外,若婴儿出现腹泻,应注意预防因腹泻导致的脱水,治疗过程中或居家观察中,观察脱水情况尤其重要,建议口服补液盐治疗,必要时还需要及时去医院儿科就诊。
婴儿1天未大便是否正常,需根据其它症状进行判断,不可一概而论。
婴儿大便可每日1-2次,亦可2-3天1次,若其精神状态较好,吃奶正常,则可视为正常;若婴儿伴有哭闹不安、腹部疼痛、腹部饱胀、无法正常排气等情况,可为异常情况,需前往医院儿科进行诊疗。婴儿胃肠道的功能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因此排便次数不尽相同。部分婴儿可2-3天1次排便,但通常不超过3天,部分婴儿可1天排1次便,甚至更多次数。因此,婴儿1天未排便有时属于正常情况,但若患儿超过24小时未解大便,且伴有腹胀、腹痛、舌苔较厚腻等情况,需前往医院儿科就诊,由医生进行诊疗。
日常生活中,家长应给予婴儿适量饮用温开水,对腹部进行顺时针按摩,添加辅食后适当添加果泥、菜泥等,可促进胃肠蠕动,帮助通便。
宝宝攒肚子一般持续多久?
攒肚子是婴幼儿的一种生理现象,主要因食物残渣量小导致,通常在出生后1-2个月时出现,可持续到4-6个月。
婴幼儿刚出生后肠胃系统不完善,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功能较弱,而1个月左右肠胃功能逐渐增强,此时食物的残渣量较少,可出现2-3天甚至4-5天左右才排便1次,但排出的便质正常,排便时亦不困难。若婴儿的精神状态良好,体重平稳增长,吃奶正常,因母乳好消化、利用率高,产生的食物残渣少,结肠蠕动较少,可导致大便次数减少,家长无需过于担心,则属于正常现象。
建议家长给予婴儿饮用温开水,对其腹部进行顺时针按摩,为其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形成排便反射。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